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趣谈河南地名 -- 三言两拍

共:💬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趣谈河南地名

    趣谈河南地名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之一,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本文是笔者看地图时的偶发奇想,纯属乱侃一气,侃到哪算哪,很多结论也是瞎蒙带揣测的,还望内行批评指正。

    一、在古汉语中,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古人最初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所以,作为历史悠久的河南省带阳的地名自然很多。

    至今仍能看出在水边建立的城市有:洛阳、濮阳、淮阳、泌阳、沁阳、汝阳。

    已经很难判断的带阳城市有:安阳、原阳、荥阳、宜阳、舞阳、南阳、信阳、正阳、睢阳。这一群阳比较复杂,如果说是跟山有关,有些城市位于平原之中,周围根本没有山;如果说跟水有关,阳前面的字却不带水字旁,也许是有些字古时候带水,后来逐渐演变了也未可知。

    上述城市中,洛阳安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声名显赫;南阳也因出过刘秀诸葛亮名气很大;濮阳是春秋时著名的城濮之战旧址,因中原油田而建市,是我国七大花园城市之一;原阳是著名的优质大米产地;汝阳是杜康的故乡(不会有人联想到《倚天屠龙记》里的汝阳王吧);信阳则有个鸡公山风景区;泌阳沁阳现在籍籍无名,但当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却出过一桩趣事:当时冯玉祥和蒋介石在豫南的驻马店大战正酣,冯部调一支部队紧急赶赴泌阳支援,有关人员却粗心大意,把泌阳写成了沁阳,结果增援部队跑到了豫北的沁阳,造成了冯部大败,于是蒋介石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河南带阳的地名不少,带阴的却只有一个汤阴,放眼全国,好象也只有江苏有江阴和淮阴。为什么取名带阴的城市这么少呢?是因为古人崇尚阳刚?是因为歧视妇女?还是山之北水之南不宜(不易)筑城?吾不得而知。

    有些城市虽也依山傍水,但明显产生历史很晚,因为它们的命名已白话文了。比如:济源、淮滨、临汝、汝南。有些则干脆以山水命名:平顶山、确山、光山、罗山、鲁山、桐柏、漯河、唐河、商水、伊川、栾川、淅川等。不过,这些地名已经没有多少历史文化内涵,只有纯地理意义了。

    二、历史已迈过了5000多年,纷飞的战火、肆虐的自然灾害毁灭了大量的历史古迹,但从残存的地名中我们多少还能寻找出一些古代的遗迹。比如杞县是古杞国的原址,杞人忧天的故事地球人都知道。息县则来自古息国,息国很多人不熟悉,但桃花夫人息wei(左女右为)的故事是很动人的,形容美女面若桃花就源自于她;不自量力这个成语也是因为息国要攻打比自己强大的郑国而产生的。叶县则是因为那位好龙的叶公被封于此而得名,不过,叶公沈诸梁其实是楚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世界叶姓沈姓的祖先,后人谚语“叶沈不分家”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新蔡、上蔡是蔡国的原址。新郑是郑国的原址(“郑伯克段于鄢”好象是大学古汉语的第一课吧)。方城是因为有楚国的古长城而得名。获嘉则是汉武帝游经此地时,获悉造反的南越相吕嘉被捕,一高兴,便命名为获嘉县(获嘉西边的山西闻喜县也是因此得名)。渑池是我国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但人们提到渑池,往往会首先想到秦赵渑池会盟时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血溅秦王的蔺相如。新野则使人想到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仗--博望坡火烧曹军的故事。许昌自然是西周百国中的许国,但使它繁荣昌盛的应该是曹操建都于此的结果吧。开封也是七大故都之一,古称汴梁,为什么后来叫开封我不知道,但它总使我想起小时侯猜的一个谜语--自相矛盾(打一地名)。有的地名历史渊源很隐晦,只有深入考察才能知晓,比如平顶山,好象跟历史没什么关系,但它的简称叫鹰城,为什么叫鹰城呢?原来这里是古应国的原址,而古汉语中“鹰”“应”通假。还有一个地方很奇怪,就是豫西卢氏县的范蠡镇,春秋时的范蠡远在浙江啊,他后来辞职下海后据说是带着西施搞海外贸易了,怎么可能跑到偏僻的河南卢氏呢?

