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加班有感 -- 草纹

共:💬88 🌺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中国人的工作观念的回复。

        最近很忙,只好一点一点和aokrayd兄讨论了。很佩服aokrayd兄在OCEF中所作的努力,下面的议论如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现代人只要提起工作勤奋似乎就是一件高尚的事情,然而韦伯早以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讨论过了, 这也只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社会现象而已。人类历史上并不是将工作视为神圣的,恰恰相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工作是一件身份卑下的事情。只是新教的伦理将其与信仰结合起来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中国其实也类似。虽然大家强调男耕女织,但也并不认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只是自社会革命以来,深受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其实和新教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劳动,进而工作才变成了一件神圣而高尚的事情。

        现代学问尤其是文科类,事实上很多是从西方文化的背景来看,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而同时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延绵数千年的东方文化,事实上处于被弱化,忽略。

        偶觉得与韦伯所说的不同,中国人从来都是有勤奋工作的美德,并且提倡这种美德的。且不说熟悉的成语,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偷个懒,借美国亚瑟.亨.史密斯所著《中国人的性格》一书来说明一下。该书于1890年在上海出版。

        第03章 勤劳刻苦

        勤劳是指习惯于勤奋地干任何工作--始终专心工作。在当今世界,勤劳是最

        值得高度赞美的美德之一,是永远受到尊敬的美德。

        一个民族的勤劳,大致可以由3个方面来衡量:长度、广度和厚度;换句话说,

        有两个外延和一个内涵。所谓长度,是指勤劳所持续的时间;广度是指真正可以算

        做勤劳者的人数;所谓内涵,是指“习惯于勤奋”和“始终专心工作”的能量。这

        3个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般说来,偶尔到中国的旅行者与长期定居的侨民

        ,他们所获得的印象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他们都确实相信中国人的勤奋。初到中国

        的人,他们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民族的人正在履行约翰。卫斯理的格言:

        “全力以赴,始终如一”,在中国,懒汉是不常见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忙什么。当

        然,也有不少富人,尽管他们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他们可以不干事

        而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外国人在表面上所看到的那种平庸。

        在中国,富人仍然像他在贫穷时那样专注于他的事业,一般不会放弃。

        中国人把自己分为: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让我们分别看一看每一阶

        层所表现的勤劳。

        西方人很难接受像中国那样的教育模式。总体上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但仍有

        一点却总是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只为勤奋,不求回报。为有钱人买官而敞开的

        许多后门似乎很可能会挫伤读书人的热情,们“阿职买卖并没有引起这样的后果。

        各省都在抱怨,每一职位的合格考生远远多于空缺的职位。所有各级考场,从最低

        的到最高的,都人满为患,经常是一万多人竞考一个职位。只要我们想想中国的读

        书人为了进入这样的考场而花费的心血,就会生动地感受到他们的勤奋。《三字经

        》中所提及的传统读书人的勤奋,借萤火虫的光亮读书,把书本固定在耕牛角上边

        犁田边读书,至今仍被中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所努力效仿。在许多情况下,不少人

        一获得初步的成功就开始放弃往日的勤奋,但是中国人根本不把此类人当做读书人

        ,而把读书人这一荣耀的称呼留给那些在充满荆棘的狭窄小路上不断奋斗直至功成

        名就的人。除了中国,我们又能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祖孙三代为了谋取同样的职位

        参加同样的考试,经过同样长时间的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同样都是在80岁时获得

        盼望已久的荣誉?

        1889年春天,北京的《邸报》上披露了各种材料,其中有关于省级考试中老年

        考生的事。福州总督报告说,福州秋季考试中,有9位超过80岁和2位超过90岁的考

        生通过规定的考试,他们的考试文章,结构严谨,文字书写有力、准确。他说,这

        些老年考生中秀才后己过60年,在此期间已参加了3次晋级考试,如果第四次再不成

        功,当授予名誉头衔。河南总督以同样的方式报告说,有13位超过80岁和1位超过90

        岁的考生,他们全部“通过为期9天的严格考试,文章精练,并没有表现出暮年的痕

        迹”。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安徽省,那里有35位考生超过80岁,18位超过90岁!还有

        哪一个国家会有这种奇观呢?

