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平壤,碧蹄馆二役看明朝军队战斗力 -- 一介

共:💬40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从平壤,碧蹄馆二役看明朝军队战斗力

    1592年4月, 日本丰臣秀吉以十五万虎狼之师悍然出兵朝鲜。5月克京城, 6月入平壤, 直欲“号令唐国”。宋应昌上书明廷:“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大明决计援朝, 6月下旬以祖承训史儒5000人入朝。

    1592年7月首战明军游击史儒兵总共止2000(对手小西行长手下可调动军队在当在15000上下),平壤中伏, 力战而死。 辽东勇将祖承训为援, 兵也只有区区3000而已,却指望能够奇袭一战成名。 趋平壤, 至嘉山问朝鲜人:平壤日军尚在否?答尚在。祖承训举杯仰天祝之曰:贼尤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 骄慢至此, 安能不败? 15日自安顺抵平壤, 16日黎明即突入城中巷战。当时平壤日军不过700, 多火器, 而承训部多为轻骑, 不便巷战, 遂又大败, 明史说祖承训“仅以身免”, 可见败得非常之惨。 但这两次一败在不熟悉敌情, 二败在骄狂, 应该说这两役表现出来的主要还是将领的战术素养不够, 对日军的战斗能力估计不足。

    但是其后明军的表现就绝非上面这两次可比了。 败后明朝廷以名将李如松(他的父亲李成梁是辽东大将, 战功显赫, 如松本人及弟弟如柏, 如梅, 如樟也都是一时名将)为东征提督, 宋应昌为经略, 统兵40000余入朝(比起日军总数的150000还是绝对劣势)。 其间明有议和的打算,“市中无赖”出身的沈惟敬作为使者与小西行长交涉, 准备以大同江为界, 日可得平壤以南之地。 小西故意将谈判方案泄露给朝鲜人, 希望以此离间中朝。 双方展开谋略战。 李如松得沈惟敬汇报的这个以出卖朝鲜利益为基调的方案后大怒, 但却借着这个机会麻痹敌人, 派人通知小西行长, 沈惟敬要带着和谈条件到达, 而实际上调遣军队, 于1593年正月四日誓师渡江, 到达肃宁馆时, 小西使者一行20人来拜见, 如松令手下活捉他们, 结果只抓到3个, 剩下的都跑回去了(可见日军单兵素质过硬)。 小西接到回报半信半疑, 但6日还是登风月楼, 令手下都着锦衣, 准备夹道迎接明朝使者。 明军已顺利进至城下, 李如松令速攻平壤, 诸将至城下逡巡未敢遽进, 日军遂迅速登城守备。 于是奇袭变为攻坚,当夜日军偷袭明营未果。 次日凌晨, 李如松三面攻城, 独阙东面, 以游击吴惟忠攻北牡丹峰,副将杨元攻小西门, 自攻东南, 又因为日军轻视朝鲜军队, 令副将祖承训带部队易装化妆为朝鲜部队攻南面。 同时令参将查大受领3000军埋伏在东江小路, 准备伏击败逃敌军。 大战开始, 敌宠矢如雨,明军少却, 如松斩先退者, 募死士,援钩梯直上。南面承训等突然卸装露出明朝甲胄, 日军大惊,慌忙分兵,这时杨元等军自小西门先登,如柏等从大西门入。这一役打得相当壮烈, 明史载“火器并发,烟焰蔽空。惟忠中宠伤胸,犹奋呼督战。如松马毙于宠,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获首功千二百有奇”。8日夜,小西行长渡大同江逃, 又遇到查大受率领的埋伏着的3000精卒,复被斩360。日援军将领大友义统(游戏里这白痴武力通常在30左右)居然听到明军猛烈的大炮声就害怕得逃回京城。 这一战彻底扭转战局, 日军前线总指挥宇喜多秀家(后来关原大战中为西军力战的那个)决定大部份兵力收缩至京城。19日,如柏复开城(当时朝鲜三都之一)。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其他几路如加藤清正, 小早川隆景也都集结于京城附近。 在平壤战役中, 我们大致可以看出, 早期的谋略战双方统帅都很出色, 小西的离间取得过一定效果, 朝鲜军队一度对明军极不信任, 导致此役与后来的其它战役不同, 明军几乎没有得到过朝鲜义军的任何助力, 而后来李如松的奇袭之策虽然没有完全成功, 但还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麻痹敌人的作用, 使自己的军队顺利地进至平壤城下。 在后来的攻坚战中(明军总兵力当为日军1。5-2倍左右, 所配备火炮强于日军而火枪性能劣于日军), 正奇配合, 围城有阙的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不论明军将领还是士兵, 都表现得十分英勇。 从这一役来看, 明朝军队是有战斗力的, 而主将的能力也是绝对不可小瞧的。

