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肖邦是谁 -- 笑笑生

共:💬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肖邦是谁

    革命的问题,有先知先觉者,有后知后觉者,也有不知不觉者。音乐方面我认为也大致如此。

    尤其是严肃音乐,我个人基本上是个门外汉。这么说吧,自行车有两个脚踏板这我从小就知道,钢琴也有两个却是我长大了才无意中听人说起的。为此也闹出过许多广为流传的笑话,但我过去曾经固执地认为与某些具有浓厚小资情调特征的事物有些疏远属於小节,无关紧要;就象我一直把作家王小波当成四川茶农起义军领袖一样,并不完全代表我无知。

    通俗音乐的思想比较浅薄,我的感觉也比较浅薄,也就凑合着解解闷吧。

    肖邦我其实是知道的,不是他的音乐成就,而是他所谓的卓越革命精神。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艺政策除了表面上的“双百”之外,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艺术要服从于政治。肖邦由於当年积极投身于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行列之中,谙和了若干年后中苏及东欧的时局的演变,所以俨然成为了先进作曲家的代表。据称文化大革命期间唯一没有被打倒的外国作曲家有两位,肖邦是其一,另一位是笑容可掬的西哈努克亲王。

    而在我完全沉溺于港台歌曲你情我愿或者是痴男怨女式的老套感情宣泄模式,同时也无可避免的被新人类的Rap音乐锯疼了耳朵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推荐了肖邦抒情诗式的音乐,一下子被我奉为“天籁”。

    据说肖邦一生的作品繁多,可是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文学性标题, 或者只是个作品编号。这样的特色比较迎合象我这样人的胃口。就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本红楼梦;听肖邦的曲子,更适合见仁见智的原则,让音乐本身去说话,让听众自己去猜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可以避免我在某些发烧友面前显得噤若寒蝉。

    其实,我不觉得肖邦的音乐很高深,应该是那种一听就懂,听一回就觉得好听的东西。所以,您可以闭上眼睛,听我胡思乱想地来描述一种意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聍听一段抑扬顿挫的曲子,仿佛能看见一双优雅的手指从琴键上滑过,宛如清风掠过开满莲花的荷塘,让人置身于幽远而又轻灵的诗情画意之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既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流畅和洒脱,也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辽阔与壮观,更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宁静和空寂。清新典雅而又含蓄,却略带些淡淡的忧郁和哀伤,令人有一种脱离尘嚣的喧杂的感觉。这样的音乐是美丽的,也是有毒的,容易上瘾。

    后来有一次在BBS上看见有一些虚怀若谷的网友们议论说:“在下审美情趣比较低,也就听听肖邦,老柴的水平, 请各位多多指教。” 更有某位资深爱好者主动显倍儿,一脸诚恳的告诉我说自己听完了巴赫就再没回过头来听过肖邦的东西了,也就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害得我有点下不来台,免不了一阵心虚, 敢情我又来晚了,搭了个末班车。

    想起当年舒曼推崇肖邦的一句话:“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一百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想这么说,别人怎么看跟我没关系。

    • 家园 一直无缘好好听听Chopin的音乐,最初是在看《傅雷家书》时知道的,说来惭愧啊!
    • 家园 精啊~~~~~~~~~~~~~~~~~精!
    • 家园 听完了巴赫就再没回过头来听过肖邦的东西了

      真的这样的,巴洛克的音乐真地令人着迷,现在我正在听泰勒曼

    • 家园 【文摘】《波兰舞曲》-一曲难忘

      1821年。在帝俄的侵略与蹂躏下的波兰,凄风惨雨,沉重的脚镣声,马蹄声,枪声,不时响起。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肖邦幼小的心灵里。

        十一岁的肖邦,在老师埃尔斯纳教授的指导下,弹奏钢琴的水平已相当出色了,他不仅能演奏,还会谱写曲子。老师对他的才华赞赏不已,并为他联系了法国巴黎音乐厅著名出版商费耶尔,让他去巴黎试演,一展风采。但是肖邦的父亲是普通的教师,无力筹备这笔路费。

        十二年过去了,步入青年时代的肖邦长得英俊潇洒。他积极投身波兰的革命运动,又以高超的琴艺活跃在音乐沙龙里。

        在一位公爵的家庭沙龙音乐会上,肖邦看到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坐在下面,他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一下子站起,走到总督面前,毅然宣布:“我不在沙皇的刽子手面前弹琴。”说完昂首阔步走出大门。这一举动,四座震惊,但也遭来了杀身之祸。肖邦在秘密组织的帮助下,准备离乡背井,与老师埃尔斯纳一起去巴黎。

        离开波兰那天,肖邦的女友康丝坦蒂抓起地上的一把土,用手绢包好,双手捧给肖邦深沉地说:“弗雷德里克,这是波兰的,你永远不要忘记!”肖邦伸出颤抖的手把这捧神圣的国土接了过去,心中荡漾着难言的情绪!

