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枉凝眉》 -- 小熊

共:💬17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我看《枉凝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首先挺一下跳跳,刘心武认为《枉凝眉》是说史湘云和妙玉确实不太合理.单从这“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看得出曲中一定有林黛玉.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89854

    再挺一下cba,《枉凝眉》确实是象林黛玉的自唱,不信你细读“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怎么都觉得是黛玉自言自语.另外标题《枉凝眉》也是黛玉应该有的表情.另外曲中的“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确实分指黛玉和宝玉比较恰当.宝钗和嗟呀牵挂不大合拍。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97229

    我想红楼梦里面唯一配的上美玉无瑕的只有黛玉,不可能是妙玉,也不是宝玉.而这样一来阆苑仙葩只能是宝钗,而牡丹也配的上这个评价,这点老刘说是湘云就有些奇怪.

    说一下我的见解,《枉凝眉》确实是以黛玉的角度写的.前一半说得是宝钗和黛玉的不同命运: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原因呢,第一句刚才说了,宝钗是牡丹是阆苑仙葩,黛玉是美玉无瑕.这第二句里面的“今生偏又遇着他”,只能是湘云或者是宝钗,而湘云和宝玉确是“有奇缘”的.所以第二句说的是宝钗.第三句是黛玉说自己,这个好理解,恨自己和宝玉有缘无份.

    曲子的后一半,黛玉语气一转,说起自己和宝玉来.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cba说得很好,空劳牵挂的是宝玉最恰当,而这个嗟呀,别的不说,如果单单给你这么一个词,问你是评价红楼中谁,你是不是会说黛玉呢.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看红楼我有个感觉,“月”是指男人的,而“花”是指女人的.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个刚才说了,是林妹妹想自己纵有多少眼泪也会流干.

    总结一下,这曲子是主要写黛玉的,前一半说起了宝钗,是黛玉感叹二钗的命运.后一半是感叹宝黛的感情.

    欢迎拍砖.

    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 家园 不是吧?这首我一直以为是宝黛两者的事情,现在还是这么认为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首先凝眉是颦颦的招牌动作(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屡屡表现),身世与感情的双重压力之下颦儿焉得不终日凝眉,特别是对宝玉的一往情深却不得通款曲,女儿家除了凝眉、啜泣实在无可奈何。(当然放到现在也许黛玉写个blog,或者俩人夜半无人时QQ。)

      而枉字则是将这一往情深打得粉碎,把无可奈何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宝黛爱情贯通全局始终的谶言,并非一时一事的感叹。从初会、分别、重逢到你证我证,再到焚诗归化,所有的过程和感情都尽在词中。细解一下则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这是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现在。阆苑仙葩当然是那棵绛珠草,美玉则是神瑛使者。瑛者,玉之光,岂是他人?!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俩人感情的开始,用“这个妹妹似曾见过”来对应“今生偏又遇着他”,不是木石前盟更是何种?这是俩人感情美好时光的感怀,黛玉归之于前生之盟。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怄气、横生枝节等波折时候的感怀,而既然是有前盟,“如何心事终虚化”不仅黛玉不明白、黛玉要问,作者和读者如何不慨叹不已。这前盟,原来不是要今生生死相依,仅仅是还这生的泪!悲夫!

      于是归结今生的命运,还泪!眼中多少泪珠儿,今生就有多少缘分,泪珠儿尽了,缘分也就尽了,可叹可恨啊!

      能有多少泪珠儿禁得住春秋更替,霜雪交加?能不薄命!

    • 家园 俺乡下人进大观园

      言语粗鄙,小熊莫笑

      她宝钗是阆苑仙葩,俺黛玉是美玉无瑕,

      要说他宝钗和宝玉无缘,这辈子咋她又遇上他?

      要说俺黛玉和宝玉有缘,为啥俺的心事都成虚话?

      妹妹俺自个嘬牙,哥哥他白白牵挂。

      宝哥哥是俺的水中月,妹妹俺是哥哥的镜中花。

      想俺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妹妹俺阆苑仙葩, 宝哥他美玉无瑕,

      要说俺和哥无缘,这辈子咋又遇上他?

      要说俺和哥有缘,为啥俺的心事都成虚话?

