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仁宗(谥号)之比 -- 仙八

共:💬7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仁宗(谥号)之比

    仁: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宋代科学文化有一定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皇佑元年(1049)全国军队总数增至140万,达到北宋养兵的高峰。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官员数目也超过真宗时约一倍。康定、庆历年间,西夏几次大举进犯,宋军都大败,后与西夏订立和议,每年给西夏大量银、绢、茶。对辽也屈辱求和,增纳岁币。农民起义、兵变、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一年多于一年。为了解决统治危机,仁宗曾于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充执政,企图对吏治作一些整顿,史称庆历新政,但很快就取消了。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42年,却无所作为。

      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洪熙。明仁宗为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他随父征战多年,知道创业很难,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在位期间,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称善。开启仁宣之治,但是执政时间太短,仅一年。

      清仁宗,嘉庆(清帝就用年号了)。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沦为佃农、雇农,吏治腐败,贿赂公行,武备废弛,军无斗志,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嘉庆元年,今四川、湖北地区爆发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遍及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五省,清政府为镇压起义 ,耗资近二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清王朝因此元气大伤。同年,又有黔、湘地区的苗民起义。十八年,天理教组织京师、河南、山东等地教众起义,京师一支并曾攻入紫禁城,京师为之震动。十九年,陕西三才峡木工因失业乏食,也发动起义。另外,东南海上也有蔡牵、朱?等领导的反清起义。嘉庆帝仍实行闭关政策。二十一年,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继马戛尔尼使团之后又派出阿美士德使团。但因在觐见皇帝的礼节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竟未能进行对话。此后,英国利用鸦片贸易,以抵消贸易逆差。嘉庆帝觉察到鸦片的危害,于嘉庆五年禁止鸦片进口,以后又不断采取禁烟措施。但因禁令不严,鸦片贩子又通过贿赂和走私手段,一些与鸦片利益有关官员加以阻挠,鸦片输入反而连年激增,从而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灾难。开启“嘉道中衰”。

      简评:宋、清的“仁宗”差不多,国内问题一大堆,能力欠缺,属于碌碌无为型。明仁宗貌似有能力,没时间施展。执政时间上(相对于本朝),明仁宗靠前。

      评分:明仁10、宋仁8、清仁7

    • 家园 挨个鲜花。 很感兴趣的话题

      从谥号谈作为感觉越早期越准确, 比如春秋战国, 恶谥非常多。 以后大一统格局专制程度越来越深, 有谁胆大包天敢弄个恶谥出来, 名不副实的太多了? 更不用提生前自己加谥

    • 家园 圣善闻周曰宣

      汉宣帝刘询。早年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亲政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他对吏治特别重视。在经济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招抚游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汉宣帝尊崇儒学,但儒,法并用。「霸王道杂之」,是德化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汉宣帝在位时进一步加强中国对西域的影响,前60年,匈奴归汉,结束了自汉高祖白田之围以来,汉匈奴两族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争战状态,从而转入了和平时期。史称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

        唐宣宗李忱。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喜欢佛教的宣宗一反武宗所为,重新复兴佛教。使佛教在中国死灰复燃。宣宗虽然将武宗生前宠爱的道士杀死,但很快又走了武宗的老路,也是服食丹药,最后因此而死。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初 ,汉王朱高煦反叛,率师亲征,抵达乐安(今山东广饶),高煦出降,平定叛乱。任用累朝元老蹇义、夏元吉和杨士奇、杨荣、杨溥治理朝政,并能纳谏,政治较为清明,官吏各称其职。对宦官控制较严格。改革科举制度。派胡概、叶春巡抚南畿(今南京)、浙江,是为巡抚设立的开端。宣德三年(1428)北巡,击败蒙古兀良哈部,边境稍安。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仁宗的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减免灾区田赋,开仓赈饥 ,并且注意节俭,国力较强盛,史称仁宣之治。

