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医疗体制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问题 -- Javacai

共:💬54 🌺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非釜底抽薪不可!

              中耳炎的事,就不用我说了。有人已经回答你了。

              不仅是医疗问题,哪个问题不是比所谓政治问题更小的问题呀?可是,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而且,一天天地严重下去。事情如何转变,早已不是我们主观想象能如何改良的了。

              扬汤止沸已不可能;非釜底抽薪不可!

              仅以医疗问题来说。问题的焦点只有两个:

              1.钱怎么来?

              2.钱怎么花?

              不仅仅是福利国家,任何国家都面临一个医疗福利与商业行为的均衡。福利制度,医疗费用由税收中筹集。国民税收的相当一部分应该作为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医疗用的资金,还可能通过商业途径实现一定程度的增殖。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老百姓辛苦交的税,都到哪里去了?

              医疗福利的崩溃,导致医疗经费只能通过商业化的医疗行为来筹集。可是看看老百姓,有多少人能支付得起自己的医疗费用?社会贫富分化的剧烈程度,使医疗成为每个人的一项沉重的负担。因医返贫,甚至患病而不敢就医,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成为几乎全中国普通人的噩梦。

              国家的政策,可以称“坐山观虎斗”,“挑动群众斗群众”。将医疗问题拼命向医患矛盾中挑拨。让老百姓以为自己的医疗困境完全是医生一手造的罪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群众对医疗问题的仇恨。

              从2006年,高强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国家对医疗问题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完全是拖得了一天是一天。只要全中国的医生没有死光,政府一天都不会舍得放下这个挡箭牌。

              医疗问题,甚至教育问题,失业问题,养老问题。都是这个专制制度和独裁政府所不能解决的了。

              革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现在的政府和现时的制度,势必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人站在对立面去。这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客观的现实将会呈现出这种翻天覆地的未来。

              • 家园 这跟政府性质关系不大吧,古巴不也是独裁专制政府吗
              • 家园 一刀兄关注的是第1点,我关注的是第2点

                通观一刀兄的文章,你说的都是“钱怎么来”范畴内的东西。而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只有在钱的花费上合理了,追究钱来的够不够才有意义。否则钱来的再多,也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

                我认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问题的突出矛盾出在“钱怎么花”的范畴内,而且这一部分相对来说阻力小,容易改革,容易见效。

                国家的政策,可以称“坐山观虎斗”,“挑动群众斗群众”。将医疗问题拼命向医患矛盾中挑拨。让老百姓以为自己的医疗困境完全是医生一手造的罪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群众对医疗问题的仇恨。

                从2006年,高强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国家对医疗问题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完全是拖得了一天是一天。只要全中国的医生没有死光,政府一天都不会舍得放下这个挡箭牌。

                首先,政府部门不是铁板一块,各部门有自己的利益。卫生部作为即得利益部门,它的话要辩证的参考,不能无条件的全盘接受。

                其次,当今社会早就不是文革时期的情况了,“挑动群众斗群众”这种文革手法,除非做主的脑袋都被踢了才会有人敢使出来。

                再次,所谓“医生没有死光,政府一天都不会舍得放下这个挡箭牌”的说法我头一次看到。能这么说想必中国的医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能不能给我们透点内幕出来。

                最后,这样的说法,唯一的用处就是让医疗部门有借口不改正目前畸形的医疗体制。反正要想改革就现得改变政体,不改变政体,其他什么都不用动。这么做,得利的是谁?希望一刀兄好好考虑。

                医疗问题,甚至教育问题,失业问题,养老问题。都是这个专制制度和独裁政府所不能解决的了。

                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从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的经验上看,与专制和独裁与否并不严格相关。

              • 家园 虽然大部分现象如你所说,但结论不敢恭维。

                扬汤止沸已不可能;非釜底抽薪不可!

