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前言》中满含深情的写道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19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前言》中满含深情的写道

    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前言》中满含深情的写道:“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我想这段话,不仅仅是针对历史,对谈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但是我在某些人的文章中完全看不到这种温情,也看不到这种敬意,虽然他们用的中文,相反我看到了,他们的温情和敬意都用在了美利坚合众国上,按照钱穆先生的定义,我只能说他们爱的是美国,中国对他们来说是外国而已。

    但愿这些话对某些人能有些启发。

    • 家园 一句话表现了其爱国心

      在下虽然愚钝,尚有天良,还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

    • 家园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比如法国人和德国人,这麻烦可就大了。

      偏巧对美国和中国来说,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从美国角度来说,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从最初的移民,就带有对于文化的宽容,也带有对自己母国与民族的眷恋,这和作为一个美国公民是并不矛盾的,也是美国人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说爱尔兰裔的美国人,或者说西班牙裔的美国人,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完全不同的形象来,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追踪红十月号》,里面很有几个爱尔兰裔美国人的真实形象。正是因为拥有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且鼓励他们自由的存在,美国的文明才因此焕发灿烂。我对美国文明中精髓部分的理解就是它从不认为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因而允许那些看来不标准的答案生存。美国不讲入乡随俗,这是日本很愚蠢的一种对于外国人的期望,实际是拒绝了吸收外来文明的新鲜血液。于是,各种文化的共存使它们的价值在美国的文明中得以提供贡献,并促进了美国文明的发展。Jezz不是美国的文明的一部分么?所以,中国的文化在美国,正常的情况下我以为并不是和美国文明相矛盾的,也是位美国人民所宽容与乐于接受的。如果一个美国人告诉你你必须放弃吃炸酱面的习惯而去吃Chess因为这里是美国,我想他一定是发了疯 -- 当然也或许是一个对美国文化着迷的新移民吧。

      如果美国是一个闭锁的,不能宽容其他文化的国度,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美国的辉煌了。喜爱美国的朋友,或许该为美国记住这一点。

      至于中国,又有它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中国这个国家,与其说是以民族立国,更应该说是以文化立国。因此,外族的入侵对它的伤害,是无法和文化大革命相比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海外的华人来说,“中国”二字带有更多的抽象的文化意味。因此,即便你入了外国籍,也不妨碍你保留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从它之中吸取养分。而一旦你和中国的文化建立了联系,其实,一个心中的中国就不知不觉存在你的胸中。把中国等同于中国政府,是有些人迫切的希望从自己身上或者从所有华人身上抹掉“中国”印记的原因,因为他不喜欢这个政府。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中国经历过很多个政府,所以这两者不可能等同。

      所以,国籍上的中国,和中国本身并不是一回事。有些人换了国籍,大家看来还是一眼断定是中国人。。。

      那么,我们不必谈中国,可以谈你记忆中的中国的父亲,中国的母亲,中国的祖父,中国的祖母,中国的乡情,中国的故土,这些就是一个中国所代表的那种文化了,这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烙印。

      我们没法拒绝,我们真的可以洗脑么?好像还没有这种技术。

      至于我们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自由的成长,假如他真的有自己的观念,大概也无妨,不过可能的话,我倒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些中文,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多些了解,这不是为了怀古或者我个人的爱好,而是因为我感觉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好的帮助。

      • 家园 美国移民文化包容的形成,是在一个特殊环境和历史时期完成的。

        正如人类进化一样,现在的类人猿已经无法进化成人了,当初的进化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外在干扰太大。如今的环境,已经不是美国形成包容文化的环境了。如果只是简单学习,恐怕也是行不通了。

      • 家园 说的不错

        兼容并蓄,这点确实是美国文化的精华所在,

        前些天好像有人说,美国是以文化立国的,

        这点好像和中国有类似之处。

        第一代海外移民的中国情结是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第二代,这个问题比较麻烦

        中华文化也应该是兼容并蓄的,所以我想对一些海外华人因为对美国的一些欣赏,而流露出的“温情”,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其实任何文化都有优点,缺点,不同的个人,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都会有自己欣赏,喜欢的地方,也有不那么喜欢的地方。 好的地方会为此感到自豪,不好的地方免不了要批评之,一听到说别人好的地方,自己不好的地方就不高兴,不冷静想想是不是对的,这就不是一个包容的态度。

        • 家园 说好说坏不是个问题,这点水准还是有的

          比如一个中国人信了基督教张嘴闭嘴谈犹太人大卫王的文治武功,别人稍微一讲和中国历史上的国王或者皇帝比根本不算什么,简直要和你拼命。这种情况要想不让人感觉不痛快是必然的。

        • 家园 中华文化也应该是兼容并蓄的

          我咋觉得,在国内,洋人做什么,中国人都是大气不敢出。

          而哪个中国人想学洋人来点洋气儿,好像要被打死吧?

          俺见过这样一则“笑话”

          问:为什么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却要说他们的语言?

          答:他们是客,主随客便,尊重客人吗

          问:我们到外国去,就说中国话呢。

          答:不行,到外国我们是客,要尊重别个主人。

          再问,君主专制体制下,上对下有无限权威,下对上只有绝对服从,哪里冒出来的兼容并蓄?

