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四十六——七十五章 -- 沉睡的天空

共:💬213 🌺5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神教的排他性比多神教强多了

        一个神仙可以同时在两个多神教里兼职。

        大家辩不下去时,在自己的教里给对方的神仙安排个位置,就算自己教里的神仙了。

        在一神教里可没有其他的位置安排,双方就只有一直辩下去。动口动不过,就接着动手,上飞机导弹火箭炮。

    •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六章 荆襄战役(下)

        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六章 荆襄战役(下)

        

        (演义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遣使上书曹操,以讨关羽自效,曹操率大军屯摩坡,召集人马,以图关羽,并射孙权书信于樊城内外,守兵士气大振,而关羽得书后疑之,犹豫未退兵。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吕蒙率兵着白衣假冒商人偷袭荆州,关羽所置江边屯兵尽数被擒,不得传信于关羽,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吕蒙白衣渡江。吕蒙先取公安,再夺江陵,两地受将傅士仁糜芳先后降敌,同月,徐晃破关羽之围,樊城内外相通,关羽退兵,然水路依然在关羽控制之下,襄阳之围未解。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关羽知江陵被占,后路被绝,还兵南下,又中吕蒙离心之计,兵士大都离去,不得不退保麦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走麦城。孙权诱降,关羽行诈降之计遁走川中,孙权使潘璋断其后路,十二月,关羽父子被马忠所擒杀。荆襄战役结束。

        

        荆襄战役的急转而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孙权的介入。关羽在之前占尽优势,形势大好,虽然徐晃遣兵解围,又有曹操大军在后,然关羽在撤樊城之围后仍可控制水路,围兵襄阳,可见其余力尚足,之所以不继续围困樊城,固然有徐晃解围之功,但是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当时的局势之下,即便击败徐晃,之后还有曹操,樊城既然拿不下来,又有孙权的流言在后,不如退兵为上,也就是说,关羽的退兵只是战略性的退兵,并非战败而溃,关羽之实力未损,假如孙权不动兵,关羽退回江陵,以其俘虏三万曹军,迫降于禁的战绩,依然可以算得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然而孙权的背后一刀将一切的结局都改变了。

        

        此战中东吴最关键的一役莫过于白衣渡江,若是渡江失败,传信于关羽,关羽回军,东吴之军只有败走一途。然其渡江成功,关羽与后方音讯断绝,则吕蒙可从容布置对公安与江陵的攻击。而其次便是傅士仁糜芳的投降,烽火不举,公安江陵在吕蒙猛攻之下,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然则,傅士仁糜芳的投降则加速了其进程,若是傅士仁糜芳死守,或许有等到关羽回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虽然关羽疲兵或许仍会战败,但是不战而溃,东吴不战而胜就不太可能了。尤其关羽得荆州人心,在公安江陵陷落后仍有人举兵以抗东吴,时间一长,事态便有变化。

        

        (与演义中傅士仁那一门心思投降的形象不同,其实傅士仁一开始并不想投降,不见来劝降的虞翻,在收到其书信再三考虑投降后,东吴对之还疑虑重重干脆带他去招降糜芳,当然其中也没有什么傅士仁斩关羽来使的戏剧性场面,在三国志中,说的是以仁示之,没说到傅士仁这么勇敢入城劝降,至于糜芳确实有孙权早就与之连通的说法,但是也一般认为是他看到傅士仁已经投降,公安已失后再投降的,在投降之后,城中守兵对关羽依旧很忠心,还试图设伏,但是被识破。)

        

        东吴的胜利确实是个辉煌的大胜利,白衣渡江兵力损失不大,之后两城投降,而关羽大军又是不战而溃,曹操几路大军都奈何不了的关羽便手到擒来,还获得了俘虏的三万曹军,在战术上这次偷袭荆州确实相当经典,可与二战德国偷袭苏联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相媲美,然则这个在战略上却是个大失败。

        

