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死刑问题的一点思考 -- 思行

共:💬1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死刑问题的一点思考

    思行/20050909

    该不该废除死刑,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辩的话题。

    死刑,涉及到法律,政治,社会学,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法律方面:

    正方:

    法律应该维护公正。同终身监禁比起来,死刑更残忍,而且必然会错杀一部分含冤的人。如果废除死刑,改为终身监禁,只要公检法部门执法力度强,那么犯罪分子依旧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未逍遥法外。

    而终身监禁对很多人来说,生同于死,甚至生不如死,其惩罚力度仍在。含冤者,留得命在,始终有洗雪冤情的一线希望。同意废除死刑。

    反方:

    法律是一把严肃的尺子。杀人偿命,自古以来天经地义。正是因为人命面前一律平等,所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偿还,是犯罪分子必须承受的代价。况且,一般来说,没有人不知道“杀人偿命”的后果,而在明知法理的情况下,依旧杀人,属咎由自取。

    至于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法律只能保证相对公平。法律体系一旦建立,就应尽量维护法律的尊严,不能随意游走尺度,而且除非其缺陷已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否则不宜三天两头的修改。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其法律体系从总体上看应是利大于弊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的。

    各国法律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这种特色不是公平公正的关键。执法严格与否才是治安情况好坏的关键。因此,中国现在实施的死刑制度,无须修改,我们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执法力度上,而非纠缠于具体法律规定的细节。

    政治方面:

    正方:

    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法律是强者欺压弱者的工具。强者犯法,很容易逍遥法外,而弱者违法,多数时候只能引颈待戮。孙中山、毛泽东等皆为当时的法律所不容,如果我们生在当时,是否应该赞同将他们“法办”呢?法律应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镇压人民的工具。

    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过程中,民间力量推动法律体系的改革,如废除反/革/命/罪,废除关于强/制/收/容的规定,是应该支持的。在现阶段,大盗盗国,真正该死的,结果后来的确立案并被处死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而实际被处以死刑的,恐怕有不少是被逼杀人的弱者,或者干脆是含冤的人,甚或政/治/犯。在这种情况下,废除死刑,改以终身监禁,从小处看,是人道主义的表现,从大处看,是为整个社会在追求民主自由和文明的过程起一点点积极的作用。

    因此,不应迷信现有的法律,而应支持积极的改革,废除死刑正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方:

    面对一个不公平的世界,或者推翻它,或者参与其中的改良。一般来说,推翻旧的制度,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因此,温和的改良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在以改革和改良为基调的努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用现有的条件,一步一步争取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利如新闻媒体方面,经济及政治方面的执法监督问题,等等。把矛头指向法律制度本身,一般来说收效甚微,甚至干脆就是以卵击石,纯粹在做无用功。

    建国之初,中国有不少从西方留学归来的法学专家,而中国的现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他们的参考意见被采纳的不多。这些专家后来的遭遇很惨,直到几年前,他们老的老,死的死,仍郁郁不得志。法学专家的遭遇尚且如此,以区区民间力量,妄图从法律改革入手干预政治运行,可行性太差。

    再,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有的明显之至,有的却颇多争论,类似于死刑的问题,正是属于很难争出结果的那一种,将精力用在这里,意义太小。因此,政治方面的不公平不合理,难以作为支持废除死刑的理由。

    现阶段,重视执法监督的问题,远比从根源上批判现有法律或者企图重写一部宪法更有意义。选好突破口,才能事半功倍。

    社会学方面:

    正方:

    废除死刑,是一个群体文明的表现,也是人性化的表现。死刑是个体能够受到的最严重的法律惩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群体的最尖锐的对立,最极端的矛盾。如果改用终身监禁也同样能够起到惩罚作用,那么不是可以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里继续追求稳定和文明吗。

    有时,在文明的人群里才能够实施文明的法律,而又有时,群体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法律也可以同时在蹒跚中走向文明化,二者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应该说,中国的社会,正在走向文明,如果民众的觉醒也算是走向文明的一部分的话。那么,此时不尝试呼吁废除死刑,何时才应该尝试呢?为什么必须等到万事俱备后,最后再拿死刑问题开刀呢?

    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各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可以同步进行。在西方的不少国家里,死刑早已废除,中国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于此时考虑以终身监禁代替死刑,条件已然成熟。

    反方:

    抛开政治因素,任何社会都谋求稳定。不同社会有不同社会的现实,民众的总体素质决定了最适合他们社会的法律。

    中国人口众多,至今尚有很多人生活在愚昧和贫困当中,而社会表面的和谐之下,潜藏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在这样的平均素质的社会里,废除死刑和放开枪支管制一样,其结果只能使社会更加混乱,亡命之徒更加肆无忌惮。

    死刑的威慑作用,在现阶段不容忽视。死刑固然有诸多弊端,但比较起废除死刑可能带来的动荡来,还是暂时保留它比较好。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死刑,是否会有更多的被逼无奈的良民成为暴民。

    维持死刑并非为了牺牲底层民众的争取自由和公平的机会,而是在尽可能维持现阶段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快从根本上谋求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手段,并付诸实施。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饱含隐患的社会,迟早要崩溃,中国现在似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国民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一边维持社会稳定,一边尽快找出解决方案。这类似于一场紧张的比赛,我们看一看是崩溃的速度快,还是改革的速度快,两者比赛的结果,是获得一个更文明更稳定的社会,或者整个社会陷入一轮混乱。单单维持死刑,承载不了这么多的意义,但它与其他很多措施一起,共同起着“缓兵之计”的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现状很值得忧虑,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腐/败、治安状况的恶化,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正在与社会的改革发展进行赛跑,我很想知道哪个的速度更快。显然,我更希望在尽可能不混乱或者少混乱的情况下,社会逐渐进步,自由、民主、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

