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群氓的道德风暴——萨勒姆女巫观感 -- xiejin77

共:💬8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群氓的道德风暴——萨勒姆女巫观感

    群氓的道德风暴——萨勒姆女巫观感

    上海的亚洲戏剧季里,我又看了一部应该说是传世经典的作品。这次的主演倒是很有名——吕凉,老实说我一看见吕凉的小眼睛就想笑,对于我来说有着天然的喜剧效果;也许是因为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就是围城里饰演的诸慎明——盯着苏小姐看,当夹鼻眼镜掉到牛奶杯里的时候,凸现出来的就是这对无与伦比的小眼睛。这双眼睛,呵呵,在黄蜀芹的围城里和葛优饰演的李梅亭的那双白多黑少的大眼睛有着交相辉映妙趣。这两双眼睛带给我的乐趣,也许是整部戏里最接近于小说那刻薄而不失轻薄的状物描写的具体的记忆吧。

    戏的开始似乎别有韵味,演员们随意的散坐在布置好的场景里聊天;也许是为了贴近观众吧,这样的感觉到好,可惜听不太清楚他们在聊什么。吕凉出场了,围城里那个面色苍白的哲学家这次变成了一个腆着肚子的中年人,不过那双小眼睛还是风采依然的闪烁着光芒。这部戏的剧情我已经大致知道仿佛了,所以如果吕凉主演约翰的话,我想恐怕会减弱我对于这个悲剧性人物的感觉。

    故事的时间背景是16世纪的美洲大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时候,五月花号才到达马萨诸塞不久;中国大陆上的大明王朝也已经走向了灭亡。这个时候美洲大陆还没有眼下煊赫的美利坚合众国,到处都是在新大陆寻找新的生活的清教徒。故事的情节却也很合乎当时的背景,本来是出于好奇心尝试巫术的一群女孩子被牧师撞破,其中就有牧师的侄女和女儿。为了推托请来驱魔的牧师的盘问,整个事件在一群女孩子的嘴里变成了一场与撒旦魔鬼的斗争。一大群失去理智的疯狂的女孩子咬出了无数个无辜的人作为魔鬼的帮凶;怀着个人的私心,牧师的侄女阿碧开始陷害约翰的老婆伊丽莎白——因为她爱上了约翰,也曾经与约翰有染……

    据说阿瑟·密勒创作此剧的时候正是美国大陆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我想也许看了这部戏的人大都不会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什么麦卡锡,而是直接的想到了那影响了几代人的十年动荡。尤其是看到女孩子们惊声尖叫指正一个个无辜的人是魔鬼的使者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我都被这种莫名其妙的气氛感染了。同样是对于某一个信仰的崇拜,不管是拜上帝还是拜伟人甚至只是一种对于某种观念的崇拜;一旦包含了侵略性,就会变得党同伐异起来。别看基督教的所谓哥多林前书里对于爱的论述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可是对于异教徒来说,这爱的定义就变成了血腥的杀戮。不服从上帝的就是魔鬼——变成了一种群众的道德式的讨伐,进而演化成了专政式的消灭。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我来说,基督教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伪善。

    在面对着女孩子们戟指的手和尖叫的时候,我也会存在着惶恐,头脑里却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个字眼:群氓。我的记忆里,应该是尼采非常喜欢用这个词来的,对应于他的精英和超人的理论。我的理解里这样的一个词从意义上是等同于群众的,可是却多了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在我们的教育里,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我们永远是以一种仰视的姿态去看群众。可是真的是如此吗?也许群氓与群众都只是对于公众利益和公众认知的一种感受。我们习惯的理论里有一种叫做发动群众,这样的方式自然是要以谦卑的心态去体会群众力量的伟大;犹如禹之治水,改堵为疏。而尼采的认知则是从一开始就是在对立面,这样的话,对于精英或者是超人来说,愚昧然而众多的民众自然就是群氓了。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阿瑟·密勒的剧本上演后遭遇了“可怕的受人尊敬的静默”。而剧作家自己也说,这部戏并不是为了给人民以希望的。我想也许这根本无从评论,反思吗?追悔吗?其实在这场群氓的道德风暴里,每个人都是无从幸免的,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回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热卖的《往事并不如烟》,类似的故事背景里,发生的事情也就无需再明说了。“洪洞县里无好人”——当全民的道德风暴开始暴发的时候,正确与否都已经不再重要,不管多么伟大的灵魂,要么自裁,就像执著于自己名字的约翰的结局一样;要不就是委屈的顺应与接受,而一旦顺应与接受就不得不被迫地卷入风暴之中,在变本加厉的去指证别人。这就像是一场人性的瘟疫,所过之处只有冷漠的寒冰一般的提防才可以幸存下来。

    和我同去的友人,是见惯了这种大场面的。对我来说,这现场的效果与气氛都是以往所难以体会的;而对于友人来说,这却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表演。也许她的评价比较中肯吧,这些演员始终是在表演,是在试图演绎这个情节,而并没有试图从这些情节里挖掘什么;这样的一部经典似乎应该能够多用一些创意的手法,而不是这样的重复的演绎着每一个演员自己所体会的高度。我想我也可以理解她的失望,这部戏里,我看的是一个故事,她看的就可能是一个个人物的表演与刻画;就像庖丁的眼里没有完整的牛一样,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吧。

    另:顺便对于上海观众的素质失望一下,剧场的手机铃声如枝上黄莺时有耳闻,就连两个人之间窃窃私语的谈论也能如黄钟大吕般的向左右的耳朵里直灌而来。呵呵,也许我还不习惯这剧场里气氛吧,别看侯老先生的相声听得挺多,一笑。

    关键词(Tags): #萨勒姆女巫
    • 家园 很棒的文章,接着写。
    • 家园 确切的说是1691~1692年

      这个案子林达的《一路走来一路读》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 家园 戏剧评论:应该学点经济学

      对于戏剧,俺算是发烧友了.最近俺正致力把京剧的台词改成普通话,以便俺在听不懂演员唱啥子歌的情况下可以明白故事的大概.我认为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伟大,而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

      相对于戏剧的表演艺术来说,我更注重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诚如楼主所言,"群氓".生活在底层,数量众多,缺乏智慧和道德.其实这也不全怪他们.有个人,发明了博弈论,说两个猪,一个大猪一个小猪,反正不知怎么搞的,小猪就是偷懒,没有劳动积极性.而作者纳什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的给分析出了歪理,据说还诺贝尔奖.其实科学技术这样的淫巧之技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看了电影<美丽心灵>才知道的.说起电影,我最喜欢饭岛爱.

      那个叫章什么的,好像是个网络作家,叫咪咪七月什么的,听说写了本自传体的小说,叫<他们叫我小婊子>,如果出了,我倒是愿意花三五块钱买本看看.

      • 家园 京戏改成普通话,你老兄真是有点想法

        京戏改成普通话,你老兄真是有点想法。

        呵呵,有点失礼,想起来侯老先生的戏剧与方言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