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军官对参演俄国军官之印象 -- 苗子

共:💬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文摘】中国军官对参演俄国军官之印象

    中俄联合军演结束后,俄空军部队到底表现如何,其状况怎样,是众多网友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亲身经历,拟将此问题发个系列帖子,供广大军事爱好者参考。本文己做脱密处理,为开篇之帖。

      俄空军从8月9日进驻到27日离开,总共在我境内驻训、参演19天。期间,我们接触了俄空军将军、机关参谋军官、飞行部队人员等,多次参与中俄空军双方进行的每日例会。尤其是与俄空军指挥班子在双方空军实兵指挥所朝夕相处,共同工作,使我们能从近距离观察、了解俄军的基本状况。短短十几天的接触,不敢妄谈对俄军的总体评价,只能以亲身经历、亲眼所见,谈谈对俄空军的一些初步印象。

     俄军军官综合素质较高

     与我们共事的大多数俄空军军官,言谈举止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给人感觉修养良好,颇具泱泱大国之风范。同时也觉得俄军官为人坦诚,与其协调,共事不难。

     与他们聊天时得知,俄军军官都是从军事院校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业务能力。对于军人来说,“拳头”是共同语言,对方素质如何相互接触中就可明显感觉出来。有一件小事给我印象深刻:8月16日俄军首次飞行,我向俄空军驻潍坊片部队参谋长奥列格上校索要俄飞机机号。当时我与他面对面坐着。我把纸递过去之后,只见他在上面“唰唰”写起了阿拉伯数字的反码。7架伊尔-76的机号用反码写得整整齐齐。当过参谋的军官都知道,写反码是年轻参谋最基本的业务技能。到了这一级职务还能熟练应用,可见基本功之扎实。这样的军官令人钦佩。他不知道,我把他写过反码的这张纸,当做珍贵的礼物保存了起来,一方面激励自己要见贤思齐;另一方面也要用这个典行事例教育我们年轻的参谋军官。奥列格上校对中国十分友好,对我国取得的成就由衷地赞叹。他的军装里边还别着我们现在都很少有人佩戴的毛主席像章。

     俄军官文化素养也比较高,他们的即兴演讲水平让我感受颇深。据说,他们的初级军事院校里都开演讲课。富有激情的演说,在战时可以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在平时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8月21日下午,中俄空军进行联谊活动。那天恰好又是俄罗斯航空节。按照安排,联谊活动开始前,有一个简短仪式。双方各派一名少将衔军官致词。我方军官发言时,只见俄空军少将阿列克谢延科拿出笔来,写着什么。轮到他致词时,站起身来,脱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由于是应景即兴之作,受现场气氛感染,演讲效果非常好。在俄军转场进驻期间的一天,俄军飞机安全降落后,一名军官走到了指挥所中央,无拘无束,侃侃而谈,发表贺词。中心意思是表达对中方的感谢之意。据我观察,这并非是俄军事先安排好的仪式,而完全是情不自禁、水到渠成之作。宴会上的祝酒词,更是俄军官的强项。当我空某师飞行员宴请俄伊尔-76飞行员时,俄方每一位祝酒人员都要站起来发表一通激情演说,使宴会气氛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本来可以2个小时结束的宴会整整用了5个小时。   

    俄军十分注意军官队伍年轻化。他们校级军官最高服役年龄为50岁;少将、中将衔为55岁;上将以上为60岁。俄军对这项规定执行极严,年龄到杠必须退休。若要延长,须经总统亲自批准,且每次只能延长1年。若要再次延长,必须再次报批。由于种族关系,俄军官看起来面相偏老,但实际年龄不大。这次联合军演,俄空军最高指挥官、俄空军航空兵参谋长马拉希茨基中将也只有52岁。俄军官任职经历比较丰富,高层将领都在作战部队任过相应职务,许多人具有在阿富汗、车臣参战的经历。这次参演的俄空军军事运输航空兵作战与训练局局长阿列克谢延科少将,就曾在来潍坊的俄空军伊尔-76所在团当过团长。这个团参加过阿富汗战争,来参演的一名飞行员曾冒着塔利班的炮火在喀布尔机场强行起飞,保护了在机上的百余名各国观察员,因而荣获前苏联英雄称号。俄国防部作战组组长、陆军副总司令、中俄联合军演俄方导演部总导演莫尔坚斯科伊上将的军旅成长轨迹,是俄军军官的典型代表。莫尔坚斯科伊,1950年7月21日出生在俄布良斯克州,现年55岁。1971年毕业于塔什干高级坦克学校;1982年毕业于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以后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进修。从坦克排长干起,历任连、营、团、师长。1996年任北高加索地区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99年8月参加第二次车臣战役。在该战役中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率领部队消灭了车臣非法武装绝大部分有生力量,车臣局势得以控制。2000年3月2日被任命为六十七军军长,2001年2月被任命为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2001年10月,被任命为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2002年5月授陆军上将军衔,2002年10月出任俄陆军副总司令,分管教育和训练工作。

