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食传说---醋娘子 -- 柚子

共:💬26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美食传说---醋娘子

    “好喝么?”笑眼芊芊,眼如弯月, 粉粉的玉手持着月白酒杯, 杯里是琥珀色的液体。

    “娘子酿的自然好喝, 只是这次是用什么酿的呢?”蓝衫男子宠爱的看着她。

    “你猜呢?”声音醉人, 如杯中的酒。

    “是不是模仿胡人的葡萄酒?”

    “官人你好聪明, 这次去长安考试就给你带上一些作为奖励。 还有用这酒做的糕点。”

    “这一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可惜这个家要你看顾,要不一路上有你多好。”

    “你喝酒吃糕点的时候就跟看到我一样啊, 等你实在想了,又没有的时候, 就回来啊, 没有功名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要你好好的回来。我还留了一坛特别的,等下次见面给你尝。”

    “原来你早有预谋。也是, 一辈子有妻如你, 我也知足了。你乖乖的在家,不要欺负别人哦。”

    “我才不会呢,你看我这么温厚善良,这么可爱, 怎么会欺负人呢!!”

    说话间两人没有注意到, 葡萄藤上有人在看。

    “你又用法术做这事情。”珠儿无奈的看着我。

    “这糕饼很好吃的, 你要不要来一口, 有点酒香, 还有果子的味道。 那个笨男人啊, 不知道自己就要失去最美好的享受呢。”

    “你说他们会分开很久?”

    “那倒不是。。。不过估计很快我们有很好吃的东西吃了。。。新口味阿。。。”

    “月眉, 家良什么时候回来啊?都两年了, 上次有人带消息过来还是一年半前。”白发老太太话说了一半, 抑制不住咳嗽起来。

    “娘, 家良估计很快就有消息了, 差不多放榜了,他马上就会回来的。”

    “我怕我是等不到了, 哎。。。”

    “娘, 儿不孝。。。。”(长安一寓中, 男子面向南方长跪不起)。

    门外此时有人高呼,

    “严家良, 第53名进士。”

    男子匆匆起身赏了外面报喜之人。

    2 月后,口试和公文笔试之后, 外放扬州为7品官员。

    “娘, 这是家良的家信, 您放心, 他很好, 如今学有所用, 不辜负您二老的教诲。下个月媳妇也要起程去扬州了, 这些年, 只能遥遥拜祭二老。 ”

    祭坛前, 月眉长跪祷告毕。 起身对弟弟,弟媳们交待家中生意账目等事情。

    “嫂子, 您交待的我们都记下了, 家中的木材生意我们会按照您的交代继续经营的。您就放心吧。”

    “官人, 你瘦了, 是不是很辛苦,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酒糕, 趁热吃了吧。”

    “你刚到, 就别操心这些琐碎的事情了, 我有话要跟你说。”

    “我也有话要说呢, 很多话。。。”

    “娘子, 我。。。。”

    “怎么?”

    “进来吧,拜见大娘, 娘子, 这是玉儿。。。。”

    “玉儿给大娘。。。”俏丽女子正要施礼, 却被月眉拦下。

    “我受不起, 你先出去, 我有话要和我官人说。。。”

    “眉儿。。。”

    “官人还记得我的名字, 那还记得当初说过的话么?你说过得眉儿一人足已。。”

    “只是,如今玉儿已经跟我3年, 我不能放下, 何况三妻四妾者正常的很。”

    “可是也有一妻的房大人啊!”

    “难道你也打算学前朝房夫人喝醋?”

    “我不喝醋, 我请官人写休书, 从此各不相欠!”

    “都是我宠坏了你, 我不写!”

    “那好, 我写就是了, 只是这官离, 还是你自己断吧?”

    “眉儿, 何苦!?”

    扬州城的酒食街茶铺:

    “你们知道不?这里的酱铺的老板娘是县大爷的休妻开的,有名的醋娘子, 不让妾室入门, 被休的!”

    “难怪他们家的醋特别香, 还有各种糟货,卤味。。。”

    “不过脾气爆得很!!”

    “就是就是。。。上次有人出言调戏, 居然就被踢出来了,这么个女人, 也亏的县大人怎么。。他家的管事丫环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这还不算,他们家独个不做县大人的生意, 连官府相应的生意都不接,可惜了大把银子哦, 不过今年的贡酒看他们怎么办呢?”

    “这些人可真无聊,也不想想要不是离了, 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好的口福。”我冷笑。

    “你可是早就知道了?”珠儿看着我。

    “当然, 不过呢, 没想到她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糟货。不过你别这么看着我, 我之所以看着她们夫妻分开, 实际上是帮他们呢。”

    越冬,年分。 有人敲林家铺子的门。

    “雪梅, 去看看谁敲门?”

    “哎。。。”

    “怎么了? 你这丫头怎么改脾气了, 学会磨磨唧唧了。”

    “奶奶, 是县太爷的夫人。。。。”

    “咱们家的规矩你不是不知道, 不做他们家的买卖。。。”

    “可是, 好像不是很好, 她说有要紧的事情, 还说事关人命。”话还没说完。

    就见玉儿闯了进里屋,向月眉跪下。 “求你救救老爷, 你看在和他多年夫妻的分上, 帮帮他, 要不这下子连严氏一族都要有难。 我知道你恨我, 只要你救了老爷, 你要我怎么样都成?”

