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密码传奇(三):17、怪异的AE -- 1001n

共:💬4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密码传奇(三):17、怪异的AE

    诺克斯的故事头绪不少,从哪里开始讲比较好呢?想来想去,还是从ENIGMA家族中,一种名气不大不小的机型开始说起吧。它,就是军事情报署型ENIGMA,一般称为Abwehr ENIGMA(以下擅自简称为AE )。

    AE全称中的“Abwehr”,在德语里有“防御,抗击”的意思;而据1001n分析,其实应该是Abwehrdienst的简称,即“反间谍机关”,针对当时的德国而言,一般翻译为军事情报署。此外,说到Abwehrdienst的后缀“-dienst”,也有个有意思的地方:“dienst”意为“部门,机关”,而在密码对抗史中,还有不止一个这样的dienst,让英国人伤透脑筋。不过,这是以后篇章的内容,这里就先按下不表了。

    如我们在【纯技术篇】里所看到的那样,三军装备的ENIGMA之间的差别相当之大。德国军事情报署作为ENIGMA的买主,自然也有权要求厂家改变配置。只不过,最后改型出来的AE,也实在是有点怪兮兮的。

    在介绍具体AE的特性以前,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已经有了不少军用型号的ENIGMA之后,军事情报署为什么认为有必要开发自己型号的ENIGMA呢?看清了它的思路,不仅于有助于我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更有利于明白为什么在种类繁杂的ENIGMA家族中,AE会成为英国人的第一个刀下之鬼。

    军事情报署,从名字上看,是个搞情报的单位。事实上,这样的单位往往还同时兼着与名字相反的另一项任务,就是所谓的“反情报”工作。这样名副其实同时又名不副实的例子在军队中并不少见,比如我军的防化兵就是——想有效防化,起码先该搞清楚化学武器是什么吧——扯远了,赶紧拉回来。

    由于军事情报署的这个特性,就决定了它既要派遣间谍,又要防止渗透。对无线电通信特别是使用ENIGMA发报而言,这就产生了两个需求:第一,间谍携带和使用的机器,最好与众不同。这样,即便其它型号的ENIGMA被敌人攻破,身处敌占区的间谍起码不会因此被一窝端;第二,从反情报的角度说,它本身就是最敏感的事务,必须要求绝对保密。想来想去,要求开发出独立的ENIGMA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是大原则方面的考虑。

    同时,间谍有时会发送超长篇幅的电报,以便详细地描述自己的情报发现,甚至有可能是获取了敌方文件后,直接拍发回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面对长文本的加密时,ENIGMA够不够保密?——这是具体技术细节方面的考虑。

    在【纯技术篇】中,1001n已经提到ENIGMA转轮组中有三个转轮,在设置了进位点和特殊的步进、进位机制后,它的密钥周期长度是 26 * 25 * 26 = 16900 。

    那么,这个16900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打个通俗的比方,其实可以把这个密钥周期理解为换字表的总数量。总共16900张换字表,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换一张换字表,就意味着在加密第1个字母时所用的换字表,和在加密第( 1 + 16900 = 16901 )个字母时,所使用的换字表是相同的;加密第2个字母和加密第16902个字母所用的换字表是相同的,以此类推。

    这也就是说,换字表虽然多,但是经过16900次使用以后,会出现循环现象。更要命的是,这是全部的换字表——也就是说,密文中的每个字母都必然是通过这16900张换字表其中的某张映射而来,童叟无欺。

    从理论上讲,这就有了一个破绽:由于加密第1个字母,和加密第16900个字母,甚至加密第( 1 + 16900 + 16900 = 33801 )……个字母时,用的都是同一张换字表;那么,如果有心人能够积累足够多的电文,他只要简单地挑出特定位置的密文字母,再使用频率分析,就肯定能击破对应那一个特定位置的那一张换字表;以此类推,全部一万多张换字表都被破解,也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破译实践中,即便不考虑转轮组以外其它的加密方式的影响,仅仅由于ENIGMA选定的转轮是可更改的,次序也是可变的,进位点也可以调整,实际上拥有的换字表就已经当然不止这16900张。这样一来,想要破解,当然也更麻烦得多,但以上的办法,也总算一条思路。比如,雷杰文斯基的破译方式其实就有这个思路的影子;当然,他的选定目标和后续步骤可要聪明的多了——具体细节,在【波兰篇】里已经讲的很多了。

    因为这个原因,军事情报署的人就不得不思考:万一间谍必须使用ENIGMA来拍发长文,会怎么样?尽管为了防范对手的密码分析,当时德国人曾经非常明智地规定:使用ENIGMA拍发电文,每次不得超过500字,过长的电文必须截成几封乃至十几、几十封发——但是,万一有特殊情况呢?同时,即便不是为长文而设,这16900的密钥周期是不是也太短了点?