                这肯定是

                成为几乎全中国普通人的噩梦。

                啥叫民主、自由呢?就是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并通过某种方式(比如选举)汇合成整体的意愿。美国对美国人民主,日本对日本人民主。本着民主、自由的原则,你无权期望其他国家会专门照顾中国人的利益,为培育中国的民主而放弃控制和限制中国的机会。想想俄罗斯,我们能希望中国被釜底抽薪的时候,别人会为了促进民主自由,欣慰地看着我们走上民主、繁荣富强的道路,失去他们现在决定性的地位?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认为政府有多邪恶,现在的状况都是未来任何蓝图的起点。知道未来蓝图该如何并不难,关键是如何选择一条优化的道路到达那里。希望你能如给别人看病一样,做出切实可行的分析,而不是冷冷一句:“没救了,切了吧。”

                就医疗体系的问题来说,其他国家并非没有同样的矛盾,与现在其他国家相比,有些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在历史上看,其他国家有比我们更黑暗的时刻,人家能走过来,我们就只能“釜底抽薪”?

              • 家园 可怜的一刀

                估计地球人的大多数用脚趾头想一下就知道“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这句话无非是一句气话而已,难为有理科专业人士就此考据了一番,不禁让俺想起了那些按字面来考据过俺们太祖接见日本访华代表团时“感谢日军侵华”发言的仁兄们,精神可嘉哈~ 不过俺也不得不严肃地指出,考据得还不够深入,干吗不把那些大批穷国列出来涅,越多那就越能说明那句话的无知嘛。

                不过说到新加坡

                http://news.stock888.net/040526/101,1317,819471,00.shtml

                细数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

                   在新加坡,卫生保健的筹资体制是建立在个人责任的基础上的,这一自负责任的原则具体表现在医疗储蓄和医疗保护方案上。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新加坡政府决定逐步从以一般赋税资助卫生保健的体制,走向以个人储蓄为基础的体制。它由三个方面组成:医疗储蓄方案、医疗保护方案和医疗基金方案。

                  医疗储蓄方案。医疗储蓄是一个全国性的、强制性参加的储蓄计划,帮助个人储蓄,以用于支付住院费用。每一个有工作的人,包括个体业主,都需要按法律要求参加医疗储蓄。医疗储蓄运作起来就像个人的银行储蓄账户,惟一的不同点是医疗储蓄账户上的钱只能支取缴纳住院费用。参加医疗储蓄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医疗储蓄经费并不同他人的合在一起。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医疗储蓄支付个人或直系家属的住院费用,如妻子、孩子和父母。

                  根据年龄的不同,缴纳医疗储蓄的费用占工资总额的6%—8%,由雇主和雇员均摊。医疗储蓄金是免税的,并根据平时的平均利率增长利息,最低利率是 2.5%,为了避免医疗储蓄金余额过度积压,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支出,医疗储蓄的缴纳有一个最大限额。据估计,这一最大限额足以保证病人终生利用补贴病房的卫生保健需要。

                  医疗储蓄只包括住院费用和选定的贵重门诊检查。在1993年,住院病人的80%是使用医疗储蓄支付住院费用的,其余的20%由其雇主、保险公司或自己支付。用医疗储蓄金支付住院费用也有一定限额的。为了让住在私人医院的和在公立医院的高级病房的病人缴纳部分现金以及防止账户的所有者们过早地用光医疗储蓄金,设立了日住院费用提取现额;并根据手术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外科手术规定了提取限额。

                   当医疗储蓄账户的所有者超过55岁时,可以提取一定的医疗储蓄金。但在账户上要保存一个最低的累计额,这是为了保障账户所有者在年老时,有足够的储蓄支付其住院费用。医疗储蓄金可以作为遗产,并不缴纳遗产税。

                  医疗保护方案。为了补充医疗储蓄方案,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开始了医疗保护方案。医疗保护是一项基本的、低费用、大病保险计划。它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参加者支付大病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与医疗储蓄不同,医疗保护是自愿参加的。医疗保护是一个需要放弃的计划,即每一个医疗储蓄的成员如果不特别指明放弃这一方案,它将自动成为医疗保护的成员。

