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布坎南《西方之死》评介 -- carnivore

共:💬37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布坎南《西方之死》评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简介

    帕特·布坎南的《西方之死》是大约半年前,一个自由党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我说:“我对这个人很不感冒,肯定不会同意他的观点的。”他说:“不是要你同意他,只是他在书里说出了一些还不错的point,值得看看。”我盛情难却,就把这本书拿回来啃了,权当是个了解美国保守派的机会。说起来,这还是我看的第一本英文政治书呢,所以长了一小丝单词量,不过这洋洋大书却没能改变我的任何观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特·布坎南,据该书封三的作者介绍:“三届美国总统的高级参谋,曾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竞选共和党的总统提名,并在2000年作为改革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还著有其他五本书,包括畅销书《Right From the Beginning》和《A Republic, Not an Empire》,专栏作家,三个美国最早的公共事物电视节目(NBC的The Mclaughlin Group, CNN的The Capital Gang和Crossfire)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活跃在媒体的第一线,是美国最著名的保守派之一,只要美国有了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就总会看见他在一到N个电视节目上侃侃而谈。

    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布坎南是属于保守派里的paleoconservative,即“传统保守派”,我称他们为保守保守派,简称保守平方派。因此,他和布什所属的新保守主义派也是不对付的,在《西方之死》后,他又在2004年写了本书,叫《当右派变错:新保守主义分子如何破坏里根革命和劫持布什政府》,不过我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去看他们保守派的内斗了。

    这本《西方之死》写于2002年,副标题是《人口下降和移民浪潮将如何危害我们的国家和文明》,火力对准的是自由派。全书共有十章:

    第一章:濒危物种。这个濒危物种不是别的,乃是如今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白人,专指欧洲裔白人,因此拉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这些二等白人就被排除在外,但是日本因为足够西方化了,又被恩准加入在内。布坎南分别专门讨论了德、意、俄、英、日本的情况,然后描述了在他们的文明世界之外,野蛮人拼命繁殖的恐怖景象。

    第二章:“孩子们都去哪里了?”。布坎南在这一章里给出了他认为的西方人口下降的罪魁祸首:避孕药和堕胎药的发明、堕胎合法化(其实是未非法化)、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潮流文化(性解放、女权运动等),以及使妇女走出家庭的社会变化:(A)新经济,让以前干不了体力活的妇女现在坐办公室一样挣钱;(B)“家庭工资”的终结,也就是男女同薪,让工作对妇女的吸引力增加了;(C)“人口炸弹”恐慌,布坎南炒毛主席的冷饭,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D)女性主义,布坎南认为这是导致妇女堕胎、单身、拒育的理论基础;以及保守派的老生常谈:(E)流行文化,和(F)道德沦丧。

    第三章:革命教义。这个“革命”是指六十年代开始的自由派主导的文化思想革命。布坎南总结出来的革命教义有:无神、无绝对价值观、各种生活方式是平等的、反迷信、生活目的是此世幸福,因为这是唯一的世界。然后他重炮轰击了所谓“仇恨罪行(hate crime)”。在这一章里他还点名批评了说“白人是人类之癌”的苏珊·桑塔格,和写《imagine》的约翰·列侬,因为他在歌里imagine的,是个没有上帝、没有祖国的世界。

    第四章:革命四人帮。布坎南为善良的人们揪出了革命的幕后黑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oerg Lukacs),提出家庭应该解体,一夫一妻制已经过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在西方应当首先发起文化革命,而不是急着去进行武装革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阿多诺(Theodor Adorno,照片中右者,左为法兰克福学派另一巨头霍克海姆),和同僚一起提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把西方文化解构得一干二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又一个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他极具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结合在一起,提出性和麻醉品是进行文化斗争更好的武器,是“要做爱,不要战争(Make Love, not war)”这一经典口号的发明者,因此深受左派学生喜爱,1968年法国学生游行时,还曾打有一面3M大旗:“马克思、毛、马尔库塞”。

    第五章:即将到来的移民狂潮。布坎南分析了西伯利亚、中亚、波斯湾、以色列、欧洲等地的人口消长趋势,指出人口变化将带来重大的政治变化,其中西伯利亚部分是讲俄罗斯和中国的人口对比。布坎南写道:“中国一直把西伯利亚的一部分看作是‘失土’......到本世纪中叶,北京可能会试图收回这部分土地,阿拉斯加在白令海峡对面的邻居可能将不再是衰老的俄罗斯人,而是年轻有为的中国探险家们。”

