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 听枫

共:💬230 🌺136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七十年代初一次引进十三套大化肥项目。

                      能是许一个人顶着中央搞的?

                      袁的问题只是与其他专家育种理论上的不同意见,反对他的人只是认为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并不是不让他搞良种。

                      这里说的杂交水稻是指第一代就拿来做种子,许多植物的杂交第一代是良莠不齐。

                      其他育种专家的杂交育种是用纸袋把稻穗套住,扬花时人工把雄蕊摘除(雄蕊比雌蕊早开)再用其他品种的花粉授粉。再在后代中选优良的。这种方法很费工,只能用来选育新种而不能用来大规模制杂交稻种。

                      六十年代就有当时的水稻良种,记得有一种叫老来青,就是收割时靠根部还是青的。

                      七十年代初就见过激光育种的报道。

                  • 家园 拉到吧,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于邓时代

                    数字这些东西必须认真对待,尤其设计到不同体制发生变革的不同计量方式。

                    引进外国设备没有毛的点头,就您说的陈云可能么?没有毛打开外交局面,您陈和邓又怎么可能从外国进口这些设备?

                    老袁您就别提了,反正他的主要技术积累是在毛时代完成。按袁的那种研究方式,改革后所谓的“科技的春天”能否取得类似的成果,看看改革后中国科技整体的衰落就一清二楚了。当然,您又说现在科技比76年以前强的可笑言辞,看来您始终就不明白积累是怎么一回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现在您科技水平还是76年那样或者更差,能说明什么我就不说了。

                    • 家园 再怎么狡辩你也弄不出硬数据来

                      没有就是没有么

                      打开外交局面?貌似闭关锁国狠批“三和一少”的也是毛吧?先关上再打开耽误时间怎么就被您大能无视了?

                      没有毛文革乱政的干扰,老袁能做的更好更快,这个您当然也假装看不见了

                      科技?毛时代仿制个米格21战斗机还仿不好,跟现在能自主开发3代机哪个体制更好,哪个是科技衰落,傻子也知道吧

                      • 家园 行了,国际大势您就别用您那套文人师娘的想当然说话了。

                        看看中国和西方各国建交的先后顺序您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从改革后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您的“没有毛文革乱政的干扰,老袁能做的更好更快”能成立么?

                        不过从现在中国大量进口俄罗斯飞机(因为西方不卖给您)来看,从民航完全靠进口来看,好像正好否定您的结论。而被封锁而不得不靠自己发展的航天并最大程度保持原来体制的航天从另一个角度也在此说明了这点。

                        • 家园 总是不肯正视现实的就是你啊

                          到底是谁在狂批“三和一少”耽误时间啊?

                          航天是一次性的东西,能和航空比吗?西方不卖?貌似西飞红原的重型模锻没投产,某重点型号的大结构件还是法国货呢……西方卖的西里哗啦的,您就别接着表演对工业的白痴加三级了

                          • 家园 航天是一次性的东西

                            您真有的说,不知道杨利伟自己怎么从太空飞回来的,美国的航天飞机又是怎么重复发射的。真是无知无畏呀。

                            说道航天飞机,如果不是有人断送了中国的民航事业,依托航空大型客机的平台,中国不但可以生产大型运输机,而且现在差不多已经可以让航天飞机上天了。谈运十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 家园 返回舱能接着用啊还是火箭能接着用啊?

                              返回舱能接着用啊还是火箭能接着用啊?您连这个也不知道?咱们现在说的中国航天,不是米国航天,您就别扯淡了

                              连火箭和飞机的区别也不知道,您真真是有够暴露的啊

                              • 家园 您可不是说火箭,您说的可是航天

                                火箭不能重复使用等于航天不能重复使用,您的逻辑真够可以。 您总不会别跟我说航天飞机不是航天产品吧。

                                还是奉劝您一句话,您看问题过于偏颇过于片面,产生这种偏激的观点也正缘于此。

                                • 家园 航天飞机是中国的航天产品?

                                  你也太能乾坤大挪移了吧?

                                  既然扯到米国,您不妨看看米国航天的发射失败比例,这个比例是航空能接受的吗?别再跟我这练这个了,除了暴露你白痴以外没别的

                                  • 家园 火箭在中国发展之前也不是中国产品

                                    而且最初也是靠苏联工业援助建立的起点,是不是之前也可以您这么说呢?载人飞行也曾中断很长时间,是不是八十年代就可以武断地说载人飞船也不是中国的产品,中国人没资格说它是航天产品呢?

                                    您要不去发展,不但航天飞机不会有,载人飞船、火箭也不会有,这玩艺人家可不会轻易出口的。

                                    • 家园 给工业白扫盲总是麻烦,要从基础开始,他还油盐不进

                                      知道钱学森为什么力主先搞航天后搞航空么

                                      钱学森从技术上指出,攻克火箭导弹技术并不见得比飞机更难,因为导弹是无人驾驶的一次性武器,而飞机则有人驾驶,且要求多次使用,这在发动机、结构、材料和飞行安全等问题上都有许多特殊的要求。他给大家介绍说,发展导弹在技术上也会遇到许多难关,比如制导问题。这也是当时大家不知道导弹为什么会自动飞向目标的一个神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钱学森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制导的原理,其中包括洲际导弹的制导原理。他对制导技术进行了剖析,并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易于突破。钱学森还专门指出,他这么说并不是否定飞机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两种武器在战争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以导弹作为一种现代的武器,应及早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列入重点项目予以突破。钱学森的这一具有真知灼见的分析,自然为很多人所接受,并统一了大家对导弹问题的认识。在军队方面,钱学森亲自给我军高级将领作报告,讲解火箭导弹知识,分析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他的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许多科学知识不多的老将军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对这一尖端武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