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院纪事 “小皇帝”溥仪 -- 萨苏

共:💬42 🌺8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科学院纪事 “小皇帝”溥仪

    萨爹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为人有些谨小慎微。他的身体本来不错,但七十年代啃长城0520等几个艰苦项目,加上萨娘不在北京,工作之外还要兼顾两个孩子太辛苦,于是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生病。前面说了他的性格,谨小慎微么,这一病,有些“升官发财”的机会摆在前面,他也不为动心,理由倒不是清高,而是怕身体出问题,决心好好调养。那是他事业的一段低谷期,持续了有四五年的样子。

    这一点与他一些同事干活不要命的风格大不相同,然而不能说他是错的,他的好友中颇有几个原来身体很好的已经英年早逝,如钟家庆龙瑞麟等,而当时疾病缠身的萨爹,今天却是天天跑颐和园圆明园散步,悠哉游哉拍照片呢,要我来挑选,还是宁愿要这个“不思进取”的老爹。

    对萨爹这一做法,萨娘极力支持,用八路的话说,是一个拉后腿的落后分子。有一次当时的四通总经理沈国君先生来谈,沈是萨爹的同学,为人正直可靠,帮他的忙肯定不会有多余的烦恼。老爷子似为所动,萨娘怒道:“你不要命就去干!”于是作罢。那天萨对萨弟悄悄说 --- “得,好好一条汉子,毁在咱老娘手里了。”萨弟答曰:“是啊。。。” 活没说完,冷不丁发现萨娘正横眉立目站在身后,于是俩小伙儿立马一块儿开始肝儿颤。。。

    此事记得真切,盖因为萨娘发了脾气。萨爹萨娘两口子虽然都不思进取,却是相敬如宾 -- 有人说夫妻俩如果被迫分开几年,以后往往就感情特别好,萨爹萨娘被文革弄的两地分居过八年,也许这是两口子不打架的原因,但是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试验的好。他们在院儿里属于绝对的模范夫妻,这两口子打架,别说外人没见过,我这个当儿子的盯了二三十年,也就这么有限的三两回而已。

    不过,按照萨娘的回忆,两个人交往的时候,倒是真的打过架,而且差点儿因为这个分了手。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萨爹和萨娘约好会面。一般来说约会么,总是男生先到,女生要迟到一点表示矜持的。这萨娘是个学工的,学工的女生多半性子粗疏豪爽些,于是没那么多讲究,居然早到了一刻钟。早到就早到了吧,此人还有个毛病就是好动,让她站十五分钟不动地方那简直要命,旁边有个卖水果的,于是萨娘(那时还是孙家二小姐)就买了一斤,还难得体贴的想等萨爹来了给他也尝个鲜。

    李子买好,二小姐挑了个大的,用袖子一擦就要往嘴里填 – 说来有趣,看萨娘当年照片,是一典型的淑女,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呢?还要说那句话,学工的么,几年工科学下来,开拖拉机出去实习连人家老玉米都偷,这淑女也就剩下照片上那点儿影了。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影飞驰而来,一巴掌打在二小姐手腕上,李、字当场落地。错谔中抬头一看,正是萨爹。此人刹住车,对着二小姐训道:“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东西你也吃?!”

    萨爹一向温文尔雅,忽然发脾气令人吃惊。但二小姐又哪里是吃素的,惊讶过后便是火往上撞 – 嘿,我吃什么你都要管啊!这大庭广众的,还没嫁给你呢就这样猖狂!二小姐当时就蹦起来了。

    后面的版本有好几个,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有说萨的舅舅正好路过看见,过来给拉开,教训了萨娘一顿,就此了结(萨爹版),有说萨娘摔了李子就走,扬言要吹萨爹登门再三道歉保证才算结束(萨娘版),有说萨娘摔了李子,从自行车夹袋里抽出一把大扳手追得萨爹满街跑(萨一个当作家的舅舅所说版本,我认为最不能信,野蛮女友绝没有提前三十年问世的道理)。。。

    求证于萨爹,问急了,老爷子顾左右而言他,道:你知道么,你妈,用唱戏的说法,那是“抗旨”啊 – 那句‘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话是溥仪亲口说的,所以印象比较深。

    哪个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呗。

    您还见过宣统皇帝?

