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所谓购买民族品牌:感情还是理智 -- 山猫部落

共:💬77 🌺31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民用汽车润滑油 众多自有品牌造成的混乱

      消费者和厂家对国外润滑油品牌的盲目信赖使国产品牌举步维艰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一场“百车联动,体验经典润滑之旅,2004国产润滑油轿车终端用户追踪测试”

        活动调查中,97%的消费者表示会选用国产润滑油,其中坚定表示不使用国外品牌的占到24%.而在活动开始前,这些被调查者使用国产润滑油的比例仅为8%.这次为期三个月的测试国产润滑油活动自7月初换注新油到10月份结束测试,参与活动的车辆涵盖了目前在国内行驶的64个主流车型。测试路况有城市公路、高速公路、沙漠公路、乡村土路,气候条件有新疆沙漠地带气候,也有沿海湿润的气候和城市的干燥气候。测试车行驶里程从5000公里直到13000公里以上。

        国内高端润滑油标准缺失

        业内人士无奈指出,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型使用的润滑油要求较高,国家标准已不匹配。按目前国家标准,国内润滑油的最高级别只相当于美国石油标准协会API标准的SL级。实际上,这已不能满足国内润滑油产品的鉴定需要了。统一石化总经理李嘉表示,中国目前市场零售的润滑油,80%以上是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级别,属于国际上落后的产品。

        在高端润滑油市场,目前国内80%份额都是为国外品牌所把持。然而国内的生产工厂却远远超过国外的工厂。据统计,国内的润滑油制造工厂有4500家,而北美与欧洲加在一起也不过171家,国内的各厂家都处在低层次的恶性竞争水平上。一些劣质产品毁坏了消费者对国产润滑油的印象。

        国内消费者与厂家盲目

        张小姐开一辆经济型车,她宁可选用价格高的美孚,也不愿尝试国产品牌润滑油。没买车前,同事就给她灌输国外品牌润滑油在车上一用就灵的神话。事实上,国内消费者由于缺少润滑油的使用知识和知情权,或听凭厂家摆布,或对国外产品盲目迷信,处在被动消费状态。

        针对这次测试,油品专家黄国良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后走全球一体化的道路,润滑油沿用国际标准,配方基本采用国际几大添加剂公司的推荐配方,基础油有进口也有国产的,只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生产,产品质量比国外品牌毫不逊色。

        针对细分市场的突围

        国内润滑油市场洋品牌遍地,但润滑油市场针对中国特殊情况的产品适应性考虑不足,缺乏中国特色的润滑油产品。

        早有人士指出,国外品牌润滑油更适合国外道路等级和交通状况。国内特有的道路拥堵,中国的天气状况,还有独特的国情造就的事实,如超载的卡车、24小时运营的出租车、超长期使用难以退役的轿车等,这些都是按照国外路况和国外本土车辆状况设计的润滑油,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
    • 家园 河北农民认定奥迪侵其专利 向大众索赔3000万

      Please notice the last paragraph.

      Source: http://www.popyard.org/cgi-mod/npost.cgi?num=48740

      >>>>>>>>>>>>>>>>>>>>>>>>>>>>>>>

      河北农民认定奥迪侵其专利 向大众索赔3000万

      消息来源:京华时报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编辑:2005-09-01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本报讯(记者邹桂) 认为奥迪A6、A8的防盗装置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河北农民郭景坤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亚之杰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索赔3000万元。此案昨天在市二中院开庭。

      郭景坤在起诉书中称,2000年,他在一个车展上看到了奥迪A6、A8展示的防盗装置。他认为这些防盗装置侵犯了其“机动车闭锁式防盗装置”专利权,遂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及北京亚之杰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一起诉至法院,但没有明确索赔数额。

