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孔雀开屏 – 回忆上海的朋友和车 -- 萨苏

共:💬91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发短消息的页面上写的是

                逢5的日子才可以给非版主级别的会员发pm。

                呵呵,二处的条件当年确实算是不错了,现在机构已经撤并了只剩下家属院了……前两天给一个旅游团当临时翻译,有开封税务局过来的两个人,说了半天竟然不知道646,只好就说化肥厂往东过了联合收割机厂一站就是。不是开封当地的企业还是跟当地多少有点隔阂。

      • 家园 的确很锻炼人啊!

        您想啊,这进站不带停的,上车跟当年铁道游击队扒车一样,这下车跟空降一样往下蹦,可见招武汉兵加入空降部队能节省一大笔培训费用啊

        先汗一下

        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这一套路! 我可是大孝子啊, 老娘身体不好,我一定要先上去抢一个座位,所以很小就练出来了。

        • 家园 在武汉大学里骑车可是一个爽字了的

          珞珈兄,我可不敢里面骑,太刺激了点,现在学弟学妹每届人逾8000,可没有以前清净了

      • 家园 多年前坐大连的公交

        印象极其深刻。

        小伙子都打出好几十米的提前量,车还没进站,车门还是关着的就扒上去了,挂在门边,一开门立刻冲进去,跟铁道游击队一个感觉。我没经历过这种训练,只能每次都最后上去。

    • 家园 从“东方特别慢车”到“13路飚车组”

      我大学毕业在国内干了一年,也坐了一年的公交车。前半年挺倒霉,赶上做13路汽车,他被本市人民亲切地成为“东方特别慢车”。两个大车厢,中间一个手风琴连着,磨磨蹭蹭能跑10迈就烧高香了。后半年,形势直转,老大汽换新中客,虽然车不怎么样,但仗着“年轻”,开起来嗖嗖地,经常两辆车叫前脚后抢生意,大概是包车到户了。F1没落户在哈尔滨可能就怕当地没人看。听说一次一辆车进站时把一个老大爷从最后一排忽悠到了第一排,牙还忽悠掉了。对乘客那就更狠了,可以用“上车用手拽,下车用脚踹”。后来有一次看到车里挂的“13路包车组”我顺口给改成了“13路飚车组”。难忘13路啊。

    • 家园 上海出租车司机比北京的要好得多。

      想起来一事。

      去年回北京公干,有次晚上坐出租回宾馆,快到宾馆的时候有个拐弯,眼看着司机就要错过路口,我连忙喊了一声:“师傅,该拐弯了。”那司机立马来了个急刹车。等他重新启动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我心惊肉跳的话:“对不起,哥们,刚才睡着了!”

      • 家园 坐北京的出租车要多跟司机聊天儿。。。

        一是防止司机犯困,北京的出租司机往往都连续开十几个小时,赶上疲劳驾驶的机会很多。

        二是北京司机有趣的比较多,各种见闻能讲的头头是道,碰上聊的开心的下了车保证你还笑咪咪的。

    • 家园 现在您再来上海的内环线看看~~车叫一个多啊~~速度还快~~

      我看着头都大~~~~~~

    • 家园 正宗武汉话是

      板马日的,慢慢老子怎样赚钱?

      个板马的,慢慢的老子么样赚钱?

      呵呵

    • 家园 这帖我要跟。

      当初,老公在上海堵惯了,开车没有顺畅的时候。

      到了美国,高速公路一马平川,没车啊,猛开!过瘾!

      一个月后吃了一张超速罚单,65的限速他跑92,执照险些被吊销。

      不长记性,过了两个月,又被逮着一次,还是超速,又花了很多银子。

      从此多警察阿哥特别感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