        虽然孙权与刘备之间因为荆州的问题有所分歧,并刀兵相见,然而在将荆州一分为二后荆州问题已经解决,双方在名义上还保持着联盟的关系,若非如此,关羽也不敢带领大军北进,在得到曹操所泄露的孙权书信后还犹疑之,刘备对关羽没有发兵襄助一方面是关羽前期大胜,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根本想不到孙权会做出背盟之事。

        

        实际上即便江东的许多人也想不到,孙权偷袭荆州瞒住了许多重臣,而在询问之中,也有诸多臣子表态了不应背盟的意见。(《见三国志吴范传》“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然孙权为了荆州,不惜向曹操称藩求和。

        

        孙权虽称心得了荆州,然在战略上却大大失分,刘备对其恨之入骨,而曹魏那边也对他不信任,曹操得书后马上转给关羽,日后刘备攻吴,若是曹丕听了刘晔的建议,则东吴早几十年就灭亡了。(或是曹操未死攻吴,那时刘备又来夺荆州,江东可挡得住否?)为了三郡之地,而冒着亡国之危险,是否值得。

        

        若说是因为荆州居上游,对江东有威胁,那刘表当年一直占着荆州,也未见他对江东如何,何况此时的荆州一分为三,地利与之共有,还用担心,且若说畏惧上游,则刘备还占着益州,那莫非孙权要打过益州去?若荆州真是这么重要,当年孙权就算拼死也不会借给刘备江陵了。

        

        其实究其国家利益所在,孙权夺取荆州也并非不能,只是目前曹操尚强,虽然失了汉中,但是天下三分仍有其二,比之当年赤壁也差不到哪里去,若是曹操势力大弱,那在刘备背后捅一刀,稳定三分局势,那也不为过。可是目前曹操势力未遭大损,孙权就急急跳出来,神经也太过敏了些。(或者说他有雷霆一击灭了刘备的手段,吞其势力,与曹操相抗衡也就罢了,可这也做不到。)

        

        本来若关羽北进之时,曹操纠集大军与之血战,后方兵力空虚,孙权乘虚夺梦寐以求的江淮之地,甚至徐州一带,观天下之局势,关羽与曹操相斗,若曹胜,便乘虚夺荆州,此时关羽兵力不足,自然无力抗之,而曹操虽胜,实力也大损,无力夺回江淮,孙权势力便可大张。或者就不夺荆州,让曹刘继续相斗,自己专心经营新得之地。(其实这也就是刘备当年的战略,乘曹孙相斗时夺取汉中等地,效果颇佳,若是孙曹相斗时刘备对孙权来孙权对关羽这一手……)远不止荆州一地。若关胜,则肆机而动,或痛打落水狗曹操,或者待机而动,关羽而长途北进,则必然后方兵力空虚,则断其后路,关羽进退无拒,也是败亡之途,但是关羽所占之地,都尽归已手,比荆州可要多多了。假若关羽与曹操相持,那自然最好,本来就是希望关羽与曹操相斗,自己乘机获利,现在斗起来岂不乘了自己之心。

        

        但是孙权却一门心思要将荆州三郡夺到手,将关羽除之后快,眼中除了荆州没有其他,真如中邪一般。(虽然说多国混战背盟什么是常有的事,但是其实大都是以痛打落水狗,再最后砍死人一刀肉为常事,比如当年前秦跟着前燕欺负败走的桓温军,日后不久的东吴在蜀汉灭亡前想抢蜀汉边地。(不过被罗宪抗住没抢着)这才是常见的事,对胜利者动刀虽然也是有,但是多是畏其太强的关系,比如强者大胜,为了平衡而捅其一刀。)

        

        说到底,荆襄战役的结局和江东两个人的个人喜好有着密切联系,第一自然是孙权,孙权的性格其实很怪,虽然与他父兄两人比,孙权的寿命长了许多,但是他的性情之中也充满了如父兄一般的冲动,以弱冠就其位,在群臣反对之下做出了与曹操抗衡的决定,又在与刘备结盟的情况下背盟夺荆州;与曹魏,蜀汉时离时和,前番还是敌人,今番便是友邦,昨日尚高喊打倒汉贼,今天又公然受其册封的王位,与蜀汉和曹魏政权不同,东吴的政策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与弹性,这与孙权的个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孙权用人和自己的好恶有着极大关联,张昭乃是重臣元老,后群臣几次推其为丞相,孙权都以借口绝之,后张昭干脆称老病回辞官了。对外也是如此,蜀汉后与之交好,和派遣的使者对其胃口有很大关系。关羽性格刚烈,与孙权的个人关系很糟糕,求婚一事可说是两人关系的导火索。(求婚一事关羽确实做的过了些,虽说和亲不代表联盟便就巩固,但是也有一定好处,但是辱骂来使说什么虎女犬子就过头了,孙权可不是一个能忍气的主。)