    三、 在豫北地区有这么几个县市:淇县、滑县、浚县、汲县、温县、济源、延津、长垣,加上前面提到的濮阳、沁阳、汤阴,只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地区古时候一定是水网密集,大堤绵长、渡口众多、舟楫繁忙。其实这个地区现在河流也不算少,只不过不属于黄河而属于海河流域而已。整个豫北地区以京广线为界,路东属华北平原,农业发达,路西属太行山地,水源匮乏,但也正因如此,才产生了林县红旗渠这一英雄壮举,林县人也因此受益非浅,不仅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建筑人才,现在林县的建筑公司遍及全国。林县因建红旗渠而出了大量的建筑人才可以理解,长垣为什么会号称厨师之乡呢?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反正只知道中南海的厨师大多出自长垣。还有济源出了个愚公(不过王屋山并没有搬走,现在还在济源),汤阴出了个岳飞,滑县出了个赵紫阳(还有着名的道口烧鸡),汲县更是出了个伟人,那就是----我妈(呵呵),因为没有我妈就没有我嘛。

    豫北是水网地区,豫东则是黄河冲积出来的大平原,一眼望去,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已被埋在厚厚的黄土下面了,我们只能通过地名来想象当初的情景了。“丘”既有丘陵的意思,也有丘墓的意思,“陵”也是如此。豫东的商丘、封丘、沈丘、鄢陵、宁陵几个地名说明最初这片大平原上只有那么几个小山包或者几个小坟头;但后来,人们发现这片黄土非常肥沃,纷纷迁居于此,并筑起了大大小小的城镇,于是出现了永城、虞城、柘城、项城、郸城、郾城、襄城、考城 、。豫北人才辈出,豫东则只出粮食,只有项城出了个名人,还是反面人物--窃国大盗袁世凯。考城(后来和兰封合并为兰考县)虽然出了个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可他的籍贯还是山东的。

    • 家园 百家姓里的大部分都出在河南。

      本家在汝南,联系也就百家姓里那么一句。

      现在洛阳、开封都挺落后,其他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可惜了。

    • 家园 偶祖上就是杞县的,因此继承了幻想的习惯。

      这个“滑县”的“滑”是不是念BO2(伯)呀?

    • 家园 这篇原创,十分精彩

      三言兄的河南地名原创,很让人长知识。文章总体和构思都很漂亮,不能被淹没了。顺便提出两点小意见,做商酌或补充。

      1.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河南带阳的地名不少,带阴的却只有一个汤阴,放眼全国,好象也只有江苏有江阴和淮阴。”

      大概湖南省还有一个湘阴县,是左宗棠和郭嵩焘的老家。

      2.“豫北人才辈出,豫东则只出粮食,只有项城出了个名人,还是反面人物--窃国大盗袁世凯。考城(后来和兰封合并为兰考县)虽然出了个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可他的籍贯还是山东的。”

      豫东的名人,大概不会比豫北少。咱就从西往东数:近代鄢陵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大概可比汤阴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东晋时太康的宰相谢安(谢安的侄子谢灵运就忽略了吧),大概也不次于滑县的赵紫阳。春秋时鹿邑的老子,更是天下第一(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老子天下第一,就是这么来的)。

      • 家园 谢谢席兄补充指正

        后来又发现了陕西的华阴(华山之阴)和山西的山阴(恒山之阴)。呵呵

        另,当年冯玉祥在豫东招了不少兵,西北军将领里豫东人不少。

    • 家园 请教个问题

      对中国的省域划分,一直迷惑不解。象河南省,倒包括了不少河北之地。其中原因是黄河改道,还是历史上就这么划分的?另外,河南省的边界在近几朝中有无变迁?

      • 家园 回茶博士

        河南“省”的出现始于元朝,当时黄河以北归中书省,黄河以南归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目前的疆域是在明末大致形成的,当时称为河南司,清朝又改为河南省。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黄河以北地区归属平原省,平原省的地域基本上就是抗战时期形成的冀鲁豫根据地所辖地域。52年平原省撤消,所辖地域分别划归冀鲁豫三省。同年,永城县(杜聿明淮海战役被捕的地方,呵呵)从安徽划归河南。63年,东明县划归山东。64年,山东的范县划归河南。

        建国后河南的边界变动就是这样。历史上跟黄河改道关系似乎不大。

        • 家园 真长见识,多谢了。

          看来河南蛮会做生意的。当年甘肃嫌南坪穷,借故推给了四川,谁知后来竟出了风水宝地 -- 九寨沟。老天作弄人啊,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