      妹妹俺自个嘬牙,哥哥他白白牵挂。

      宝哥哥是俺的水中月,妹妹俺是哥哥的镜中花。

      想俺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以我陋见,后面这首比较一致,前面那个有点混淆了。也不合林妹妹口吻。

      而且阆中并不算以牡丹闻名,如果说出花同样也出梅花海棠,这样一来湘云探春都有阆苑仙葩的嫌疑了。而且我以为刘心武的四仙女论有些穿凿过度,既然你以宝钗引愁金女是仙为凭,那湘云钟情大士是仙,妙玉什么菩提也是仙,湘云妙玉就都有嫌疑了。

    • 家园 阆苑仙葩是指绛珠仙草吧

      个人感觉这首词是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

      • 家园 是啊

        既然阆苑仙葩必指黛玉,

        美玉无瑕怎么能又指她?

        del(面如中秋之月,石头,石之美者为玉,元宵灯谜宝玉制的是镜子,。。。

        镜中月只能指宝玉啊,怎么可能指宝钗?书里什么时候也没拿玉比过宝钗阿

        凡比,也是拿金玉分比二人,金钗宝玉。)

        阆苑仙葩意思是凡尘所无;牡丹纵称国色天香,也还是人间花,不会说成“阆苑仙葩”这么夸张吧。

        宝玉对宝钗是欣赏敬重多些,还有一次看到雪白膀子动了艳羡之念,但还是没有超出天性里对一切美丽女孩儿的泛爱体贴,一如对玉钏龄官鸳鸯平儿香菱甚或二丫头甚或袭人表妹甚或有女孩儿品格的秦钟蒋玉涵一干人。

        因此他曾叹无缘的人不少,明白郑重写在批语里的是袭人(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还有龄官等。

        所以把和宝钗的无缘用镜花比,还和黛玉并举,不恰当,不可思议。

        退一步纵然钗黛并举,也该是单此二人,如同判词画册和书内各处,以明二人才华人物不相上下,

        也不会再掺和宝玉,等于说金玉和木石情缘等重,而且把湘云晴雯袭人一干人都排除在外了。在我看宝玉待宝钗的情分亦与此一干人同。

        近观张爱玲五详红楼梦,觉得曹雪芹十年五次增删,很多是增写改写人物,例如将晴雯裂为晴雯金钏二人。我认为可能幼年湘云也是裂解自黛玉,因与宝玉堪称青梅竹马只此二人。次要人物裂变的情形就更不胜数。(分写合写的提法不新鲜,最骇众的例如霍氏的解梦。)

        又,张爱玲亦认为十年五次增删主要包括将风月宝鉴内容并入并删减可卿尤三等秽迹,代人物掩饰;同时早本无抄家,后决定写入但两难而蹉跎,等等。

        关键词(Tags): #红楼梦
    • 家园 鲜花

      小熊兄的分析很是。指出标题《枉凝眉》是黛玉应该有的表情尤为点睛之笔,凝眉不就是颦儿嘛。

      有些地方还想负隅顽抗一下。

      宝玉,黛玉有木石前盟,宝钗宝玉有金玉良缘。

      这里面,玉,石都指向前世为神瑛的宝玉,不宜轻易把宝玉从美玉中排除。而且小熊老萨似乎都明示暗喻此曲中宝玉为水中月之月,皎月和美玉有时是互喻的,也算一点evidence吧。

      木石盟之木指黛玉,黛玉曾自称草木人儿,曲中也称世外仙株,前世是绛珠仙子,总之是植本的,“阆苑仙葩”也不应轻易排除黛玉。老萨镜花之解,花似指黛玉,在一首词里花的指代对象一般不该替换,(而且阻隔宝黛的冷冰冰玻璃,应该是隐喻任是无情也冻人的冰雪美人吧,我这样解也许过于穿凿了,不知道有没有曲解老萨的原意?),所以我认为仙葩更可能是指黛玉。

      小熊兄也认为,《枉凝眉》是林黛玉的自唱,那“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联,是不是更象从正反两方面自思自叹?

    • 家园 若是细想

      水中月,是求而不得,求的人却落了水,葬了魂。镜中花,是无路可求,隔了一片冷冰冰的玻璃两茫茫。

      • 家园 这么说

        落水求月的应该是黛玉了,冷月葬花魂.

        看老刘的分析,觉得最有新意的是他对'月'的理解:月代表权利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宝玉是属于这一方的.

        • 家园 月代表在野

          日代表当朝,有可能。

          日月双悬就代表满清南明共存……这也是老说法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