    “夫人好象说错了几件事情, 第一我和他早已经陌路, 哪来的情分, 第二, 县老爷一向做官不受人于话柄, 何来祸事; 第三, 我一个酱铺娘, 何德何能能救人性命。 请回吧。雪梅送客。”

    “奶奶。。。, 您这是做什么? 怎么现在要我们打理行李?”

    “你就别多问, 这个月无论谁来, 都说我病了, 我带上风荷上长安一次。家里就你带着铃儿, 铛儿她们打理。”

    “女人哪女人, 总是放不下, 我说我们吃了人家的好酒好菜, 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啊?珠儿。”

    “你要帮就帮忙啊, 看我做什么啊?”

    “她们路上的安全就仰仗你了啊。”

    “她要去见女皇帝?”

    “对头!!”

    “听说这百花露是你制的?”

    “正是民女。”

    “你拒绝赏赐,是否别有他求?”

    “圣上果然英明, 民女上京, 实在是为扬州县府严家良大人被查之事, 以民女所见, 严大人并无他们所说贪赃枉法, 结党营私之类的行径。”

    “听说你是他的休妻。居然为他如此说话。有趣”

    “他不是好丈夫, 不能说明他不是好官啊。 于民有造福之人, 我怎么能因个人恩怨而落井下石。民女以性命作保。”

    “朕知道了, 婉儿你另外派人查一下此事, 速报上来。”

    “是。遵命。”

    “林月眉, 你且慢着退下,我看你酿酒之术颇有心法, 可愿意伴朕身边?”

    “圣上, 民女野惯了,恐怕不合礼制, 不过民女愿意留下酒方, 传授于御膳房的人, 可好。”

    “也好。”

    数月后, 严调任京中。临行前, 百姓相送之时, 风荷雪梅二人送上十八春酿。严饮酒泪流。

    “他们就这么结束了?”

    “嗯,有时候, 爱一个人,就跟酿酒一样,只能一坛一酒, 杂了其他的就会变质。也和这糟货一样,只能放糟卤,不能再加其他酱料。 开了坛,就不能再放了, 回不去了。”

    “你是不是在百花露里放了什么?”

    “是啊,珠儿你真聪明。。小声点,要不被花仙她们听到了, 我就麻烦了。。。”

    “原来, 那雪莲蜜是你。。。。。。。。。。。。。”

    小帖士

    鲜青梅200g, 白糖200g, 13-15度白酒1升,封罐至阴凉避光处2个月。

    关键词(Tags): #醋娘子(大圆)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柚子好帖,以前怎么给漏了呢?送花加精
    • 家园 美食传说5------蝶宴

      珠儿喜气洋洋的跑来,“今天可长了见识, 去天使他们那边串门, 他们正在野餐会, 每人带一个自己拿手的菜,便在野外看景色,边吃, 我也带些东西过去,你要不要去啊?我记得这边还有烤鸭, 就带这个了。”

      我笑了,“你这人忘性真大, 咱们几百年前玩儿的, 居然忘记了。”

      “什么时候啊?我怎么不记得呢?你不去的话, 我自己去了。”

      也难怪, 那真的不是大事情, 只是千百年前的某天某人做过, 不是手上的那只蝴蝶攒,我自己也会忘了。

      大家都说那是盛世,康乾盛世,经历的战乱,经历了波折和融合, 中华大地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关于天子,总是有很多的传说。 但是有的会被人记住, 只是真相总是被人遗忘。

      他们说他是汉人的血统, 是因为前朝天子没有子嗣, 所以偷了龙转了凤。为了天下的安定满汉和谐, 所以朝廷也就默认了这个传说。让这一传说更加坚定人们信念的是他数次的下江南, 4次住在了陈家。那只是他的好玩和他对自己疆土臣子的一种姿态, 明君的姿态,犹如他多年以后的那次禅位一样。

      她,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朝阁老。 后人传说她是皇家血脉, 所以她的陪葬品中有一对金枝玉叶的发瓒。他们说她未及出阁就早夭。 他们不知道的是她活了很久,她没有离开故园是真的。

      真相是一出戏, 只有他和她,只是没有别人会提起。

      那一年她不过18岁,按照当时的人的观点,这个年纪早该出阁, 不过她没有, 她喜欢不安分的做些下人喜欢做的事情, 比方说,喜欢在厨房呆着, 喜欢研究食谱。不过家里面没有女子缠足的习惯, 这个大概是因为虽然在南方,祖上还是马背上的关系。她至今记得, 初次见到他的情形。因为喜欢做菜, 当一个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 特别这个人有时很年轻, 所以会炫耀。之前她有叫奶妈把自己做的菜带到外面的馆子去卖, 看自己的技艺, 家里有访客, 也会买通管厨房的管家让自己的菜上桌, 虽然爹爹知道了会苛责一点,不过名声不外传也就算了。本来应该忙着她的亲事,不过因为他要来也就顾不上了。

      那一年, 也是他第一次来江南,正是初春。离开高墙的他, 有很多的新奇感, 一切是不同的。风,云, 花和树, 人和物。他决定住在臣子家中, 其实也是一种新鲜。算是体贴民意,其实还有中孩子的淘气。第一晚, 他吩咐不要太繁琐, 如家常就好。菜上来, 不多4蝶八盘。量不大, 其中有道绿菜拌的豆腐干, 很鲜香。问起来是江南的独有的野菜—马兰头。他按习惯要赏厨子。 这一路上他已经赏了不少, 有一些还被指名带回宫里面。这次他也决定了,要是后面几天还有其它出色的菜,开口问要个厨子很简单的事情而已