        

        若只是孙权一个人与关羽关系很糟,那也罢了,孙权的性格与才能决定他做大事需要有人推一推,比如赤壁时的周瑜,借江陵时的鲁肃,都是与孙权交好说得上话的人,他们的话对于孙权的决定有着极大影响,鲁肃死后的吕蒙也是同样的人物,只是他对关羽的态度只有比孙权更甚,在他的推动下,荆州关羽就成了孙权的唯一目标。

        

        荆襄战役对三国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带有着极大的个人因素,假如关羽和孙权关系搞好一些,或者鲁肃晚死几年,或者曹操吕蒙早死一年,结局就大不相同了吧,只是,那就不是我们的三国,也不是我们的三国人物了。

        

        历史,本就带着极大的偶然性吧。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真是大起大落。可能还是要怪刘备他们自己

        孙权怎么样,那是孙权的事情。不管是谁的主张,但是在关羽大兵出境以后,后方的防范怎么样也应该重视一些。刘备应该补上一些啊。

        或许是因为汉中分散了兵力,不能支援,还是因为对后方的防守太过放心?

        • 家园 结盟一大意义就在于不腹背受敌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还不如虚情假意的“互不侵犯条约”或是“友好条约”呢。

          • 家园 倒也是,不过,在乱世期间,不能那么轻易的相信别人啊
          • 家园 也许是骄兵必败吧。空前的胜利,一个不小心,就是空前的失败

            看看历史,真的是不能不谨慎啊

            • 家园 这和骄兵关系不大,主要是关羽的性格导致的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处理同僚关系方面自然是不怎么样,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这是说平时就有矛盾,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关羽假节钺,可以先斩后奏,这两人自然吓的屁滚尿流,

              “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终于给孙权以可乘之机。

              • 家园 有道理有道理,这个分析的清楚。

                我前面的意思主要是想说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为小心谨慎才是。历史上有不少大胜之后大败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大胜之后难免头脑发热考虑事情不够周到。

                我主要是想到了现实中不少企业迅速发展迅速崩溃,故有所感慨。

                不好意思,跑题了

      • 家园 说到底还是关羽刚愎自用,不知进退

        不过还是无法分析成都的那些人在擒于禁以后给了关羽什么建议和指示。从九月到十二月,其中还有闰十月那!!在看热闹??

        关羽虽然倨傲,不过刘备的话还是一定会听的,所以不排除刘备也有觉得说不定可以拿下襄阳还不丢失江陵的投机取巧心理。

        傅士仁糜芳估计实在也没有什么兵力,估计两个城加起来也就四千老弱。还是实力不济,兵力不济,要是各有五千人拒城死守不出战,两个月肯定能坚持的。

      • 家园 sofa
    •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五章 荆襄战役(中)

      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五章 荆襄战役(中)

      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五章 荆襄战役(中)

      (演义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位在众将之上,并遣费诗往荆州授关羽前将军印绶,大致同时,关羽北上攻打襄樊,从而拉开了荆襄战役的序幕。

