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汪精卫的婚恋[ZT] -- 阿_康

共:💬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谈汪精卫的婚恋[ZT]

    也谈汪精卫的婚恋

        近来读了林思云先生的《真实的汪精卫》,林先生不人云亦云,能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很钦佩。但是,在某些小问题上,我和林先生的见解有些不同,比如说汪精卫的婚恋生活吧,我手头的一些资料就和林先生所说的颇有不同之处。在这里写出来,就正于林先生以及网络上的诸位大家。

        林先生在《真实的汪精卫》一开始,谈到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婚姻时说:“汪精卫后来真的实践了他的诺言,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和革命同志陈璧君结婚,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汪陈的革命婚姻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汪精卫婚后也一直严守一夫一妻的准则,从来没有外遇和桃色新闻,汪精卫的道德人品在当时的革命家中无人可比”[1] 。“汪陈的革命婚姻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以及“汪精卫的道德人品在当时的革命家中无人可比”这些都是不易之论,也是一些党国大员所无法比拟的,我在这个问题上毫无异议。不过要说“汪精卫婚后也一直严守一夫一妻的准则,从来没有外遇和桃色新闻”似乎欠妥。我们先来看一幅汪先生写的对联吧[2]。

        挽方君瑛联:

        红颜知己,旷代难逢,可怜魔劫重重,万古和流新血泪;

        白日盟心,他年有约,太息恩情渺渺,三年永系旧精魂.

        

        方君瑛是著名革命党人方声洞(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胞妹,也是汪精卫本来的意中人。据有关资料(几年前读过一本书,名字好像叫《汪精卫与陈璧君》,该书对方君瑛的事有详细记载,可惜此书一时找不到)上说,方君瑛与汪精卫认识要远远早于陈璧君,本是心心相印的情侣。但后来,有了陈璧君的介入。陈璧君在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之后的表现也着实叫人感动。后来汪精卫终于在中华民国成立那一年与陈璧君结为眷属。但是,汪精卫与陈璧君结婚后,有一回,陈璧君出于嫉妒(陈璧君的形象远远不及方小姐,这大约可以作为一条注解),当众侮辱方君瑛,方君瑛为了顾全汪精卫已有子女的家庭,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与尊严,写下三封遗书,然后悬梁自尽。这发生在1921年6月14日。汪精卫在悲痛难忍,挥泪、挥笔撰写了此联。

        汪精卫在联语中赞扬方君瑛是“旷代难逢”的“红颜知己”,痛恨“魔劫重重”,使他不能和方君瑛比翼双飞,并蒂莲开,以致生出方君瑛以身殉情,“万古和流新血泪”的悲剧。“白日盟心,他年有约”是指1909年,汪精卫在方声洞的帮助下,和黄复生一起谋刺清朝摄政王,同行的还有黎仲实、喻云纪、陈璧君。方君瑛、曾醒充当他们的后援。行前,方君瑛向具有玉树临风仪态的汪精卫赠诗两首:

        相聚又相别,明朝各一方,为君歌易水,声意两同长。

        此去需珍重,无忘旧日欢,殷勤为汝祝,努力更加餐。

        

        汪精卫在安葬了方君瑛之后,仍哀思切切,泪雨纷纷,又到方君瑛的房里凭吊一番,再赋四首绝句志哀,末两首为:

        不堪往事记依稀,密意深情早契机。易水潇潇人未渡,开箱手制见寒衣。

        谁识秦庭不死时,归还转却负娥眉。重逢已许他生约,再拜灵前一祷之。

        在这里说句画蛇添足的话,如果当年汪精卫与方君瑛结为连理,方当然不必“自挂东南枝”,而汪先生或许也不致落到叛国叛党[3],举国唾骂的地步。所谓“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陈璧君是众人皆知的“女中豪杰”、“母老虎”[4],而方女士则是温柔贤惠的窈窕淑女。个中滋味,只有让九泉下的汪精卫自己慢慢体会去吧。

      在汪先生的《双照楼诗词稿》的《扫叶集》里,也有一首诗提到方君瑛,诗题很长,《六月十四日为方君瑛妹忌辰舟中独坐怆然于怀并念曾仲鸣弟》,全诗如下:

      又向天涯剩此身,飞来明月果何因。

      孤悬破碎山河影,苦照萧条羁旅人。

      南去北来如梦梦,生离死别太频频。

      年年此泪真无用,路远难回墓草春。

      此时的汪先生,感叹的还只是难回方君瑛的“墓草春”,不过过几年之后,汪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亲密的战友、同志曾仲鸣为了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而“牺牲”(做了汪精卫的替死鬼),那时的汪先生是否也有百身莫赎之感呢?

