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雷战”不浪漫的背后故事 -- 云台峰上的123

共:💬41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地雷战”不浪漫的背后故事

    《两则“伊拉克新闻”的断想》原载于2004年9月8日的《当代杂文》,作者侯志川。文中提到伊位克人向美国军装甲车扔石头,美军没有开火还击,此事如是发生在二战时被德军占领的巴黎或日本占领的南京,不知情况会怎样。最后他得出结论,游戏规则的不同,显示了军队的本质的不同,市民的性质也不同。看到这时我有些费解了,不知侯先生所说的性质不同是怎样的不同?是不是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就是去建设民主的仁义之师了,还是扔石头反抗美军占领的伊拉克人便是抗拒民主的暴民?请侯志川先生明示。不知侯志川先生每月津贴几许?美金还是日元?此等好事,也让兄弟入个伙 可否?

    “地雷战”不浪漫的背后故事

    前几个月关于地雷战的争论不绝于耳,近来我终于发现了其肇源,原载于《湘声报》2004年2月13日的《“地雷战”不浪漫》,作者黄波。

    我仔细拜读黄先生的文章后不禁暗笑,此等文章也可在上报,现在的文字工作者未免太容易了点,报纸的编辑水平次了点。为什么发此言论,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文章大意是说地雷战实际效果并不好,伤害的自己人超过了杀敌数。文中称一个老乡说当年地雷是晚上埋,白天起出,因为大家要出入,经常把自己炸死炸伤。这位老乡还说整个抗战期间没听说多少日本兵被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黄波说这个结果和获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禁雷运动组织者的看法一致,该组织曾通过调查得出地雷杀死的平民远远多于军人的结论。黄波说我国长期以来对地雷战神奇威力的宣传是虚幻。自欺欺人。

    我一看,语出惊人,按习惯我先看他论据的出处,文章开头说了,是一个朋友传来的资料,也就是说,全是间接资料,一点调查也没有,这样也好,如出了问题就可以把责任全推到那朋友身上,自己只有轻听轻信的错,高,实在是高。只是,这样的治学态度可取吗?

    凡经常看《兵器知识》的都明白,地雷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敌人的行动,人员杀伤雷更是如此,抗战时我军民所使用的地雷大多属于人员杀伤雷。我建议黄先生多看看军事刊物,没问题,你看得明白的,很多初中生都看。抗日军民布了地雷后,日本兵就不敢轻易出动,大摇大摆地下乡扫荡,即使非要出动,也要小心翼翼一路排雷,这就为军民拥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反扫荡。要杀伤大量的敌人还真不容易,你想啊,敌人一旦有人触了雷,还会有人不知死活地继续前进?除非是伊郎那些专门踩地雷的少年。网上倒是有人提出,他们家乡一个据点的日本军人,来时多少,走时还是多少,说明地雷战没杀死一个日本兵。大哥啊,你有没有一点军事常识?军队有了减员,只要军队的后勤在动作,很快就可补充上,只要驻守那个据点的日本兵编制没变,当然人数不会少。你昨天吃了一斤的食物,你今天称体重发现没有长一斤,你就说昨天你没吃?

    地雷战倒底消灭了多少日本侵略军,我现在手里没有准确数字,但我知道当年根据地人民曾大量灵活地使用地雷,而且不是埋好地雷等敌人来,而是带着地雷找着敌人炸,专埋敌人必经的地方,地雷战电影主角赵虎的原型为两个民兵英雄,一个叫赵守福,另一个叫于化虎,而扎着两条大辫子、长着一双炯炯有神大眼睛的“玉兰姑娘”,就是以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为原型。几十年后,曾有当年的日本兵要求见老英雄,想看看当年给他们带来巨大麻烦和伤亡的是怎样的人

    地雷伤了自己人没有,我虽没亲历抗战,但我想是有的,因为战争时期,这种事难免。但要说大批的军民被误伤,这我不信。因为当时根据地军民组织得很好,埋地雷的地方也有我方的人才能明白的标志。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年的地雷战从规模地雷的先进程度来看都远不如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所留下的地雷长期无法清除,那些地雷又挺先进,长期有效,所以杀伤平民很多,抗战时我方军民用的雷大多是土地雷,就算是当天埋的还有失效的,更别说几十年后了,而那些国际禁雷运动组织者调查得出的平民伤亡数字中包括了战争结束后平民的伤亡数字。黄波以获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禁雷运动组织者所提供的数字为论据来证明几十年前抗战时期地雷战对人民的伤害,岂非荒谬?这些人调查过当年的伤亡数字?如有,通过什么余径调查的?黄先生,你听说过当年的根据地几十年后有被抗战军民当年埋的雷伤到的吗?如有,有多少?

