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发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最近有没有通宝有何功用的小道消息?)))

        • 家园 剩余劳动力可以去搞基建

          事实上由于农业本身的特点,农民忙就忙得要死,闲又闲得无聊,尤其是没有什么副业可搞时。

          • 家园 那个年代基建的确搞了不少

            现在农村基建搞不起来是因为投资回收周期太长,无论从地方政府还是农民自身角度考虑都不如进城打工划算。

            我觉得:

            只要农民有权利并能够流动,显然留在农村不是很划算的选择;农村人力和财力资本一旦能够流动,农村的经济是一定会萎缩的。

            比如说:OCEF的中:监察纪录 提到:

            小福的家在山里边,从下车的地方去他家要走一个半小时。

            他家所在的地方叫九干地,这里只有六户人家,还没有修通能够通向外面的能够走车的路。

            只要必须考虑成本,显然这六户人家(人口不多?)搬出山外比修一条通到那里的路要划算,除非那条路有其他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件事的优先级也会很低。如果一定要动手修路,最节约的方案也是用工业力量和专业人士,用最短的时间修出路来。让这六户人家自己修路,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肯定更高。

            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基本投入的忽视,要考虑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人口能够流动的前提下,农村经济和人口是注定要萎缩的。广泛的福利保障和基本建设,要靠工业化的手段,靠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来保证。从前公社的思路恐怕不能用于现在的情形。

            • 家园 中肯:)))

              根据我老爹的回忆,“土改”前老家和这些今天还如此落后的地方非常相似。“土改”不仅仅是分田地打土豪,老家那时根本就没有几块象样的田地,而是一次彻底地对大地母亲的重构。放炮开山,筑路伐木,硬是将一片原始森林给改造成了“梯田”。那时没有任何人会考虑环境问题,哪怕由于破坏了植被,大雨造成诸多泥石流,冲刷的泥沙阻塞了弯弯小溪。好在大地有自我痊愈的功能,现在老家人口减少后又开始恢复原来的生态了。不过以人为本的话,这些对环境的改造还是应该进行的。

              看到那些地方今天还如此落后,真是心里堵得慌。

            • 家园 想法是好的

              只要农民有权利并能够流动……

              流动速度是个问题。

              政府担心的也正是这个。

              搞户籍制度,不管初衷有多少,至少现在客观上(甚至主观上)在其着阻碍流动的作用。

              当然不公正。

              问题是,工业、商业的吸纳能力如何与农业的富余劳动力输出匹配起来,这是个大问题。

              不好干啊。

              好在,正如陈经讲的,至少我们还有希望。

              而且,现在在这观上也真的重视这块了。

      • 家园 公社化做得太急了,其实当时互助组还是比较有搞头的

        大公或者大私都不是什么好事,比较好的是公抓大方向、大项目,其它的交给个人做。

        大家都是习惯性的一呼隆,没办法。

    • 家园 没经历过那种苦日子...

      不过每次看到包产到户以后那个丰收啊~~我就兴奋!!!!好像自己也吃上了粮食尝上了猪肉似的...呵呵

      • 家园 现在看来,包产到户又成了瓶颈

        小耕地,小作坊不适合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也不适合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任何行政手段都是有适合的环境和时间,不能永久能保持先进。

        • 家园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南方的耕地...

          大农业可能在北方还好搞...南方的地一块一块的...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弄

          • 家园 我们家那里的地就是这样的

            我家在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流众多,地都是一块块的,站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管往哪个方向,不出5百米,肯定会有一条河(我父亲跟我讲他以前到县城考高中是把衣服顶在头上,游过河去县城考的,应该是6几年,考高考是坐船到盐城去考试,上大学是坐船到高港换船到南京再换火车....),现在搞村村通公路,很多小的河流不是填掉了,就是变成一段段的了..

        • 家园 其实农民工的大规模进城就使包产到户制发生变化

          农村现在已经出现专业的务农者,一家操持几家的地。

    • 家园 花顶!

      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事!

    • 家园 风雨雷电任叱咤,沙发那个花啊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