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试问何人来单挑? -- 龙神将

共:💬19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试问何人来单挑?

    试问何人来单挑?

    残阳如血,秋风似刀;旌旗猎猎,野火飘摇。江汉平原上正是厮杀的好战场!远方的硝烟弥漫,战鼓震天轰响。一个万人大队在一员老将的带领下摆出中央密集、两翼前突的鹤翼之阵,呐喊着逼近人数比自己少得多的对手。他们的对手只有三千余名骑兵,骑兵们摆出一字长蛇阵,一员豹头环眼的黑面大将横矛立马站在阵前。

    黑面大将看着呐喊而来的敌军,轻蔑的说道:“严颜老匹夫,仗着人多就想包你家三爷爷的饺子?”说完仰天哈哈大笑,士卒们也高举刀枪跟着狂喊:“杀!杀!杀!”黑面大将冷眼看着敌军渐渐逼近,便把手中的丈八蛇矛举起道:“锋矢阵。”

    大将军令如山,骑兵们立刻行动:长蛇阵两翼的骑兵掉头向后奔去,其余的骑兵则向中间靠拢。随着一阵马蹄乱响,三千铁骑马不鸣,旗不乱便收缩为一支巨大的矢箭形状,这正是锋矢之阵。

    “今日就要取那老匹夫的项上人头!军士们,随我来!”黑面大将一马当先挺矛冲出,三千铁骑呐喊着紧随其后。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两军交接,随着兵器的碰撞声和人的哀号声,转眼间锋矢射穿了鹤翼!黑面大将直奔敌军中军大旗而去,眼看到了敌将马前,他猛地收缰勒马,用蛇矛直指着老将霹雳般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严颜老儿可敢来决一雌雄?”

    看过《三国演义》或是玩过《三国志》的朋友应该对上述的描写不陌生吧?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张飞、李元霸之类猛将的描写动辄便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这种战果的取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犹如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一般是凭借马快刀利的突袭战;另一种是好像刚才描写的张飞一样向对方武将发出决一生死的单挑挑战。虽然上述两种战法都需要高超的武艺与过人的胆识,但毕竟还是后一种给人以更“光明正大”的感觉。说句题外话,关二哥尤其擅长第一种打法,从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到白马坡下杀颜良均是在对方不防备的情形下一击得手。只有文丑是在张辽、徐晃混战一场后,气力不足时被及时赶到(捡便宜)的关羽宰掉。再看看人家老张葭萌关前夜战马超、瓦口隘下大战张郃打的都是惊天动地,一看就是靠卖傻力气吃饭的……

    演义文学中的好汉男儿们

    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描述战争的篇幅多的数不胜数,其中最令读者热血沸腾的便是两员虎将生死相搏的单挑决斗。从《三国演义》中的许诸裸衣斗马超到《隋唐演义》里的尉迟敬德单骑(战单雄信)救主,勇敢的武将们或大战三百回合,或三五招就决出胜负,那种热血男儿以身报国血洒疆场的情景,正是写书和读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旧知识分子所欣赏和仰慕的。究竟谁是古典小说中第一对单挑的武将?现在已不可考。因为目前流传下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乃至于充满神话色彩的《封神演义》等等均是元末明初时代创作的,所以关羽、张飞和林冲、李逵以及哪吒、姜子牙等等以武力或者是法术来比武作战的传奇人物出现的时间也几乎是一致的。如果按文章中出现年代来决定的话,“老皮肤”姜子牙和“小屁孩”哪吒算是单挑的先行者了,并且他们还辅以“打神鞭”和“烽火轮”等高科技武器来作战,一旦开打天上地下、水里火里来去自由,不能不令关二哥和老张他们甘拜下风。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旧中国那些目不识丁的民众是不读书的。他们的新闻集散地是街头巷尾、村边塘畔的茶楼、酒馆,如果凑巧碰上赶集庙会的好日子,那更是热闹了:四处流浪的说唱艺人们以大鼓、评书、快板、相声的形势把那些印在刻版图书中的形象单薄的黑白文字变成一位位简单易懂、活灵活现的英雄好汉。民俗文化推动了演义小说的发展,民间的要求自然不会与士大夫阶层相同。那些市民村夫要的是夸张与诙谐,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曹操必定是白脸奸臣,关羽则一定是红脸的好汉,至于那黑脸的包公最好还是别去招惹的好。最好的演义小说传播工具是评书,旧中国官方文化中的那种稳重、保守的风格在评书中是看不到一丝痕迹的。评书艺人们以最大限度的夸张和诙谐来演绎刘关张的忠义和罗成秦琼的彪悍,其中的那些佼佼者们甚至能够改编小说原著来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单田芳播讲的《瓦岗英雄》、《说唐演义》等改编自演义小说评书中的里面的隋唐十八位好汉各个性格张扬、本领高强,在民间被民众所熟悉的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演义文学中隋唐英雄的排行榜是这样的:第一条好汉是李元霸,其次是秦琼、罗成乃至于不算在十八好汉里面的程咬金等等。评书中著名的一猛战一绝之说,即两个傻小子李元霸和罗世信之间的单挑较量,堪称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激烈的一场打斗:两人大战了三天三夜,未能分出胜负,后来幸亏姜永年一杆大枪砸在李元霸和罗世信的兵刃之上,一下就把他们两人给分开了。