      昨天一开庭,法官就要求郭景坤明确索赔数额。郭景坤满脸无奈地称,“我没钱交纳诉讼费,才没有明确诉讼请求”,随后他又要求免交诉讼费。法官只好首先向郭景坤解释诉讼费交纳标准及免交诉讼费的条件。半个小时过去了,郭景坤仍对索赔数额犹豫不决,法官只好宣布休庭。5分钟后,郭景坤方才下定决心:“我的专利值1个亿,要求4被告连带赔偿使用费1000万元、赔偿金2000万元。”这样算下来,郭景坤需要支付的诉讼费将达数十万元,法庭要求他在3天内补交。

      刚恢复开庭,又有了新问题。由于奥迪A6、A8轿车分为国产及进口两种,且专利权使用情况不同,涉及的被告也不同,因此法官要求郭景坤分案诉讼。面对一脸疑惑的郭景坤,法官只好再次当庭解释法律。又花了半个小时,郭景坤才弄明白法律关系,最终明确先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亚之杰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被告。

      德国大众及大众中国的代理人当庭否认侵权,称郭景坤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奥迪车使用了他的专利,也没有证据证明大众使用了他的科技成果;车展上展出的防盗技术也并不能说明大众实际上使用了这种技术,侵犯了郭景坤的专利权。

      法庭昨天没有当庭宣判。

    • 家园 【文摘】2005,汽车论斤卖?!

      汽车行业是越来越热闹了,并且有娱乐化的倾向。在中国车市经历了“2003年的井喷行情”和“2004年的寒潮”之后,各种资本的进进出出,辅以媒体的推波助澜,汽车行业的这种娱乐化倾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种倾向达到高潮,还是在2005年。

        3月30日,重庆力帆集团第一款轿车正式亮相,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抛出了“汽车论斤卖”的高论。他说:“未来5到8年国产汽车价格将从每公斤100元降到40元。力帆的目标是比别人先降到40元。”

        这种话媒体当然如获至宝,从这个角度看,尹明善的这番话是能吸引眼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番话也折射出国内民营汽车资本的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关于尹明善“汽车论斤卖”的不够严谨之处,不值得讨论。问题是,不仅仅尹明善,很多本土汽车企业的高层,在对待自主品牌的发展上,都给人一种不够理性的印象。比如之前吉利的李书福,声言“要造两万元的轿车”,到现在,李书福本人也承认,两万元的轿车估计是很难造得出来了。

        汽车价格每公斤40元,听起来耸人听闻,但实际上以1000公斤计,尹明善无非想表达要把轿车价格降到4万元而已。比起李书福的“2万元轿车”还差得远,但是两者都反映出目前国内的民营汽车资本还很稚嫩,要真正成熟起来,还需要在汽车市场上经受更多的挫折才行。

       汽车行业是越来越热闹了,并且有娱乐化的倾向。在中国车市经历了“2003年的井喷行情”和“2004年的寒潮”之后,各种资本的进进出出,辅以媒体的推波助澜,汽车行业的这种娱乐化倾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种倾向达到高潮,还是在2005年。

        3月30日,重庆力帆集团第一款轿车正式亮相,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抛出了“汽车论斤卖”的高论。他说:“未来5到8年国产

      汽车价格将从每公斤100元降到40元。力帆的目标是比别人先降到40元。”

        这种话媒体当然如获至宝,从这个角度看,尹明善的这番话是能吸引眼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番话也折射出国内民营汽车资本的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关于尹明善“汽车论斤卖”的不够严谨之处,不值得讨论。问题是,不仅仅尹明善,很多本土汽车企业的高层,在对待自主品牌的发展上,都给人一种不够理性的印象。比如之前吉利的李书福,声言“要造两万元的轿车”,到现在,李书福本人也承认,两万元的轿车估计是很难造得出来了。

        汽车价格每公斤40元,听起来耸人听闻,但实际上以1000公斤计,尹明善无非想表达要把轿车价格降到4万元而已。比起李书福的“2万元轿车”还差得远,但是两者都反映出目前国内的民营汽车资本还很稚嫩,要真正成熟起来,还需要在汽车市场上经受更多的挫折才行。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
    • 家园 【文摘】民族汽车品牌的“登顶”和“边缘化”

