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海旧事--女人花1 -- 柚子

共:💬35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上海旧事--女人花1

    确切来说,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上海人,毛老爷爷的一句话,改变了很多的人的命运,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出生在贵州,后来考学回到了上海,当时伯父,阿姨们的脸我还记得,唯恐我留在上海,要户口,要房子。 阿姨总是嘲笑我的打扮,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是个乡下人。只有舅舅舅妈对我好。我很幸运有个好姐姐,她承担了很多,或者说她在上海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后来我的人生路可以有更加自由的选择。那时候在上海,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非常矛盾的是,我听不得别人说上海的不好, 或许说明,我对这个城市有种依恋,

    从历史上看,没有真正的上海人,今天的上海人也都是当年,各地来讨生活, 闯码头, 还有避祸的人中慢慢繁衍出来的,所以上海 可能在先天上就带有了一种融会贯通吸纳的气质和种从容不迫的活力, 这可能就是广东和北京所欠缺的。北京是个太过成稳的城市,有着我就是我,样子可以改,可是内心不为所动的调调,广州有点急喉猴, 像个小孩子,什么都想试, 可是因为阅历不够的关系,有点乱糟糟的。

    说了这么多,发现自己还是个上海人。

    我对老房子的感觉是基于对爷爷奶奶的旧宅的依恋。今年夏天回去,看了一下。老宅因为失于维护而破败不堪。但是旧时的风格依稀可循,我们家和严家花园一宅之隔。 因为是同一时期所造估计风格应该类似。 爷爷奶奶的洋房是仿欧风所建。 三层结构。 一楼的正房为客厅和起坐间。匀正南朝向, 落地窗正对花园,花园为长方形,于邻家的花园间隔为篱笆和水杉,后来邻家改造为水泥和电网, 看着有点触目惊心。二楼为主卧和次卧,当时的设计已经含有内卫生, 当然还有壁炉, 每间都有30 平米。 三楼为书房和客卧,也都有独立卫生设施。楼梯的雕花栏杆和地毯勾杆设置可以注意到当时的设计者的用心,为了防止人滑倒,地毯式必须的(后来大炼钢铁,铜质的压条被收走)。据我爸爸说,小孩子是没有资格住主楼的, 所以和保姆司机住侧楼(司机张爷爷的儿子后来是强生集团的头头, 不可不说风水轮流, 我爸爸的酒量就是和张爷爷炼出来的,爸爸的保姆冯姆妈的儿子后来是皮草节的老大, 这是后话, 我爸爸盖因是第三个儿子,而且彼时已经政局不稳, 很使不得喜欢,多亏这两位长辈照顾), 侧楼得一层考路一头是车库,可以停放2辆轿车,内层为大厨房, 冯姆妈就是厨娘家我爸的奶妈。 二,三层为佣人房和儿童室,各有两套套房,卫生设备也均有。 据冯姆妈讲, 解放前热水是水管一开就有的, 自来水也是直接可以饮用的。冯姆妈今年刚过99大寿, 身体依然健朗。 有时候和我抱怨现在的卫生设备不及当年好用, 想想也是, 她年纪大了,很多地方却有不便, 儿子在杭州的别墅的设计却有不妥之出。不过,姆妈的福气也是同龄人当中极好的。

    关于严家的故事是我听冯姆娜讲的。她有一种朴素的恩怨观点。

    愚园路上的严家可是大家(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上有一席之地), 他们和隔壁的倪家恩怨可是不为人知的。 倪家在现在被奉为爱国志士人士。 可是在姆娜的眼里,这家人家对严家恩将仇报。这个故事开始于抗战前,倪家老爷子是个落魄文人,偶尔认识了严家老爷子,严家老爷子认为此人文风风流,就赞助了他,这个赞助可是一栋房子和每月的40 大洋(那时候姆娜的一个月夜就3块大洋的高薪,2块可以买个金戒指)。到了抗战,倪家因为被列入名单, 所以又托赖了严家不少,特别是后来关于救共党人士,其实都是严家打点。等一解放, 倪家就翻脸, 导致严家留守的小儿子被打成了白痴, 现在住里面的严家实际上就是严家小儿子一家。等一开放,倪家又扮无辜。 姆娜就说这家人家是白眼狼。

