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德格印经院 -- 佃户

共:💬5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德格印经院

    德格,藏语意为善地, 位于四川西部,处于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 与西藏隔金沙江向望,

    沿317国道走20多公里,就是西藏的昌都, 德格行政上属于四川省甘孜洲, 全县平均海拔

    在三千米以上,散落着数十座巍峨的雪峰和几十条壮丽的冰川.著名的雀儿山就坐落在德格境内, 那里是臧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聚集地,可视为川西的世外桃园.

    德格在藏区的地位很高, 是藏区的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另二个是拉萨和甘肃的夏河,

    德格县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既然称为文化中心,底韵必然深厚,好在德格的历史文化可算得上显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和圣城拉萨也有得一拼,这里列举几条

    一是语言, 德格方言是标准康巴藏语, 可能就是北京话在汉语区里的地位.

    二是人物,所谓人杰地灵,用在德格倒也贴切,除了满大街的康巴汉子,历史上也是英雄辈出,最著名的一位可以排上藏族名人的TOP1,那就是格萨尔王,那里是格萨尔王的故乡,到处流传着和格萨尔王有关的传说, 格萨尔王姓林(音),现在在德格还有林姓家族, 有没有关系可不敢乱言.

    另一位历史名人就是土司登巴泽仁,历史上的德格,是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德格土司统治,德格的土司统治从明代算起一直维持到民国时期的第二十一代.约500年. 和西藏一样,也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世袭制度,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保持联系, 这位登巴泽仁,是第十二代土司并六世法王.在登巴泽仁的统治下,德格的家族政教势力达到鼎盛,所管辖地区包括现在西藏,青海,四川一带的多个县市, 直到解放前,德格土司的统治依然和当时的国民政府并存,但那时已无祖上的荣光,末代土司在当时担任的是什么”保安队副队长, 保安团副团长”等职位,从职务上看有点象电影里的反派.

    登巴泽仁的文治武功,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记得的人应该不多,但他的另一项功绩,却影响至今并赋予德格圣地的地位,这就是建造了印经院.这也是现在最令德格人自豪的地方,.

    印经院,正式名称是"吉祥聚慧院", 听名字象庙,事实上也是庙,但除了宗教,还有出版社,印刷厂, 图书馆等功能,应该是一综合性的文化宝库,这个宝库收藏了藏族70%的典籍,其在藏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印经院的门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经院始建于公元1729年,也就是清代雍正时期,关于它的建造,有二个传说,一是传说

    某天夕阳西下,登巴泽仁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小孩的读书声,于是他萌生了刻版印经的想

    法.另一传说是说,一位叫拉绒的人把自己刻的一部经书版用牦牛驮着去送给土司, 半路

    上牛受惊使经版散落于地,于是登巴泽仁决定在经版落地处修建印经院.

    不管是根据哪个传说,印经院都在1729年3月7日开造了,当年完工,按当时的建筑工程水

    平而言,一年不到就能完工的建筑,应该大不到哪去,肯定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占地3000

    平方米的大型建筑, 事实上当时的印经院也就是一收藏经版的房子.

    若干年后, 登巴泽仁的儿子继任了土司的位置,他下令雕刻记载佛祖戒律的藏文大藏

    经:"丹珠尔"的经版,这在当时算是一项大的文化工程,需要建造一更大并名副其实的印

    经院,土司决定在原址扩建,这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吉祥聚慧院",

    印经院:"吉祥聚慧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扩建工程开始于1744年2月7日,自然少不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当进行同样隆重的开院典礼

    时,时间已经是1750年2月.其间有400名工匠完成土建工程,另有136名工匠负责装修,资

    料上说,这次扩建共花费38000公斤茶叶,大概茶叶是当时的硬通货.可惜没找到茶叶和货

    币的汇率.

    现在看到的印经院就是当初耗费几十吨茶叶建成的那座,在88年进行过维修,是一传统的

    藏族古建筑,红墙平顶,面南背北,庄严古朴. 一块块经版整齐排列,看上去的确浩如烟

    海, 有些是分经库排放,如前文提到的丹珠经,就有专门存放的库房, 一间房放一本书.