        如果说中国的知识分于是始终勤奋的一族,那么农民的勤奋则并不亚于他们。

        农民的劳作如家务一样,没完没了。所有北方各省,除了冬至前后有一段相当短时

        间的空闲外,一年到头就根本没有闲的时候,要做的事很多。无疑,其他各国的农

        民也多少有点类似,但是,中国农民的勤劳是其他民族所难以比拟的。

        农民是这样,雇农更是这样,雇农们长期过着极度贫困的日子,在无尽的折磨

        中度过一生。正如农民细心照料他的每一棵白菜,仔细清除各种害虫,雇农也同样

        要照料好他的工作,以便能填饱肚子,养家活口。那些需要出远门的人,往往是半

        夜起身赶路;他们说这是习惯,无论何时,在路上都可看见手拿叉子,肩背筐子的

        农民在拾粪。当没有其他事可做时,这是一桩不变的、永远做不完的事。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为了养家活口寻找两份不同的工作以互相衔接。天津的船

        夫在河水封冻没事干时,就拉冰撬,搞搬运,赚点小钱。同样,一些地区的农民在

        农闲时,都是在编制帽子,这种帽子还是大宗出口产品。中国妇女往往是不停地手

        纳鞋底,几乎看不到她们闲着;即使是在村口聊天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她们或许

        还搓棉花,以备纺纱。总之,她们从不偷懒。

        商人及其雇员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不知疲倦地工作的阶层,商店职员的生活,

        即使是在西方,也不是清闲的,但中国店员要更加忙碌,他们的工作永远没个头。

        他们几乎没有节假日,任务繁重,只是在精神麻木时才可稍停片刻。

        中国的店铺开市很早,收市很晚。簿记制度采用一种复式簿记法,非常细致,

        使得账房为了记录收支和平衡账目而常常忙到深夜。店员们在无事可做时,就坐下

        来挑捡收进来的铜钱,看看有没有值钱的铜板。

        令人吃惊的是,在中国,工作最艰苦的阶层是最让人羡慕、每一有志者都设法

        跻身于其中的官僚阶层。中国的各级官员必须埋头于各种公务,必须对每桩事的成

        功负责到底,而这类公务之繁杂,同样令人吃惊。以下摘自北京外国使馆的一位翻

        译对中国重要政治人物的采访报告:“我曾经询问过一位中国内阁大臣,他一直抱

        怨日常事务的繁忙使他过于疲惫和劳累。他说,他每天凌晨两点钟从家里出发,因

        为3点至6点他要在宫里值班。作为内阁大臣,6点至9点他要在朝中议事。他是兵部

        大臣,9点至11点要在兵部。他又是刑部的要员,每天12点至下午2点要在刑部办公

        室里。他还是外务部的资深部长,每天下午2点至5、6点要在外务部,这些就是他

        每天的工作安排。此外,他在工作的空隙还经常为其他各部门工作。他很少在傍晚

        7、8点之前到家。”我们的工会为实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而奋斗,当看到上面这每日

        的工作安排时,又会有什么滋味呢?据说,那位官员在那次谈话后6个月因劳累过度

        ,心力交瘁,去世了。这并不奇怪,在中国,那些仍能为政府效劳的官员身上此类

        事的再度发生并不是不可能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所谓勤劳的外延是指勤劳者的人数以及勤劳所持续的时间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勤劳在外延方面是很广大的。中国人的一天开始于

        天刚蒙蒙亮之时,往往是半夜后不久,中国的皇帝每日上朝时,欧洲各国的宫廷还

        沉睡在睡梦之神的怀抱里。这对西方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对中国人来说则是

        最自然的事。天子的所作所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各地臣民的效仿。广州的铜匠、福州

        的锡匠、宁波的木匠、上海的磨坊工以及北方各省的纺织工和磨面工都是睡得晚、

        起得早。天还没亮,旅行者就会在集市上遇到卖菜的村民,他们早已从数里路以外

        的家里赶来,站在黑暗之中等待着天亮。西方人吃早饭的时候,中国人的早市已经

        结束。夏季清晨5点半后,沿着上海的主要街道漫步,没有比这里更能感受到东西方

        的强烈反差了。在黄浦江边建起高楼并在里面做生意的欧洲人还根本没有动静时,

        而亚洲人却已是经过了很长时间进入了高潮。几小时后,当西方人开始轻松自在地

        与中国人抢占市场时,当地人已经干完了半天的活。

        约翰。戴维斯先生曾相当正确地评论中国人的“热爱劳动”,他说,这标志着

        中国政府在使人民满足于自己的环境方面是成功的。这种热爱劳动的品质是中国人

        最显著的特性之一,必须受到长期的高度重视。

        关于中国人勤劳的内涵,仍需说几句。中国人是亚洲人,他们工作也像其他亚

        洲人一样。试图把我们的模式强加于这个生机勃勃的民族,那只能是徒劳的。在我

        们看来,他们显然缺乏我们所高度尊崇的诚心。盎格鲁撒克逊人用不着基督教《圣

        经》的指点便能知道尽力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是非常的重要,但是,成熟的宗教和

        哲学虽然可以对中国人产生影响,却不能使他们改变步伐。他们受益于几千年以来

        所积累的经验,正像荷马之神,他们从来就是不慌不忙。

        人们不禁要问,当有朝一日白种人与黄种人进入空前激烈的竞争之时,谁将败

        下阵来?