     俄军实行军队国家化,不允许任何政治派别在军内活动。由于大多数官兵信奉东正教,所以思想工作和心理问题由牧师来疏导。随俄空军参演部队来潍坊的这位牧师,看起来年龄不大。每次俄伊尔-76飞机起飞之前,他都要进行祈祷。但这并没影响他们的军官爱国敬业、爱憎分明。军演期间,不断有美侦察机前来侦察。每当此时,俄军官就问我们:“中国的按钮在哪里?”并在桌子上反复做按按钮动作。看起来他们对美国敌对情绪很深。然而,谈到本国总统普京,俄军官纷纷伸出大拇指,表现出赞美、崇敬之情。普京总统主政后,狠抓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预算从1999年的47亿美金提高到2006年计划支出240亿美金,是他上任时的5倍。近几年来,就俄普通军人而言,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福利待遇的大幅提高。同级军官相比,过去他们的工资低于我们,而现在已大大高于我们。在普京总统的亲自督导下,俄政府专门制定了军人社会保障改革纲要。根据该纲要,到2010年,军人的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将再增加60%至100%。普京在视察北方舰队时说的一句话:“军队没前途,国家就没有前途!”已深入俄罗斯军队官兵之心。对这些情况,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层次地思考。

    • 家园 【文摘】中俄联合军演:俄空军部队初步印象系列谈之二

      俄军随机应变能力不断增强

        演习之前,曾看到一些外电评论,说是俄军传统上比较呆板、僵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而中国军队历来讲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军队联合军演能否协同到一块持怀疑态度。在军演中,从我们与俄空军将领及参谋军官接触的情况看,这种状况前苏联时期可能存在,但现在已经是俄罗斯进行时,情况己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眼前这支俄罗斯军队,无论从作战指导思想、体制编制到人员构成,都有天翻覆地的变化,若再持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仅举几例。

        双方空军指挥班子在潍坊协商时,马拉希茨基中将提出,你们的操场建得不错(指空某师运动场),要把双方飞行员都集中到这里进行一次协同,统一下达任务。他的意思是把驻在潍坊等几个机场的中俄双方飞行员和指挥人员都叫来,按照双方出动计划,在操场排好队,举着牌子进行地面协同。这是一种空中协同作战地面训练的最原始方式。对此我方指挥员指出,不用这么协同了,我们可以采用更为直观、更为简练的网上推演。据我在现场观察,马拉希茨基对这个提议面无表情,感到茫然。不知是他未听明白还是没有这个意识。后来,经过在指挥所自动化设备上给他反复说明、反复演示,并在俄军8月16日首次开飞中加以验证,他终于接受了这种训练方法,主动提出不再采用集中大协同方式。由此看来,俄空军在多机种、大机群飞行训练中,仍保留着最原始、最基本的组训方式。另外,从俄空军指挥机关参谋人员来看,手工作业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我没见到他们带有笔记本电脑和活动硬盘之类,所有的作战计划、飞行航线全都手工标绘在地图上,领航人员还带着我们已极为罕见的人工计算尺

        演习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强制隔离作战。按计划,双方各出动5架伊尔-76空投装备和伞兵。俄作战条令规定,空投、空降之前,必须派飞机侦察空降场天气。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定下作战决心。所以,在他们的计划中先派1架伊尔-76飞机侦察天气,5分钟后大机群才临空。我方则认为,在空降场有专门的气象保障小组提供实时气象情况;在指挥所里各种气象资料齐全,天气趋势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侦察天气。从观摩角度考虑,飞机侦察天气到大机群临空有5分钟的空闲时间,不便安排其它演习内容,会造成观摩现场冷场。所以,我方建议俄方取消天气侦察。俄方则以“战斗条令规定”为由未同意。直到中俄第五轮磋商结束,此事仍未有结果。俄空军8月9日进驻之后,马拉希茨基中将亲自考察了潍坊空军联合指挥所和潍北空降场,并派他们的气象军官了解了气象保障情况,消除了疑虑和担忧,对中方提供的气象保障感到满意。在8月12日中俄双方空军组织的协同会议上,俄方同意取消气象侦察任务,以使演习更加紧凑。