    德格历代土司都热衷于收藏和雕刻经版,也许经文不需要经常变换排版,没有活字印刷,

    每块经版都象是艺术品, 据说当时的土司为了让工匠刻好版子,规定在刻好的经版上填

    一层“金粉”,就算是工匠的酬金。工匠们为了得到更多的“金粉”,就把文字刻得又

    深又整齐。

    印经院收藏最丰的时期是清光绪年间,达到了30万块,历尽动乱,目前还有21万块印版,内

    容除了宗教著作,有关藏族其他方面的典籍也十分丰富, 大概有10万块左右,内容涉及历

    史,科技,传记,医药,历算,语言文学等, 所藏文化典籍占了藏族文化典籍的70%,真正是

    学富五车.如此丰富的收藏,自然也少不了珍本孤本,如在印度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流派以

    及1630刻版的有藏文,梵文,乌尔都文的"般若八千颂"等.极其珍贵.

    印经多在二楼,这里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佛经印刷厂,全部手工操作,印刷操作工

    序有: 割纸,调墨,运版,印刷,晒书,齐书,洗版,还版等, 印刷工人二人一组,工作量大约

    是日印2500张.除了印刷工人,还有专人负责搬运经版并运输成品,整个现场忙而不乱.颇

    有生产效率.

    印刷车间和现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装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印经藏经的所在,印经院还有大小经堂,供奉有大小佛像,历史人物的壁画,这些壁画

    都使用纯天然矿物甚至纯金作为颜料,工笔重采制作精良,有270年的历史,,为不可多得

    的艺术品.

    维修工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经院历经辉煌沧桑,保存基本完整,得益于德格的藏文化氛围,这和历代土司推行五大

    教派并举的政策有关,更是因为德格人虔诚的信仰. 即使在文革时期,印版也因分藏于藏

    民家中得以保存.

    德格还是个五大教派并存的地方,除印经院外,还有更庆寺,八帮寺,竹庆寺,等等, 可谓

    众佛聚集之地.

    竹庆寺的小喇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去德格的路上,也有些可看的地方,下面介绍几处.

    一是道孚,那是个以藏族民居出名的地方,房子都以原木建成,据说造房子要经过政府审

    批,然后就会有砍伐指标,我们看到了一处建造中的住宅,大大的原木堆在边上,这样的房

    子造价格不菲.

    道孚人民不错,我们在镇上瞎逛,被一老太太请到家中做客,她家倒没什么可看,就是墙上

    挂的达赖像有点新鲜.

    继续瞎逛中遇见了一场婚礼, 去凑热闹,远方来客可能是很吉利的事, 对我们礼遇有加,

    就是灌酒受不了,喝的是青棵酒,度数应该不高,有点象我们的米酒,他们喝白酒,估计对

    我们比较客气,食物并不丰盛,光喝酒了,与初衷不符.当地人能歌善舞,唱的多是劝酒的

    歌,一唱就非要喝.

    这地方的民族融合应该搞的不错,在座的客人藏汉都有,还有政府官员(乡长),我们只看

    了献哈达的的仪式,反正就是所有人往新人脖子上挂哈达,再说点祝福的话,

    婚礼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我们被邀请住下,当然为了赶路没敢答应.

    新郎新娘接受祝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经过古茶马古道重镇,也是后来的川藏北线的重镇--马尼干戈,被称为中国的西部牛

    仔城,什么都没有,连一小镇都谈不上,二排房子,最多就是一吃饭的地方,但这地方交通

    位置比较重要,二路交会,一是去徳格的317国道,一是通石渠到青海的省道…

    路上的风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过玛尼干戈,离德格也就不远了, 那里有一些所谓的景点,著名的是新路海,所谓海,也

    就是一湖,长的和新疆天池有点象,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白鹿唇自然保护区,据说格莎尔王

    也来过这里,这个地方开始收门票了.游客不多,有些旅行者的零星帐篷搭在湖边,野营倒

    是个好地方.

    新路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过了新路海,就是雀儿山,翻山就到了德格.

    雀儿山的山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雀儿山的山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马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