    《说唐演义》和《三国演义》中的武功排名描写不同,三国中的那些英雄们的武艺都差不太多,而在《说唐演义》中则不同,排在前面的就肯定比后面的厉害,而且不是强一点。隋唐十八好汉时代的单挑作战之风气是最盛的,这些好汉们一旦动起手来绝大部分是不屑于杀戮那些没名气的小兵的,他们一般都是要找够档次的对手单挑,一旦动起手来动辄便是数十回合,要杀到大汗淋漓、人困马乏之际,待得观众的情绪被撩拨到最高点之时,便让血花四溅——有道是又折了一条好汉!说实在的,这十八条好汉最后得到善终的只有秦琼和尉迟恭两人,所以到最后连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都罕有人敌了。

    演义小说中曾经有过单挑战绩的武将数不胜数,有人说最强的是李世民的四弟李元霸(小说家杜撰的),有人说最强的是三姓家奴(老张语)吕布吕奉先。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大家可能都听过,现在戏说风盛极一时,有一天这样的闹剧真会在荧幕上上演却也说不定。只是大家喜欢的往往并不是武功最高的那一位,程咬金只会三板斧,可这位混世魔王比曾经落魄卖马的秦琼和冷血轼杀义父的罗成还受欢迎;刘关张是拜把子兄弟,其中那位卖过猪肉的老张粗中有细更是让人喜爱。还有那《水浒传》中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他几乎没有单挑战绩,因为每次开打他都是“赤着身子,操两把板斧,也不管军民男女百姓,只管排头砍将过去”,就是这样一位莽汉,却也天真的如孩童一般,看到别人老母有所赡养便想起自己的瞎眼老母没饭吃而号啕大哭;听说了宋江欺压百姓的消息不分清真假便要替天行道砍了宋江。最能体现李逵性格的单挑发生在三打祝家庄时,“祝龙急回马望北而走,猛然撞着黑旋风,踊身便到,轮动双斧,早砍翻马。祝龙措手不及,倒撞下来,被李逵只一斧,把头劈翻在地。”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不到李逵大战三百回合的拼勇斗狠,倒是很有些程咬金似的大智若愚:你骑马我步行,那我就先砍马再砍人。自然李逵的砍人先砍马和程咬金的板斧第三招砍马头都是些关二哥们宁死也不愿做的“非正规作战方式”,可是这些诙谐的传说倒是更能博人一笑,并顺便千百年地流传了下来。

    我在网上作调查的时候,有人曾把单挑说成是“吹牛文学的产物”。不可否认那些在演义小说和快板评书中厮杀的难解难分的好汉的真实性是值得大打折扣的,但别忘了这是小说并不是史书。千百年来的平民阶层喜欢的就是这些,读史书不是他们的业余爱好。金庸大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里面又何尝不是武功盖世、飞檐走壁的江湖客的世界。曾有好事者专门问过金庸那些专门练武不事生产的江湖门派哪里来的银子花?金大侠笑而不答。对于“吹牛文学的产物”这样的评价,九泉下的古代作者们也会如此吧?