                  医疗保护的保险金从医疗储蓄中扣除,它是一个低费用的保险计划,其福利限定在B2级。30岁以下的人,每人的保险金只是每月1新元,66—70岁的人是每人11新元。医疗保护基金用于支付部分住院费用和一些较贵的门诊治疗费用,如肾透析;但不包括一些病种如一些天生性疫病、精神病、美容手术的治疗费用。作为大病保险方案,只有在医院账单超过一定数目以后,才能提供医疗保险的福利。超过部分的80%由医疗保护支付,余下的20%自负或用医疗储蓄金支付。然而,门诊的肾透析、化疗和放疗没有报销起限。

                  截至目前,在新加坡88%的医疗储蓄成员参加了医疗保护计划,约15万医疗储蓄所有者的家属自愿参加了医疗保护方案;约12%的(20万人)宣布放弃这一方案,这些人主要是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得到非常好的医疗福利或者参加了私人保险。3%的所有住院患者从医疗保护获得福利。

                  医疗基金方案。医疗基金是新加坡政府为帮助贫困的新加坡人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而特别建立的一种捐赠的基金,始于1993年。它保障了所有的新加坡人,无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都将能得到良好的、基本的医疗保健。医疗基金由此从第一笔2000万新元捐赠开始,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和预算增加,政府将每年给医疗基金1000万新元,只有这些捐赠基金的利息收入可以用于支付穷人的住院费用。这些捐赠基金的收入分到公立医院。那些不能支付其住院费用的人可以申请医疗基金的帮助。每一个公立医院都有一个由政府任命的医院医疗基金委员会,审批申请和发放基金。这个委员会由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的私营和公立部门的人组成。从 1993年4月医疗基金开始以来,共有上万人申请并得到了医疗基金的帮助,支付了医院费用。

                看来新加坡ZF除了假模假样地弄了点捐款,居然一毛不拔,着实可恶。

                • 家园 那是,咱哪有您的“脚趾头”聪明啊?

                  总以为您们帖子里说的一般都是实话呢,敢情都是“话”?

                  俺咋这么傻呢?还一次次的和您们认真

                  领教了

                  • 家园 让您受累了

                    俺上网也就是发泄发泄、找找乐子而已,或者胡说八道几句骗点花满足一下俺滴虚荣心,一个小市民哈~ 可还老被别人以“建设性的批评”的标准认真之,俺这后进分子郁闷呐~ 

                    比如,俺说了一个民主体制下的持续的、稳定的进步的定义,就有理科专业人士要以逻辑的波动区间来衡量,俺听了一琢磨,也是啊~ 新奥尔良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水灾前后的状态不就是一个天壤之别嘛~

                    还有,俺曾引用过“这次选举,与其说是人民仍然支持叶利钦,不如说是人民无论如何不愿回到苏俄时代。”来描述96年的俄罗斯大选的选民的心理状态,有严谨人士立马指出,“生鸡蛋可以煮熟,熟鸡蛋可以重新变生吗?”。俺一琢磨,也是啊~ 俺再一寻思,下次有人当面再说什么“宁死不愿如何如何”的话,俺可得好好琢磨一下该人寻死的可能性了。

                    俺是粗人,脑子不好使,只把一刀兄的那句话理解成了中国的医疗支出比例很低的意思,不过呢。。有人指出表述的不严谨本来也是好事,只是再跟上句“俺大吃一惊”。。以及醒目的“您那句话是胡说八道!”云云,这一惊一诧的。。看来以后写帖子还得当论文来写,俺叫一个头疼唉~

                    • 家园 这个是方法问题。。人家的脑子在想着自己的二份地。想你。你得等呵
              • 家园 【注意】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

                修改:把一些不太厚道的话改了。。。

                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

                看到这话,俺大吃一惊俺这个人也算是理科出身吧,对数据还是挺感兴趣的。赶紧去查查。。。

                俺去世界卫生组织的网页去看了看,证明了--您那句话与事实不符!

                懂英文的网友可下载《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statistical annex》(PDF),可惜还没有中文版的

                国家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health as % of total 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最新数据是2002年--报告是2005年的)来看,中国至少也算是中流吧。摘一些国家的数据:

                中国:10%

                巴西:10.1%

                加拿大:15.9%

                埃及:6%

                德国:17.6%

                印度:4.4%

                印尼:5.4%

                以色列:10.9%

                日本:17%

                马来西亚:6.9%

                巴基斯坦:3.2%

                韩国:10.7%

                新加坡:5.9%

                英国:15.8%

                美国:23.1%

                越南:6.1%

                地主注明:

                1.除中国外,其他是按国家的英文译名顺序排列

                2.除了一些亚洲国家,还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巴西,以色列(大批穷国都懒得列)。

                3.看来美国最高,新加坡为什么这么低?!