    第六章:再征服。这个词是西班牙语,来自于在美国的一个西班牙裔组织,目标是要重新将加利福尼亚和其他一些西南州变为西班牙裔的土地。我对这样的活动不以为意,因为美国什么样五花八门的组织没有?但布坎南显然当了真,花了老鼻子劲去挖出他们的计划、进展和威胁。

    第七章:历史战争。这一章以厌恶的口吻--比我的开涮口气可要强烈得多--描述了左派笔下的美国历史:哥伦布和早期移民是奴隶贩子、种族屠杀凶手;华盛顿等美国国父是奴隶主,其中杰斐逊还强奸女奴,另外他们双手还沾满印第安人的鲜血;内战是奴隶主和叛徒的暴动,南方邦联旗帜等于纳粹的卐字旗。

    第八章:美国的去基督化。美国被去基督化的罪魁祸首,据布坎南检举,乃是最高法庭。他认为最高法庭滥用“政教分离”原则,事实上压制了人们的基督教信仰自由。随后他痛心疾首地列举了美国如今的渎神、反神现象,尤其是同性恋。

    第九章:胆怯的大多数。布坎南认为美国保守派在自由派的文化攻势面前过于胆怯,并分析其原因是:一,保守派专注于冷战,忽略了后院起火的文化战争;二,年轻人基本被自由派所俘虏;三,保守派没有认识到文化战争是个零和游戏;四,持续三十多年的打击已经瓦解了基督徒的士气;五,保守派遵守规则,尊敬法庭;六,文化革命对新一代人来说已不再是革命,而是主流文化。

    第十章:分裂的家园。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感谢上帝,布坎南终于大声说出了在前面遮遮掩掩的一句话:“西方文化和文明最优越”,其中“最优越”一词还用斜体强调。这句话其实是他全书的基础,没有这个论断,他整本书都毫无意义。但他并没有充分论证这一点,也许他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吧。他总结了西方和美国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人口下降、异族移民潮、自虐文化、世界政府,并开出自己的药方:政府用经济手法刺激妇女生育,经费可从提高进口关税获得;驱逐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移民后代必须被转化到英语文化中;停止给IMF和世界银行的拨款,退出WTO,反对北约扩张,从世界各地撤军;保守派联合起来反击“反西方文化”,包括不看自由派电视和电影(他列举了很多好的老电影可以看),蔑视政治正确原则,通过反堕胎法律,加强审查,加强历史教育,等等等等。

     

    (二)文风

    布坎南的写作水平很不错,书写得流畅易读,语言也比较优美。虽然全书都欠深刻的分析,以至于他无法说服我接受他的任何观点,但他这本书本来也就是写给保守派大众看的,而不是给我这样的怀疑论深入骨髓的疑神论者看的,所以这种写法应该算是成功的。

    但说到文风,这本书可就让人不敢恭维了。象布坎南这样信仰坚定,或者表现得信仰坚定以至于偏执的作者,下笔本来就难免会过激,因此他在全书里都少见冷静的分析、客观的立场,多的是以偏概全、危言耸听。比如:

    他在批评马尔萨斯人口论时说:“这个说法(人口炸弹)在第一世界的富有和中产阶级被当了真,在它本意所指的第三世界却基本没人理睬。”这时他绝口不提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比他的宝贝欧美日加起来还要多的中国的人口控制的努力,我认为是很不客观的。他并不是不知道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在书的另一处,他还特意提到,美国妇女又不是会被迫堕胎的中国妇女,应当把孩子生下来。

    另一处提及中国的地方大概更可以说明他的文风:“由于没有任何美国公司愿意与RU-486(一种堕胎药)发生联系,一家在中国的公司悄然开始生产这种药。警惕的人们也许会把中国在生产Ru-486中起的作用看成是帮助那个阻止中国在亚洲和世界崛起的国家自杀。”

    其他危言耸听还有《历史战争》里他列举的自由派的一个罪状:“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作者,去年被新泽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立法机关两次否决了一项要求公立学校学生每天读一小段《独立宣言》的提案。”布坎南在这里上纲上线也上得太高了。他在后面引用了一个非裔议员大骂《独立宣言》的言论,可我们只需要常识就可以推想到,人们否决这项提案显然是因为它是个形式主义把戏,除了加重学生负担和让他们痛恨《独立宣言》外,不会有其他任何效果。这和新泽西人欢不欢迎杰斐逊有什么关系?