    严家花园一直没有进去过,可是外观就很可爱。感觉像童话的房子。里面现在只住着4个人还有4只大狼狗。从镇宁路可以看到大露台(西班牙风格的), 嗬嗬,有时候我总会想,夏夜和喜欢的人在露台上跳舞不错。

    现在上海的美领馆以前是唐四爷爷的房子。里面也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要说到唐四爷爷,就要说到我的外曾祖母。 她是无锡的唐家的女儿。我对她的印象是个子很高的老太太,而且不缠脚。 他的大女儿就是我奶奶。据说外曾祖母唐韶诗女士非常的能干(比我的名字好听多了)。当初加了外曾祖父后就代管家业(我外曾祖父是典型的世家子弟,每天就喜欢过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日子),于是外曾祖母就掌管店面和土布工厂,也许这种东西确有天分,她经营的很好,婚后第三年,外曾祖母就在无锡城内买了地, 造洋房。里面的家具据说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现在我家的吃饭台子和椅子都还是从祖屋搬来的。 我对那房子没有印象了,但是从照片看来,和美领馆的格局非常相似,可能因为毕竟兄妹。哈哈

    再后来等我的奶奶到了上学年龄,外曾祖母就把她送到了上海的教会学校, 然后剩下的2个妹妹也慢慢送出来(就是我的两个姨婆),我奶奶大学毕业后,就接管铺子,可当时的情况很糟, 土布根本就比不上洋布。于是唐家的人和王家的人一合计,就决定联合办厂。我奶奶并不这么想,她和曾祖母只放了一半钱, 另外一半决定开银行。但是家里需要个男人(当时我外曾祖父根本不可能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于是我外曾祖母就开始物色女婿。

    这可不是很好找,第一我奶奶是当时的圣约翰大学的本科, 所以至少也要个本科。 第二,我奶奶已经24岁,在当时超龄了,而且有可能的对象,基本上都有了老婆,又不可能去做小。

    之所以遇到了我爷爷, 全是因为唐家七爷被绑架了

    在七爷被绑架前,外曾祖母为了奶奶的亲事特意找了个算命先生来算。 那位先生看了八字之后,说奶奶应该找龙年的,方位是在南边,嫁之后会离开无锡,奶奶命中有旺夫之相等等。曾外祖母听到要找属龙的有点不高兴了,因为我奶奶属虎,这样说来二人会相克, 而且离开无锡,这是我曾外祖母不愿意见到的,她本来想招个上门女婿。接着又算我二姨婆, 算命的一看,就说,这位有反骨会遭灾,但是还好,要是越洋,就没事了。接着,看我四姨婆,算命的就说, “奇怪, 她是克双亲的命, 可是现在双亲具在。”听了这话,本来不信的曾外祖母却客气起来,因为四姨婆确实不是她的孩子,而是曾外祖父的弟弟的孩子,只因为四姨婆的亲生母亲是在生产时候过世, 加上曾外叔公自己有很多妾室, 曾外祖母就把四姨婆领来自己带了,为了不让四姨婆伤心,所以这件事情外人绝对不知道的(这以后,每到家里有人出生就会来帮着看)。

    算完命, 正在给谢礼的时候,唐七爷和我外曾祖父从外边进来。曾外祖母就请他帮着给看看,那位先生一看七爷就对他说,“这位先生一辈子是有福的,只是这几天出入要小心。”然后别的一样也不肯多说。匆匆告辞。

    七爷本人很洋派,根本不相信。3天后,他被绑架了。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因为之前唐家的人也被绑过,只要付钱过去,一般没有什么事情。家里看到绑匪的信还有七爷的笔迹, 当下付了赎金, 按道理,第二天就会人回来。但是,这次却出了意外。

    匪帮里面发生了内讧, 三天后七爷的尸体被抬回来了.

