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ZT)中国名将评述 3.完美人生 -- 草鱼刀

共:💬23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ZT)中国名将评述 3.完美人生

      中国皇帝大都有很重的疑心病,生怕别人谋朝篡位,整天疑神疑鬼。文官倒也罢了,知识分子造反十年不成。将军就不同,他们深得军心,手握重兵,更有天大的胆子,而且历史上造反的将军比比皆是。功高震主,也难怪皇帝们为此寝食难安。

      最为难的是,皇帝还必须倚重这些将军对付自己的敌人,这儿起义,那儿造反,怎么办?只有靠良将出马,若是派个酒囊饭袋,非但丢面子,更有皇位不保之危险,只好饮鸠止渴,放权给名将大干一场,待事情了结后再慢慢收拾。

      狡兔死、猎狗烹,飞鸟尽、弓箭藏,有才能的皇帝大都存着这个心思。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殷鉴在前嘛。皇帝心里存了这个念头还是小事,可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皇帝有了这个意思,臣子们从来不乏靠揣度圣意来飞黄腾达的人才,于是乎罗列罪名、捏造证据迎合圣意,一来二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弄假为真,那名将的末日就到来了。

      中国这官场之上,政治斗争十分残酷,你死我活,一点都容不得宽恕,只可惜那些无辜的名将,再凶残狡猾的敌人也不能将他击败,反而倒在了自己人手上,还不如那些碌碌无为之辈,平平安安的过上一生。

      在中国历代名将中,被自己主君杀死的不在少数,然而却有那么几个名将,不仅帮助君主成就万世伟业,更难得的是保全自己,写下完美人生,这就实在令人惊诧。

      细细看来,要像他们那样有个好结局,必须勇猛如虎,忠诚如狗,狡猾如狐,谄媚如猫,还要善于中伤自己,使出韦小宝的手段,显得十分贪财或是好色,让皇帝以为其人没有野心,可以放心使用,这才能够备受恩宠,直至老死。做人做成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要小心翼翼,夹着尾巴才能生存下来,不免让后人嗟叹不已。

      秦王嬴政征讨六国,已经“灭三晋,走燕王,数破荆师”,兵锋直指荆楚大地,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实力不凡,乃是秦国争霸的主要对手,秦王问手下的将军们要攻破楚国需要多少军力,老将军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而年轻猛将李信说:“二十万人就够了。”秦王以为王翦老而生怯,让李信领军,王翦也不多说,称病养老。不久,李信战败,秦王这才醒悟过来,再次让王翦出马,也备齐了六十万人马。

      六十万秦军,即使在秦国最鼎盛时期也是庞大数目的军力,况且领军还是王翦这样能征善战的老将,赢政必然有些担心,王翦想到了这点。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王翦大军讨伐楚国,不忧破敌,反而担心起自己的“美田宅园池”,一而再、再而三的求得赏赐,正是为了安秦王的心。换得秦王欣慰放心之大笑,那可比破楚国更难。别以为王翦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老将过人之处,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将浑浑噩噩栽在了主君的疑心上,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呢。

      老将做事就是稳重,“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再次邀功,丝毫不疏忽,滴水不漏的取得了秦王的绝对信任。

      《史记》上提到: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I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此话道出了王翦自污的动机,这番心思可比对付敌人难多了。

      不过我估计这番话是司马迁杜撰的,王翦不可能轻易说出这番话来。以王翦之老到,即算有人责备,王翦也必然装糊涂。生死关头,岂可图一时口舌之快?这番话能传到司马迁耳中,秦王不可能没听到吧,那王翦不是弄巧成拙?所以我想是司马迁根据王翦的行为而下的判断,以王翦的口气写了这一段话,准确到位,极为传神。