    是啊,一九六零年,我从北大毕业那年。

    经过萨爹一讲,才知道分配到科学院,和萨九十年代到机场一样,都是要先下去劳动一段的。不过萨的遭遇可比萨爹惨多了,我是到机场外场推了三个月飞机轮子,风里雨里,白天黑夜,萨爹他们呢,是到科学院所属的植物所劳动三个月,摆弄摆弄花草,满文雅的活呢。看得出来,院里安排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去植物所劳动,并不是想让他们“在烈日下燃烧青春”,也是别有一番良苦用心的。

    没过几天,安排他们到香山植物园去参观,院里派了个干部姓崔的带他们。

    北京香山植物园,今天也是北京人周末出行的一个休闲地点呢。不过科学院植物所的植物园虽然也在香山,却不是今天大家常去的那个,那个是北京市所属的,里面有山有水,面积广阔。植物所的植物园与它相邻,但属于研究性质,面积小多了,可是珍贵植物的品种十分丰富,别有一番天地,植物所的领导让各所的年轻人去看看,大约也有一点炫耀的意思。

    中午,就在植物园的食堂吃饭。萨爹他们这一桌六七个人,有一个植物园的老工人陪着。

    本来应该食不言,寝不语的。但那位崔干部大概习惯了随时做思想工作,所以一边吃,一边说,一边比划,虽然话题不着边际,可是很热闹。以后崔先生经常带队出去,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位虽然一边说一边吃,但吃下去的东西比每个人都多,也是奇人。这张嘴实在了不起,于是大家背后给小崔先生起了个不太雅观的外号,这是后话。

    萨爹正听着,那老工人踢踢他的腿,示意他看旁边桌上。萨爹抬头看去,只见那是一个五十几岁,戴眼镜的人正在吃饭。莫名其妙中听到老工人小声说 – 那就是溥仪。。。

    这下声音不大,但几个学生都听见了,于是都转头去看,有没太听清的,别人赶紧告诉他:溥仪,溥仪也在这儿。这下崔干部也注意到了,也转过头来看。

    几个人都看,后来转到自动化所工作的王斌龙研究员眼睛不好,还赶紧的擦眼镜,溥仪发觉了。大概早已经熟悉了这种好奇,很随和的冲大家笑笑点点头,然后接着吃饭,那意思大概是 – 你们愿意看就看吧,我又不是蝈蝈。

    大家也回过头来点头致意。

    萨爹后来说,如果不是文革,溥仪应该可以长寿的。他当时看到的溥仪身板强壮,大口的吃饭菜,一会儿工夫,就吃下了两个大窝头。这一点昨天我曾经特别和萨爹核对过,我问他溥仪吃的是不是馒头,他说不是,是窝头,六零年是困难时期呢。萨爹还开了个玩笑,说数学所食堂当时也是卖窝头,还有个好名字,叫作“蝴蝶落在金山上”,原因是窝头上面还粘一个枣。原来以为溥仪虽然名义上是一个“普通公民”生活上总是会有特殊的照顾,看来并非如此。而从《我的前半生》看,和清朝末代几个皇帝一样,早年溥仪身体很糟糕,这时候强健如斯,真不知道他不当皇帝对自己算不算一件好事。

    几个人都没有上去打招呼,别人什么理由不知道,萨爹说自己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他才好。北京人都背地里把溥仪叫做“小皇帝”,面对着五十多岁的“小皇帝”,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叫。看完了总不能老看吧,那多不礼貌,于是大家都勉强的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崔干部也意识到这样有失常态,于是,接着“侃”。