    布坎南在《历史战争》里举的很多例子都有类似问题。他痛陈自由派掌握下的媒体、课本如何诋毁美国英雄,可从来也不说一说,华盛顿、门罗、安德鲁·杰克逊这些人,真的就是高大全吗?如果自由派说的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是真的,那么在历史书中提出批评又有何不可?大概他认为这本书的读者都不会有探索历史的好奇心,只有捍卫偶像的正义感,所以只要把那些金光闪闪的名字祭在空中就万事大吉了。

     

    (三)人口问题

    这本书基本讨论的是两个问题:人口构成的变化和反西方的文化。布坎南倒是把“世界政府”也列为美国四大公敌之一,但任何头脑还比较清醒的人都知道,联合国远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政府,并且在宪章里也强调了要尊重各国主权。布坎南把围绕欧盟的纷争称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决定性冲突。它将决定西方的独特文化们是生存下去,还是成为一个多文化大陆上的次文化们。它将决定欧洲国家们是独立自由地生存下去,还是成为一个欧洲国的各省,保存自己的独特个性就是违法。”这种昏话,可以清楚地现实布坎南的歇斯底里式的恐惧是如何淹没了他的理智,似乎他的脑子里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

    在人口问题上,布坎南据说是第一个大声疾呼,引起人们对西方世界的人口变化的注意的。他所讲的确实是事实:西方世界的出生率持续下降,第三世界的人口持续上升,而在美国,则表现为白人的人口下降,黑人、西班牙裔人口迅速上升。但是他对这个事实的反应就有些过于大惊小怪了。

    根据我从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里看到的现炒现卖,李银河介绍了一个西方人口理论,认为大多数社会的人口变化都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最后变成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由高到低很好理解,是由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科技水平决定的。决定出生率的,是对一个家庭来说的生养孩子的预期值。生孩子可以带来的收益,主要是天伦之乐和老有所养,成本主要是使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乃至成材所需花费的精力、金钱。这个关系并不是线性的,也就是说,两个孩子所带来的快乐不是一个孩子的两倍,所需花费的精力也不是两倍。当生孩子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人们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但当再生一个孩子的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时,人们会倾向于少生。这种决定不一定是经过清醒的计算,很多情况下可能只是人们的下意识决定。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存条件恶劣,死亡率很高,包括婴儿,因此人类社会必须保持高出生率,不然就无法得到期望的回报。这时抚养孩子的成本很低,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孩子成人后的回报却很大,除了赡养老人外,还能形成家族力量,人丁越兴旺的家族越占优势。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社会也会形成鼓励生育的文化,比如中国的“多子多福”观念,基督教的“非生育目的性交是罪”观念等等。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条件,物质和科技水平足以使死亡率降下来之后,一方面文化上的惯性还会促使人们继续在一段时间内多生多育,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条件的进步,抚养孩子的成本仍然不高,回报依然不小,所以社会依旧保持高出生率。

    等到社会发展到如今西方国家的阶段后,抚养孩子的成本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育投资。这是非常昂贵的一项成本。同时,由于福利制度的完善,孩子的赡养已不再那么重要,家族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已大大消弱,人们的观念更注重自身的享受,抚养孩子所需花费的精力这项在过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付出,在现代人看来已是负担。在这些因素的消长影响下,出生率自然就下降了。

    以我周围的在美国的中国人家庭为例。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你们应该多生几个,因为这里不用计划生育,不多生几个就浪费了。”但是他们以两个孩子最多,要不就是一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极少,更多的就是闻所未闻了。原因是出奇的一致:孩子太多,教育费用负担不起。对于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他们当然也宁愿只要两个医生孩子,不要十个吃救济的孩子。

    所以布坎南的炮火完全轰错了方向。造成西方社会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西方社会本身。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使得培养人才的成本越来越大,而父母为抚育儿女所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来越大,这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少生。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老虎一生只产几胎,金枪鱼才一次就产几千卵。少生几个孩子,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比多生将在最底层挣扎的孩子,显然是更明智合理的繁衍策略。

    因此,想要提升西方社会的生育率,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退回到前工业时代去,大家都靠傻力气混饭吃;要么实行彻底的免费教育,包括律师、医生、工商管理这类高回报的职业。前者显然不可能,后者则只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相对于一个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名词来说)才有可能。