        勤劳致富,这是所罗门的经济学格言。假如这一格言是正确的,那么中国人当

        然能够成为地球上最兴旺的民族。如果他们能有一种全面的美德以克服所谓“恒久

        关德”的明显缺乏,那么这个民族的兴旺,更是无可置疑的了。当中国人的道德意

        识中,真诚的品质重新恢复其应有的地位时,那么中国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获

        得因他们的无比勤劳所带来的全部报偿。

        关键词(Tags): #勤劳刻苦#中国人的性格
        • 家园 草纹MM太认真了

          我只是瞧着日本人不顺眼抬抬杠而已。不管做什么事,要想取得好成绩都是要勤奋的。

          不过不要冤枉了韦柏,他的话并不针对任何人,只是就天职这一观点的产生加以讨论。这是一本很精彩的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的民族,我相信任何一个民族能生存到今天都是勤奋的。我只是觉得日本人的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不是特别可取。一个人全心地工作其实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日本人如果都是这样勤奋地工作,那么他们实际应该是个很愉快的民族,但我并不觉得日本人比其他人活得开心。还是老祖宗的那句话,过,犹不及。

          • 家园 偶先多看看韦伯的书吧。

            不过那位教授是偶很尊敬的人。

            他是属那种幸运地作了自己想做的事的那类人。

            • 家园 韦伯对中国是有偏见的

              他的优秀种族观是很明显的。不过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倒还好。另外我觉得余英时的文章很不错,MM要有时间是值得读一读的。

        • 家园 萨爹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

          对你的工作要心存敬畏,所以,敬业,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美德,也是你对你的职业的尊重。

          你不必敬畏你的上司,却应该敬畏你的职业,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

          我回国的时候,家人说我的气色比萨弟好很多,虽然我加班在日本办公室一向是让鬼子望而生畏的。萨弟是中国IBM最年轻的总监,但他的生活规律是加班到夜里两点或者三点为常事,对他来说没有太多“一天”的概念,找到时间就睡一下而已。他能够升到这个位置靠他的勤奋和认真。

          萨弟说正在办澳大利亚移民,过去干什么?他调的一手好酒,或许会干段酒保吧。

          萨弟说在国内太累了,出去可以轻松一点。

          他说得很认真,不象是开玩笑。

          我的很多的朋友在国内轻松而自由的活着,也很享受着他们的生活,真是人人有人人的活法,这种多样,在日本是看不到的。

          这也是我所坚信我们的民族所谓优秀之处。

      • 家园 这话说得好,花一朵!

        偶就是个懒人……

      • 家园 托马斯潘恩到日本肯定是倒栽一大跟头
      • 家园 也说说考拉加班的酸甜苦辣

        // 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电影《创业》台词

        ——最满足的一次加班

        当年给日航干的一个CGI项目,前期设计占了不少时间,到后来所剩的开发时间已不多,有些地方还在

        扯皮的时候考拉和担当在客户的开发现场顶了起来。“帰れ”,考拉最后竟把担当给开回了公司。真是

        那句话:出生牛犊不怕虎。活干到那时,公司也只好为我是从了。

        当时不说C没正经写几行,CGI也是刚知道个皮毛。还有中间平台—Net.Data—谁都没摸过。举个简单的

        例子。现在要想调整两个文字之间的表示间距可以有不少选择,那会儿就知道用空格。加完了到画面上

        一测,不行,加多少都是一个空格的效果。最后还是一哥们想到了:用全角(双字节码)空格不就齐了。

        现在是个菜鸟可能都知道这招,那会儿是99年。

        最后哥几个(还有个MM)加班加点还真把那系统给完成了。考拉那一个多月差不多天天末班车,碰上

        难题,周末也搭上了。最后算下来的月作业时间达到了250小时。后来部长对还够意思(公司效益也是上

        升期),不知用个啥名义补了20万。考拉此后的两年多,一直就靠那系统吃饭着(后期维护,系统升级)

        // 考拉一直是FA(个人契约),和公司的契约中加入有关加班的附加条款是那之后的事了。

        ——最不满的一次加班

        IT泡沫已经破裂,公司效益也是一期不如一期,契约中加入的那个附加条款也没有了。那日子真是叫

        老太太过年...... 寄人篱下没法子呵。这时,参加了新日铁(NS-SOL)的一个项目。还是用C,还是CGI,

        可是这次和最终用户隔着一家,自己实际成了派遣。(公司、个人都饥不择食了)最要命的是那工期

        从作预算时就出了问题。说是改造,实际上70%以上全要重做。到了开发着手时才发现那个坑,没法子,

        用人添吧。那会儿都已是Java、.Net的天下,那儿找那么多的玩儿过C的PG呀。新日铁的质量管理还

        一点儿含糊不得,怎么办,加班吧。又是天天末班车,周末也搭上了。这么多年自己屈指可数的熬通

        宵日子,那个项目就占了两个。最后算下来的月作业时间达到了300小时(此纪录仍在保持中)。惨!

        // 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喜洋洋;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 ——电影《向阳院的故事》台词

        关键词(Tags): #加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