      她安排了他在她家的第一顿晚饭。席间派了奶妈去打听,说是行了赏。心中得意。

      第三天, 他想到要去赏春,最好是野外便服, 可一边赏花一边吃酒菜。这一说, 下面的人犯了难了。 她听了, 拿出一吊钱, 要奶妈去外面租了卖馄饨的担子,然后再家中把菜色配料准备停当, 就说行了。到时候就用这馄饨担子做菜。不过为了好看, 把不知什么时候手来的一套蝴蝶攒盒取出来,说这次的菜就按颜色搭配好放在攒盒里面送上去, 这样也是新鲜。

      等他逛得累了, 说要开饭, 有趣, 见到面前的是个蝴蝶盒子, 里面的彩色都是热的。 酒水也是热的。 不觉夸道, 到底是你们家的厨子, 比别人家不一样, 可爱。 能不能让我带回京城。

      见到蝴蝶攒盒, 陈阁老就明白八九成是 女儿的花样。听到要厨子,犹豫了一下只能说,“这个等微臣问明了是哪个的创意,之后回禀。不过家臣的内厨中有女流,不知若是这种状况, 会不会违反了祖制。”

      他听了,回说,“祖制只说不能有汉女为妃, 没有说宫中役值不可为。还请阁老割爱。”

      一盏茶的功夫, 下面有人来回, “问明白了, 是三小姐的主意。”

      他一听笑了,“难怪阁老不肯割爱。传下去, 赏20两。”停了一下,“烦请上来谢赏。”

      一炷香的功夫之后, 她见到了他,他清瘦的长脸,个子高高,望去不过普通人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那双不大的眼睛里透着去他的年纪不同的光。

      他看清了她, 一个普通的清丽的女子, 和他的嫔妃不同的是脸上未施脂粉,看他的时候也没有怯意。当她说谢赏的时候,她的声音如流水, 在春风里荡进了他的脑海。他决定要纳她为妃。

      只是没有想到, 三天后当陈阁老面带难色回禀说女儿不肯的时候。他讶异了。

      他再次见到了她,除了身边人,只有他和她。

      “朕有什么不好么?”

      “没有。”

      “那为什么不答应呢?”

      “臣妾只是以厨为乐, 不知道进宫后, 是不是能和现在一样每天入厨?”

      “就这个, 你喜欢的话,自然可以。”

      “但是圣上每天都能吃臣妾做的菜么?”

      “自然。”

      “每天吃都不会觉得厌倦么?”

      “这个。。。。”

      “圣上每天吃御膳都有烦腻的时候, 何况臣妾的家常便饭。臣妾不过是一普通女子, 如同昨天的蝶宴一样, 不过是个新鲜而已。还请圣上三思。”

      他望着她,心中暗暗赞叹这个女子的见识, 不舍居然多了几分。

      她也望着他, 看着他望着她的样子像个孩子,居然后悔自己的要求。

      “朕以后还来江南, 你能不能为朕调理羹汤?”

      “臣妾自然遵命。”

      回去的路上, 偶尔他会奇怪自己怎么就答应了她。以后见到江南的贡品,总会想起这个女子。只是不好问她有没有嫁人。他知道自己知道了一定会后悔,所以没有问。

      她想他一定会忘了她, 她一直听说他的风流。

      只是3年后,当他再次住在阁老家的时候,点名要三小姐的作晚膳。他知道她没有出阁,她也知道他没有忘了她。他给她了一对金镶玉的牡丹簪。

      以后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只是他第4次来的时候, 得知她出了家, 她只为他做了一碗素面。

      蝶宴,只是春天一瞬的美丽, 却让他记得一辈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算不算爱过这个女子。但他到底记了她一辈子。她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不爱他, 只是从见过他以后这一辈子她除了为他不会再为其他人而下厨。

      小贴士------郁金香鸡腿

      1. 鸡腿洗净,逆拨使鸡肉外翻,成郁金香状,

      2. 淀粉,食盐,调好

      3. 鸡肉沾匀淀粉

      4. 油温170度左右,下炸

      5. 酱油,葱花,生姜,食糖,调匀,作蘸料

      关键词(Tags): #美食传说#蝶宴
    • 家园 【原创】美食传说 引子

      每年到了灶王上天汇报的日子,小女子我总是很受折磨。 人家不喜欢吃麦芽糖, 黏糊糊的, 可是还要往俺的画像上涂, 说起来那也不是俺的画像,是俺师傅的样子,可是他老人家自从上次被人灌醉之后, 玉皇老头儿心疼他老人家,就拍俺来接班。 人总是喜欢自作多情, 其实每年上天不过是我们的休假,偏偏觉得我们会多嘴多舌相处这么多花样。 不过这个工作蛮有意思的, 俺可以学到很多好吃的菜,看到很多好看的戏。

      美食传说---1 鱼•剑

      天下美食这么多,但是中国的古训里面明明白白的写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那时候,鱼是难得的美味。看了这么多年, 做与做的最好的还是她了。 江南的女子多灵秀, 水产业丰美, 自然很好吃。 你说她是“宋嫂”?错了错了, 宋嫂的手艺怎么能比得上她呢。 她的名字叫“专诸”。

