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沉痛哀悼王选院士 -- 李根

共:💬12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沉痛哀悼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病逝 北大师生沉痛悼念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

    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13日上午11点零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9岁

    王选教授在病重治疗期间,北京大学党政领导曾前往看望。北京大学已经成立以许智宏校

    长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将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布设灵堂供师生员工吊唁。

    王选教授生于1937年2月,江苏无锡人,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

    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

    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

    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6年至

    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

    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

    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

    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选院士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1958~1974年,他主要从事计算机

    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同事共同完成了DJS21机

    ALGOL60编译系统,并得到推广应用。1975年起主持照排系统的研制。针对精密汉字字形

    信息量大的问题,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使字形信息

    的总体压缩率高达500:1,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

    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这项技术获得了欧洲EP0095536

    专利。1975~1991年,他负责华光Ⅰ、Ⅱ、Ⅲ、Ⅳ和方正91电子出版系统的核心硬件——

    栅格图像处理器的研制。他设计的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了系统

    的性能价格比。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国

    内外十几项大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

    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

    ,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之后,他又相

    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

    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

    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

    王选院士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者。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

    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1988年

    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

    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使得汉字

    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

    业市场。

    王选院士是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

    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

    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价值观。他不愧是面向21世纪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

    ,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

    王选院士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毕

    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

    步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7年

    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1993年、1995年及1999年、2000年还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

    者及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

    王选院士还兼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专利

    保护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王选院士的主要著述包括:《软件设计方法》(1992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选

    文集》(1997年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选谈信息产业》(1999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

    关键词(Tags): #沉痛哀悼王选院士
    • 家园 【文摘】胡锦涛温家宝等出席王选遗体告别仪式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勇) 初春的阳光静静洒在肃穆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前,上千身着素服的人们排成几列长队,默默等待进入礼堂,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送行。

        花圈、挽联环抱的礼堂里,王选院士覆着国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由这位“当代毕昇” 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让古老的汉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2月13日,享年70岁的王选因病在京逝世后,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给予高度评价。“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您的名字,已经被‘印刷’进人民的心里”……一些网友如此形象地表达对王选的敬意。19日,王选遗体火化的这一天,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等领导人来了,全国政协、北京大学、九三学社等王选曾工作过的单位的人们来了,王选家乡无锡的乡亲们也来了……人们都赶来为这位具有崇高品德的爱国科学家作最后的告别。

        凝重低回的哀乐声中,人们有秩序地进入礼堂,在王选的遗体、遗像前肃立、鞠躬致哀。许多人一边抹泪一边步出礼堂。

        “他瘦多了!”几位曾与王选共事过的老人发出这样语带疼惜的感叹。其实,王选自年轻时体质就不太好,但这位立志献身科学的科技工作者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倾心劬力,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他那举世闻名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就记载着许多他与病痛抗争的故事。

        尽管因长陷沉疴而形容憔悴,但此时安眠在国旗怀抱中的王选神态安详。他的棺椁前,挂着他夫人陈堃銶写的挽联“半生苦累,一生心安”。根据陈堃銶的转述,王选在其遗愿中说道:“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遗像中的王选面容清癯,笑容和蔼。一位来自北大的年轻教师说:“尽管我们没有见过王选老师,但我们对他的缅怀和悼念都是发自内心的,不仅因为他的贡献,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追悼会现场提供的王选生平介绍,对此作了注解:乐为人梯的王选始终以提携后学为己任。而“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也正是他的遗愿。

        曾与王选共事50年的同事、大学同窗毛德行教授,这一天也特地赶来向交契多年的老友致上最后的敬意。从在礼堂里默哀、鞠躬开始,他便忍不住老泪横流,走出礼堂后良久未能平静。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几度哽咽后突然高声留下这样一句话:“王选到了天堂以后,他还是要搞科研的!”(完)

      关键词(Tags): #王选遗体告别仪式
    • 家园 del
    • 家园 悼念
    • 家园 悼念!
    • 家园 据说王选大学时就以细心闻名

      我丈人是他同届同学,不熟但多有耳闻。

      走得太早了,可惜。

    • 家园 同悼同念

      老先生令人景仰不是因为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而是在功成名就后的进退有度。

    • 家园 可惜

      他可算是我大学时的偶像了

    • 家园 不会吧,王选走了?

      他年纪不大阿,难道是自古才命两相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