    后来李如松胜而骄, 令查大受3000人向京城攻击搜索前进。 又大败加藤光泰部, 明军益骄。 查大受轻进, 被日军第六阵首领, 号称毛利家的智将的小早川隆景(所部15000-20000人)围于碧蹄馆。 李如松也率1000轻骑趋碧蹄馆赴援, 令命杨元督1000军为第二队援军。碧蹄馆距京城仅30里, 京城的日军不下5万, 如松仓猝遇敌斩围而入, 旋即亦被围数重。风雨交加, 骑兵入稻田无法驰骋, 损失严重, 且战且走,直到杨元援兵至才得与查大受一并脱身。 而小早川隆景也未再追。此后李如松一度有放弃开城收缩平壤的打算。 但最终还是分派杨元军平壤扼大同江, 李如柏等军宝山诸处为声援, 查大受军临津祖承训军开城, 自己东西调应。可见虽然因为碧蹄馆的失败导致明军的攻势停了下来, 但大的战略态势未曾逆转。 碧蹄馆之役只是一次较为严重的战术失败, 明军依然体现出较高的战术能力。 在那前后, 明日军的总兵力对比都是日军占优势, 可是平壤战役后从不能越明军阵线一步。 4月18日,日军撤离京城,李如松于19日率明军及朝鲜军入京城,5月15日渡汉江进至庆州。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占领外,其余都为朝中军队占领。三千里江山, 大部收复, 彼时, 距李如松入朝, 不过半年, 距史儒祖承训的大败, 也止10个月而已。 李如松部下4万将士的战斗表现, 奋死精神, 是可圈可点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日人吹牛更胜我天朝御用文人,如那个“鬼石曼子”,我就有点怀疑

      日本人宣传是说中国人怕了岛津义弘,给他起绰号叫“鬼石曼子”,“石曼子”是“岛津”用中文来注音。问题在于:

      其一,“鬼某某”有一股子日本味儿,日本人起绰号那是众所周知的缺少想象力,最喜欢的就是“鬼XX”——强一点儿的叫XX之虎XX之龙,年轻点的就是XX麒麟儿,名字里带鹿的就是XX之鹿,带狼的就是XX之狼,跟我们小时候给姓李的小朋友起绰号叫李子,名叫浩的小朋友起绰号叫耗子的水平有一拼。咱中国人起绰号的话一般首先是从形象上描述,比如要叫个斜眼岛津吊眉岛津瘸腿岛津什么的,就算说这个不符合义弘的形象,但基本可以认同这是中国人给起的绰号;然后是从丑化上考虑,比如管毛利叫毛驴,管犬养叫狗娘养,等等。鬼岛津这个类型的绰号,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文艺作品中,似乎找不到第二例,倒是日本人自己的称呼中,如鬼柴田鬼武藏鬼一鬼二鬼三四者不绝如缕……

      其二,“鬼石曼子”这个记载本身有斧凿痕迹,好像特意为了标明是用汉语发音似的。这么说吧,比如说如果有个“联合国军”称呼彭大将军“Ghost Dwight”,我们是说对方称呼彭帅“鬼德怀”,还是会说“鬼子称呼彭帅‘鬼德歪特’”?要么就选前者,要么就连“ghost”也都音译了不是?

    • 家园 要不是明朝后来不争气,万历的历史地位不会低于乾隆

      至少有八千万棒子是他的死忠粉丝,这也是实至名归的。

      援朝明军主力的战斗力确实不比日军差,当时明军的火器远较日军先进,战马的素质也要更胜一筹。当然也要考虑到几十万朝鲜盟军的配合,战区百姓更全体支持明军。

    • 家园 精彩的文章

      明军的火器很有特点,待准备点儿私货发上来

      • 家园 对对!老萨可以多翻翻日文资料给我们写个权威的碧蹄馆

        战役全程,这场仗可是打得生猛啊!双方高手全上了,打得像三国演义里的大仗一样。

    • 家园 碧蹄馆之役各种史料记载数字不同,但绝对让李如松惊魂

      碧蹄馆之役后,李如松从强硬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应该是发觉日军的战斗力很强。看看万历十五年就知道明军的战斗力多差了。