      关羽此次出兵,目标便是樊城,为何选择樊城?我们常说襄樊,便说的是襄阳樊城这两城的合称,尽管襄樊襄樊,襄在前樊在后,但是若说其战略地位来说,我们可说若无樊城,襄阳便也威胁,守襄必先守樊,当年曹操南下时,刘备在未知刘琮投降之前,便是在樊城布防,而南宋抵御蒙古的襄阳大战中,樊城陷落不久,襄阳便在不久后投降,这可见樊城对于襄阳的重要性。北方南下如此,南方北上更甚,若只是夺下襄阳,樊城在敌手,那襄阳随时便可能再度易手,虽说可以大军驻守,但是远不如获得樊城屯兵的效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若只是夺下襄阳而没有樊城,则北进的脚步受到阻碍,那襄阳的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而且具体到关羽这次来说,襄阳在汉水以南,由江陵出发,无须水军便可攻击到,只要夺下樊城,隔绝汉水,那襄阳便北有樊城,南有江陵,在合围之下,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尤其在关羽水军能控制汉水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这点关羽看的到,曹仁也看得到,所以他的大军屯兵樊城,遥望襄阳,且易受到后方支援。(关羽和曹军在此处对峙多年,关羽此次进军如此顺利,很可能便是在多年对峙中步步进逼的结果。)如此一来,关羽北进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樊城曹仁率领的曹军主力便很自然了,只要击败曹仁,夺下樊城,襄阳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关羽将目标定为樊城,曹操一边也并非白痴,除曹仁屯兵樊城外,曹军在外侧保留了一支机动兵力随时作为支援,这就是于禁所统领的七军了,关羽发兵北上之后,曹操便命左将军于禁率军支援曹仁。

      于禁所率领的这七军有多少人呢?根据《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俘虏至少三万,那于禁所军肯定在三万以上。三万军意味着什么?曹操当年与袁绍官渡一战,官渡袁绍军在十万左右,便号称天下诸侯之首,压得曹操险些灭亡,官渡事远,我们便看赤壁,赤壁一战,曹操二十余万,与之对峙的周瑜一部仅三万人,刘备攻打刘璋时自己率领的一部也只在三万上下,日后与孙权对峙荆州时也只引兵五万而已。张辽等部当年守合肥与孙权战,也只有数千而已,由此可见,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对于曹军是一支如何重要的机动力量,然而,就是这一支机动力量,在短短时间便告覆灭,这又是如何呢?

      在三国志中有数处对此事的记载,如《三国志武帝纪》中“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曹仁传》中“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于禁传》中“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庞德传》中“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关羽传》中“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

      这便是演义那水淹七军的官方解释。这么多的记载中给人最明显的一点便是此战乃是天灾,而并非演义中关羽所主动谋划的,所以蒋济和司马懿在劝说曹操不要迁都时都说“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确实,于禁七军被没,确实非被关羽在战场上击败。然而,天时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汉水不可能只认得曹军,若说于禁乃是北军远来,那曹仁可是长期驻守樊城了,却未见其令于禁等做出防范,即便自己也未作出防范。只有关羽军利用了这一点,所以说演义虽然有夸张,或许也不远亦,关羽必然是利用了汉水作为自己的武器。(这一点上于禁等人确实没有大的过错,但是关羽确实在这点上占了上风,因为战场并非只是沙场对决,天气地利都是可被利用的一部分。)

      不管是关羽谋划或者是利用甚至就是运气好,水淹七军是个事实,那水淹七军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已经说过,于禁率领的三万军乃是曹军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而曹军这支力量的覆灭对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汉中虽然战败,但是毕竟经过了几乎二年的时间,虽然夏侯渊被杀,但是汉中曹军也与刘备交战多日,也未溃散,对马超张鲁虽然艰难,但是也取胜之,对孙权方面虽然有被夺皖城,但是也无大损,然而此战却损兵数万,单被俘便有三万之多,这对于曹军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曹军在樊城周围的兵力为之一虚,孙狼等受关羽节印之人便纷纷在许都等地作乱,曹军因为兵力不足,无暇顾及。而且于禁的投降也给了曹军阵营极大的打击。

      于禁是什么人?于禁字文则,本跟随鲍信,曹操入兖州后便跟随曹操,近三十年,多立战功,为曹操麾下名将,为曹操所器重,除夏侯曹氏等人外,于禁可算是最受曹操器重的外姓将领。(其他乐进已死,张辽等人后降曹操,总是差了几分,尤其于禁为人威重,诸将忌惮之。)当时拜左将军,假节钺,他的投降对于曹操阵营的打击不可不说大也。(如于禁这样受器重的将领都投降了,会给其他人一种想法便是曹操大势已去,也给自己一种投降的借口,所以往往一军之中有一员大将投降,随后就接连投降,成土崩之势。)曹操在听到此消息时也哀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曹操之后重赏庞德之子,便是有一种树立典型的意思,在败仗中寻找一个英雄亮点乃是鼓舞士气的常见做法。)