      您说我说错了, 专诸是个男的, 而且女的哪有这么大的力气用那么小的鱼肠剑刺透盔甲。我只有笑了,您听我慢慢说。

      我第一次看到专诸的时候,她是个渔家女, 一身布衣,头戴斗笠,一手摇橹,慢慢滑向江中。吊在船头的灯照着湖面, 她知道最鲜美的鱼一定要在午夜捕, 这是阿爹教的, 鱼见光就会追上, 这时候要用鱼叉用最快的速度插下去, 这种鱼后来名字叫鱼, 离水既死, 所以要即刻烧好, 送上岸, 岸上有人会出高价买, 有钱势的人不在乎这个。阿爹老了, 上了岸,开了个小小的鱼铺, 珠儿就接过了渔船, 爹娘就她这么一个孩子, 从小当男孩子一样教养, 时间长了,周围的人也都以为珠儿是男子, 清秀的男子在江南本来就很常见, 所以也不奇怪。

      最近出了件奇怪的事情, 有人天天来买鱼, 这本来不奇怪, 可是天天半夜来买鱼, 这也不奇怪, 可是天天傍晚派家人来鱼铺点名吃鱼,下三四倍的价钱, 这也没有什么太奇怪, 可是要是对这个镇子的每家鱼铺都这么做, 这就有点奇怪, 更奇怪的是吃完后, 还要对每天的鱼菜进行评判, 然后发赏钱, 这在珠儿看来就很奇怪了。 不过有人这么肯照顾鱼铺生意, 自己该感到高兴才是, 至少, 这两天的打赏已经够接下来两三年的一家开销了。这几年风调雨顺的, 也没有战事, 应该能不错吧。 不过娘总不这么看,“她爹, 你看这钱来得太容易了, 我总怕有什么事会发生, 过几天我去拜拜。”“不会有事情的, 你妇人家就是见识短, 如今的大王喜欢吃鱼, 估计是哪家贵族老爷想要拍马屁, 所以想着法子偷学各家的烧鱼法子, 向出来这一招,你就别操心这个了。 倒是咱们家的丫头也不小了, 前几年战事多, 所以把她像男孩子一样的养, 如今你也该张罗一下, 给她找个好婆家。 这些赏钱给她置办嫁妆,也够将来他体体面面的到婆家不受委屈就好。咱们也老了。。。”他们最后的话题,总是到珠儿出嫁的话题上面。

      早春的夜还是凉飕飕的, 不过珠儿喜欢,这样的夜 , 至少很宁静。 今天客人点鲚鱼,而且还说会亲自到店里面来。自己的运气不错,其中居然有3,4尾极大的,而且是网到的, 鳞毫未伤,正好可以做自己拿手的那道。把鱼放在活水舱, 掉了船头, 却见一丈之外有一官船停着, 船首立着一个伟岸男子, 正在看自己。

      不理他, 珠儿快速的滑舟, 官船却不紧不慢的跟着小舟, 一路回到家中店铺的后门。 江南的鱼铺多是半临水而建, 为了养捕来的活鱼, 叫了门, 跳上岸, 回首又见官船居然也靠了岸。那男子也不用旁边的随行帮忙, 纵身一跃上了岸。 家里居然赶在爹爹之前出来了一个陌生白发男子, 向那男子行了礼,“请公子进来稍候片刻, 既可品尝。”“你不用多礼。”

      娘在后面打手势,意思珠儿赶快收拾鱼。珠儿会意, 闪身总侧门进了灶间。麻利的剖了鱼,去了鳞片, 用葱姜添在鱼肚子里面, 再把鱼干鱼籽也塞回去。鱼身擦了盐,用竹炭慢慢烤, 5分熟的时候, 开始往鱼身上撒家酿的清酒。随着鱼油的滴落, 竹炭发出吱吱的欢快的声音, 香味也散在暗夜里面,借着风,刺激着人们的食欲。

      客堂里传来了说话声。

      “好!!好手法。”这是那个公子的声音, 怎么会这么好听呢, 珠儿莫名的脸红起来。

      “客官, 您还没有尝呢。”

      “不用尝,我们公子也知道吴国第一烹鱼高手就是你们家了。”白发男子的声音, 沙沙的。

      “哎,这么香的鱼怎么可以不尝呢, 我只想能够天天吃到这样的美味。不知老丈和夫人可否舍得, 让爱子跟我回府当差?”随时商量的口气, 可是语气却不容人回绝。

      “公子, 不是我们老两口不舍得, 只是。。。那是我们的独养女。。。”

      “原来是千金。。。”语气中有着差异。

      “是啊,从小当小子养, 要公子误会了。”

      “没什么, 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请令媛能够到我家教授炙鱼之法。”

      “那要看看我女儿的意思。。。”

      “爹,娘, 女儿愿意跟随公子。不过,公子可否答应民女几个要求?”珠儿端鱼出来。

      “好啊, 你有什么要求?”

