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应该是"一直在看"的父亲的专访,有照片,大家看看吧. -- 第二基地

共:💬23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应该是"一直在看"的父亲的专访,有照片,大家看看吧.

    非广告,http://junshi.daqi.com/bbs/00/786581.html

    • 家园 转;长空万里忆征程-访空7师原副参谋长周寿星(兵工科技)

      地址: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70&id=498838&star=1

      长空万里忆征程-访空7师原副参谋长周寿星(兵工科技)

      兵工科技2006.10

        本刊记者:姜浩 林疋

        

        共和国诞生已近六十年,我们要感谢建立共和国的英雄们,我们也要感谢共和国的保卫者们,由于他们,我们才能生活在安定和谐的大家庭里。英雄,应该被尊重;英雄,应该被牢记。

        周寿星老人,为保卫共和国的和平,曾翱翔祖国领空31年,从朝鲜战争期间保卫北京

        到对峙台海,再到震慑南疆,经历了共和国战史上的多次重大军事事件,在其身上发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时近"十一",我刊特意编发此稿,以表达我们对共和国保卫者的敬意。

        

        

        周老正在为我刊题辞

        

        

        ◆航校岁月

        

        背景:新中国创建不到一个月,中央军委便做出了创建航校的决定,于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建了两批10所航校,比如长春航校,太原航校、锦州航校等。1950年6A2S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部队的抗美援朝事业,迅速参战打击美国空军,这些初创的航校都展开了速成训练,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战斗机飞行员,源源不断的输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世界空军史上的奇迹。同时,还有部分飞行员留在天津,担负起保卫北京的重任。

        

        记者(以下简称记):周老,首先请您回忆一下您的从军经历,您是什么时候从军的?

        周寿星(以下简称周):我1931年1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我父亲当年是红十三军的一名副中队长,红十三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和中央红军一样,也失败了,好多人被杀,而我恰好在此时出生。出生以后,父亲抱着我到处逃生。到了1947年,当时浙江的革命力量已经壮大,我已年满17岁,就入了党,并参加了游击队,当时我的身体还不如枪高,打了两年游击战后,全国解放了,我也被编入了正规军(陆军),是107师307团。

        

        记:那后来呢,您什么时候进入空军的?

        周:进入正规部队后,正好空军在温州招收飞行员,当时是1951年,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因为牺牲太多,飞行员极其缺乏。

        当时在温州,招飞进行了好几个月,共招收了15人,后来上级就把我们这15个送到杭州,又进行了-次筛选,剩下5个后,再送到了南京,在南京又淘汰了3个,剩下的2个,包括我,最终被送到了长春空军预备学校。

        

        记:当时的15个人是以什么条件选上的?

        周:当时有四个条件:第一,要当过3年以上的兵,第二,要打过3次仗,第三,历史清白:第四,身体条件良好。第三个条件淘汰的人非常之多。

        

        记:那您是在哪里接受的培训,长春吗?

        周:我们在长春上得是预备学校,随后,我们就被送到了太原的航校进行学习。当时的苏联教官告诉我们,必须要在一年之内能上战场,而一般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四年(单指航校学习以及训练,到部队后还要接受战术训练等,最终差不多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这一年中,我们仅上了三个月的飞行理论课,然后就进行飞行训练,当时我们飞过两种机型。

        

        记:是什么机型?

        周:雅克-18与雅克-11。

        

        记:当时你们使用什么教材?授课效果如何?

        周:那时中国空军还没有自己的教材,也没有自己的操典,可以说一切都是直接从苏联照搬过来的。当时,我们又是从南方来的,不会讲普通话,翻译讲100句普通话,我们能听懂70句,已经是很不错的效果了。而且我们的航空知识很差,教官讲课时我们往往听不懂,就比如起落架,是滑跑的,而螺旋桨是在飞机前部,现在来讲十分简单,但当时就是有好多人分不清,结果就把位置摆错了(笑)。

        学习理论很困难,现在招的飞行员都是高中毕业,而且要学四年,而在当时小学文化程度就不错了,初中水平更少。文化程度低,听懂了也记不下,连复习都难以进行。另外,翻译的水平也很有限,经过两次折扣,我们能掌握的东西已经很少了。

        

        记:当时的训练和现在一样吗?也是教官坐在后面?