    “光荣”的单挑作战

    在日本人的历史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军对垒,一方武将出马大喊:“我是野野猴家的小犬纯八郎,哪位愿意来同我一战?”看起来似乎很勇敢,但奇怪的是日本产的游戏中很少表现出武将单挑这一点来。光荣公司的名作《信长之野望》系列中没有,《太阁立志传》系列中也没有(它只有私下里的比武似的武将决斗)。其实日本的历史中人造的比例很大,所以那些“风林火山”和“第六天魔王”常常并不是文学影视作品中所表现得那么一回事。举个例子,抗战时期我们所说的东洋大洋马其实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的阿拉伯种马,而战国时期日本原产马的大小大致上相当于中国北方的驴子。想想看:1.55米高(日本历史记载)的战神上杉谦信骑着毛驴一样大的名马“放生毛月”,指挥着一帮临时武装起来的日本农民,嘴里高喊着“风林火山”……

    不过说到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游戏,单挑就绝不仅仅是个单纯名词而已了。从《三国志IV》开始,单挑便成为这个系列游戏的主要内涵文化之一。我记得《三国志IV》刚问世的时候,有评论描述“它的单挑作战画面漂亮的超过了绝大多数16位电视格斗游戏”,的确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光荣确实将游戏美工做的美轮美奂。不过单挑在这款游戏中并不仅仅是画面美丽的格斗游戏,而是决定游戏进程的重大因素之一:武将单挑作战获胜的一方可以俘获敌军武将和士兵。这就成了弱小势力打败强大对手的翻身法宝,将赵云级别的人物的体力值保持在60以下,就能吸引大群大群的敌军低武力值武将来飞蛾扑火。我就曾经用老张单挑玩夏侯敦后再去单挑刘璋,这个武力值不满40的家伙面对只有25体力但武力104的老张叫嚣:“我不怕你这个卖猪肉的!”结果一瞬间两马相交,屏幕一闪,刘璋挂了……《三国志IV》的单挑设定配合高智力武将计谋的杀伤力完美地再现出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新野、孙刘联合赤壁大战的以弱胜强情节。资深的玩家们大多认为这一代的《三国志》游戏是最成功的就是因为这款游戏的单挑等设定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平衡性。自四代之后的《三国志》游戏中的单挑作用开始下降,直到最近的《三国志IX》中,单挑的作用仅限于略微降低敌军士气,因为士气很容易被支援计策提升,所以单挑成为了一个华丽而无用的噱头。

    另一款不朽的三国题材作品是南梦宫出品的《三国志II:霸王的大陆》。这款红白机时代的SLG游戏历久弥新,直到目前为止在各任天堂模拟器网站上还是一片赞誉之声,可谓名垂青史。这款游戏的单挑是跳不归路,失败方会死亡,所率领的军队也消失。在武将单挑杀掉敌方君主的同时还能得到七星宝剑、龙牙刀等神兵利器。虽然游戏中有在单挑时投降的选项,可是电脑从来不会选择投降。它还有一个奇怪的设定就是武力值低的武将在攻击武力值高的武将时选择舍命一击常常成功,反之则常常失败。后来推出的PS复刻版游戏取消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在单挑时增加了捕获选项。这下可以让老张拿下郭嘉之流了,当然前提是人家得愿意和老张单挑才行。

    光荣公司在《三国志IV》的同时还出品了另一款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大航海时代II》。在这款游戏中单挑也成为作战的重要一环,在海战中只要玩家的水手数量超过敌旗舰,敌旗舰船长就会同意单挑。单挑设定对于《大航海时代II》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志IV》,喜欢一艘船孤身闯天涯的玩家的最有效战斗方式就是单挑。通过单挑获胜还可以俘获敌舰和物资,转手一卖赚钱大大的!当然,在游戏初期玩家扮演的角色是经不起单挑的,毕竟约翰·法雷尔不是子龙一般人物。可随着等级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在购买了圣骑士剑和圣骑士甲之后就可以同那些剑术高强的海盗们展开船舷决斗了!游戏中有许多星级武器和铠甲,如果航行到东亚,可以在日本找到村正妖刀,不过攻击力不济,顶多等于一把菜刀;在中国则可以找到青龙偃月刀!也不知道一千多年前的武器到了这帮跑船人的手中时还颇锋利否?总之关二哥宝刀的攻击力还是比不上圣骑士剑。顺便提一句,当年我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还发现这是一款科幻游戏: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了,原因就是从长江逆流直上,在七拐八绕之后竟然到达了位于黄河边的长安……

    总的来说在SLG类游戏设计中单挑作为一种增加游戏趣味和游戏难度以及平衡性的手段是十分有效的,从《三国志》系列的兴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挑设定变迁的缩影。可以说单挑是一种SLG中的RPG因素,它的胜负取决于武将的武力值、装备情况和一定的运气。对于追求大战略模式的《三国志》系列而言,单挑的被削弱和舍弃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在光荣一直追求的战略游戏模拟中,战术层次的内容必定会有所舍弃。在日本人的眼中,战争毕竟是由军队进行的,而不是武将个人的表演赛吧?