        清宣宗道光。比较朴素,但却不能明察秋毫,为人优柔寡断,是一个平庸之人,所以导致清朝国势更加衰弱。在位期间曾支持林则徐禁烟,之後鴉片戰爭爆發,由于道光帝不能知人善任、缺乏准备,以及武器装备相对比较落后等原因,清朝战败于英国。道光帝罢免林则徐,并与英人求和,簽訂近代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開放五口通商。自始開啟中國五千年未遇之大變。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历史学家称这时期为“嘉道中衰”。

        简评:除清宣外,都还是较有能力的帝王,但所处时代与执政长短不同,极大的影响了各自的发挥。

        评分:汉宣10、明宣9、唐宣8、清宣5

      • 家园 貌似河西走廊重奉正朔与唐王朝没什么关系
      • 家园 布德执义曰穆

        唐穆宗李恒。即位后,耽于宴游,不以国事为意。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法法制无章。宦官王守澄与宰相李逢吉相勾结专制国事,势倾朝野,政治更加腐败。后服金丹致死。

          明穆宗朱载垕。即位后,力图革除弊政,对朝廷不合时宜的政令进行修改 , 召用世宗朝因直言进谏而获罪的大臣,释放兵部主事海瑞出狱,为冤死的人平反昭雪。惩办方士,罢斋祭之礼及各种例外采买,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任用礼部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为隆庆至万历初年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位期间,明王朝军事力量较强,隆庆二年(1568)调戚继光北上防边,整顿防务,加强对京师地区的防卫。五年,鞑靼部俺答受封并入贡。同年,与蒙古诸部互市。自此,稳定了边塞地区。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朱载垕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垕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但是他也喜爱游玩挥霍,常怠于政事,以致嘉靖以来的统治危机未能从根本上缓解。内阁首辅之争不息,财政匮乏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广东、陕西等地先后爆发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清穆宗同治。6岁即位,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大权都攥在两宫太后手里,而同治皇帝只是个傀儡。到了他十七岁那年(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大婚,太后归政于他。他想重修圆明园,让太后住进去,以免干涉他处理政事。但由于太后的反对,一直没有落实。没过多久,他染上了天花,第二年就驾崩了。

          简评:穆宗在位时间都不长,总体水平也不高,同治等于没当皇帝。

          评分:明穆10、清穆7、唐穆5

        • 家园 经天纬地曰文

          汉文帝刘恒。不多说了,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

            隋文帝杨坚。也不多少了,赫赫有名的开皇盛世。

            唐文宗李昂。文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重视官吏的选拔。对待藩镇横海军的叛乱,派出军队平叛。在耗费了大量军费后,终于平叛成功。虽然一开始文宗显示出了急于求治的一面,但中晚期的唐王朝已经陷入积弱难返的境地。而且,文宗最大的弱点,就是性格软弱。朝内的牛李党争激烈,文宗对此是毫无办法。曾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朋党难。对于藩镇他也一反开始时的强硬,采取姑息,妥协的策略。虽然文宗是被宦官拥立,但对宦官非常痛恨。一心想除去。开始利用宋申锡当宰相想尽除宦官,但宋不小心把消息传了出去,结果宦官王守澄诬陷说宋想立漳王李凑为帝。文宗只好舍车保帅,把宋贬官。第二次,文宗提拔了郑注,李训当宰相,想利用他们二人除去宦官。郑,李二人是真正的小人,他们的发迹就靠的宦官。但为了升官,和文宗一拍即合。郑,李二人开始先提拔另一位宦官仇士良,将王守澄架空,后来又将其贬官,毒死。然后准备再诛杀其余的宦官。经过一番准备,李训等以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降了甘露,准备让文宗,朝臣和宦官们一起去看,借着那个机会埋伏甲兵,尽除宦官。可是仇士良等到了后,发现左金吾将军韩约非常慌张,又发现了埋伏的士兵。于是宦官们浹持了文宗,逃跑。然后调集神策军开始捕杀朝臣,株连了很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事变后,仇士良本来想杀掉文宗,但因为部分朝臣和藩镇的反对,才做罢。但文宗也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清文宗咸丰。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咸丰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和外国侵略者的援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却乘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敗,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第二天咸丰在內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