        周:一样,教官坐在后面。那时学习条件很差,一个组8-9个人,才一架飞机,一个飞行帽。当时什么都缺,而且中国的教官也缺乏经验。

        

        记:理论课是谁在讲,苏联人吗?

        周:讲述理论课时有中国人也有苏联人,飞行原理等课程我方的教官讲不了,就由苏联教官讲。

        

        记:飞行时又由谁带飞?

        周:中方教官和苏联教官都有。当时中方的教官是"传帮带",即由上一批的学员留校教下一批,可以说他们就是比我早一、两期到校。细说起来,教官当中,我们自己原来的是一批(解放区培养的),国民党起义的是一批,苏联人又是一批,三批教官在一起教我们。

        当时苏联人特别蛮横,看你有点问题,就在飞行记录上写下"该学员没有飞行天赋"等话语,然后你只能卷铺盖走人,而且他们打人骂人现象十分严重。苏联人的这种作风不好,我们是学他的技术,不是学他的作风。学飞行,当然要受苦,只有这样,才能当飞行员。当时我们为了国家,只能顾全大局而忍受。

        我们飞了三个月雅克-18,然后就飞雅克-11,仍然是带飞。雅克-11也是后三点式起落架,但比雅克-18大一些。开始飞行时比较顺利,飞了几天以后却出了摔机事故,飞行员与教官都牺牲了。后来我们组就剩下了4个人,雅克一11没有了,又从部队协调了一架,调来一个教员后接着训练。几天后,又出了飞行事故,只剩下了2个飞行学员,另一个又被苏联教官签了个"没有飞行天赋",结果最后这个组只剩下了我一个飞行学员。

        当时很可怜,没了飞机,连飞行帽也被砸坏了,也没有教员,怎么办?只能"讨饭"。不是还有其他组吗?我就与他们商量,"今天有没有空?借我一个起落",教员很痛快,"好,借给你两个起落",就这么着,这边借个起落,那边借个飞行帽,又飞行了半年,最终于1952年12月顺利毕业,然后去了部队。

        

        记:除了理论学习困难以外,在操作学习方面,您觉碍最难的是什么?

        周:操作最难的是落地,我做了160多次起落才合格的。这当中都由教员来协助完成,这之后,就可以单飞了,确切的说是在教官的位置上放上相当于人体重量的沙袋,以保证飞机的重心平衡。

        我们进航校时是144人,分成两个班,每班72人,1952年底毕业时,总共只剩下70多人,我所在的班毕业时剩下了30多人。毕业时我被分配到空7师,在空7师主要还是训练,因为我们在航校的课程太过于简单,没有真正的科目,仅飞过单机、双机、四机编队。而四机编队对于空军来说相当于小孩会走路了。

        

        记:那您到部队以后就开始学习战斗动作吗?

        周:不是那样的,一个飞行员从航校毕业后,一般还要再飞三、四年,才会成为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是说可以去打仗了。而我们上战场的飞行员,很多人就飞了-百多个起落,30-40个飞行小时,可以比喻作连路都走不稳就去打仗了。赵宝桐是我的上一期同学,他们到部队早一点,当时他们就是没学多少东西就去前线了,可以说当时我们所倚靠的就是为国家不惧死亡的精神。

        

        记:等于说你们毕业后就上战场了吗?

        周:没有,当时空7师驻扎在天津的杨村,我被分到第21团第2大队,后来又到了第19团,21团改为专门训练刚从航校毕业分到部队的新飞行员。当时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北京,因为已没有保卫北京的空军了。原保卫北京,驻扎在通县的空14师,也上前线去了。以后朝鲜停战了,我们基本上一直驻扎在天津的杨村,一呆就是17年.

        

        

        在飞机座舱内的周寿星

        

        

        ◆东南沿海巡航

        

        背景:1949年底,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但却凭借其空中优势,仍不断派遣军用飞机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侦察,袭扰。轰炸等活动。1953年4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中南军区对敌斗争的规定,确定了对侵犯我领海领空的飞机应采用的原则。1954年12月2日,蒋介石集团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为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以及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袭扰,1954年9月3日和22日,福建前线炮兵对金门进行了多次炮击。1958年7月至9月,又进行了多次炮击。1954年初至1958年7月,航空兵部队陆续进驻福建、粤东地区之后,东南沿海上空,双方战机始终处于对峙状态,双方飞行员斗智斗勇,激战不断,结果我空军击落国民党空军各型各卖飞机多架,创造了世界空军史上的许多第一。

        

        记:您是哪一年参加福建前线与国民党空军的空中对峙的?