        到了巴黎,埃尔斯纳带着肖邦找到当年约请他们去巴黎演出的出版商费耶尔。可费耶尔事过境迁已不感兴趣,埃尔斯纳极力推荐肖邦。一阵悠扬的钢琴声从外屋传来,肖邦惊喜地喊道:“这是我的音乐!”原来在琴房里,当时已名扬巴黎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正在演奏肖邦放在钢琴上的曲谱。李斯特的脸上流露出惊喜赞叹的神情。肖邦高兴地坐在李斯特旁边的一架钢琴上弹奏起来,两人和谐地弹奏着,倾心地交谈,还不时伸出一只手,紧紧相握。这就是两位音乐巨人初次而又有特色的相识!埃尔斯纳欣喜地看着,费耶尔已在考虑为肖邦举办音乐会的事了。

        李斯特介绍肖邦认识了喜欢女扮男装的小说家乔治?桑。她为了得到人们的尊重取了男人的名字,喜欢在公众场合穿男人的燕尾服。她很欣赏肖邦的才华。

        肖邦与埃尔斯纳期待已久的音乐会终于要举行了。可就在那天,他们收到了华沙的来信,肖邦的战友为掩护肖邦出境而被捕牺牲了。肖邦哀鸣地大叫着战友的姓名,带着悲愤难忍的情绪在音乐会上弹奏了《波兰舞曲》。他在乐声中似乎看到了沙皇警犬的罪行,看到了战友殷红的鲜血……他悲愤得难以演奏下去,手指终于停在琴键上了。他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会场。这一举动引起全场哗然。听众窃窃私议。费耶尔大为不满。埃尔斯纳极力解释。第二天报纸评论也不佳,但是乔治?桑在文章中却大加赞赏:“像弗雷德里克?肖邦这样的天才,一百年里只能出现一次。一颗空前的明星已出现在我们中间……”乔治?桑并致函约请肖邦和他老师参加在她家举行的音乐招待会。

        在乔治?桑的客厅里,高朋满堂。主持人高声宣布:“李斯特将为大家演奏!”客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李斯特建议,为了提供适当的气氛,把注意力贯注在音乐上,他愿在黑暗中演奏。仆人将所有的灯烛全熄灭了,客厅里一片黑暗。

        优美的琴声回荡在客厅里,屏声息气的听众陶醉在音乐的温柔乡中,连门外的行人和马车夫也停步欣赏这动人的音乐。

        突然一道光亮从听众席中间的甬道,由远而近地向演奏者的钢琴挪近,乔治?桑手持明亮的烛台缓步走向钢琴,她将烛台放在琴上,烛光映照着在弹奏的肖邦的侧面,显得他更加英俊洒脱,气宇不凡!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客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欢呼起来。李斯特拉着肖邦的手,向大家介绍着:“这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弗雷德里克?肖邦。”听众热烈地欢呼起来。肖邦频频地向观众鞠躬致谢,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喜悦的泪光。

        肖邦感激乔治?桑和李斯特的帮助,表示要尽快地开音乐会:“艺术家必须生存,某些事业必须生存,我在想念我故乡的人民。”然而乔治?桑对肖邦的这些目的不感兴趣,她建议肖邦到她的乡间住所诺昂去度假。肖邦不愿违背她的好意,来到诺昂。

        在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的环境里,肖邦献给乔治?桑一首又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她在乐曲声中写作,俩人形影不离,倾诉衷肠,他们拥抱接吻,沉浸在爱恋之中。乔治?桑对肖邦说:“你的天赋是创造音乐,供那些不如你的人去演奏。利用你的天赋,否则你会迷失方向,并且失去一切。对你的天赋就是要自私,留在这儿,写你的音乐!”一首又一首的华尔兹,玛申卡,小夜曲的曲谱寄到了费那尔的手中出版。

