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古琴到空城计 -- 五度

共:💬25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古琴到空城计

    空城计是三国里面的一个经典段子,老罗把两个国家之间的一次交战变成了两位大英雄斗法,还是通过听琴来决胜负,真是让人浮想联翩之余对作者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说这个段子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还得先从孔明弹的琴说起。

    下面这个就是古琴。

    点看全图

    很多人容易把它和古筝搞混。

    其实这两件乐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最明显就是古筝上有21根弦, 而且近年来为了增加表现技巧,甚至有24到26弦的古筝。而古琴自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是7根弦。

    相传古琴是上古的"伏羲"、"神农"所造,这个说法当然不是很可靠,但古琴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这点是通过古墓发掘证实的,发现的文物古琴距现在时间大概是两三千年前。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描写孔子因为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而古筝则是秦代形成,由瑟发展而来,时间上晚许多。所以如果想对中国音乐有所了解,最好就是从古琴开始。古琴文化可以说是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怎么变过,保存的非常完整。古代说琴,棋,书,画。琴可是在第一位的。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它的音域却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注意看古琴面板上的小点,有些用玉制成,有些用贝壳),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七根琴弦是用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琴弦则是由丝制成,比如蚕丝。这个结构造成了古琴的一个弱点,声音小。

    上学时老师讲唐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当时颇为不解,这个琵琶是从哪里的。后来看书才知道原来唐朝在战场上是用琵琶发令的。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好听,而是因为它的音量大,这和战场上擂鼓助威是一个意思(如果隔壁有人听音乐,相信你听的最清楚的就是低音鼓的咚咚声)。

    如果琵琶比较陌生,那就来看吉他。这种西洋乐器音量其实也不小,原因就是它是空心儿的,有共鸣箱。而古琴则是一整块木头。

    说到这里您就明白了。孔明在城上架一个琴。首先说高度。这个城池不比戏台。曾有古琴名家做教学演出,学校大礼堂,后排的人听不见。孔明要守的这个城怎么也比大礼堂大吧,加上底下司马老爷十万大军,一人喘一口气,什么也听不见了。演义里面描写的如此精彩的两人勾心斗角。司马老爷通过孔明的琴声听他的心理状态,根本完全是虚构的,他最多是站在底下看画儿。

    其实古琴本身的真正意义不在对听众的影响(这一点和西洋乐器有很大的不同),而是追求弹琴者天人和一。所谓知音可遇不可求就是说的这件事, 古琴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不信您可以在心浮气躁的时候听听古琴曲,估计感觉丁丁当当不知道在弹什么。对于古人来讲古琴是一种自我修心养性的工具,是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来判断人的品格。所谓心正而音正,心不正则音不正。

    说来说去我感觉老罗的这出空城计虽然是破绽百出,但他并不是真不懂音律,要不然也写不出这么精彩的一个段子。老罗之所以这么写,其实是和张飞男高音喝断当阳桥是一个道理。老罗是故意设这个特殊的环境,来说他自己的意思。

    最后一句古语结束,学琴有三,嘴上有须,腹中有墨,心中有德。

    关键词(Tags): #随笔日记元宝推荐:海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