        周:1959年,那时我到空7师已经6年了,当时是各个部队轮流前往福建前线轮战,当时我们是机动部队,紧急需要时才派我们前往。

        

        记:当时是如何去的福建?

        周:我们先行驾驶飞机过去,地勤随后乘火车赶到。开始时我们驻扎在靖江,再接着到了惠安。由于我们是机动部队,上级要求迅速到达,当时我们去了-个团。

        

        记:您参加福建轮战大概有多长时间?

        周:将近一年。

        

        记:当时有没有发生空中对峙的现象?

        周:经常发生,我们当时是在大陆上空飞行,不到海面上去,国民党空军一般也不进大陆,都是沿着海岸线飞行。当时,如果要打,就要有把握把他击落在陆地上,要是击落到了海里,美军会派第七舰队来打捞,然后以此为借口在此停上三、五个月,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我方则很被动,这是我们担心的。

        

        记:海峡中间线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周:当时就没有这个概念。台湾的经线比我们高,天亮时间就要比我们早半个小时,他们一般天一亮就起飞,然后爬到我方上空,高度在1万米左右。当时我们很被动,天亮以前起飞不了,天亮以后起飞高度又低,不占优势,所以我们起飞时先向北飞,向内陆飞,然后再折回来,每次都这样,要不然到台湾岛时战机的高度才能拉起来(这样很容易被打下来);第二个是海岸线,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往往沿着大陆海岸线飞行,而我们监视时高度必须要比他们高,并且速度要大于他,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转弯,因为飞行线路是圆弧状,而我机在里面(内弧),一转就转到了前面,很容易遭到他们的攻击,而且如果我们速度慢一点,当然可以盯住敌机,但速度慢往往被动,所以也不行。

        

        记:那当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周:我们的解决办法是"飞机布阵",即交替掩护飞行,我们的后面还有飞机,交替着完成任务,因为有掩护,台湾的飞机也害怕被袭击,就不过来了。而且我们的歼-5飞机的油量不如F-86,几乎少了-个飞行小时,他们能飞两个多小时。在飞几个划分的防空区时(因为油量有限,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比如北区、南区、中区。我们采用衔接飞行的办法,比如中区快到点了,就由北区或者南区接着盯,这样的话不会有空档,油量少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时他们来了不走,我们的油又快完了,只能硬撑着,即使飞机掉下来也不能走,因为你一走,他马上就进入内陆。

        

        记: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周:继续跟着走,我碰到过两次,赶紧让别的飞机接上,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才能回到机场。如果此时国民党空军的飞机闯入,我军别的飞机马上展开攻击,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国民党空军的飞机经常被我军飞机击落,有时也有被高炮打下来的。

        

        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飞行员少吗?

        

        周: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务多,当时要战备啊,敌人白天来、晚上来、海上来、陆上来,你都要空中警戒。有一年夏天,我们在机场执勤,水泥地很热,执行完任务,脱了鞋,里面的水都可以倒出来。

        

        

        作为国产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歼-5使得我国飞行员欣喜若狂,包括当时的周老

        

        

        

        

        

        

        

      • 家园 长空万里忆征程-访空7师原副参谋长周寿星(兵工科技续

          在福建前线,周寿星老人所在飞行团的八个成员被台湾方面称为"中共八大金刚",下图是八大金刚与当时政委的集体合影,最中间为周老

          

          

          ◆南疆征战

          

          背景:在反抗美国侵略的战争胜利后,越南当局却背信弃义,把维护和平,主持正义的中国看成它进行侵略扩张的主要障碍,不断在中越边镜进行武装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保卫边疆的和平与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于1979年2月17日被迫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随之也部署到了前线,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实战经验有限的越南空军战斗机根本不敢升空,制空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我地面部队可放心投入战斗。

          

          记:在福建前线你们飞歼-5,那回来以后呢?