      得到秦王的信任,王翦自己也安心下来,专心对付敌人,不久大破楚军,亡楚国,为秦朝的统一立下奇功,自己也得以安享天年。

      秦代之后,便是汉代。汉武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小时候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他是私生子,被人看不起,后母的儿子们把他当奴隶使唤,有一次相士相他说道:“贵人也,官至封侯。”卫青倒想得开,笑道:“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卫青运气不错,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看中,成了皇后,因着裙带关系当了将军,自己被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看上,顺便当了驸马;他和李广分别率领万人出战匈奴,李广遇上数倍自己的强敌,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卫青却捡了个漏子,遇上小伙敌军,轻轻松松的打了个胜战,从此更受青睐。

      卫青虽然是皇帝的小舅子和姐夫,但作官仍然极为谨慎。他立下大功,皇帝封他的儿子为侯,卫青赶忙推辞,不敢居功自傲;在外面打仗,有人犯了军法,卫青也不理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那一套,持意将犯人交由皇帝处置,以示人臣不敢专权。

      当时抗击匈奴名将中,还有卫青的侄儿霍去病(霍去病是霍仲孺同卫青另一个姐姐私通生下来的,他和汉武之后把持朝政数十载之霍光是同父异母兄弟),霍去病嚣张烈焰,而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不为世人称道,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卫青正是深谙保全之道,即使被属下李敢暴打一顿也不声张,恬淡退让简直没有名将的硬朗作风。

      霍去病为上天所妒,不到25岁即病死,此生仿佛为了抗击匈奴而活,我觉得他算死得其时,否则以其鲁莽性格,难得善终。

      卫青一生恩宠有加,在世时候安然无恙。可惜子孙后代不争气,因为犯法被剥夺侯位,渐渐销声匿迹。霍氏因霍光当政荣极一时,整个朝廷都是霍家党羽,深为皇帝所忌,霍光一死,霍家便开始没落,后因谋反被灭族。

      抗击匈奴众名将中,还有李广,其人多打硬战,运气不好,一生难封侯,最后还因迷失道路受责,不堪忍受刀笔吏的折磨自杀;李广之子李敢,良将,因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孙李陵,良将,以五千步兵中伏匈奴数万骑兵,因无援军,虽力战而不敌,降,其亲人为汉武帝所杀,李陵终老于匈奴。司马迁也因为李陵说话而受官刑之苦。

      李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前面提到的王翦,其子王贲、孙王离,世之良将。王离驰骋沙场之时,已是大秦末日,王离无回天之力,终为项羽所擒,此乃国运衰落,将星亦黯然失色,秦之名将不得不让位于楚汉名将。

      现在看来,古代名将能保全自己已是极为难得,想要子孙后代还得以功名厚禄者,更是难上加难罗。这所谓的完美人生,其实是畸形人生,那所谓开国盛世,也不过是畸形盛世罢了。

    • 家园 说名将的“完美人生”

      我以为必然提到郭子仪:功高盖世,威震异域,子孙昌盛,生荣死哀,一直是古代名将“封妻荫子”的典范。记得“满床笏”就是写他的。

    • 家园 李广好象是李牧的后人?
      • 家园 李牧的子孙是赵郡李

        赵郡李的声望比陇西李高。唐朝时,因为皇帝是陇西李,所以陇西李才超过了赵郡李。

        赵郡李在唐朝有17封相。李德裕就是赵郡李。

        • 家园 李唐是赵郡李的破落户,攀附陇西李

          陈寅恪已有论证。另,河北隆尧光业寺就是李唐祖寺。

          赵郡李地位高于陇西李是没错。

          李唐攀附陇西的原因,一是因为李虎入西魏,跟着关陇集团走,故改郡望为陇西,政治正确;二是李唐本家原是赵郡支庶,而攀附陇西则可攀上个凉王。

      • 家园 李广的祖先是擒获燕太子的秦将李信

        陇西李家一直在秦的地盘:)

    • 家园 李家还是很牛B的。李陵在匈奴繁衍出一大支,号李陵胡

      李陵胡是李陵娶托跋氏女所生之子,其后代就是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

      另外,两晋时称霸甘肃的西凉国就是李广十六世孙李暠所建。而李暠之后又繁衍出西魏八柱国、唐国公李虎,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伟大的唐朝。