      广州日报——

       随着汽车市场的成长,这几年,涌现了不少快速成长的民族汽车品牌。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几乎各家本土汽车公司都推出了自主开发的整车或者发动机,甚至是概念车。一时间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于是就越来越多地听到种种豪言壮语。比如“要让洋品牌毛骨悚然”、比如“从某种程度上我比他们(指合资公司)强”等等。

        当然,如果是从宣传和鼓劲的角度,这些说法也无可厚非。但是个人的感觉是,民族汽车品牌现在正陷入一种集体自我炒作的狂欢之中。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当主持人问奇瑞公司老总在攀登汽车工业的珠峰过程中,奇瑞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时,该位老总把子落在了离峰顶只有一寸之遥的地方,这让我非常惊讶。

        如果把丰田看作是已经“登顶”的话,那么我想,即使本田也不敢说自己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奇瑞这几年的确发展很快,但是无论从技术、开发、管理、生产、采购、营销等哪个方面比较,和世界水平还差得非常遥远。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该老总的一时意气所使。因为之后,奇瑞又自封“奇瑞风云已经是国民车第一品牌”!

        从几年前李书福的“2万元造车论”,到现在的“自封国民车第一品牌”,无不显示出民族汽车品牌的浮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愤愤不平地说:“民族汽车品牌被边缘化了!”但这是哪个坏分子干的?遗憾的是这个坏分子并不存在。如果被边缘化是现实,那么只能怪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韩国现代汽车刚开始也一样以为,凭着超低的价格,还不是轻易打入美国市场?但是可怜的可靠性,让现代车在美国“边缘化”了多年,直到最近几年,现代汽车真正改善了汽车质量,在J.D.POWER的质量调查中,一举超过了很多欧美品牌,才开始逐渐被美国消费者接受,才开始渐渐有成为主流的迹象。

        所以,没有人能将你边缘化,除了你自己。同样,要想成为市场主流,也只有靠自己,别人帮不了你。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
    • 家园 【文摘】龙永图刺到痛处:自主品牌不要把自己绊倒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汽车产业注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我们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 华都汽车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话音刚落便受到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的强烈质疑。

        然而,龙永图更没想到自己的一席话所引起得反响才刚刚开始,更没想到后来会招来如此之众不友好的脸色和如此之多的批驳反对之声。大家表情严肃,国内国外引经据典、甚至大有上升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决斗之上,状况蔚为观止。今天有幸又看到一篇以各国政府用车来看我们要不要自主品牌的檄文,不免牢骚几句。

        龙关于中国汽车发一次不经意间的表述仿佛触及了中国汽车的痛穴,引得这些专家学者们的慌不迭为中国汽车这身老腰病一通捶背按摩。“天真说”是角度不同视野不同造成的看法不一也就罢了,更有甚者,在讨伐之声中竟搬来了国外政府用车的数据,要“对比各国政府用车看我们要不要自主品牌”,以此论证自主品牌的价值,真想借此上去看看他身上手上是否一色的自主品牌。

        自古都是吆喝者众,实践者寡。或者说中国智慧者太多,吆喝又不搭工不费力还可以锻炼身体,但真正的实践者去买单就是“傻”了。自主品牌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忧患意识的人很多也有一种自觉维护“道义”的传统,但真正“为实”的有多少呢?自主品牌就是这样一个“鸡肋”,骨子里受到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支持,但看看身边的状况确是惊人的反差,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周星驰影片中常常出现的逻辑:一群人站在远处声嘶力竭地喊着——“站起来,打死他,我们精神上支持你!”