        然而埃尔斯纳教授等待的是肖邦与李斯特一起弹奏过时还没有写完的《波兰舞曲》,他也期待着肖邦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由于乔治?桑的阻拦,他已许久没有见到肖邦了。肖邦也在日以继夜地构思着《波兰舞曲》,这是他思念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已没有心思去写那些轻松愉快的练习曲了。连续的阴雨天,疲劳的创作,使肖邦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沙俄又一次对波兰爱国者下毒手,大批波兰爱国志士被监禁,被杀害,肖邦的女友康丝坦蒂从波兰赶到诺昂找到埃尔斯纳,希望肖邦为波兰革命筹款,并要求他利用他的名声在法国人民中争取朋友,求得帮助。康斯坦蒂最后让教授转交给肖邦一个装有波兰国上的小口袋。

        在一个音乐沙龙里,埃尔斯纳见到了肖邦,他脸色苍白,显得十分疲乏。埃尔斯纳向他转达了康斯坦蒂和战友们的期望。乔治?桑闻讯赶来,打断了他们的话头说:“弗雷德里克并不对人民的斗争负什么责任。”埃尔斯纳愤慨地反驳她:“如果他荣辱不辨,到头来就成了自私而又可鄙,身影孤单的一条可怜虫!”震耳的话语使肖邦清醒了,他诚挚地说:“要是我能的话,我愿意给予帮助。”他接过装着波兰国土的小口袋,慢慢地将土倒在手里,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陷入了极其痛苦的沉思中……

        肖邦请费耶尔安排巡回演出,将钱交给埃尔斯纳再转到波兰爱国者手中。他拒绝了乔治?桑的劝阻,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出之中,他在《波兰舞曲》的乐曲声中看到了离国时康斯坦蒂给他的一捧土;看到了埃尔斯纳亲切的脸,听到了他的教诲:“天赋得到发展的人应该更接近那些普通的人,以使自己变得更伟大,并用自己的天才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

        肖邦在掌声,欢呼声中,到罗马,柏林,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一个又一个城市去巡回演出。他的脸上渗出汗珠,神情疲乏,体力衰弱,终于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摔倒了,倒在埃尔斯纳的怀抱中。

        在病床上,肖邦向老师提出,想见见乔治?桑,想听李斯特的弹奏。埃尔斯纳赶到乔治?桑的住处,她拒绝了,她抑制住内心的不平静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弥补他的伟大的生命吗?”教授回答说:“有,他在千百万人心中所留下的精神!”

        康丝坦蒂、费耶尔站在肖邦的床边。李斯特用缓慢的旋律在弹奏着,埃尔斯纳告诉肖邦:“她身体不好,来不了。”肖邦说:“我懂了,过去你是对的……现在,就像回家一样……。”埃尔斯纳回答:“对的,弗雷德里克,我们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

        李斯特的琴音忧伤而又缓慢……

    • 家园 嘻嘻,我对严肃音乐真的是很盲~~~

      唯一懂的是梁祝,还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解说才明白的。

      天资愚钝呀!

      • 家园 别慌,女子无才便是德
      • 家园 别怕, 一提肖邦,我首先想到乔治桑, 然后

        是波兰, 然后就跑到居里夫人那, 然后郎之万,然后诺贝尔奖. 到最后音乐的事早忘脑袋后去了.

        • 家园 马鹿可真会绕圈子
        • 家园 乔治桑是谁呀?傻傻的问一句
          • 家园 【文摘】乔治?桑

            乔治?桑,(1840~1876)法国女小说家。她原名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第一帝 国的军官。她从小由祖母抚养,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 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

            乔治?桑移居巴黎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卢梭、夏多布里昂和拜伦对她的复杂影 响。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乔治 ?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

            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 (1832)、《莱莉亚》(1833)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 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 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这些作品里,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

            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 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 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 农村的静温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1858)。第二帝国时期,她和王室来往密切,对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对残酷镇压公社社员,乔治?

            桑于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 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乔治?桑的爱情生活丰富多彩,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批追求者。她与大文学家缪塞的艳事、与音乐大师肖邦十余年的同居生活,成为法兰西19世纪的美谈之一,并留下了一篇篇揭示她内心深处情感世界奥秘的情书佳作。

    • 家园 西哈努克亲王是外国作曲家? 我现在还不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