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老子的道 -- 老广

共:💬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老子的道

    “柔之胜刚”。在西方,《道德经》的英文译本就有40余种,除了《圣经》,再没有任

    何一种书受到如此重视。

      在孔子的名声远播西方之前,西方少数的批评家和学者,早已研究过老子,并对他

    推崇备至。老子的《道德经》即《老子》,早已是中文书中被译为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包括40种英译本和9种德译本。

      孔子属于“仁”的典型人物,道家圣者――老子――则是“聪慧、渊博、才智”的

    代表者。这是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前,我国学者发表过的观点。

      儒道两家的差别,在公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

    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

    的途径。

      这两家最大的差异点是: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

    直觉;喜欢抗拒外物,似乎总站在高处,因而更具有吸引力。代表这两种典型思想的人

    ,便是尊崇礼数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如果不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变为统治思想

    ,因代封建帝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况相推崇孔子的话,老子极有可能会成为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而被排列到百位名人之首。

      老子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人物,可惜的是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就

    连了确切的生卒年月也未曾留下。司马迁在《史记》里为他作传的时候,已经搞不大清

    楚了,只是列举了可能与老子有关的几个传说人物,算是“以疑传疑”,最后只好这样

    写道“老子,隐君子也”。现在传世的《老子》一书,保存了春秋时期老子的若干思想

    ,流传至旧中国时代最后写完。写完者可能是李耳,《史记》中明确列出了李耳的家系

    ,为战国人无疑,可是后人往往以为老即是李耳,未必属实。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巨大的社会变革行将来临的前夕,他身属王朝中央,又具有多

    识敏感的头脑,因而深刻地觉察到了这点,并且从矛盾辩证的哲学高度,从消极方面论

    述了奴隶制即将瓦解的现实。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把它作为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及其

    变化的总规律。为了突出“道”的这种特殊地位与功用,他极力把描写得玄远幽微,深

    不可测。如他这样描述“道”:“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

    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然后它却生天生地,统御万有,亘古而长存。老子“道”

    的概念的提出,表明古代人们思维水平的一大提高,人们已经摆脱了只能对个别局部事

    物的局限认识,进而上升到对世界的一般普遍的整体性全面认识。但他对“道”的描述

    ,却明显地带有唯心主义倾向。

      老子又提出“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者道之功”,即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

    方面的对立及其转化。他不但看到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普遍存在的对立

    ,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但他对于事物运动的矛盾的这种认识,不是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而是得出

    了用以指导人事的“弱者道之用”的消极原则。因为他看到盛壮之后,必须走向衰亡,

    所以他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就是说有意促成事物的强大,这不合

    道的原则,因为它无疑加剧了事物的衰亡。相反水是最柔软的,但却无坚不摧。因此,

    应该经常使事物保持弱小屈辱的地位,以避免物壮则老,荣显则亡的不好结局。

      对于一个人来说,老子劝人以朴素、自然生活为好,应该避免暴力、避免贪财谋权

    。他认为:人不应该改变这个世界,相反应该尊重这个世界。对于国家对说,从容不迫

    的工作则是最妥善、最英明的政策;法律书上讲了很多法律;制度了很多法律,或者想

    用残酷的办法执行旧法律,这样只会把事物弄得更复杂。政府实行高税收的贪欲性的计

    划及发动战争,就是与道德的哲学精神相违背。

      老子的思想后来又被封建统治者称为“人君南面之术”,这是因为他讲过“将欲弱

    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类话成为后世统治者

    玩弄阴谋权术的密诀、教本,统治者们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统治的策略方术。

      如果我们想对老子的思想作进一步研究,最好的办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究,毕竟老

    子是他的弟子,也是最伟大的道家代表人物。我们从《庄子》一书中选择精华,尽管有

    所差异,但他们的主要观点几近一致。这样便不难理解老子思想的意蕴了。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大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孔子,但是老子曾得到孔子的敬

    重,道教的许多原理也渗入到孔学中。当今,在全世界道教教徒数以百万计,我们可以

    肯定地说:在古代中国,除了孔子,再没有一个能与老子相比的思想家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