      “第一, 你把这条鱼全部吃完, 不能有浪费; 第二, 供我爹娘终老,衣食无缺, 第三个就是, 我还有一个要求, 随时都可以提出来, 你都要办到。不过我现在还没有想到, 想到再说。”

      “好, 我答应你。”

      入了公子光的府邸, 每天珠儿就是被要求用于做出不同的花样,然后共给吴王僚品尝,可是珠儿的疑惑也越来越多。虽然大王好吃鱼是举国皆知的事情,可是最近,光和那个伍子胥对自己的厨艺要求越来越高, 居然提出能不能把鱼骨拆了但还保证鱼体完整。珠儿虽然疑惑, 但是看到光的看自己的眼神还有他的恳请的声音, 就不能拒绝。 这是她第99天试着拆鱼骨,和以前不一样,这次光在旁边看着, 好像已经差不多了, 果然成了。她开心地笑了。

      “就知道你可以的,”光突然抱起了珠儿。第一次呢, 第一次被抱,珠儿希望这一刻可以持续的久点。

      “可是,公子, 我们还是离成功很远。”突然, 那沙沙的声音传来。

      “成功? 什么意思呢?”珠儿迷惑了, 看着公子光。

      “珠儿, 我也不瞒你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 本来王位该是我的, 可是现在王位上的确是我叔叔僚。论贤能他的子辈根本不及我, 可是他要是死了, 也不会像我父王那样以贤让位, 为了我们吴国的强大,我只能冒险刺杀僚, 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当初以为你是男子, 我本来还以为天助我。后来子胥劝我可以先以你的炙鱼之法先迷惑僚, 说不定慢慢会找到合适的人,可如今还是没有。。。”

      “。。。。你们。。。。”

      “珠儿, 你到这里也一年了, 我为人如何你也该明白。。。我只是不甘心呢。。。”

      “请姑娘能为公子考虑可否。。。”

      “子胥,你先回吧, 我不能让珠儿为我冒险。。。”

      “那臣下先告退了。”

      房间里只有珠儿和光, 此时珠儿才发现自己依然在光的怀里。只是眼前的男人脸上写着不快乐, 珠儿希望自己能够把他眉头的愁绪撸平, 不由自主地吻上他的额头。轻轻地, 然后,在他耳边说,“我愿意成为那个死客。告诉我, 该怎么做。”

      “不可以, 我不能。。。。”

      “你还欠我一个要求, 你答应过的。。。”

      3年后,史书上这么记载,既至王僚前,專諸乃擘炙魚,因推匕首,立戟交軹倚專諸胸,胸斷臆開,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貫甲達背,王僚既死,左右共殺專諸,眾士擾動,公子光伏其甲士以攻僚眾,盡滅之。遂自立,是為吳王闔閭也。

      可事实是,珠儿专宠,但是3年内光依然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随着对楚国的战事的频繁, 他越来越忧虑, 珠儿不忍, 重又提出3年前的愿望。

      那天,将凤尾鲚如常去骨, 只是把一柄象鱼叉的钗(不能说是钗, 它锋利的和匕首也差不多了, 顶在里面。吴王僚平时吃惯了无骨凤尾鲚, 这次也一样,提起鱼尾一口而食。 侍立在旁边的珠儿假装跌倒, 顺势将匕首推插入他的喉。 王僚当场毙命, 他周围的武士未料有变, 还为反抗,就被埋伏的光的人杀光。

      趁乱珠儿回了光的府邸。光登位成为新的吴王,珠儿和其他光的姬妾一起住进吴宫。 只是她渐渐的很少见到光。直到一天, 一个叫孙武的人的出现, 光请他将自己的美姬们在三天之内训练成为有纪律的士兵。

      刚开始, 很多姬妾都不以为意, 特别是目前最得宠的“文姬”和“夏姬”, 两人上午为争夺作正领队就已经开始不听孙武的指挥了。 更暗示自己派别的姬妾们互相拆台, 上午就在两个派别的争斗中乱哄哄的过去了, 珠儿注意到孙武的脸色一开始很难看, 后来对光说了些什么, 光似乎同意了。 午饭之后, 孙武对大家说,“我得到大王的特许, 谁要是再不听指挥, 我就可以按军法处置。”

      只是那两人仍不介意, 依然如故。孙武真的派人将二人斩首。其他姬妾吓得魂飞魄散。 三天后操练时候果然有模有样起来。 孙武第四天被封。那天晚上, 珠儿请见吴王。

      “王, 如果你还记得当初还欠珠儿一个允诺,就请王答允珠儿还家,不再陪伴王, 好么?”

      “你是不是怪我这些日子, 没有经常见你?”

      “不是, 王和必要珠儿把话说明白了呢?”

      “你是不是在怪我 前几天操练的事情, 太绝情!”

      “王, 若是那天, 要被斩的是珠儿, 你可会阻止?”

      “珠儿, 你不会那么不懂事!”

      “你回答我!要么就让我回家。。。”

      “珠儿。。。。”

      3天后, 太湖上一叶渔舟驰过。我对着划船的人喊,“你的鱼烤得好香,要不我用茶和你换吧!”

      “喝了这茶,你的心就不会痛了!”