        • 家园

          对美国有温情并不必须意味着必须对中国的排斥,能理解这一点,很多文化上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 家园 萨大回来了,双脚做原地踏步状,双手

        萨大回来了,双脚做原地踏步状,双手举过头顶,手擎鲜花,然后声嘶力竭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家园 发牢骚!

        当人们谈论中国文化时,或许每个世界人都能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因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影响(祖宗的功劳)。但是,对于没有受过中文教育并且不会使用中文的人来说,要让他们产生对中文的个人爱好,即使是华人后裔,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面对北美这样的文化环境,大家似乎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血缘关系来指责他们。只要血管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就应该对中华民族和中文有爱,有感情,否则就是欺祖忘宗,就是败类。问题是受过中文教育并且会使用中文的人们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帮助,是否尽力推广了中文教育?

        就拿英国BBC广播电视公司来说,这个公司属于国家运营,它的广播电视可以在北美任何一个地方免费接收,它的节目可以加入到每个电视网,它在不间断地传播英语文化的历史,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今天的发展。只要你想听想看,它就在那里等候,小孩从小就能接触到,摆出一个架式就是要说: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在到处有英语文化。

        回过头来看中文的中央广播电视台。它也是属于国家运营,它的广播要用短波收,它的电视要交收看费,并且是固定的网站。它的节目就更别提了,小孩子不爱看,成年人只信一半。摆出一个架势就是要说:本文化“曲高”,你得化本钱,有耐心,表示出虔诚的态度来。

        中文如果继续采取这种态度,期望在“不同文化兼容”的环境中求生存,结局会是什么?乐观还是悲观?

        • 家园 这也是西西河让老萨无法抛却的地方

          铁手和我联系,一句话就让老萨感动,他说:

          我本人的意思,是希望办成一个比较“文化”性质一点的网。主要的考虑是因为很多人在国外,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慢慢的就淡忘了。这样的一个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让人忘的慢一些,甚至是喜欢起来。这里华人很多,可是经常能看到一两代后就连中文都不会讲了。 不管怎样,这个站我想还是会办下去。慢慢的希望能够实现我的想法。

          所以就来了。

          好长时间,我觉得老铁跟咱这掏心窝子阿。。。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帖子里提,说老铁有句话让我挺感动,马上有个MM跟帖 -- 是不是“。。。经常能看到一两代后就连中文都不会讲了。。。”

          上当阿上当!

          嘿嘿,这个当上得很愉快。

    • 家园 有意思。

      对于那些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子弟,他们的本国应该是指中国还是美国? 如果是中国,是否应该建议美国的中小学校,对华人子弟专门开设中文教育课程,让华人子弟对中国已往历史产生温情与敬意?或许中国外交部应该出面做点实事,让美国政府制定一部中文保护法。

      或许海外华人们也能做一些实事。为了华人子孙后代对中国已往历史产生温情与敬意,在美国建它几个华人自治州和市区,与其它族裔分地区居住。由中国驻外使馆资助,在美国的华人自治州和市区,开设纯中文教育学校,让所有的华裔都能接受良好的中国文化教育。

      这个目标是伟大的,行为是正义的,必然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的拥护。

      • 家园 即使在美国,我想每个人也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为自己的民族自豪

        即使在美国,我想每个人也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为自己的民族自豪,我这里的几个不同的白人民族后裔都有自己的节日,纪念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他们绝对不会用一个歧视性的语句去称呼自己的民族和同族人,也不会以消灭自己民族文化为豪。

        我想钱老先生谈的是,对自己历史和民族的态度问题,但是同时钱穆老先生也没有反对世人去爱外人的历史,整个北美有好多黄皮大香蕉(黄皮白瓤),他只是说,自己的历史自己爱,如果没有这种感情,他老人家也没办法。

        还有搞简单的二分法,非黑即白,把一件事情阐述到极端,表面上崇尚的是民主,实际是文革的手段。

        • 家园 我想,这里的问题似乎是:对中国有负面评价的人未必

          对中国有负面评价的人未必对中国不心存温情。

          俗语云: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我以为,是否对中国文化和自己同胞毫无温情,不应看其人在中文网站上是否经常对中国有负评,而应该看他在外国人面前是怎么表现的,特别是当他面对外国人对自己祖国的不实攻击时,他是如何应对的。

          在自己的文化圈里(也就是自己一个广义的家了),骂一骂自己的政府甚至人民和文化,我不认为这个人一定就是个对本文明文化毫无温情的人。要按这个标准,那鲁迅先生、柏杨先生又该怎么说呢?一部历史只有“杀人”二字、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只有被宰杀和做看客的份儿、丑陋的中国人... 这些痛骂,哪个不是骂到中国的文明文化和同胞身上?可您能说他们不爱我中华我同胞吗?

          当然,在西西河骂同胞骂我们的文化文明,是要受处罚甚至被封杀的。但是否受处罚被封杀,与其人对中国有无温情尊敬并无必然关系。

        • 家园 对不起,看不懂。

          有爱,有感情,有自豪,就是不知想要做什么。据说,大多数政治家对选民们做讲演或拉选票时,就是这个样子滴。学者还是应该把追求“真实”当作己任,这样比较好。

          不过,有名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