西西河

主题:地下音乐的由来 -- 宽容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地下音乐的由来

    地下音乐的由来

    “地下音乐”是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那时候的天津,“地下音乐”总是和王凯歌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地下音乐”的大概意思就是创作之后没公开发表,只是在少量的音乐爱好之间流传的那些音乐。

    不过当时,习惯上,把当时天津的一些“玩摇滚”的人搞的那些音乐叫做“地下音乐”。表演“地下音乐”的乐队叫做“地下乐队”。

    有的人甚至见了人就自称“我们是玩地下的”。我心想,你可玩的了地上的啊?这些人之间的谈话充满了“咱们玩地下的这帮人”这类莫名其妙的话。

    不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地下乐队”的成员的意识也在与时俱进。新世纪就会出现新气象,现在的这帮人改了口,不说“玩地下”了,改口儿说“我们是玩原创的”了。可能是因为“地下”显得土吧?“原创”听这就有点艺术的感觉,也显得有活力。

    我一次看到“地下音乐”这几个醒目的大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时候,陈汝佳的《故园之恋》正火得一塌糊涂。我中学政治课老师就是陈汝佳的忠实歌迷。我清楚记得这位李老师在我们的《科学人生观》课堂上神采飞扬的大谈陈汝佳默默奋斗,从广州的歌厅一步一步成为大歌星的星路历程。其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深刻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广州的歌厅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大都是小礼堂和工人俱乐部改造的,条件也很简单,几张圆桌,椅子是人造革的折叠椅。不要小看人造革的折叠椅,这在当时也属于高档家具,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录制现场,全是这种椅子,连节目道具也是用这种椅子。坐在广州的歌厅里,和在中央电视台春晚现场也差不多。歌厅里有乐队,有歌星,你往那一坐,听歌星唱歌,但是歌星要是冲着你微微一笑,你就要拿出五块钱放在桌子上,一会儿歌星就会走过来把钱放在口袋里。大概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小费。五块钱当时不算少,歌星看你不像有钱人,也不会冲着你发笑。但是只要一笑,你就要掏小费,只是这一笑之中抛不抛媚眼就不大清楚了。

    在当时,我国的流行乐坛还没有受到港台文化的冲击,所以当时的我们有自己的歌星,只是大部分今天已经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了。

    那个年代天津比较有名的歌星大概有李德林、牛豹、王合、胡蝶、许丽丽等人。别的,还可以经常看到的有张蔷、张行、井岗山、田震、范琳琳、段品章、胡寅寅等人。他们的专辑曾经铺天盖地,横销全国。销量动不动就是百万,决不是现在的那些歌星能比得了的。田震在《葡萄皮》中的《大冲击大流行》在八十年代末唱遍了天津的大街小巷,现今田震的风头怎能和那时相比?“大冲击那个大流行,信天游唱给便衣警察听,无名高地上走来了破烂王,黄土高坡上面长满了红高粱,京都球侠同雪城队把球赛,让我们分手的时候再看一眼,下次相逢大约是在冬季,天上有个太阳照啊照啊照啊照在了大观园.大冲击那个大流行, 信天游唱给便衣警察听,磨刀师傅来到外面的世界 共同渡过了陕北1988年, 我思念着热恋的故乡,世界需要热心肠,虽然我是一无所有,妹妹你要大胆的来来来来来来跟呀跟我走”纯朴的歌词,浓郁的中国式乡村味道的音乐,加上厚重的中国式乡村音乐唱腔,一经入耳,便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这种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乡村味道音乐,在田震后来的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延续和发扬,我们可以在《野花》、《怕黑的女人》里充分的感觉到。在后来的《水姻缘》中的《明白》中将这种中国式乡村味道推向了极致的顶峰。我建议没有听过的朋友应该听一下,感受一下这种中国式乡村音乐的味道。田震的成名曲是《莫尼卡》,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翻唱张国荣的。

    八十年代后期大量引进台湾音乐的是张行。张行先是翻唱齐秦,后来在某一张专辑中大量翻唱了姜育恒、东方快车等等很多,在这之后,才有了港台歌星进入大陆。当时没有CD,只有磁带。那时候,电视上可以做磁带的广告,井岗山的《星座》就不断的上电视广告,结果卖得火爆。因为收录了很多港台的流行歌如《驿动的心》等。不过我现在还是不明白什么叫做“驿动”?我依然不知道“驿动的心”是怎样的心。

    录音机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兴起的。那时候的录音机有手提箱那么大,不过,在当时可是个时髦的标志。马路上拎着录音机的“新青年”还真是不少。他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一边走一边放录音带,声音好大。他们招摇过市,好不威风,一般被称为“玩闹儿”。卡式录音机最早都是进口货,多是由八十年代初的归国华侨带进国内的,后来才有了国产的。我的朋友周局,曾手持一老式录音机,模仿八十年代初的归国华侨,惟妙惟肖。令人叫绝不已。

    但是有了录音机,还要有录音带才行,不过那时录音带卖得挺贵,属于高档消费品,而且当时有钱人不多,也没几个大款,人民普遍的经济收入都有限,所以有句话叫“玩得起机子,玩不起带子”。尽管如此,卖磁带的小摊、棚亭还是不计其数,遍布大街小巷。歌星的海报满天飞。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一段《迪斯科皇后》出了好几个版本,你唱完了我来唱。不同的版本都有很好的销量,那时出专辑似乎不是很难,对录音、制作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天津滨江道新华书店,也就是现在的素质教育书店,有专门的音像区,各种音乐磁带,品种齐全,是了解最新流行音乐的好去处。我每次去滨江道都是直奔书店,从来没有“漫无目的走在滨江道上”的时候。可能著名歌星王宝有这个爱好,并且长期在滨江道上的闲逛,这大概给了他很多的灵感。所以在他从事音乐创作的初期,就把这一经历毫不犹豫的写进了自己的音乐,似乎是在纪念那时的滨江道。

    某日,我来到滨江道新华书店,店内的歌星磁带的海报满目琳琅,其中有一盘磁带叫做《妓女悲秋》,海报的图画是几个长头发、抱着吉他,面容冷漠的男人,“文案”上写着南京的“地下乐队”首次公开露面,“地下音乐首次发行”云云。这是我最早看到的关于“地下音乐”这一词汇。

    这张专辑的内容已经无法查考,仅仅知道《妓女悲秋》原来是大鼓中的著名曲目,是我国著名大鼓艺术家王佩臣的代表曲目,并有录音留下。而这《妓女悲秋》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南京“地下乐队”出版的专辑《妓女悲秋》是什么关系,则不得而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