    但这“侃”就有点儿不自然,崔干部背对溥仪,大概是觉得背后有一个“皇上”总是心里发虚,说一句话,老回头看溥仪一眼 – “这个 -- 植物啊”(回头)“最有用的—”(微微回头)“就是粮食”(回头)“粮食 -- 都是好东西”(手向下按表示肯定,回头)“水果,也,很好”(回头)“但是—”(微微回头)“有的吃多了也--不好。”(回头)

    本来口若悬河,忽然变成了点点滴滴的间歇泉带摇头鸭子,大家都有些忍俊不禁。等他说完这句话,再回头看的时候,溥仪已经吃完了,拿了饭盒,站起来(老有人这么回头看,大概他也有点儿不自在),听到最后一句话,笑笑说:“对阿,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么。”

    说完,又点点头,走了,他走得不快,一直走到大门出去,不再回头,让人有一点儿孤零零的感觉。

    一众人的目光跟着溥仪走出了门,才转回来看崔干部。崔干部这时候才反应过来 – “对,对阿,李子树下埋死人么。。。”

    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溥仪就在香山植物园工作,但他是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工作,顺便来吃个便饭呢,还是实际在科学院植物所的植物园工作,至今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如果有知情的朋友,还请告知。而他这句谚语,是随口说起,还是在植物园工作受了“熏陶”,就更不知道了。但“皇上”说的话毕竟不同凡人,萨爹那个谨小慎微的性格,对李子的可怕算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样,“皇上”一句话,几年以后萨爹忽然想了起来,结果引发了一场袖珍战争 -- 瞧这时候挑的,要晚几年还有我能给劝劝架不是?

    这。。。也不确切,二小姐要真的满街抡着扳子追萨爹,估计老萨连在这儿码字的机会都不会有了,还谈哪门子的劝架呢?

    一时惘然。

    [完]

    关键词(Tags): #溥仪#植物所#香山#李子元宝推荐:四月一日,一直在看,
    • 家园 【文摘】杏子和李子吃多了,会让肠胃感到难受

      杏子和李子吃多了,会让肠胃感到难受,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得来的经验,也是俗话中说的“杏伤人”和“李子树下埋死人”的原因。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中医认为,杏子属于热性食物,有小毒,吃多了会伤及筋骨,引起老病复发;现代营养学也强调,新鲜的杏子里这种很强的酸性会增加胃里的酸液,引起胃病。而李子属于寒性的食物,吃多了会生痰,甚至发虚热,让胃肠剧烈蠕动,脾胃虚弱和肠胃消化不良者应少吃。当然,杏和李子多吃“伤人”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营养。其实啊它们的营养价值都很高,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果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且杏子的食疗价值尤其明显,中医上常用来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李子呢还有清肝养肝、清湿热的作用。不过,健康的人如果想尝尝新鲜,还是少吃为好。这水果里的学问可真是不少,您吃的时候还得多注意了。

    • 家园 【文摘】为何“李子树下埋死人”

      为何“李子树下埋死人”

      2004-9-3 16:34:20 中华网

      似乎老一辈儿的人都会熟背这样一句顺口溜:“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想起这句顺口溜,只因正值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夏季,而每每路过这些诱人的水果摊铺,便不由得勾起了记者记忆中从孩童时起就未了的心结:为何会“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记者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教授张湖德求证得知,桃、杏、李,既为夏季时令鲜果,又为药食同源的中药。

        

        说“桃养人”,并将其唤作“寿桃”,是因为桃的益处众人皆知: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与“桃养人”相反,说“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食杏、李有害”的观点。从中医养生观点认为,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中医认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不仅食杏肉伤人,爱食鲜杏仁的朋友也要提高警惕:因鲜杏仁有苦、甜之分,而苦杏仁中因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生食过量便会中毒,甚至死亡。目前,经向多位专家请教,虽未找到“李子致人死”的确凿理论,但张教授指出,由于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尤其食李子切记不可与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则可损人五脏,严重者同样可致人死亡。由此可见,民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如何避免上述不良症状的发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陆广莘向记者指出,“李子不沉水者有毒”,若不慎购有发涩、发苦,属于还未成熟的李子,则不可进食。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食3~5枚视为适宜。同时,因“杏仁得火凉”,即经过