    要社会主义还是要低出生率?我看还不如直接要了布坎南的老命算了。

    布坎南是个典型的只有信念、没有智慧的十字军式写手,大脑基本已丧失功能,全被肾上腺激素给泡没了。他们这种人认识不到,人民大众的简单选择里的朴素道理,往往胜过他们的自以为是的“深思熟虑”。他们总是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样子,不顾社会发展本身有其规律,要把社会硬拉到他们所指定的轨道上去。就他们这种人还好意思自称“保守派”,一人拿本红宝书,去当“毛主席的好学生”倒更象些。

    对于布坎南所恐惧的前景:非白人在数量上淹没白人,我本人作为一个非白人,当然是乐观其成的。但我理解白人保守主义者对此的担心,至少,在一人一票的民主社会,哪怕白人的财富总量仍占绝对优势,也仍占据政治主流位置,非白人在投票时的数量优势却会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政局导往对白人不利的方向。布坎南提出的对策是,白人自己也赶紧多生,和非白人展开热烈的生育竞赛,有道是: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哪种蝗虫之天下!----是金枪鱼、黑枪鱼,还是白枪鱼?

    我倒愿意给布坎南提个建议:不要鼓励白人多生了,还是想办法让非白人少生吧。怎么让他们少生呢?很简单,承认客观规律,提高非白人抚养孩子的成本,让他们自愿少生。换句话说,提高非白人的经济地位,让他们也过上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生活,那时,他们自然也会选择“子在精不在多”的生育策略。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国家应当大力帮助穷国早日现代化,而不是只顾从那里利用廉价资源、廉价劳力;在美国,应当改革福利制度,把钱用来帮助弱势群体的教育、就业,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自食其力,而不是白养懒汉。这样才能在全球、全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布坎南提出的对策,一方面要提防非白人涌入,一方面又要保持西方社会的独富,无异于土财主筑墙自保,只能保得一时,最终仍将被墙外的穷人冲垮。套句老话说,只要还有一个国家不富裕,所有的国家就都不富裕。

     

    (四)文化问题

    文化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西方文明是否最优越?

    布坎南当然认为是。依我看,“最优越”不是个事实判断,而是个价值判断,因此需要先定义怎么算“最优越”。是物质生活最富庶的文明最优越,还是精神上最有幸福感的文明最优越?是创作出最优秀的艺术、发展出最先进的科技的文明最优越,还是对环境的破坏最小、杀人最少的文明最优越?

    我认为,在现阶段,西方文明无疑在全球最占优势,并且也可以说,他们在科学、艺术、思想各领域的成就,也远非其他任何文明所能企及。但是,以一时的成败来判断整个文明的本质,我觉得实在有些过于鲁莽,不是严谨的研究态度。西方文明并非从娘胎里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吐人言:“天上地下,惟我独尊!”--那是传说中的释迦牟尼。他们也经历了极为曲折的发展过程,比如在中世纪时,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中,不要说远不及相邻的阿拉伯世界富庶、强盛,也没有阿拉伯人的科技和医学水平,文明程度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当时的欧洲人还在热衷于宗教裁判所、烧女巫,阿拉伯人却能容忍异教徒,只要他们纳税就不加迫害。那时布坎南的阿拉伯先辈们完全也有理由信心满爆地喊出:阿拉伯文明最优越!

    同样的,西方文明在现阶段的表现最好,也不能代表他们在将来就一定也能最占优势(不过他们在将来最占优势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是以指数形式增快的,所以西方文明在现阶段的优势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比几百年前的阿拉伯文明要大得多)。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说”,认为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理念已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我看这只说明了他的想象力是何等贫乏(当然你还能指望一个日本人有多奇卓的想象力呢?哪怕他是在美国土生土长),没有眼力看穿历史发展的各种可能,就转而以为历史的发展到此已经应有尽有,便如开尔文爵士在1900年所说:“物理学的大厦已基本建成,剩下的不过是把实验做得更精密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对未来的看法是,各种文化将进一步继续融合,同时仍将保留自己的独特个性。我想现在的西方文化将在未来的文化里占有最大比重,但并不能完全吞噬、消化掉其他文化。同时,西方文化本身也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会积极吸取其他文化的可取之处。最终我们都将认同西方文明所提出的“自由、民主”理念,都将享受西方文明所发展的科学技术,但仍会拥有自己的风俗、传统和生活习惯。