      俄空军指挥人员在观看了中方空军的单方演练之后,感到观摩效果不错。为了突出观赏性,俄方主动将自己的计划做了部分调整。图-95MC双机模拟突击高度由6000-6300米调整为3000-3300米;图-22M3突击高度由3000-3500米调整为2400-2700米。空中阅兵,除伊尔-78为我2架苏-30模拟加油,高度400米通过阅兵台外,其它俄军飞机高度都调低到200米通过阅兵台。俄军还主动提出,为安全起见,将苏-24M2飞机第二次进入时发射X-59空地制导导弹改为空投AБ-250炸弹4枚,主要原因是苏-24M2发射X-59空地导弹尚处试验阶段,不具备实弹条件。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现在俄军也深谙此道。

      • 家园 【文摘】军内人士揭“中方雷达无法探测俄方飞机”之真相

        保密期过,军内人士揭“中方雷达无法探测俄方飞机”之真相

          香港某卫视台,是这次联合军演宣传报道十分活跃的媒体之一。中俄联合军演正式开始后,该台更是全程跟踪报道中俄两军动态,开辟了“某某前线专报”、“双雄演义”等视听栏目。正是这样一家电视媒体的个别记者,无视中俄两个大国军事演习新闻的严肃性,臆造出什么“中方雷达未探测到俄方飞机,俄空军编队被迫返航”的不实新闻,严重伤害了中国空军参演部队的声誉,引起空军雷达兵参演部队广大官兵的极大愤慨。演习的硝烟虽己散去,但作为此事的主要当事者之一,我感到有必要将事实大白于天下,以正视听。

          这是某卫视的报道。现全文录下:

          俄空军参演4架军机安全抵达青岛

          2005年8月12日22:45

          凤凰卫视8月12日消息参加俄中“和平使命-2005”军演的俄空军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参加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军用飞机4架全部安全降落中国青岛军用机场。

          按照军演计划,8月11日俄空军编队4架战机将在午后抵达青岛的流亭机场。俄空军编队进入中方领空后,机场上空云层太低,并且伴有浓雾,中方的雷达未能探测到俄空军的飞机。俄空军编队被迫返航。

          按照军演计划,飞往流亭机场的俄空军飞机,包括1架苏-27SM型战斗机、1架苏-24型前线轰炸机、1架A-50型预警机、1架伊尔-76型(原文如此)空中加油机。

          8月12日俄空军编队再次从俄国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起飞,安全降落中国山东半岛机场。

          这就是某卫视的报道。其中主要有三个不实之处:一是当时是5架飞机而非4架;二是说中方雷达没有探测到俄机纯属子虚乌有;三是俄军飞机根本没有返航,而是延误后安全降落。为了澄清事实,说明真相,我仔细查阅了自己在演习期间撰写的“军演手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8月11日,按中俄双方协同计划,俄空军8架飞机从两个方向进驻青岛流亭机场。新西伯利亚方向托尔马切沃机场起飞5架飞机,分别是3架伊尔-76、A-50预警机、伊尔-78加油机各1架。海参崴方向克涅维奇机场起飞3架,分别是苏-24M2、苏-27CM、伊尔-76伴飞指挥机各1架。原定这个方向的飞机上午8点20分左右起飞,约10点钟到达流亭机场。但因青岛地区天气不好,改为下午2点起飞,4点左右到达流亭。

