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诸位方家 -- 马伯庸

共:💬12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诸位方家

    那日重读射雕,忽然注意到这么一段:

    “那华山在五岳中称为西岳,古人以五岳比喻五经,说华山如同“春秋”,主威严肃杀,天下名山之中,最是奇险无比。两人来到华山南口的山荪亭,只见亭旁生着十二株大龙藤,夭矫多节,枝干中空,就如飞龙相似。郭靖见了这古藤枝干腾空之势,猛然想起了“飞龙在天”那一招来,只觉依据《九阴真经》的总纲,大可从这十二株大龙藤的姿态之中,创出十二路古拙雄伟的拳招出来。正自出神,忽然惊觉:“我只盼忘去已学的武功,如何又去另想新招、钻研伤人杀人之法?我陷溺如此之深,实是不可救药。”

    不知道这五经比五岳是典出哪里,其他四岳四经又是如何比的?

    • 家园 你翻翻夜航船

      开篇就是九天。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灵鸠九部,原来是这么来的……阳天部钧天部……

      类似的东西,在金庸书中很多。我好几年前在什么笔记里,看到吃蜈蚣,壳大如斗,随手而裂……这才反映过来,一老一小华山吃蜈蚣,写得那么生动传神,原来是古文今译。

      这个呢,读来有趣,没事儿时助助谈兴也不错。俺主张,正经搞东西,偶然发现原来金庸在这儿抄的,调侃一番。但有些反对正经读金庸书,然后考证亢龙有悔为什么表示攻击而不是防守,那就……咳咳,一家之言。

      俺曾经以一篇研究鸳鸯五蒸脍的博导级文章,创立了金学派。一大帮当代名家与俺共襄盛举,萨苏回贴,任爱杰另起专文应和。

      下一步,俺准备倡导一下,仿效周汝昌老师从红学里发展出曹学的大师风范,在金学旗下,搞一门黄学(黄药师黄蓉父女),再搞一门九阳学(从达摩到张无忌)……

      • 家园 看了两本周汝昌最近的书

        觉得他老人家太执着了。

        • 家园 周汝昌那叫学者的真诚,感佩

          我在周汝昌精神的感召下,考证出好多东西。海天兄最近荐贴辛苦,俺这儿和你分享一下。

          鸠摩智于烂泥井中,经美女一咬,真气泄尽(嫁衣神功?),高僧成佛。“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随手一翻,嗯。原来高僧的师傅是一个京师歌女。

          定风波 苏轼

          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家园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

            以此語出白樂天。

            「 身 心 安 處 為 吾 土 , 豈 限 長 安 與 洛 陽 。 」 ( 〈 吾 土 〉 )

              「 我 生 本 無 鄉 , 心 安 是 歸 處 。 」 ( 〈 出 城 留 別 〉 )

              「 無 論 海 角 與 天 涯 , 大 抵 心 安 即 是 家 。 」 ( 〈 種 桃 杏 〉 )

    • 家园 这个金庸害人不浅。这个不是古人说的,

      最起码不是宋以前的古人说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是清初的屈大钧在他的游记里面提出的这个说法。具体的我记不清了,你可以查一下。其人,其说都没什么影响,如果贸然引用他的说法反倒会造成误解。个人看法,金庸爱卖弄,所以爱用这类犄角旮旯来的东西,他的书到处都是“回”字有四个写法这类的把戏。搞清楚这些真的是没什么必要。

      金庸知道这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屈大钧是广东人,他的书就叫《广东游记》,可能其人在岭南一带有些影响。金庸在香港看到也不奇怪。

      高三毕业前,语文老师给了我们很东西背,号称“文学常识”都是些什么某人的姓,名,字,别名,又称,号,前号,后号,死了以后的号,如果有功名更麻烦,刘荆州,刘豫州,刘皇叔,刘昭烈,汉章武,大耳贼,什么时候怎么叫什么人叫;那个时候就有这个五行,五经,五更,五岳,五脏,五音,五味,五色,午时,抡起手中菜刀,咔嚓,砍下老师的狗头,装在我的书包。诗圣,诗仙,诗鬼,诗魔,诗佛,诗豪,诗鸟,诗尸。。。“文学常死”。

      从那以后养成一个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老在犄角旮旯看东西,老是觉得老师会在那里出题。反倒是什么都没学到,关键的东西都丢了。

      • 家园 自己配的

        嵩山如卧,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

        嵩山古朴,应比《尚书》,取其古雅;泰山威严,应比《礼经》,取其威仪;华山峻峭,应比《春秋》,取其肃杀;恒山清俊,应比《诗经》,取其绚烂;恒山缥缈,应比《周易》,取其变幻。

      • 家园 我也刚明白过来

        记得刚看到亲王这个帖子的时候还去搜来着。后来一想,乐经亡佚,六经不全,若以五行配经,则乐经必阙。后来看帖,看到屈大均的游记里好似只提到了华山比春秋,其余的也没有发现。

        既然是找不到,不如咱们自己配一下:

        华山如立,夫子做春秋,立言也,配春秋,主西、金、秋;

        泰山如坐,诗首关雎,严男女事也,配泰山,主东、木、春;

        衡山如飞,书之义丽,配尚书,主南、火、夏;

        恒山如行,礼以束行,配礼,主北、水、冬;

        嵩山如卧,易之道恒,配易,主中央、土、闰夏。

        玩笑、玩笑。

        不过屈大均也算清初高士,其说没有什么影响也就算了,其人还是有影响的。

      • 家园 同感 同感

        老兄博学,花之~

        觉得当年语文教科书的古文方面还是不错的(虽然权重太低),但教师的水平和大局观... 呵呵...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好很多。我在新浪三国认识一位朋友,他就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很年轻,也有才华,经常与他的学生们谈三国人物。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部 三国演义 加 一部 三国志,基本已能把握住十之七八。

    • 家园 俺提辖没多少文化,但可顶起来让知道出处的先生给说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