    因此我认为,西方文明不见得最优越,但其他各文明确实有很多需要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地方。我相信“文化相对主义”,但坚决反对拿“文化相对主义”作为抗拒西方文化所提出的“自由、民主”理念的借口。我觉得“文化相对主义”的精髓,在于承认各文化都有其价值,但并不能得出我们需要人为建筑“文化保护壁垒”的结论。我的主张是:让各文化和平共处,自由竞争,绝不能用武力去灭绝、强奸另一个文化,也绝不能用国家力量去粉饰、扶持一个文化。

    总之,让人们自己去做选择,让人们在历史进程中自发将各文化融合、扬弃。适合人的文化,自然会昌盛,人不喜欢的文化,我们也只能让它老去。文化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图腾,人类之间的道理在文化身上也适用:灭绝其他文化是杀人罪行,打压其他文化是强盗行径,拒绝其他文化是自闭症,否认各文化之间的差距是乌托邦,试图造成各文化的结果均等(而非机会均等)是大锅饭。我们需要有更宽容开放的心胸,更勇敢睿智的头脑,放心地让各文化互相融合,自由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五)结论

    我必须说,布坎南的这本书让我对保守派的敬意去掉了一大半。我本来对这位相貌堂堂、常在电视里义正词严地指点江山的评论家还有些基本的尊敬,这次是我为了了解布坎南的背景,在网上查资料,发现他原来是尼克松的高参,当年尼克松在总统选举里臭名昭著的“dirty tricks”,就大半出自此公帷幄。尼克松倒台后,他在听证会里对自己当年的角色矢口否认,但最近解密的白宫文件,已经证实了他确实曾经出过很多不光彩的主意。再联想到不如布坎南相貌堂堂、但比他更义正词严的Bill O'Reily,去年闹出超变态的性丑闻,这些保守派可实在让人倒胃口。

    撇开人品不谈,布坎南在这本书里表现的智力水平也让我很是失望,以至于我除了对他大加嘲笑之外别无选择。那些逻辑、见识错误且不说,我最受不了这个家伙的,是他开出的每个药方,几乎都是要通过政府的作为,来达到重整社会的目的。他这简直是在往“保守派”这家老字号的门面上泼粪。美国保守派的天字第一号信条,就是“小政府”,可是现在“保守派”已经成了个大杂烩,里面除了正宗的小政府主义者外,还联合进了福音派、文化保守派等等,大家搭着保守派的顺风船共济自由派这条浊浪翻滚之河,心里却各怀鬼胎,同床异梦,都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象布坎南这样的文化保守派,哪里还在乎什么小政府、大政府,能有“一个领袖”来实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还更好呢。

    当然,布坎南只是个政客、评论员,所以我对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些。保守派的一些理论家,比如亨廷顿,他们的书应该够我研读、深思上一阵子的,可惜我现在没有时间,也暂时失去了兴趣。所以先代表组织给《西方之死》下个结论吧:大毒草,仅供批评研究之用,县级以下干部群众不准阅读,违者处以“洗脑”大刑,罚读《美国草根政治》一百遍,至可以背诵全书为止。

    关键词(Tags): #西方#文化#文明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Ann Coulter牛啊

      (指穆斯林)"We should invade their countries, kill their leaders and convert them to Christianity"

      外链出处

    • 家园 好!

      有条理,有逻辑,看得出是受过相当的专门训练。

    • 家园 写得好!
    • 家园 补充一哈,保守派也有很大的道理的

      我对保守派的“小政府”信念一向是很认同的,只是不同意他们在社会议题上过于保守的立场。不过,布坎南在书中对自由派的攻击也并非全无道理,自由派在“政治正确”、“肯定性法案”乃至福利制度上确实有些矫枉过正了。黑人不能叫黑人,一定要叫“非洲裔”,白人却可以继续叫白人,不用叫“欧洲裔”,这摆明了也是一种不平等。英语里“歧视”一词discrimination的本义就是“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本身就表明黑人并没有真正地把自己看作与白人平等。

      真正的种族平等,不应当对哪一个种族有特别照顾,而应当是让大家和平竞争。黑人在历史上饱受压迫,因此社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是应该的,但这种补偿不应该永远持续下去,两代人后也就可以结束了,让大家回到正常的状态,而不是象现在自由派那样,刻意强调种族区别,反而人为造成了种族紧张。福利制度已经证明,对弱势群体的无条件援助,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弱势。

      布坎南在书中列举自由派对历史的新诠释时,固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他列举的那些事实也足以说明,部分自由派阶级斗争的弦也实在绷得太紧,和布坎南的偏激程度相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这是我们在中国就早已见惯的一个舆论倾向:以今人道德去要求古人,岳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那华盛顿当然也可以是屠杀印第安人的奴隶主。澄清事实总是好的,哪怕是再牛角尖的小细节,但下结论时就得全面判断,不能根据一点就否定了其他。