      喝茶的就是珠儿。几天后,孟婆这臭小子居然找我算账。不过珠儿从此后跟着我开始在人间游荡。 我的灶君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 家园 【原创】美食传说--千丝面

      “想和你在一起,可是不能。 你在哪里? 老天,请你告诉我, 他在哪里, 只要他好, 就好了。”

      打瞌睡的我, 被低低的祷告声惊醒。 “有没有搞错, 这里是灶头, 不是庙门啊。”

      “灶王, 我知道这事情不该你管, 相公也说, 自己的事情不要求天求地求神佛。 可是你看这世道乱的, 庙观都荒了。今天是他30岁生日。如果, 您老要是方便就把他最喜欢的面条给他带去。如果您收了面, 我就当他还好好的, 也就放心了。”

      “哎,原来是有一个痴心女子。 这世道,强要人家分离, 不知道玉皇他们怎么想的。”珠儿在一边愤愤地说,“你有没有能力管啊?不过我看你的本事也就是管管灶台上的事情。”

      “少用激将法, 这套不管用。不过她的面听好吃的样子。阳春面, 细细白白汤色清。吃人手短, 我就管管了。”

      转眼灶台上的面消失得一干二净。

      “哎, 你还不知道她家相公的生死就这么吃了, 太不负责了吧!”珠儿想要拦住我, 可是晚了。

      摸摸肚肚, 我心满意足的说, “我要是不知道, 我敢吃这相思面么。只要是灶台周围的事情, 特别是有最好吃的地方的事情, 我都知道。虽然我道行浅。 不过这碗面是预收替他们消灾的。”

      “你都知道。。。”

      “我来慢慢说给你听,不过之后你要替我办几件事情。”

      “就知道你自己懒, 奇怪你这么好吃懒做,居然还不胖!!”

      “你还听不听故事?”

      “大人要讲, 小的怎敢不听.”

      事情要从12年前讲起,元兵进入中原之后没有多久, 各地的老百姓受不了纷纷起义。秦千秋和相公岳万霖本来隐居着江南小镇, 岳万霖的老师秦文汉是这一代有名的饱学之士,除了文章之外, 更加善于用兵。万霖是他的关门弟子, 除了承学了老师的学问之外, 武艺也相当了得后来俩人成了翁婿。秦千秋除了诗词文章出色, 持家也承秦老太太的俭约家风。婚后生活很适和美。

      只是世道乱了, 不是你想清静就能静得下来的。三番五次有人请。秦文汉夫妻去世之后, 请的人更是多。很多还是同门。

      一天,岳万霖的大师兄带了一人来见, 此人姓朱。走后不久, 岳万霖对千秋说,“这次怕是躲不过的了, 我走后,家里就靠你照料了。要是我3年5载没有消息, 你就再嫁吧。”

      “我等你, 不管怎么样, 当初嫁你是我自己定的主意, 不会有人像你一样的了。”

      “能不能走之前, 你煮碗面。”

      “嗯。。”

      “后来呢?”

      “后来, 她相公就跟着朱元璋的军队打天下喽。”

      “那怎么一个消息也没有, 该不会是她相公变心了吧。”

      “我说你怎么这么死脑筋的呢。一开始不敢送信是因为怕被人知道是反军,连累千秋。后来是各路义军抢天下, 怕连累。 现在是因为。。。”

      “现在是因为天下快定, 要新人换旧人了吧。。。”

      “倒不是, 所以我说要你帮忙了。”

      “什么事情呢?”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这里是岳万霖岳家么?”有两个差人模样的在门口。

      “是啊, 您二位?”

      “我们是奉岳大人的意思, 来接夫人上京的。这是大人的信, 烦您交给夫人。”

      “小姐, 外面来了人, 说是先生派人来接您上京的。这是信。”

      千秋打开信,“奶妈, 他们胜了, 要我们上京。”

      “小姐, 别哭啊, 这么些年, 你总算等到了。”

      “珠儿, 保护她们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了。“

      “什么呀, 她们不是好好的一家要团圆了么。”

      “天机不可泄漏, 你就照我说的去做。记住哦,到京里, 就马上把他们弄到相国寺。我们在那里碰头, 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请夫人在这里歇息, 明天,岳大人就来见您了。 ”

      “小姐,先生怎么不把咱们直接接到他的府地, 反而在宫里安置咱们呢?旁边几处, 也是别的官员的内眷”

      “奶妈, 我觉得不对。 我担心相公他。。。”

      “您自己动点法力, 不久解决了么, 还要我非这么多的力气。”珠儿到了相国寺就开始埋怨,“好了,她们在这儿了。他家相公呢?”

      “我还没有吃好呢,等会儿吧。这儿的斋饭不错, 你要不要尝尝看看”

      “拜托, 你就不能先做完事情。”

      “好啦,好啦, 她家相公就在寺里呢。”

      “天哪, 不会出家了吧。”

      “是也不是, 没剃度就不算是不是?”

      “万霖。”

      “千秋”

      “你老了。。。”

      “你吃了不少苦吧, 怎么找到这里的, 我以为见不到你了。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这是给你做的面, 你最喜欢的千丝面。怎么空了。。。”

      “有你在,总能吃到, 不管了,让我看看你。。。”

      “好好吃, 细细滑滑, 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这么用心做的面条了。。。。这面好像思念一样,细细的,千丝万缕, 可是很有韧性,”我心满意足。

      “不害臊,用法力做这个,”

      “我又不是白吃!!!你要骂就骂那个得了天下开始猜忌一起打天下的人吧。居然为了斩草除根,连要出家的人都不放过。”

      “你说岳当初为什么要出山呢?”

      “每个男人心里面总是要做点事情的。这样才是男人啊, 女人就是成全他们的啊, 你不是最清楚么?”