    道德论理方面:

    正方:

    犯罪分子杀了人,被害者的生命被不合理地剥夺了,很可惜。基于惩罚的目的,我们把凶手也给杀掉,这相当于又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被强制性地消灭了,同样很可惜。凶手杀人,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表面上,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我们才要杀掉凶手,而实质上,这是我们在继续犯错误。

    没有哪个生命不是独一无二的,谁也难以保证如果让凶手继续活着,他会不会在某一天醒悟,悔恨不已,也没有人敢断言如果给凶手活下去的机会,他会不会做一些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事情。

    对于弱智者,我们觉得如果因为他们傻、他们没用,就想杀掉他们,是不人道的也不合法的。对于精神病患者,我们仅仅是把他们监禁起来提供治疗,并不觉得应该如纳粹般的清洗他们。对于战争中杀人的士兵,即使我们不把他们赞为英雄,也少有人认为应该在战后按照“一命赔一命”的原则追究他们的责任。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在和平年代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对犯过错误的人“从严处罚”,非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呢?将他们终身监禁,不是同样起到了惩罚的作用吗?

    给他们一次机会吧,苟延残喘的机会!且不说他们在等待死亡时遭受的非人的个人心理上的折磨,只是从单纯的同为生命的角度看,以任何名义剥夺别人的生命都是非常残忍的事情,那么,如果消除这种残忍的能力就握在我们手中,我们为何不去废除死刑呢?终身监禁代替死刑,是尊重生命的表现,是人性化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反方:

    这个世界本来就有非常多的不完美的地方。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存在悲惨,仇恨,贫困,但是它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未消除过,恐怕将来也不会消除。

    生物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这游戏规则也同样隐隐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有些东西我们没办法改变,我们只能适应。我们当然应该向爱、同情、正义、公平等等靠拢,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然后学着让自己的心肠变硬一点。我们应该首先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还没有高尚和无私得像某些圣贤一样,就自惭形秽地只想一头撞死。

    我们只是凡人,所以我们在太多的时候只能任由事态发展,我们行有余力的时候可以“救急”,却不必因为自己不能时时“救难”而难过得嚎啕大哭。

    很多人在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很多女人在你看这篇帖子的这个时间段里被强奸着,很多人在同样的这个时间段里被殴打着,被杀戮着。正如很多动物在灭绝,很多自然生态在被一刻不停地破坏着。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我们出生前它就这样存在着,现在依然,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情况的本质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我们又能怎样?

    等会下线后,我会依旧吃我的午饭,计划我的琐碎生活和谋一碗饭吃的工作。一句话,我只能适度麻木,适应这个世界的一切。死刑犯固然有令人同情的地方,但即使我偶尔因为某凶手被执行死刑而难过得泪如雨下,过后我也依旧会理智地、冷血地支持继续维持死刑。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这是当前中国的最好的选择。虽然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之后,可能废除死刑将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度的共同选择,但现在,中国的废除死刑的条件远未成熟。

    世界本来就是冰冷的无情的,我也只能适应这个不乏肮脏、丑恶、不公的社会。世界不相信眼泪,我也不相信,尽管有时我会哭。。。

    后注:正反两方都是我的思想。如果必选其一,我个人选择反方的立场。

    关键词(Tags): #死刑#法律#道德元宝推荐:神仙驴,
    • 家园 法律从来只是工具而已。。。
    • 家园 法乎上者民得其中,法乎中者民得其下

      我们国家有些太重,有些又太轻了。

      好的法律会让人不看轻自己,也不会无所顾忌。

    • 家园 我不是人道主义者,但我支持废除死刑

      死刑太简单了,终身监禁才是真正的惩罚。

      但是中国现在犯罪率太高,废除死刑就需要大量的监狱,狱警,社会代价太高,经济上承担不了。所以不能废除。

      将来吧。

    • 家园 所谓乱世用重典.

      我觉得死刑是不可废除的.

      有些国家没有死刑看来人道,可是对于被害者来说是一种亵渎.

      我看的的CASE是一个罪犯杀一名警察,

      重伤另一名.可笑的是没有死刑,只判了二十年.然后年年上诉,八年后就得到了假释,因为出于"人道"考虑!

    • 家园 看一个国外的访谈节目,

      看一个国外的访谈节目,几个中国学者正义凛然道:废除死刑是人类的进步云云。

      然后镜头一转,换成一位正在溜弯的大爷,地点好像是什刹海,大爷也义正词严地说了一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 家园 这个问题可能导致含有偏激观点的争论。

        双方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口咬定学者就是混蛋,老大爷就是民意,就一定代表了真理。

        一方面,如果废止死刑肯定会出现因此而得不到相应惩罚的恶棍;另一方面,以前一直强调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也是荒谬的,想想法国大革命时的倒霉蛋吧~~~

        我们究竟得把哪些人作为牺牲品呢?是那些可怜的受害者?还是那些本就罪不至死甚至是被冤枉的人呢?我们不能准确地估计出做出任何一种选择以后受益或者受害的人数。即使真的可能得到数字,我们也不可能因为哪部分的人数少而做出决定。因为无论做哪种选择,都必须有牺牲品,作为牺牲品是没有高尚或者卑贱的区别的,他们失去的都是生命。

    • 家园 别思考了 伤脑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