      目前保守派在美国的高潮,在我看来是对六七十年代自由派高潮的反动。自由派当时高歌猛进,很多地方如前所述做得过火了,从里根时代开始,保守主义思潮逐渐重新抬头,直到今天的高潮。但是现在保守派的禁止堕胎、禁止同性恋婚姻、“智能设计”论等立场,也明显走过头了,尤其是新保守主义派主导下的伊拉克战争,正在使他们逐渐失去民心。这次保守派反扑的高潮已经过去,下面将是自由派重新夺回失地,再次回到两大党分庭抗礼的局面。两院一宫都被同一个党掌握,这种局势在美国注定难以长久。一党两派如此反复拉锯的结果,就是社会能以最小的代价前进,以最少的动荡优化。

      关键词(Tags): #保守派
    • 家园 说的不错,保守主义已经成为大杂烩了
    • 家园 又琢磨了琢磨,老摇这最后一段还得再说说

      "太高了些。保守派的一些理论家,比如亨廷顿,他们的书应该够我研读、深思上一阵子的,"

      ------------老摇这个"站队"恐怕有的商榷,亨廷顿同志难说是保守派吧,更多的先部戏说,他可是民主党铁杆。

    • 家园 也说保守派

      难得在中文论坛看到这么长篇评论保守派的, 顶一下.

      不过布坎南目前实在不能算主流保守派的, 即使在政治评论家中间也算不上一流. 他没有BILL O'REILY那么SHARP, 没有SEAN HANNITY的MOMENTUM, 更没有RUSH LIMBAUGH的鼓动性. 他那些干巴巴的货色, 和他的形象倒很班配, 所以只能在SCARBOROUGH COUNTRY之类的节目中客串时才有机会露一下老脸了.

      说他的货色干巴巴, 是和MICHAEL SAVAGE的火辣辣比较. MICHAEL SAVAGE这个极右派的言论, 常让我想起中文论坛上的极左派. 比如前一阵约旦发生的自杀炸弹袭击而引发的某些人的无限联想, 就和SAVAGE差不多的调调, 当然他们的观点是彻底相反的. 说来奇怪, 在湾区这个LIBRAL的大本营, MICHAEL SAVAGE的节目是听众最多的.

      真正值得看的, 又让我看的下去的保守派写的书, 还得是里根: 不管是正式的演讲, 还是私下的情书, 或者是后人整理的手稿, 都颇多可看之处. 要思想有思想, 要文笔有文笔, 轻松幽默更是俯拾皆是. 当然我猜楼主对里根的观点不会感冒... 不过这是另一回事了. 但世事难料, 当里根还是民主党时, 谁会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保守派的灯塔呢?

      • 家园 我对这些糟老头子都不感兴趣,还是来贴保守派的美女吧,虽然是搞笑图片

        图片的题目叫“Why more men are switching to the Republican Party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这是搞笑啦。里面的美女要么我没有听说过,要么显然是“艺术照”,我真正认同的美女只有ann coulter。她可是真hot啊。

        民主党的照片当然也是特意选取的。其实我个人觉得hillary clinton比laura bush好看,bill clinton当然比W更好看得多,可chelsea就远没有jenna和babara bush好看了,真是奇怪也哉。

        呵呵,八卦八卦。

        里根其实不是我们现在常以为的那种南方共和党人。你想他能在加州当州长,肯定右不到哪里去。他旗下是号召了一大批libertarian的,在社会议题上比较保守。他老人家的风度、演讲真是没得说,不愧是演员出身。象“Tear down this wall, Mr. 戈尔巴乔夫”,别的政客肯定都说不出来。他说起来就特自然,大家先是一惊:美国总统还可以这样说?然后就立刻惊艳,特仰视的感觉。

      • 家园 这个也要花!

        “ MICHAEL SAVAGE这个极右派的言论, 常让我想起中文论坛上的极左派. 比如前一阵约旦发生的自杀炸弹袭击而引发的某些人的无限联想, 就和SAVAGE差不多的调调, 当然他们的观点是彻底相反的.”

        ----------呵呵,同感。

        不过里根的东西是否有你说得那么好存疑。第一次看是有点震撼的,后来再看几遍,就觉得有“仅仅是包装得更好”的印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