      “我忘记了。。。。”珠儿脸红了,“不过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这么好吃的面, 好可惜啊, 本来我有机会叫千秋和我们在一起的, 不过那样的话,她作出的面古就不会这么好吃得了。为爱的人做的总归是不一样啊。”

      小贴士

      手擀面要做的好吃,要诀在于面一定要和的偏硬,如果手上没有力气的话, 可以用保鲜膜包了,用脚踩(哈哈),所以我个人的观点面条一定要男生来做, 擀面的时候要耐心的, 先用粗的擀面杖,然后改用洗的,切的时候尽量将面饼多叠层,抖开的时候面条就可以更加的细长。 不沾的技巧是和面的时候加盐, 水不能混, 捞起来的时候要把面冲凉。

      汤头最好是用肉骨, 鸡壳骨还有海鲜干三种一起熬制, 除腥可用萝卜加干辣椒(记得用纱布包好,扎牢, 以便丢弃。

      拌面的调料如下:

      100g面条:芝麻酱20g (稀释),香醋1汤匙, 酱油1汤匙,辣酱(微辣,一小量匙)。

      关键词(Tags): #千丝面(大圆)#面条#手擀
      • 家园 馋死人了,花
      • 家园 【原创】美食传说---桂花蒸

        有人问我,“桂花蒸是什么。”我摇着脑袋回答,就是秋老虎着闷热的天气啊。 哇呀呀, 我好像看见某人怒气铮铮的看着我, 是倪安安这个大包子。眼生可以把我给蒸熟了。

        铛朗朗, 开锣了, 大家坐好, 每人泡一杯雨前茶,一碟子倪安安的糕团, 然后听我说说桂花蒸的故事---也是我们聪明伶俐, 雌雄莫辨, 心灵手巧,想象力特别发达的倪安安和桂花蒸的故事。

        小贴士

        上海出名的点心除了小笼包, 还有生煎馒头。最近几年的排名如下:

        小杨生煎 吴江路本店 他家的特色是馅儿丰润, 可惜配食的咖喱牛肉汤差了点。

        丰裕生煎 思南路本店 特色是皮子有弹性。配汤比小杨的好。

        大壶春 本店已经拆迁,只能去老西门店, 特色是虾仁三鲜馅儿。他家的招牌是蟹壳黄。

        我个人做生煎的经验:配馅儿的时候加点嫩豆腐,馅儿就比较的饱满, 皮子也不容易失去弹性。

        倪安安是我小灶王收的俄。。。门客之一。 我认识她大概是在北宋年间, 当时江南一带不想后来明清那样轻商,当时的文人也就是官僚也比后来的官僚来的喜欢参与国事。 不过当时江南的商业却是发达, 更加难得的是中下层人家生了女儿会送他们去学习一样技能,账目, 缝纫, 琴棋书画,杂剧,还有厨艺之一。 不过学习厨艺是几样之中最不被看好的。 因为只有皇亲国戚或者极显贵的人家才会用。 一般的女子也不会自己经营酒肆之类。 不过这不影响俺每年岁末的香火。

        倪安安和当时一般的女孩子有点不同, 那里不同呢?就是因为她那个会算计且盼子心切的老爹,福泰绸缎庄的老板倪福泰。倪老爹虽然盼子, 不过到了快36也只有7个女儿,36那年他的如夫人也就是倪安安的老妈怀孕, 请了相士来, 看了说是这个孩子将与众不同。 倪老爹满心欢喜包了赏钱送了相士出门。 第二个月, 也就是中秋的时候, 倪安安来临, 听稳婆说是千金一名, 倪老爹心疼了一下赏钱,也没有听到稳婆说安安胎里带来的桂花香气, 就开始为不亏本酬酢起来了。 倪安安的名字一开始叫做银娣, 她的几个姐姐们, 当时已经被送到各个吴县大户人家拜师学习手艺去了, 不过这次倪老爹的打算却是吓人一跳, 我记得当时绸缎庄对门的茶铺总是在说木兰从军的书, 怀疑倪老爹是不是深受启发。 总而言之, 从一开始, 倪安安就被当作小子来教养。 到5岁的时候, 倪安安也没有被缠脚。 岂止是倪安安, 就连她的几个姐姐也没有。 人家都说倪家绸缎庄老板小气到给女儿缠较布都舍不得。 不过谁能够料到若干年后的那些战乱呢。不过也不是倪老板有什么先知卓见,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把女儿当小子一样, 过两年带她去杭州最出名的饭馆学厨艺, 就省掉了拜师费连月前都可以省掉。所以在安安7岁的时候, 他就跟着爹去杭州进货, 顺便拜师去了。