    最为可笑的是黄波说当年抗战军民用的地雷很杂,不少来自美国苏联,村里干部连汉字都认不下多少,摆弄起来伤亡不少。当年根据地的人们要得到美苏的地雷可真不容易,我归纳了下,大约为两个途径,一是从美苏直接获得,用钱买,美国不愿意卖,他们按协议,只送武器给国民党军队,苏联出于大局考虑,也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军队进行军援,就算想给,也运不进来,国统区过不了呀。这条路不通,二是从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军队那里得到,国民党不会送地雷给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即使送过,有多少?黄先生,你有证据吗?日本人当然更不会。只有缴了,日本人有自己的军工体系,没必要用美苏的地雷,再说美国的地雷被日军得到最有可能的是在菲律宾,从那到中国这么长的距离,就为运几个地雷,日本人没这么笨,他不会就地使用?苏联的更不可能,苏联日本当年在东北打过两战,日本大败,没发现大量缴获苏军地雷的记载。国民党本身装备的地雷倒是有可能被共产党部队在磨擦中缴去,但这数量有多少?而且国军当年装备的地雷大都是自己造的,黄先生,当年的地雷不是高精尖产品,国民党自己就能造,苏军当年对国民党是有军援,但没发现有大量地雷送到中国的记载,更别说被中国共产党军队得到了。不知黄波这个说法是不是从他那个朋友那里得到的呢?如真有这个朋友,他这个朋友真是一个笨蛋,这样的东西也造得出来。也许他认为当时国民党跟美国,中国共产党跟苏联,所以中国抗战军民所使用的地雷也是这两个国家的居多吧。实际上,当年敌后根据地的军民所使用的地雷除了少数是由根据地军工厂生产的铁雷外,大多为自造的土地雷,石头的,木头的各种材料不一而足。

    还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惊奇,既然地雷战给人民带来的伤亡如此之多,军民们为何要坚持使用呢?答案只有一个,日本兵的扫荡带来的伤亡更严重。战争是残酷的,没有哪个正常人愿意打仗。但战争既然来了,我们也不能害怕,怕也没用,只有以一种乐观的精神对待战争,以一种浪漫的精神对待生死,激励士气,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和好战,美化战争无关。当年拍《地雷战》时,为了改变战争片一向的凝重气氛,导演采取了轻松的风格,为的是让人们愿意看,尽量多掌握一些战争知识,为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战争做好准备,不要以为当年毛泽东要求大家做好战争准备是自已吓自己,近年来解密的美苏文件显示1950年以来中国曾经受了三次核战争威协,要不是美苏看中国准备充分,他们早就打来了。你以为美国政府不愿将中国变成伊拉克?中国的战争片总的来说拍得还是经典的,同样轻快风格的《小兵张嘎》在港澳大受欢迎,大大激励了民族精神,这一点为不同信仰的中国人所认同,黄波先生你不会认为这也是滑稽的抗日电影吧?

    黄波的那位朋友不知存不存在,如存在,我怀疑他的能力,如他能力没问题,我怀疑他的动机和人品,再看黄波的这篇文章,最后落到否定中国以《地雷战》为代表的一些抗战电影,近来有人以否定中国的抗战文艺作品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或是中国人民的抗日行为,我不能肯定黄波先生是这样的人,但我担心黄先生会被人利用

    • 家园 《小兵张嘎》在港澳大受欢迎

      花一个。

      陈张冯真是土鳖。早知道应该拍小兵张嘎续集,奥斯卡就到手了。

    • 家园 这种人和事讨厌得很

      他要么是真的傻到智商为负数(不大可能,因为那种智商的东西写不出“不浪漫”之类的文字)

      所以你跟它说什么也是白说;

      要么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所以搞不懂人类除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之外为什么还要有任何其他的举动(似乎也不大可能,因为没看到新闻说在中国发现了绿色荧光皮肤的小矮人)

      所以你说什么也还是白说;

      再不然就是为了什么原因而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个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所以你说什么依然也还是白说。

      但是如果你不说,就是白白地让他们鲸吞蚕食掉我们的精神土壤!

    • 家园 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还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惊奇,既然地雷战给人民带来的伤亡如此之多,军民们为何要坚持使用呢?答案只有一个,日本兵的扫荡带来的伤亡更严重。

    • 家园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但是,

      丧家的“乏”走狗除外。

    • 家园 先支持一下楼主

      我是80年代的,以前的东西很多都不知道

      想问一些问题

      以前日军扫荡应该是针对反日势力吧,那是不是如果没反抗,老百姓会安全一点(我记得日本人还是会做一做戏,代表亲民吧)

      但是当一个地方发现有地雷,那就是等于当地有反抗实力,民兵或者八路,那会不会日本人会更疯狂的反扑而大量杀死当地老百姓?民兵八路可以躲,老百姓怎么躲?难道村口有人放哨,日本人一来大家都进地道或者跑到山上去?那这样粮食怎么办?

      • 家园 不反抗就没有事情么

        东北和华北沦陷区的老百姓当时吃的是什么东西?鬼子真的会建设所谓皇道乐土?

      • 家园 不反抗?还不说去看那些什么

        《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敌后武工队》......只推荐你看一部《七侠荡寇志》——美国的。

        然后再问问自己:不反抗?给个理由先。

        这个问题真是太......不知从何说起,一句话: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