      平壤之役,各种记载也有出入的。但多记载了明军假和谈,使小西行长促不及防。而且小西行长还是日军中战斗里差的那类,这人是作生意在行。后来日本内战,关原,也是一击即溃的。

      • 家园 李如松还没有惊魂,也没有成主和派

        李如松手下只有不到四万人,远远不如日军;此战过后,日军(五、六万人)坚守汉城不出,李如松无法硬攻。李如松后来探知日军的军粮大都存放在龙山大仓后,就密令查大受和五弟李如梅率领一支敢死队深夜奇袭、烧毁了龙山大仓(朝鲜国仓)。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得不撤出汉城,龟缩在朝鲜沿海。

      • 家园 认为碧蹄馆这样的遭遇战受挫就可以让李如松惊魂,也只有日本人了

        何况碧蹄馆受挫主要是明军骑兵被地形所限,日军的伤亡更大。李如松的“和谈”如果也可以相信的话,渤拜和小西行长那些冤死的手下们一定不会答应的,呵呵。

        明军冒进中伏然而依然能退走,并给予日军大量杀伤,惊魂的恐怕是日本才对。

        碧蹄馆之后李如松不再冒进是因为日军已经集结了重兵,再突进不但不能扩大战果,连之前的战果也不能巩固。

      • 家园 战斗力差会一路攻到平壤?

        看看他那些“名将”同僚,很多还不如他呢。小西行长要是都战斗力差,我看日本战斗力高的也没几个了。

        李如松惊魂?李如松什么时候惊魂过了?明军谈判就是惊魂,日军谈判撤退就不是了?

      • 家园 看各种中文资料,应该是日方惨胜,但双方都见识了对方的厉害。
      • 家园 从大局上讲,日军十余万始终无法对四万多明军取得明显优势,

        显然明朝边防军的战斗力要强的多。那些对付倭寇的地方部队的战斗力当然不能和明朝武功最盛的李成梁部队相提并论。

        • 家园 不是有观点说大明朝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吗

          如果只派了四万人怎么打也不会对国力有什么影响吧,小日本渡海都运来十万人,明朝干嘛不多派点人来,他们又不是占据绝对上风

          而且日军也谈不上惨胜,是否胜利不知道各资料怎么定义,但日军肯定谈不上惨,因为丰臣秀吉开战的一个原因就是内战结束后军人无法安置,那帮人死一点他会更开心,其实就算他们抢到朝鲜的地盘他肯定也管不过来.而且好象日军七路大军的主将没一个死的.

          • 家园 说明朝元气大伤可能有这几个原因:张居正搞的家底花掉了很多,

            以后很久不能对努尔哈赤用兵(我翻的资料里好像说李成梁部队花钱是很厉害的,有点不花钱就难以打仗的意思。网上有人争论说袁是否是个军阀,其实李成梁就已经是个大军阀:);有日本这个强敌在朝鲜,总体上对努尔哈赤的政治军事压力就少很多了,这些部队本来都可以用来对付努尔哈赤的啊;关键的关键,还是错过了打击努的最佳时机,等努统一各部落造反发表“七大恨”时,局势已经无法收拾。

            我有点没明白的是,只有二十年的时间,明军边防军的战斗力咋下降得那么快。他们在朝鲜之战以前对那些关外各个部落可完全是处于进攻态势啊!那时他们出动几万人经常就把关外一个大部落給打趴下了。

            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好像一直是个谜。各种传说众多,我猜刚开始李是不是有点“养寇”的意思,只是养到后来控制不了啦。希望看到“我不是马甲”河友的系列后这个问题能够清楚一点。

            • 家园 不一样的。

              我有点没明白的是,只有二十年的时间,明军边防军的战斗力咋下降得那么快。他们在朝鲜之战以前对那些关外各个部落可完全是处于进攻态势啊!那时他们出动几万人经常就把关外一个大部落給打趴下了。

              建议你查一下,清入关以前,满八旗一共多少人。这些人原来还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3大部分。而且,海西女真又分成4部(叶赫、乌拉、辉发...),建州女真分得更多,努尔哈赤家在建州女真(3卫)中算强大的,但当他开始统一女真各部时,初始力量才多少(13付盔甲起兵)?这些女真部落一盘散沙,彼此互相争战,都和明有联系。觉昌安塔克是与尼堪外兰一样,都为明军做过奸细对付其他满族部落。这种情况下,李成梁相当容易对付女真各部。

              至于,蒙古,一直也是如此(一盘散沙,彼此互相争战),以致成了清的附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