        下面还有一副汪先生的对联:

        赠施旦联:

        至情矜海石;

        真理贯人天。

        方君瑛去世后,汪精卫时时想起她,想念之中,汪精卫又常常去找方声洞的妻子、方君瑛的嫂嫂曾醒聊天。1931年,汪精卫又出任行政院长,一天,在曾醒处发现一个明艳照人的女子,长得跟方君瑛几乎一模一样。经人介绍,才知道她叫施旦,已婚。于是,汪精卫将施旦当作方君瑛的化身,移情于她。但此时“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大约汪精卫、施旦二人当时都会发出“恨不逢君未嫁时”的感叹吧。但故事却未停止在这里。而是转向高潮。施女士毅然和现在进行时的丈夫离婚,而成为汪精卫的情人、秘书与管家。需知,这是在汪先生沦为为人不齿的汉奸头子之后的事。施女士的之气魄与果敢,在近代史上,大约只有张学良的那位赵四小姐可堪媲美。但赵四之于张学良,乃是其为青春年少,雄姿英发,一呼百应,众人敬仰之张少帅之时,己身为纯真少女,涉世未深之日。而施女士则是在汪先生叛国投敌,声名俱损,国人纷纷喊打之日,己身为有夫之妇,半老徐娘之时。此间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里计。两人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赵一荻女士虽然苦等一生,但最终还是“如夫人出头”,做了大太太。而施女士则一生都是“妾身未分明”。不过话说回来,倘若汪先生最终事业有成的话,施女士最后不入主东宫至少也要入主西宫。但想一想能写成《长门赋》的司马相如以及号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等人对待故人的态度,则汪先生成为一国之主后,施女士的结局也颇为难料。悲夫!

        此联就是汪精卫在施旦成为自己的情妇之后,赠给她的。汪精卫死后,施旦移居香港,将后座的一个厅堂加以布置,中间放着一张汪精卫的放大照片,两边悬挂了汪精卫这幅亲笔对联。

        上联用“精卫填海”的典故。此“精卫”当然也是彼“精卫”,恨海难填,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汪先生这只精卫在一生中似乎都只是望洋兴叹的时候比较多一些。

        下联中汪先生自许真理在手,则不是世人所能赞同的了。“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千古一叹!

        写至此处,我不由想起吴梅村为项羽所作的诗“赢得美人心肯死,项王此处是英雄”,借此移咏汪兆铭,亦宜也。

        

        [1] 其他的汪精卫传记也有类似的评论。详见李理、夏潮合著的《汪精卫评传》,武汉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闻少华著《汪精卫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

        [2] 两副对联以及汪精卫的挽诗均见《近现代名人名联品鉴》,袁南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3] 不是“众叛亲离”,起码他的一些亲人一直陪伴着他,直至他在日本去世。汪政府的大员周佛海、陈公博以及龙榆生等文人均是汪精卫的至交好友。在“河内刺汪”事件中成为汪精卫替死鬼的曾仲鸣以及受重伤的曾妻方君璧是汪精卫夫妇最信赖的朋友。曾仲鸣临死前说“国事有汪先生,家事有我妻,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4] 连吴稚辉都说陈璧君是“女中豪杰”。详见李理、夏潮合著的《汪精卫评传》29、30、31页。

    • 家园 这篇文章有错误[原创]

      方君瑛殉情纯属谣传,她是看不惯是当时广东时政才自杀的,红颜知己就一定有桃色新闻么?曾醒不是方声洞的妻子,是方声洞的嫂嫂。怀念一下故人难道就是有外遇了?纯属风闻。双照楼诗词稿中怀念故人的诗很多的,只有一首提到方君瑛,能说明什么问题?双照楼诗词稿中给陈璧君的情诗可是连篇累牍的,包括三十年结婚纪念诗等等,这里怎么一首也不提?还有《六月十四日为方君瑛妹忌辰舟中独坐怆然于怀并念曾仲鸣弟》这首诗是再曾仲鸣死后写的,不是写后几年曾仲鸣才死的。周佛海日记里说,陈璧君在广东让汪精卫过去,二话没说就去了,也不管天气不好不适合坐飞机。

    • 家园 关于原创和转贴的说明:

      尽可不必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问是不是原创和转贴,大家来这里发贴子的目的都是繁荣论坛,

      有这一点就很好了,要相信大家的自觉性,一时忘记了,也不要紧跟着问,容易产生不愉快

      ,好像不相信别人似的。

      但是,作为版主发贴子,一定要把原创和转贴的事情说清楚,否则太失职。

    • 家园 是原创吗?还是转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