    在密码分析实践中,长报文当然是极受欢迎的;但是对手也不傻,不会这么白给你送礼。因此,能截获的电文,总的来说还是以短文居多;对比当时日本人的电文习惯就能看出,一份冗长的明文,那一定是要切成很多截才发出的——即便如此,日本人的电文还是太长了,这里暂且不表——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过长的明文可能对密码系统造成的危害。

    在只能截收到短消息的前提下,破译的另一个技术性指标——“报文量”就非常重要了,道理也不难理解:截收的电文越多,越有利于进行密码分析。这样就有了所谓“报文临界量”的概念,也就是说,当截收的电文数量多到某个程度,则整个密码系统就有被攻破的危险。

    而具体要积累多少电文才能完成破译,可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密码分析中,一般把这个即将引发质变的电文累积量称为报文的“临界量”。临界量是多少,跟加密手段有关系,跟报文长短有关系,跟发报员是否恪守无线电纪律也紧密相关。

    其中,如果能延长密钥周期,也可以提高这个报文临界量的门槛。如此说来,无论是从拍发长文的需要,还是增加对手破译难度的角度来看,密钥周期都是越长越好;这个思路,也就成为AE研制的主要立足点。

    显而易见,解决“密钥周期短”的办法只有两个:延长密钥周期,或者,叠加其它类型加密,构成复合加密来摧毁这个要命的特征。

    延长密钥周期的办法并不太多:如果转轮上还是只有26个字母的话,那么,就只能在转轮个数上做文章了。军事情报署的选择很简单:再加一个转轮。这样一来,密钥周期一下拓展成原来的26倍,可谓省心省力。

    这个选择很自然,但我们还是要说,AE是种怪兮兮的密码机。那么,它究竟又怪在哪里呢?

    很简单,它没有复合加密机制——换言之,它根本就没有连接板!

    自从1930年陆军使用的ENIGMA出现了连接板以来,这个很有特色的配件已经推广到了所有的ENIGMA机器上。而在九年之后的1939年,新诞生的AE居然莫名其妙地取消了连接板,岂非是在疯狂地大开历史倒车?军事情报署的密码安全负责官员为何做出这等蠢事,现在实在不得而知,或许他们认为,只要这个周期看上去足够的大,就不可能被破译了吧?

    为了增加ENIGMA的安全强度,他们又瞄上了转轮组的运行机制。显然,它转得越复杂、越眼花缭乱越好;为此,当其它型号ENIGMA的每个转轮上,一般只有一个、最多两个进位点的时候,AE的每个转轮上,赫然竟分别有11、15、19个进位点!如他们所愿,转轮组一转起来,果然是非常复杂:转轮往往加密不了几个字母就要忙着进位,而几个转轮都是如此的话,整个转轮组的运行就变得空前复杂,其规律简直是匪夷所思。

    其次,跟海军的M4型ENIGMA类似,AE的反射板也会旋转。这么一搞,AE就变成了有四个转轮、反射板可以旋转的型号,倒可以看成是M4的精简版了——问题是,AE恰恰精简掉了最不该缺少的连接板——这样的决定,几乎就是投敌……

    诺克斯的助手,前面提到的那位数学家特温,站在密码安全性的角度上,对AE的这三项变化做了简单的评价:

    ——反射板会转,很好;

    ——进位点增加,很好;

    ——没有连接板,糟透了。

    而对于AE多出的第四个转轮,特温不知道为什么根本就没有评价。或许,那并不是问题关键所在吧。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庄园,看看它为了对付军事情报署,又是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设置的吧。

    顺便说一句,一切密码分析机构的组织体系都不是凭空想定,而是针对实际需要构建的;比如我们在【波兰篇】中曾经提到,波兰密码分析机构针对德国密码成立了BS-4,而针对苏联密码成立了BS-3。庄园自然也不例外,既然要破译德国军事情报署的密电,自然得先研究一下,军事情报署的密电有什么特征。

    很快英国人就弄明白了,军事情报署的密电,其加密手段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AE加密得来的,其余则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加密得来的。

    因此,布莱奇利庄园顺理成章地成立了两个部门,分别针对性地对付以上两种密电。它们的正式名称都是情报处(Intelligence Sections,IS),而私下里,人们宁可称它们为“非法处”(Illicit Sections),简称倒是不变,呵呵。

    其中,针对手工加密的情报处,负责人是奥立佛·斯特雷奇(Oliver Strachey),把IS和他的姓名首写字母相结合,这个处就被称为ISOS;类似地,破译AE的情报处的负责人,正是我们介绍的诺克斯(Knox),而他所率领的这个情报处,也就被称为ISK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ISK是怎么对付AE的——实际上,主要就是看诺克斯是怎么表演了。可是翻查资料,不难发现,同样是破解ENIGMA,诺克斯的工作相对而言却很不出名,即便介绍往往也就是一两句话。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穿了其实就是两点:第一,他主要对付的AE,并不是ENIGMA家族中最困难的机型;第二,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的确是不太善于使用数学。

    特别是最后一点,让他在密码分析学界正在掀起数学狂潮的时候,面对后辈的成功,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关键词(Tags): #密码#破译#二战#ENIGMA#布莱奇利庄园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