        杭州最出名的知味楼,倪老爹叫女儿(不对是儿子,哈哈)拜了师傅, 签了5年的学徒契, 就丢下女儿自己回去了。契约上签的名字是乌江倪安, 那天起, 倪小安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知味楼出名的是做鱼鲜类。 不过名气大了, 每天来的客人多, 所以学徒们的功课是从被菜谱和记住每个客人的喜好开始的。 小安最然人小, 不过玲珑乖巧, 且长得秀气, 所以第一年的跑堂生涯对于小安来说是快乐的。 快乐另外一个理由是,学徒门的基本功与别的地方不同, 是从包包子开始的。 不过说到包子(江南说的馒头),我倒要说是个环保主义者发明的, 吃不了的荤素菜肴,按照味道和嚼劲分类, 包进面团, 然后上屉蒸。节约的客人会带回家做点心, 大方的客人就做打赏给乞丐。不过知味楼的包子却又不同, 不同客人的喜好被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一般会特意的包成各种花色。有时候学徒们的创意会被客人欣赏而有小费。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二姐倩娣的影响, 小安的包子总是独出心裁, 什么荷花包,翡翠包,鸳鸯包, 梅花包, 个个小巧玲珑, 第二年, 倪老爹来看小安的时候, 小安已经有银子孝敬老爹了。 倪老爹心里面得意的很, 不过还是决定教会小安处人之道, 替儿子请了师傅和师兄弟。 小安的玲珑心把老爹这套学的滴水不漏, 也在后两年学习烹饪鱼类的时候沾得便宜(小安毕竟是女孩子, 臂力不及男孩子,多亏师兄弟们照应, 摇摇晃晃过了关), 不过最好的好处是和隔壁药房的掌柜套的混熟, 指导了不少可以治病的吃食。到了第五年, 也就是满师的那年中秋, 毕业考就要到了。 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继续在知味楼待上5年,做5年免费工。不过合格毕业者会被前来评判的客人或者雇去做官府的厨子, 或者做名馆的大当家, 更有者, 会去宫里教习。不过小安开始有点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 每年的考试, 自己的得意的点心是不会被考的, 如今只有指望不要考动大火的。 不过师傅是不不是特意放小安一码,这年是用海鲜做一道没有过的菜。但是要求从前菜到收尾18道菜,每个徒弟各做一道。小安选了收尾的汤。大师兄瞅瞅小安, “小安哪, 前面都鲜到头了, 到最后吃客的舌头都吃不出味道了,你的海鲜怎么出味呢?”小安笑了笑, “不怕, 大师兄, 山人自有土法。”“你这小子真的想做和尚, 倪老爹不要伤心死。”大师兄笑了笑, 忙自己的去了。

        果然, 大家出尽百宝, 前面的菜都从色香味 开始掠夺了评审者的眼鼻口舌。 等小安提着大蒸屉出来的时候。 大家都在可惜, 这个孩子估计要难毕业了。 可是当小安打开蒸屉。 所有人都呆了。 蒸屉里面不多不少只有7个包子(7个评委一人一个)。小安慢慢的把一个包子门安在七个荷叶碟子里面。 不同颜色的包子放在不同人面前。

        师傅说,“小安, 你的题目是汤羹啊!”

        “师傅, 汤就在包子里面,用麦管慢慢吸。”小安俏皮的笑了笑。

        当吃的人按照小安的说法, 慢慢吸的时候, 先是荷叶的清香从口腔蔓延开, 把刚刚前面的味道都洗得一干二净, 然后是醇纯的一片片不知什么滑进口中,汤本身除了那一片片的仿佛融进百鲜可又不是海鲜的鲜, 那鲜又有竹笋的清。

        小安顺利凭着百鲜汤包毕了业。 也找了东家(评委之一的老相国)。不过倪老爹听到消息,感到杭州, 托了相国的大管家, 替儿子请罪。 之后呢小安就恢复女儿身,在相国内眷府管每天的下午点心和应客糕点。这样混了2年, 相国的幺女安北侯夫人有次回家给爹爹贺寿,吃了小安的糕点, 就求相国把小安借给他带到北方边寨自己府中。相国夫人疼惜女儿, 就答应了。

        小安开始了长途的离家。 这一次小安带着的近百个瓷坛子,里面有各种的药材, 食材。这是小安在答应走之前唯一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请了一个月的假, 回去拜别了倪老爹还有妈妈和姐姐们)。

        之后摇摇晃晃了3个月到了北边边寨。小安也乐陶陶, 因为这边的人比较欣赏自己的点心, 或者说这里的人把点心当正食, 不过前面的战事似乎吃紧, 府内的人有时候也要被调到外边去帮忙, 负责将士的伙食。 小安的包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面饼。不过侯爷夫人似乎越来越发愁, 因为这年的秋天,北方也和江南一样多雨闷热。战士们很多不习惯开始食欲不振,而辽兵却是进攻凶猛。侯爷夫人的眉头锁得深深,小安听奶娘说了之后, 想到在知味楼里做学徒时跟药方老掌柜学的皮毛。试着用山药,山楂,莲心,米粉, 和着几样药材煎得汁上屉蒸了,叫府里管事分给家里有类似病状的人吃了一两天, 果然见好。 于是, 写了方子请侯爷派给营里的伙头做了, 因为怕药味太重, 所以上面洒上从江南带的桂花干。

        适月, 军心大振, 退敌。 报上朝廷, 侯爷封为定胜公。 糕被称为定胜糕。 两国暂时修好。定胜公和夫人商量一下, 决定告老。而小安在这之后, 没有随着定胜公和夫人回乡。留在了边塞, 又是男装打扮, 开了间小小茶肆, 专卖糕点, 不过这些糕点有药用。 渐渐名气出来。

        一天, 茶肆来了一人, 看了看牌子, 把所有的点心都要了。 伙计见来人奇怪, 进去报给掌柜小安。 第二天, 所有的铺面都收到一张定胜糕的方子。小安从此消失。

        其实啦,她没有消失, 只不过被我罩住了,省得被人招到宫里闷得慌。偶尔, 每隔几年,在某地的小店里面, 你会吃到一种新的点心。做点心的人是个18,9岁的少年或是白发老妪,或是。。。。

        哈哈, 那就是我们的倪安安。

        关键词(Tags): #桂花蒸(大圆)#美食#传说#点心
      • 家园 偶喜欢这类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花!

        继续写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