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看完 乱 以后 -- aokrayd

共:💬11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看完 乱 以后

    因为看到很多网友的推荐,所以这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地将黑泽明的影片找来看了一些。昨天看完乱之后,忍不住想胡乱谈谈自己的感想。非专业人士,纯属外行,胡乱评一下,FANS们不要见怪。

    罗生门和乱是谈得很多的片子。我还是在中学时就曾读到过一篇关于罗生门的介绍和影评,当时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但看过这个影片以后,我是比较失望的。最关键之处,我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应该说只是一部不错的戏剧。全片只需要三个布景和几个人物对话就可以完成。如果在影片中再将背景拍得更简单一些的话,就分不出它和戏剧的区别来了。事实上早期电影就是被作为杂耍性质的而并没有当做一门独立的艺术。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受益于戏剧的手法很多,但电影最终从戏剧中独立出去,就说明电影应当有它不同的特质。具体如何,我也说不清,纯属个人感觉。只觉得黑泽明在全片中,对人物的处理,故事的展开都更象是在用戏剧化的形式,而不是从电影所特有的角度。影片中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和态度,这一点在他的其他影片中有反复的表达。

    如果说对罗生门一片是有些失望的话,对乱一片就是非常的失望。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拍给西方人看的,从西方的角度来讲述的东方的故事。刻薄一点说就象现在的某些影片一样,是奔着什么奖去的。整个故事就是将李尔王从英国搬到了日本,把女儿变成了儿子,把从戏剧变成了电影。

    首先在于整个故事展开的不合理。从影片中大量使用火枪来看,这应该以经是战国末年。战国时期,下克上,兄弟相争,父子相残是常见的事,但这种故事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权力的争夺。战国末期以经不是一个赤裸裸的下克上的时代了。这一点在根本上是不同于李尔王的。李尔王的故事背景是人情的冷漠和自私。而乱一片开篇即点明了时代背景,那么更应该是人在权力前的贪婪和无情,这应当是一部政治斗争中的人情戏。但片中对此刻画得很不够。长子逐父,次子杀兄,绫部夺城,这些故事背后的政治权谋衡量表现得很不够。这样在争权夺利中的人情淡薄反而给人一种政治上的幼稚。个人觉得这是因为对李尔王的参照在片中给于父亲这一角色太多戏份的缘故。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故事政治谈得不够,而感情也展得不开。

    片中的角色刻画也显得过于平均而且不够合理。尤其是枫夫人和末夫人这两个角色。枫夫人的角色历来为人所称道。但我个人觉得这个角色演得好,可是全篇中却比较生硬。不免让人想起麦克白夫人。从故事上来讲,我觉得作者可能也意识到李尔王的故事要在东方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略显唐突,所以加入了一个枫夫人的复仇,但是一个枭雄却让两个敌人的女儿,而且是被消灭的敌人的女儿成为长子和次子的正室,在战国时代政治联姻作为一个重要结盟手段的时候,却未免显得有几分滑稽。三郎式的婚姻应当是远为合理的安排。所以枫夫人这个形象,增加了故事的合理性和戏剧性,但却破坏了文化的背景。为了表现其狠毒而安排的杀末夫人一段,给人的感觉反而使故事显得散乱。其最后被杀一段,将作者杀人者被杀的思想表现得很充分,但却显得生硬。

    末夫人这个形象全属多余,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表现得极为不够。乱区别于李尔王的,在于乱中传达一种杀人者死于刀剑之下,而慈悲是唯一的希望这样一种带有佛教色彩的宿命观。所以乱中安排了父亲在被自己所毁的城池中的大段戏份,以及和鹤郎的相见。但这段戏很长,却始终让人感觉铺展不开,我觉得关键在于末夫人的角色安排。父亲和末夫人的一段谈话显得格外生硬,前无铺垫后无结果。三郎的形象在片中更是显得格外单薄,脸谱化。感觉是整个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是什么也没谈清楚。

    整个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很拖沓。画面华丽,过于追求色彩效果。其中大段的战争场面更让人想起好什么坞的典型手法。场面大,布景漂亮,但对人物刻画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伏击三城中父亲一段,看来很精彩,但恐怕杀织田信长也没这么麻烦过。而片末的战争场景,除了视觉刺激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只好说大导演,有钱给他使,让世界人民都看着开开心吧。

    黑泽明的影片中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七武士,红胡子,和大雨中。七武士作为娱乐片而又不失严肃,幽默中亦有庄重,杀戳中还有谈情说爱,委实是有张有驰,说实在的,其中村民拿着竹竿打战的镜头,我觉得比乱中要有意思多了。红胡子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将作者对人世间的悲悯表现得非常充分。红胡子这一角色本身有些格式化,但学生这一角色刻画得很好。尤其是将其在体验了底层人民的苦难,见证了工匠的爱情和无私以后,其心胸的开阔,信念的坚定这一转变过程描写得很充分。全片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工匠这另一圣者的描画,其妻子的戏份不多,但表现得却很有力量。

    大雨中是我看过的黑泽明影片中最为欣赏的一部。此片据说由于作者去世没有公映,实在是遗憾。整个影片节奏非常舒展而又紧凑,情节的照应起伏得当,背景的处理也很好。从雨中的朦胧山色,到最后的峰峦如聚,和情节的变幻,人物的形象结合的极为紧密。夫妻二人的角色刻画得很充分,表演上各有千秋,但都于其身份极为搭配。比如在同是和底层人民的欢乐聚会中,丈夫作为一个下层武士的洒脱,而妻子表现得矜持而又随和。丈夫的角色跨度很大,作为一个心情内疚的丈夫,一个对底层人民真正亲情和尊重的人,一个拔刀怒目的武士,一个在希望能为国所用的人材时,都表演得恰如其分。而妻子在片末对丈夫胸怀的愉悦地陈述,那种相互理解的快乐,以及面带微笑的嘲骂家臣,表演得也是非常精彩。这是真正优秀的日本影片,也是优秀的世界影片。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之一。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以上纯属行外人的个人感想。

    欢迎大家访问www.ocef.org。让我们共同努力。

    • 家园 这些年日本片好的不多

      也就《壬辰义士传》和《黄昏清兵卫》勉强凑合看看。远不如黑泽明那时候了,那时候演员导演中优秀的都很多。

    • 家园 随声哼哼两句

      敢说老黑不丈夫,牛啊.<乱>还是很受好评的,当然老外看得懂也是其一.<罗生门>我觉得还是很好看的.是一粒让回味的怪味豆.尤其是结尾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记得王朔有本书叫<各执一词>,想来也是看过老黑的片片.不知看过忠义群英么?

      • 家园 个人觉得朔爷的“各执一词”有点探索+转型的意思

        我记得王朔比较早是“空中小姐”啥的,后来走过一段调侃(“顽主”等等)路线,再后来是过把瘾,许爷,动物凶猛,我是你爸爸等。

        夹杂在中间的“各执一词”(呵呵,“调侃版”的罗生门?)和“痴人”颇有点探索+转型的意思,可能象你说的,他那一段看了“罗生门"。

      • 家园 没有。其实用一句古话来说

        罗生门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是各人在展现自我形象的时候却全然不管这事关一个人的生死,但是连死者自己都不在意,那就。。。我个人倒觉得武士这一段有一些对日本文化的反讽意味,即人物的社会形象竟然大过了生死这种更根本的问题。

        我觉得罗生门的戏剧性还在于片中的几个人物的象征意味太浓,几乎可以说是每个人就代表了一个阶层,这一点就特别象戏剧的手法了。

    • 家园 赞同。《大雨中》没有看过,觉得还是《七武士》拍得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