                从WHO的数据看来,医疗支出在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还算高的!我觉得问题应该是“医疗收费过高”和“医疗拨款分配不合理”。

                • 家园 方法要对头。要不。50又如何
                • 家园 【文摘】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周雁翎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确保了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广泛可及性和公平性,使广大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无需支付高额费用就能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中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在“平均主义”卫生政策和低水平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在市场经济惊涛骇浪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这条“旧船”迅速解体的同时,新的卫生保障制度依靠“双轨制”让一部分人坐上了安全的“救生筏”,却让更多的人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挣扎沉浮。

                    

                     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卫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

                    

                    中国卫生保障制度曾经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过重要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上也得到好评”。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份考察报告中,把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卫生部前部长钱信忠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这部著作中,仍然十分自豪地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马勒博士,曾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经验”。

                    

                    那么,20年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卫生绩效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000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53届卫生大会发表了《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在该《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首次选取三项总体目标来评价各国卫生系统所取得的绩效。这三项总体目标是:1、“对健康状况的改进度”;2、“对人群期望的反应性”;3、“对财务负担的公正性”。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卫生系统的业绩做出量化评估后,该《报告》对这些国家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是:中国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位居尼泊尔、越南之后,排名188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被列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而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贫富差距极大”、“分配极不公平”的人口大国印度,却排名43位,远远超过中国而位居世界前列。

                    

                    在短短的20年中,中国的卫生绩效竟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这一结论不得不令世人为之震惊。

                    

                    当然,这个报告也遭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异议。对于我国这一指标的排位,固然也许有信息反映不够全面以及调查样本的偏倚因素,但也不可否认地强烈提示我国在卫生系统的三大目标方面,尤其是“财务负担”的公平性方面所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也就是说,我国“穷人”卫生负担占其收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富人”卫生负担占其收入的比例。譬如,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收入者,仍然和普通居民一样,享受着国家财政补贴下的较低收费标准,即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保险费也是按照相同缴纳比例支付的。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在于,不仅严重违反了卫生筹资的支付能力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而且也进一步加剧了“因病致贫”和“因贫返病”的恶性循环,以至陷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陷阱,最终走向两极分化。

                    

                     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从卫生资源的分配来看,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了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根据国情专家胡鞍钢的研究,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北京高达85%)。从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1990年城市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是农村居民的1.35倍,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63倍,差距急剧拉大。从地区来看,各地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差别也很大,如2000年,北京、上海、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为农村居民的2.36倍、2.4倍和2.7倍,而贵州为8.43倍,西藏高达16.48倍。就各地农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来看,差异也很大,2000年,天津为271元,北京为249元,上海为209元,浙江为200元,而贵州和西藏仅为27.68元和16.07元,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将近16倍。

                    

                    从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比例来看,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4.9%,1998年为24.9%,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恶化。

                    

                     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下降,居民负担日益加重

                    

                    按照我国制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标准,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不应低于8%。而1990年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2.79%,1995年下降为2.59%,到1997年再次下降为2.45%,远低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限度标准。虽然国家每年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从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1980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约为36%;到1990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占25%;再到1999年,又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15%。也就是说,在20年时间里,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平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反过来,居民卫生支出的比例却急剧攀升。1980年,居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约为23%;到199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占37%;再到1999年,又上升了22个百分点,占到了59%的比例。也就是说,在20年时间里,居民卫生支出比例实际上是以平均每年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快速上升。而这个过程,是以政府支出降低、社会支出同时减少、个人被迫提高卫生支出来实现的。

                    

                      也许有人认为,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标准。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的确呈现上升的趋势,1980年为2.92%,1990年为4.01%,1996年为4.21%,1997年为4.55%,1998年为4,28%,1999年第一次达到了5%的最低标准,为5.10%。但是,我们不要忘记,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稳步上升的同时,政府卫生支出却在逐年下降,而居民卫生支出却在急速攀升。也就是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的增加,其贡献实际上是由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