    关键词(Tags): #女人花#上海旧事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上海旧事 女人花3

      很多时候,你不能不相信命运这个东西。当你付出100分的时候,回馈你的可能是-100,也可能是+200。那几个在爷爷家长大的孩子后来在那场谁也逃避不了浩劫中,如冯姆那说的一样,有人成了狼。这是后话,在日本人控制上海的时候,爷爷奶奶的银行被迫关门停业。一大家子靠的是封锁前大量积存的罐头和布料过活。爷爷还要兼顾照顾原来扫他出门的本家亲戚, 他们入住了部分房子,有些人在文革中跳出来斗我奶奶和外曾祖母。冯姆那总是提到当时她一个人如何在厨房率领其他临时帮用奋战出4大桌的饭菜。其中一大桌是给用人和孩子的。她的话题里还有就是,当年爷爷和奶奶结婚时候贺礼的被辱和衣料如何从阁楼储藏间里翻出来, 然后由奶奶连夜率领大家赶出来, 给那些逃难来的亲戚送过去。 讲到这里,她总会说,太太好人呀(我对于奶奶的印象很少,一来他过世时我只有5岁, 而来,我出生的时候,神算说我和奶奶命相冲, 所以不讨她喜欢,倒是冯姆那我总是以为她是我奶奶)。

      当时家里还有个外厨,就是每到寿宴或者家里有大事的时候,如果不出去吃,就固定包清外面的师傅来,因为冯姆那的手艺只够家常菜,大菜是不行的。 这位师傅是扬州人,也是传奇。 日本没有来之前,他负责爷爷银行的中午包桌(就是雇员的中饭), 还有就是宴会的主司。 除了爷爷的银行他还负责花旗银行和一家英国银行的包桌。 日本人来了,英国银行的负责人不知为何被关到了集中营,于是这位大师傅就每天负责给那人一家送饭, 直到抗战胜利, 后来解放前,该大师傅就跟了英国人去了香港, 后来开了几家饭店的连锁店。

      抗战胜利后,我的两位姨婆也先后留洋归来, 同时回来的还有两位姨公(四姨公毕业于麻省, 所以猫小时候的理想也是要去麻省读书,至今未能如愿)。两位姨公的性格决定了后来在文革中的境遇。 但是这便先说他们的婚礼吧。 二姨婆的婚礼先办, 因为当时四姨公还在等博士答辩。嘻嘻, 还有一个原因,按照老法,要三媒六聘。四姨公是广州人,所以还要烦人托亲, 所以耽搁了一下。 二姨婆的婚礼在和平饭店办的, 当时采用了自助餐的方式,据说很是新鲜。50年后, 他们的金婚纪念日亦在同地举行宴会,很是难得。四姨婆虽不是外曾祖母亲生,可是也照同样规格,据说婚礼当天, 张爷爷是负责开婚车, 看到四姨公的着装(因为姨公的行李还在海运途中, 所以衣服是临时赶做的,有点不称,加上大暑天,更加的显得狼狈), 说,“四小姐不会遇上拆白党吧。”婚后的四姨公进了交通大学任教,夫妻就租了宋庆龄故居对面的旗舰式公寓住到解放。 他老人家后来成了化学工程方面的泰斗,四姨婆吴成了标准家主婆。 婚前由冯姆那教授两位准新娘料理家事。 因此他们二人做出的菜肴很是可口,比方奶油菜芯, 蚂蚁上树,十八素还有我最爱吃的狮子头等等,现在这些据说都不算家常菜了。:S、改叫功夫菜,真叫人费解。

      接下去没过几天,重庆的三姑奶奶和姑爷爷爷回来了, 我觉得几位姑爷爷和姨公中,数这位长得最帅,很酷的样子。两位姨公是儒家的风度,长相一般。上面两位姑爷爷,都太戾气。 他们回来后不久,爷爷的银行业重新开业。家里人丁也兴旺了很多,添丁加口。爷爷的事业也发达的很,他开始玩股票,不过玩的是美国股票, 他的理论是国内的股票人际关系太重投机太重,所以不当心一定会贴得很惨, 后来这句话被我老爸用到90年代的股票中,果然同样应验。爷爷的事业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是进口车每年要添一部。

    • 家园 广州做买办的时间比上海长多了,汉唐生活就开始了吧
    • 家园 花敬
      • 花敬
        家园 谢谢张老的花, 这可是河里面的老前辈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