    犹忆白马啸西风……

    曾写过《银河英雄传说》等作品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先生曾在他的小说《奔流》中描写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大将陈庆之的传奇事迹。陈庆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指挥能力第一的军事家,他率领不善骑术的南方骑兵渡江北伐,面对着由北方游牧民族组成的北魏王朝完成了北伐大业。《梁史》的作者给于他的评价是“所向无前”四个字。而毛主席在批阅二十四史时,看到这一段便写下这么一行字“读来令人神往”。

    陈庆之决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史书上说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就是说他没有臂力,箭术糟糕;还几乎不会骑马。尽管史书上评价他是“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也即是能和廉颇李牧等相提并论的名将,但他无疑是位文弱书生型的统帅。陈庆之的事迹说明即使是在冷兵器时代,将领的指挥统驭才能也绝对是作战胜利的前提条件。

    既然如此,是否前面提到过的武将单挑果然都是小说家的幻想呢?其实不然,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军队士气高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兵力与兵器的差异。所以在大规模交战前派出勇士进行单挑决斗也是一种兵法,如果获胜的话,己方士气大振,即使失败,也只不过损失一员下级将领而已。不过如《三国演义》里面西凉兵变时马超与许诸以及樊城之战时关羽和徐晃间的主帅对主帅的单挑是很难发生的,毕竟不能因为主帅一人的冒险而导致全军覆没的危险。

    当然,这样的先例不能说没有。《史记》中记载在项羽和刘邦这对拜把子兄弟间就差点发生过一次。楚汉争霸时,项羽想和刘邦來个英雄式的決戰。他向刘邦下战书說:“天下喧嚷多年,只因为我们两人相持不下。我愿和你单挑来一决胜负,不要再让天下百姓忍受煎熬。” 项羽的武艺高强,刘邦哪有能耐和他比武?幸而老流氓出身的刘邦脸皮足够厚,他坏笑着回答:“我宁可斗智,不要斗力。”

    在后来的《三国志》正史中,根本没有关二哥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的记录,因为当时刘备还不算诸侯,他投靠的是公孙瓒,而白马将军公孙瓒并没有会盟孟津去参加袁绍组织的讨董联合军。不过在后来董卓死后的长安混战中倒是发生了单挑,当时的主角吕布有勇无谋,另一方的李傕、郭汜也只是盗贼出身的老兵。于是千载难逢的主将级别单挑在他们这些大老粗身上发生了:吕布指名要和郭汜单挑,老郭脑袋一热忘了自己的武力值和小吕差了好几十便出战了。结果自不必多说,没几回合小吕用长矛刺中老郭,老郭的土匪手下们见识不妙一哄而上救下了主人,小吕只好恨恨而退。

    从三国时代开始,单挑的纪录逐渐多起来。尤其以混战中的单挑居多,因为混战中的情况难以预料,若一方主帅率队偷袭另一方主帅,被偷袭的总不能不还手,这也勉强形成了单挑。不过作为主帅自然有亲兵誓死保护,否则以战事激烈,动不动就战死主帅谁也受不了。所以尽管吕布刺中了郭汜,最后也没能突破郭汜亲兵的阻拦结果他的性命。其实日本人一直吹捧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间的单挑也是如此:上杉骑着毛驴一样大的战马偷袭正在休息的武田,武田匆忙中用扇子去挡砍来的刀,手负了伤。最后武田亲兵赶来救驾,上杉撤退。日本战国时代留下单挑纪录的还有前田庆次和直柄真隆,也都是在类似混战中发生的格斗。