        并非有意针对谁,但最讨厌的是一些学者动辄便求解于国外的作风,让我们看看这些论据和观点吧:“能跨越小米加步枪的艰苦阶段,直接引进生产导弹的确省心,欧盟军售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全球化了嘛。”首先军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把导弹与汽车联系起来有些大而化之“泛政治”的味道。即便是这样,军火制造研发所建立的基础也绝非闭门造车,不知道自己研究的东西在国际上具不具备分量就敢拿出来兜售和演示显然不只是遭人嘲笑的问题了。其次,全球化的意义就是在于缩短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军事技术之间的相互窥探也是一种博弈和交流,虽然涉及到国家安全不可能像不同商品那样有价流通,但这种国际化的视野是必要的,因为它策动的是自主军事研发的方向,两耳不闻的创造是行不通的。

        文中慷慨激昂的文字饱含悲天悯人的情怀固然让人钦佩,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没有力量与国外汽车品牌实现同一量级的竞争得时候,为我所学为我所用,也是中国的汽车的现实之路,如同身边很多学者疾呼中国自主品牌同时却大摇大摆享受国外汽车品牌带来的舒适感和尊贵感的现实一样,强加在自主品牌身上的责任和重担不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像一符众人皆念得“魔咒”,让原本可以自由交流学习的空间变得狭窄而闭塞,本来这些不靠天地、令人骄傲的美猴王与国外品牌争斗本属不易,此时却要“唐僧们”的紧箍咒缚住手脚,悲哉!

        难怪有自主品牌企业自己都悲愤不已地说,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名头不要也罢,看着众人怜爱,事实上却并不卖货,企业是为自身利益而活,不是为某个名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利润,何谈自主品牌的复兴!中国政府用车并非没有考虑自主品牌,但在成本和技术相差一大截的情况下凭什么要政府付出更高的代价为其买单?抛开中国这个逐渐向国际化迈进的大环境不说,即便是扶持也并非良策,没有公平和残酷的竞争磨砺下的中国汽车永远像不能断奶的孩子,看似从母体上获得了更多的营养,其实却丧失了自我快速成长的机会和环境,本来并不硬朗的身板只能继续羸弱下去。

        中国的传统意识非常的强大,事实上,到今天依旧难以破除。相信龙先生在强调国际化环境生存和竞争策略的时候,对于国内浓厚的本土化意识也是深感忧虑。既然已经意识到了某些方面的落后,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就应该敢于玩到底。国际竞争环境下,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关注是应该的,但不能退回到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条路上,单单看到自主品牌所代表的民族色彩,纠缠于字面的概念、血统的纯宗,为了自主品牌而去搞自主品牌,而将商业规则之外的因素强加在这些负重累累的企业身上,是不负责的行为。

        此外,不要把国外品牌的进入与“侵略”划上等号,惟有进一步开放才能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带来的成本优势,为中国的老百姓的“汽车梦”降低门槛,而不只是政府与元首坐驾的一时风光。汽车领域如此,别的领域同样是这样,如果在中国汽车稍稍起步的情况下就可以高谈阔论而陷入自主品牌的自我陶醉的旋涡,那么中国的航空又如何呢?难道也要所有的飞机都标识上“made in china”才肯坐吗?如果是这样,我相信专家们没有几个有幸坐坐飞机来全国各地巡讲自己的国计民生的理论了。

        总之,在现今的环境下空说无益,和小平当初关于“姓资姓社”的决断一样,“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如同应试制度下的考生一样,如今的自主品牌最需要的是一个轻松的成长空间,不要还没真刀真枪地与国外竞争便自己把自己绊倒了。即便是中国自主品牌在众人的期望中、在政府的接济中长大了,也不愿看到连中国的汽车也会出现曾经如此熟悉的千篇一律的面孔,而是更加开放、充满活力、更具个性的未来。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
    • 家园 人人都是利己的

      前一段时间,在家电商场上看那些电视,觉得那些康佳,tcl,海信,长虹,就是不如飞利浦,索尼,松下.就这么看上去品质都差不多,但是心理上没有底,还是觉得那些牌子可靠些.

      所谓抵制,只是政治考虑,那又是一种利己主义.

      • 家园 话又说回去,还是要感谢国产的品牌

        以前外国牌子的电视多贵啊,现在跟国产电视差不多价钱.

        有时想想,还是要支持一下国产品牌的东西.前提是,这些国产品牌自己争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