        

        火炒或水煎后,有毒物质才可祛除,方适宜进食。对于爱吃杏的朋友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 家园 还真有这话

      我小时候听我舅妈说过,不过是"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盖我小时候大约比较馋,舅舅家院子里有杏树,也有李子树--

    • 家园 李子不清楚

      但是李子汁在美国很多时候是用于对付幼儿的便泌问题的.家里MM小的时候买过,由于她喝不了太多,剩下的兄弟我就当饮料喝了.果然效果强劲.半杯下去,大概要一天才缓得过来.

      看了看说明,好象也就是含钾量相当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 家园 那肯定

        前面俺贴的本草纲目里写的就是,利小肠,下水气。

        估计李子树下拖死人就这么来的。李子吃多了,腹泻不止,然后脱水,....

    • 家园 吃李子送命有什么科学道理么?哪位给说道说道?

      看着这美国菜店里卖这东西好像没事儿啊?要不FDA还不把李子给当成处方食品给管

      的严严的?

    • 家园 这句谚语好耳熟啊

      这句民谚我老家也有啊,我们是这么讲的:“桃饱杏伤人,李树底下拖死人”。意思是桃子吃到饱都没事,杏子不能多吃,吃李子就更应该小心了。

      记得小时候问过我外公,外公说是因为李子的核比较小,又两头尖尖的,一不小心吃到肚子里,就是大问题,所以这么说。

      不知道对不对?我老是怀疑恐怕还有药理学方面的解释。

      • 家园 本草纲目里好像没什么问题。

        果实:苦、酸、微温、无毒。

        核仁:苦、平、无毒。

        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

        主治

        果实: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 家园 给萨苏提点建议:

      这类的文章,其实不太适合于科学探索,本着专版专用的原则,你这篇文章应该发在其他的版面,比如:龙门客栈!

      知道您的西西河的老大,斗胆提这样一个建议,否则其他人会认为西西河没有品位,没有人才了!

      不要误会,还是很欣赏您的作品!

    • 家园 托您吉言,给您老烧高香!

      有人说夫妻俩如果被迫分开几年,以后往往就感情特别好,

      如果真像您说的这样,外交部的兄弟们立马就得把您的金身摆在衙门口天天供着。

      可惜啊。。。。。。

    • 家园 溥仪确实是不简单

      这么大起大落放到普通人身上估计早就完了。

    • 家园 哟,回头就把冰箱里的李子扔街上去!
    • 家园 溥仪确在香山植物园劳动过

      N十年以前,很小的时候,学校响应五七指示,组织大家去北京香山植物园学农劳动一个月。丢下枯燥的课本,远离父母的淫威,少男少女,鸟语花香,集体生活,早上军训,日间劳动,晚上文娱,好不快活。

      话说带我们小组的老师傅姓纪,好象叫纪连景,温文而雅,还很善谈。纪先生解放前是美国驻华使馆的管家,解放后就被专了政,就在香山植物园劳动改造,改造完了就留下成为园工了。

      他给我们讲了许多从前没听说、后来也没听到过的事情,其中就有不少是他与溥仪先生在香山植物园一同劳动改造的事。

      其中有一段关于溥仪先生彬彬有礼的描述,至今还记得。说是溥仪先生太讲究礼让,以至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那时公共汽车是很挤的,溥仪先生的习惯是,只要车下还有一个人没上去,他一定要扶别人先上,最后才是自己上。也因此而错过了很多辆车也上不去。只有碰上认识他的人,知道他有这个脾气,生把他架上去,才算上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