    前面提到过的隋唐十八位好汉中,最后幸存的人物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当时秦琼已投唐,而尉迟敬德则投了叫刘武周的军阀。之后刘武周就与唐军交战,在两军队冲突之际,发生了秦琼和尉迟敬德之间的单挑。这是势均力敌的一战,他们两个忽而换马再战,忽而稍事休息之后再战,战斗持续了数日夜,胜负一直无法分出。最后两位好汉都幸存下来,而尉迟敬德也归唐。传统京剧有一出《秦尉大战》,就是描述这一青史留名的单挑战。

    最可悲的单挑战发生在明末清初,在后金兴起的萨尔浒之战中,担任明军主攻任务的总兵官杜松看多了《三国演义》,学习许诸裸衣斗马超的精神,脱了盔甲到前线找女真主将单挑。没想到努尔哈赤的手下们虽喜欢看《三国》却无心复古,于是乱箭之下总兵官变成了刺猬,他手下的三万大军顿时溃散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彻底失败。

    其实在和宋朝同时代的欧洲,骑士间的单挑作战曾极为兴盛。这是因为骑士道精神的作用,以及欧洲贫瘠的土地不足以维持规模庞大的常备军的现实决定的。欧洲骑士把单挑发展到了接近愚昧的极致:圣女贞德就是因为在奥尔良之战中从马上掉下来,而遵守骑士精神把剑交给对手被俘的。不过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火器的发展,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骑士单挑作战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挑作为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表现,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一直作为战争的插曲而存在着。随着战争技术发展到大兵团作战和重视火器射击,那些刘关张和秦琼、罗成的传奇便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演义小说乃至于文学影视和游戏作品中,我们才能见到他们那依然活跃的身影……

     

    关键词(Tags): #单挑#古代战争#演义小说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 家园 好好好。我在西西河转的第一个贴,印象中似乎就是一个讲单挑的贴
    • 家园 好贴呀,花花!
    • 家园 关于单挑历史上西方更习惯的用词是 -- 决斗

      虽然决斗大多不是为了解决战争,而是为了解决泡妞或者类似的问题,但历史上用决斗来解决战争问题,倒也不是没人尝试过。

      给人印象很深的一次尝试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众所周知,美西战争打了三个大洋,死了好几万人,结果西班牙丢失了主要的海外殖民地,一蹶不振。

      有人却准备在战争开始之前,用决斗的方式,也就是单挑解决两国之间的雷霆。

      美西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缅因号战舰事件,这艘战舰访问古巴时爆炸沉没在哈瓦那,美国人指称是西班牙人炸沉了缅因号,因此叫嚣战争。最新的研究证明这种指责纯粹是子虚乌有,缅因号爆炸是因为内部煤炭自燃。

      其中特别有一个纽约先驱报的主编肖尔特,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西班牙人阴谋炸毁缅因号的全过程,而且点名凶手就是西班牙驻古巴的海军军官菲尔南德斯。菲尔南德斯因此大怒,痛骂肖尔特造谣,千里迢迢去纽约要和肖尔特决斗。肖尔特倒是满不在乎,礼貌的拒绝了菲尔南德斯的要求,理由是决斗在美国违法。

      万般无奈,菲尔南德斯只好回国,干脆在各种报纸上做广告来骂肖尔特,激他出国来决斗。

      这样骂了几个星期,肖尔特也没有出来 -- 美国政府却对西班牙宣战了。

    • 家园 读史震撼之处——关羽杀颜良

        我不是个聪明人 只是小时候翻过几本书 比如三国演义 比如上下五千年 比如人类文明的故事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对战争感兴趣 可不光是看书 我小的时候观摩打群架 虽然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种场面壮观 但也见识过上百人的大场面 也看过一些军队的战史(不是宣传材料 很量化的那种) 所以对三国演义里面那种大将单挑 然后一人决胜负的战斗模式非常不屑。还没上三年级我就知道那都是胡扯。真正打仗肯定不是那个样子的。

        

        

        不过 正因为如此 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姑姑家翻出一本文白对照的〈资治通鉴〉来,随手一翻 居然翻到了关羽于万众中刺颜良 我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要么是关羽带了上万骑兵踏倒颜良,要么是这本书抄三国。仔细看下来,都不是,我才知道原来真有此事。这对我的震撼绝对不亚于今天有人告诉你说在真实的历史中 襄阳城防司令正是郭靖 麾下大将杨过阵斩蒙古大汗。我从此知道世界上真有万人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并非全是传说。

    • 家园 好像萨达姆也曾邀请小灌木单挑(那可是主公级别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