      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八《李广遗裔之蕃昌》言:“司马迁与李陵善。陵生降,堕其家声。故《史记》于其祖李广之有功不侯,三致意焉。后人遂以广杀降致族灭之报。其实广之十六世孙暠,在晋,霸有秦凉。及薨,国人谥曰武昭王。又七世,至唐高祖,遂有天下,子孙相传三百年,国祚与汉相等。陵之子孙,至唐为黠斯称可汗,君于漠北,亦垂百年。是广遗裔之蓖盛昌炽,远胜卫、霍。杜甫诗,李广无功缘数奇。奇于生前,而昌于身后。广固无遗憾。迁亦不必代抱不平矣。”

      • 家园 这不过是乱攀亲罢了

        北方就李陵一个汉人,子子孙孙都是和游牧民族通婚,不分男女长幼嫡庶,通通算他的后代。这种方法计算可不是成吉思汗能有两千万后代了。现在哪位河友跑到蒙古去娶个蒙古女孩子,几百年后也会是子孙一大堆,能不能称作西西胡?这种算法就算是每代两个孩子,不分男女长幼嫡庶都算你的后代,16代后就是65536人;如果是三个孩子呢,16代后是43,046,721人。里面怎么会出不了几个了不起的人物。无论是谁都不至于如此背运吧。

        这种乱攀亲看看也就算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评价刘备说自己是汉景帝一支时就说过,类似于刘裕说是汉朝后裔,南唐建国时说是唐朝后裔一样,查无实据,不必当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候喜欢给自己找个说得过去的血缘关系,无非是个统战手段,就像刘渊追认阿斗刘禅为先帝一样。李陵被选中的根本原因不过是他是流落北方名气较大的人物。

        • 家园 这位祖先是崔浩考证出来的,拓拔氏倒是不认帐

          《史通·外篇·杂说中》“后魏书条”说:“又崔浩谄事狄君,曲为邪说,称拓跋之祖本李陵之胄。当时众议抵斥,事遂不行。或有窃其书以渡江者,沈约撰《宋书·索虏传》,仍传伯渊所述。凡此诸妄,其流甚多,倘无迹可寻,则真伪难辨者矣。”

          《宋书》九五《索虏传》称“索头虏姓托跋(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之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变其一也。”又《南齐书》五七《魏虏传》称“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初,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虏甚讳之,有言其是陵后者,辄见杀”

          说崔浩“谄事狄君”我觉得没什么道理。李陵不是什么英雄伟人,而是汉奸。自李陵降胡,“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以为耻”。所以做李陵的子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是件很可耻的事。这也难怪拓拔氏不高兴,要打开杀戒了。崔浩用这个媚君,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他还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吧。崔浩要媚君,至少也应该为拓拔氏选个象样的祖宗。

          • 家园 崔浩是有点书呆子气
            • 家园 不是书呆子气,是化胡入汉

              现在有史家考证认为崔浩给拓跋家安个李陵祖宗,是为了给拓跋氏融入汉文化体系寻找依据。

              • 家园 统战手段也好其他什么原因也好

                这个说法本身是很难成立的。崔浩这么说说有他的目的可以理解,咱们把这种说法当真就有点书呆子气了。

                PS,祖宗真的那么重要吗。刘邦的祖宗是谁没人考证过,知道的就是一大堆人变相地说刘邦是他的祖宗。

                • 家园 刘邦的祖宗其实很有意思,秦人还是魏人?

                  刘邦的祖宗其实很有意思,秦人还是魏人?

                • 家园 本来就不能当真

                  李陵一个人能留下多少后代,何况参与匈奴内斗早就被灭族了。

                  北魏拓跋氏自己都很反感这样的说法,汉化之后干脆就认黄帝做祖宗,反正大家都认是炎黄之后。。。

                  不过这一说法到民间几经流变,还有一定市场。到了唐朝,居然有人说李唐来自拓跋氏,线索就是“陇西李”,跟崔浩造出来的假祖宗正好一颠倒。

        • 家园 9494,陈寅恪先生早就批过了

          李唐起源于大土豪,而嘎仙洞离开李陵的封地起码好几千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