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帖】说说欢喜佛 -- Highway

共:💬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帖】说说欢喜佛

    欢喜佛与密宗

    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

    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人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蓝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骷髅,以次警醒尘世的虚幻。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女双修与印度教

    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过多种多样人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人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力思想的反映

    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为此他们直接把性交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性交中使男女通神,这种仪式称为“轮宝供养”。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数对男女出席举行“五种享乐”。前四种是鱼、肉、酒、谷物和饮食,最后一种是性交。在性交之前需冥想和其他准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情,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性交,男女在极乐中溶为一体,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情景。在欢喜佛图象和明王妃合抱交媾之相,明妃搂抱其头,一足围绕其腰,正是所谓“大乐”形式。

    藏传佛教中女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女神的性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阴茎作为其象征。印度古代将阴茎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

    图1:在藏传佛教供奉的众多佛像中最令人惊诧的莫过于欢喜佛的形象了,其外表怪诞难晓,有的丑陋凶恶,有的人身鲁面.有的多个脑袋,有的有多只手,有的腰间挂着人头,有的脚下踩着伏卧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单身,有的双抱交媾。种类质地分金、银、铜、木、石,还有泥塑彩绘和“唐卡”壁画等。欢喜佛最常见的形象是男女裸体相抱交媾,许多人看了以后深感困惑,难道一贯宣扬“不淫欲”的佛教在这里被严重亵渎了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2

    图2:湿婆舞王的形象是湿婆代表宇宙永恒运动的最高象征。他的舞蹈刚柔相济,柔舞和创造相联系,刚舞和毁灭相联系,寄寓着创造必趋于毁灭、毁灭必导致创造的哲理。这身被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盛赞为“充满了命力,像生命的洪流,像空气,像阳光,生机盎然”的湿婆舞王像,具有旋风般强烈的动感。那一圈燃烧的火焰光环则象征着无始无终,循环不已的宇宙。右上臂的手里持手鼓,这是声音的标志,创造的象征,因为根据往世书神话,开辟混沌的第一件创造物就是声音。左上臂的手里,吃燃烧的火焰,这是毁灭的标志。而侏儒代表无知,即执著于“幻”的世界而缺乏对“梵我同一”真理的觉悟的愚昧状态,左腿足尖又指向火焰光环,劝喻信徒摆脱“幻”的世界的羁绊,亲证“梵我同一”的终极真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3

    图3:空行母鎏金铜像明代(公元1368-1644年)高32厘米 布达拉宫管理处藏

    空行母是密宗中代表着智慧与力量、能够自由在空中飞翔的女神。密宗教徒认为只要真心实意地供奉空行母,颂读其经,并一心一意地刻苦修行,就会到达空行母的佛土境界。这件空行母弓步立姿,颈桂骷髅项链,左手高举嘎巴拉碗,右手向下持钺刀,足踏两个外道妖魔,姿势优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4

    图4:胜乐金刚缂丝唐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5

    图5: 嘎巴拉碗 清代(公元1644-1911年)高25.5,宽18.5厘米 西藏博物馆藏

    藏传佛教的法器往往也具有神秘色彩。比如用人头盖骨制作的嘎巴拉碗是修无上瑜伽密举行灌顶仪式时用的法器。曾经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用奴隶的头盖骨做成的,实际上大多是依照高僧大德生前遗嘱,从其遗体上取下后制成的。这件嘎巴拉碗的颅骨日、月、法螺和藏文六字真言。碗的托座为三角形,碗盖为椭圆形,都是用纯金制作的。选材精细、制作精美,工艺考究,是嘎巴拉碗中的极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6

    图6:胜乐金刚 清代(公元1644-1911年)高94.5厘米 罗布林卡管理处藏

    胜乐金刚为格鲁派修无上瑜伽密母续的本尊之首。四头,每一个头部有三只眼,十二臂,两足,弓步。主尊头戴五叶冠,上面两只手持象皮,主臂两手分别持金刚杵和金刚铃,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其余各手分别持不同的法器。脖子上挂人首做成的项链,双足奋力踩踏两个魔鬼,威力无比。金刚亥母双腿盘在胜乐金刚腰间,右手挥舞着钺刀,左手拿看金刚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