          下午3时半左右,两个方向的俄飞机编队陆续到达青岛上空。为使俄机顺利降落,我方已对流亭机场实行净空。按照双方约定,俄方飞机由俄方实施指挥。俄空军塔台指挥人员已进入指挥位置。雷达情报连续、准确。从新西伯利亚方向来的3架伊尔-76顺利降落。考虑到小飞机续航时间短,俄塔台指挥人员令从海参崴方向来的苏-27CM先行降落。这时,由于从海上飘来片低云,俄苏-27飞行员下降时没有对准跑道,只能拉起来复飞。这下把俄塔台指挥人员的计划全打乱了。只见俄空军5架飞机一会升高一会降低,在青岛上空兜起了圈子。看到这种情况,我问同在潍坊中俄空军联合指挥部的航行管制处某处长是怎么回事。他马上拿起电话询问在流亭机场的中方航行管制人员。得到的答复是,俄方塔台指挥员满头大汗,可能是调配上出了问题。见到这种情况,我立即打电话到雷达某旅指挥所,找到正在实施指挥的某旅长,向他通报了发生的情况。并告诉他,现在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要出问题就是天大的事。一定要加强雷达的全面监控,精测密报飞行诸元,确保俄军飞机安全降落。此时,连续、准确的雷达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流亭机场塔台。经过俄方人员的努力,5时20分左右,按照苏-27CM、苏-24M2、伊尔-76、伊尔-78、A-50的顺序,俄空军战机依次安全降落在青岛流亭机场。整个过程比原计划晚了整整50分钟。俄方飞机安全落地,标志着俄空军直接参演的战机全部安全转场完毕。此时,潍坊中俄空军联合指挥部响起一片掌声。中俄双方指挥人员热烈握手,表示祝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香港某卫视所谓“中方雷达未探测到俄方飞机,俄军战机编队被迫返航”的全部事实真相!

    • 家园 希望您多发几篇

      有关中俄军演,说法很多,特别是凤凰卫视,据说因为没让他进去,说了不少贬低中方水平的话,听一些到过现场的人说,700米空降那一段就是凤凰编的,结果在网上引起很多人的争议。

      看文章的样子,您似乎经历过演习的一些场景。从一个关心者的角度出发,很希望您多发几篇,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

      谢谢!!!

      • 家园 凤凰就这样,能贬低就贬低。

        那个胡说什么中国军队个人装具水平还不如2战美军的文章都能被凤凰征文评奖,还用多看?

        • 家园 唉!老兄你有点错了,中国军队的个装水平确实不敢恭维

          主力部队,军演部队的个装都还可以,但是,这些都是重点投入的部队,属于精英部队,大多要在电视上亮相做秀的。而且平时保养极佳,不敢轻易大规模使用。

          二战时,美军、德军的保障体系非常完善,请注意个装不仅仅指枪支,而是包括各种辅助器材,个人勤务保障设备等。尤其是战时,各种个人装备将大大增强。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战时的个装水平比90年代初我军主力军还要强。这不是我个人观点,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27军老兵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的,尤其是他们缴获的美军个人补充食品箱中,在那个时候,就可以做到加热食物。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去www.chinesewwii.net、www.sspanzer.net上去查查资料。

          请注意,要从一个国家军队的整体去参照比较,不要把中国几个主力军作为参考对象。众所周知,这个年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做秀。重点单位,重点保障。

          清朝的北洋舰队当年也是赫赫威名,压得小日本太不起头来。可是结果呢?

          今日之解放军,已经远远不是那只横扫大陆,威震三千里江山,打得印度阿三发傻的威武之师了。

          当年的解放军不仅仅是空有一腔热血,那个时候,从基层骨干到高级指挥员,个个都是从死人堆一次次爬起来,站起来,打不垮,拖不烂的超级兰博,而且绝对服从指挥,作战经验丰富。试想一下,从16、17开始,甚至更小的年纪,就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他们的军职可不是靠训练得来的。这帮老兵油子构成的百万解放军、志愿军可是好对付的。

          唉,就是武器差了太多,而且抗日战争的时候没成气候,要不,肯定打得小日本这个狗日的叫爹!拆了nnd的狗屁神社!

          不好意思,有点儿文不对题!

          • 家园 怎么不敢恭维?下面这几个装备部队多年的东西水平如何?

            这第一个挂具(除迷彩色外还有军绿色的),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装备。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是稍微新的,也已经普遍装备部队。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给出的这两个挂具,现在连不少预备役部队都有,可不是你说的

            都是重点投入的部队,属于精英部队,大多要在电视上亮相做秀的。而且平时保养极佳,不敢轻易大规模使用。

            至于你说的自热食品,网上相关文章和卖实物的不少。在参加国际侦察兵大赛的时候,我们的单兵自热食品系列把外军馋得口水直流,再看看美军那号称“砖头”的沙漠口粮。

      • 家园 老大,俺也是转载的

        俺不是原作者,所以,呵呵

        最后,谢谢您的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