      荆州的一仗使得天下震动,除于禁外,曹操亲封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九月,魏讽图谋袭鄴,被人告发而灭,然而曹操这面的局势并不因为破获了此案有所平息,关羽授命的孙狼等人袭扰许都以南,各地纷乱,满宠在劝说曹仁时便说:“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曹操那边也在考虑着是不是要迁徙许都了。而这些的源头只有一个,关羽。

      此时的关羽威镇华夏,以当时的局势来说,曹操统治区民心不稳,兵力空虚,只要樊城一下,关羽进军,有孙狼等人的接应,是否真的可以打到许都,甚至可以提前实现隆中对中所说的出于宛洛呢?

      只怕未必,应该说,关羽此时的进军确实是个大好时机,曹军兵力空虚,有孙狼等人的接应,或许真的可以打倒许都。然而,打或许可以打到,但是很难守住,且不说曹操大军在后,就说驻守各地的如张辽等军,也可以挥师回军与关羽对峙,关羽长途奔袭,必然兵力不足,就算没发生东吴偷袭的事,关羽只怕也要被曹军包围了。除非东吴发兵攻打合肥牵制张辽等军,刘备再出汉中,牵制曹操主力,或许还可以让关羽来个中心开花。然而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刘备是不是有出汉中的计划有没有和关羽打招呼我们且先不说,就说孙权那边,关羽就算相信孙权不会偷袭自己,但是也不会傻到相信孙权会来帮忙。所以关羽是绝对不会那样做的,满宠说的那种局面实在是过于危言耸听。实际上,关羽在水淹七军后还继续增兵围攻襄阳,因为军粮不足还抢了东吴的粮食,假如关羽真准备了一次大规模行动,也不至于匮乏到要抢友军粮食的地步,即便增加了几万俘虏,但是假如关羽真有大行动,几万人的粮食应该还是准备的,但是看关羽对后方索要军资的情况看,(糜芳就是因为军资供给的问题受到了关羽的“还当治之”的威胁,)关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举入侵的行动,还是准备按原计划吞下襄樊。

      那为何曹操要迁都,而关羽遣分队入许都以南呢?其实除了曹操确实有些慌张,关羽的派遣有袭扰后方的意思外,两方的目标都是一致的,“献帝”。

      虽然说都城在许,但是实际上后期曹操主要在鄴办公,曹军的重心也是在鄴,许都只是个空架子,没实权的,兵力也不足,就算给了关羽也可以马上夺回来,但是有一个人不能丢,就是献帝,虽然曹操已经基本上架空了献帝,但是毕竟打着还是汉室的牌子,对刘孙两方都占着名义上的优势,但是一旦献帝失去,就什么都没了,成了乱臣贼子,(日后的禅让也搞不了了)下面那些忠于汉室的人有着足够的理由作乱,所以献帝万万丢不得。对于关羽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基本的目的虽然是襄樊,但是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尽管再进一步的危险太大,还没到全面进攻的地步,但是乘曹军兵力空虚的时候,能乘机偷袭一把,与许都的汉室势力结合起来,(当初韦晃已有先例)把献帝救出来那就太好了,自己这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曹操。(当然,就算不成功也行,至少获得了襄樊,主要目标也达到了。)

      所以说,关羽的目标还只是襄樊,并没有再北上的计划,或者说有可能有把水搅混,再待机而动的想法,但是也只是想法而已。

      不管怎么说,关羽造成的曹操局面大坏是个事实,而要打破这一点,处理内部是不够的,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在失败的地方爬起来:打败关羽!这样一来,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荆州来了。

      只是,打败敌人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第三种势力正准备跳上这天下侧目的大舞台,显一下威风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