          周:还是歼-5,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大概是1979年,我们才全部换成了歼-7。当然了,歼-7进入部队是很早的,1961年就服役了,但最早只有3架,大规模换装比较晚。

          我们最初装备的3架是原装的(其实是米格-21),但经常出问题,比如空中停车,但是连这苏联人以后也不给了。后来就是国产的,先造了5架,结果没有部队愿意要,我们的地勤大队长谢立芳当时直接给叶剑英元帅写信说"飞机造出来了不用,实在可惜,没人要我要"。叶帅说"这种精神好,这五架飞机就给你们,以后也优先给你们"。歼-7不是按图纸生产出来的(因为当时苏联人并未给全套图纸),可以说是我们一架一架"敲"出来的,很多零件都不能通用,不是生产线下来的。

          

          记:这5架到你们部队以后是如何处理的?

          周:当然是用来执行飞行任务了。注意一点,勤检查就是了。到了1979年,中国也只有73架歼-7,空军当时只有两个歼-7团,我们师就有31架,是1个团的编制,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们又亲自从成都接了5架,是直接飞到广西前线去的。当时规定是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以前飞走,我们就在那里等,成都军区的一个司令,工厂的厂长、政委、总工程师,还有我一共是5个人,成立了检查小组,主要任务就是督促进度。当时越南已经是米格-23了,我们还是歼-7(米格-21)。对越自卫反击战时,73架歼-7全都去了,一架都没有留。如果当时苏联人真打过来,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记: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了吗?

          周:参加了,我是去得最早,回来得最晚。冲突发生半个月前我就去了。

          

          记:您去时是什么职务?当时,应该没有军衔吧?

          周:当时我是副团长,1988年才恢复军衔,当时不可能有。

          

          记:当时您具体参战了吗?

          周: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当时的报纸,当时有一篇《威震南天》的文章,就是反映我空军作战情况的,虽然当时没有具体开(机)炮,但每天我们的战机在越南上空飞500个架次,压制得敌人的空军没法抬头。

          当时越南的领导人让越空军起飞作战,他们回答说能见度很低,只有2000米,其实能见度是6000米,可以飞,他们不愿意飞而已。可以这么讲,他们的飞行员我们都很了解,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许多飞行员就是在云南的蒙自机场培养的,包括他们的空军司令也是我们培养的。我就曾经将援助给他们的飞机送到南宁,然后由他们的飞行员开回去。

          他们只是进行了单机,双机的训练,而我们当时可以8机、16机,甚至更多的飞机编队执行战斗任务。而且他们也了解我们,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第二,他们的飞机很杂乱,包括美国留下的,中国援助的,苏联的,没有形成系统,而且像最先进的米格-23,他们也是刚接收,尚未形成战斗力,主力依然是我们援助的歼-5、歼-6,以及苏联的米格-21,但仍缺乏实战技术。

          有一次,他们宣称给中国空军来一个示威性的编队飞行,我们拭目以待,看他如何示威。我们在空中等着,结果一看,他们不过是8个双机编队,根本不是攻击队形,是巡航飞行。我们马上冲了过去,他们立即四散而逃,根本没有进行过空战。当时我们是准备打,歼-7全都去了,空军一共去了六、七个师。1979年打完以后轮战时我们又去了-次。

          

          记:去广西时您是副团长,那您什么时候成为空7师副参谋长的?

          周:去广西后,我升任为副参谋长,也是在1979年。

          

          记:周老,您是什么时候具体退休的?

          周:1982年已经算退休了,1984年是正式退休,31年飞行生涯,是由1952年开始算的。

          

          记:您退役以后还回过原部队吗?

          周:过去经常回去,现在去的少了,因为身体大不如前。去年我还去了一次八一飞行表演队驻地。感觉飞行方面大部分都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技术当然是提高了,生活也提高了,不像过去那么苦了。

    • 家园 本主题加入《英雄本色导读》

      作为回复加入《导读》。

    • 家园 呜呜,贴子没找着
    • 家园 期盼此文已非一日

      置顶一周向空军的前辈致敬。

      • 家园 花谢萨大赏识,借了英雄的光,惭愧.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向英雄致敬。

      人要有一种精神。

      送花。

    • 家园 应该是"一直在看"的父亲(一直在飞)的专访

      呵呵,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拖出去,翻过来打

      一直在飞是一直在看的老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