                    

                      “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居民收入的不公平性急剧拉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39(或0.425)。而在医疗卫生领域,这种不公平性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

                    

                    卫生领域不公平性可用居民卫生保健支出的基尼系数来表示。即所有卫生支出总额集中到一个人,即为1,平均分布即为0。根据我们的粗略计算,2000年,我国居民卫生保健支出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6(或0.50),不仅远远越过了反映我国居民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0.39(或0.425),而且也远远越过了国际规定的0.40的临界值。

                    

                    卫生保健基尼系数大于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说明了我国居民在卫生保健领域中的不公平比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要大得多。当然,0.46这个数字只是我们的估算,并不十分精确,但仍然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中国卫生保障制度到底在为谁服务?

                    

                    从医疗保障制度来看,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成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公。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城镇职工“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变迁以及合作医疗的衰落,使得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失去了任何社会医疗保障,完全变成了自费医疗者。根据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87.44%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障,也就是说有7.5亿千万农村居民被排斥在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之外。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一部分城市居民进入社会低收入阶层,并几乎同时失去了原有的医疗保障。依照现行的医改模式,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城镇居民,随着下岗职工的增多以及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城镇居民中完全自费医疗的比例达到了44.13%,也就是说,大约有2亿城镇居民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障。如果将二者加起来,全国城乡共有9.5亿人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障,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4。

                    

                    中国卫生领域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性的事实,在让我们深感震惊的同时,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的卫生政策、卫生制度、改革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卫生保障制度究竟是在为谁服务?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人权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曾多次承诺,要在2000年达到这一目标。

                    

                    然而,2000年已经过去,“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未能实现,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并没有分享到卫生改革带来的“实惠”,他们甚至被排斥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之外。

                    

                    值得重视的是,《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却以前所未有的程度,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作为卫生服务主体和核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并对国家卫生系统如何处理不平等问题、对人民的期望如何做出反应以及对人民的尊严和权利的尊重程度如何,进行了审查。面对中国卫生保健领域的严重不公平,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请关注人民的健康权利,特别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的健康权利,因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

                    

                    (来源:《中国改革》2002年第4期 更新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医学捌号楼)

                  ===============

                  这算是给你的回答。

                  上一个帖子讲了“钱从哪来”这个问题。

                  现在我再谈谈“钱怎么花”这个问题。

                  中国有限的卫生经费怎么花掉的?

                  在卫生系统的人都知道,每个医院能得到的有限的经费,估计能支付本院内退休人员的工资就不错了。国家对医疗投入的大部分的资金集中在了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基层的医疗系统由于缺乏资金纷纷倒闭。先是江苏试点“卖医院”,将各个小医院一卖而光。据知道有关情况的人告诉我,这些医院亏本的多于赚钱的。有的人买了医院不赚钱,干脆关门了事。现在卫生部准备继续推广这种“卖医院”的创举。从高强今年的讲话中,如果真的实现的化,这种“卖医院”的创举将推向全国。

                  且不说大医院获得经费,大部分用于盖楼房、买设备,其中的腐败简直是“惨不忍睹”。仅仅是所谓的科研经费,据说接近一半要用于打点各个关节,否则下次再想获得经费就难了。

                  上面有人说要建立监督机制。我认为,这种监督机制,首先不是监督医生是否在医疗行为中的“不道德”花钱。更重要的是监督这有限的医疗资金是如何流入个人口袋里的。

                  医疗单位是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其落后的管理方式和腐败的严重程度,绝不比别的行业逊色。医疗问题的改革,和其他的改革一样,已经不是仅仅在行业内进行改革就能挽救的了的了。

                  我知道这个网站很多人还对政府抱有希望。^_^,我衷心希望你的希望不会破灭。我本人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早已对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所谓“改革”灰心至极了。

                  政治制度不改变,医疗改革永远是“画饼充饥”而已。大家不妨拭目以待,看看一两年后,医疗矛盾是更尖锐了还是更缓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