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慈禧太后训斥光绪的道理 -- 支持李梅

共:💬3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慈禧太后训斥光绪的道理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光绪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戍变法。

    103天后,即9月21日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绪皇帝,维新失败。

    9月21日政变当日,慈禧重新训政,当着文武百臣的面训斥光绪:“天下者,祖宗的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听信叛逆盅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汝何昏馈,不肖乃尔!”“变乱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并责问道:“汝祖宗重,康有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馈至此?”

    光绪战竞答:“是固自己糊涂,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国脉,通融用西法,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太后大声怒斥:“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光绪无言以对。

    光绪帝(按现代的说法应该是原皇帝了)在听了慈禧太后的训斥后,何以战竞?堂而皇之的改革,何以理不直气不壮了?

    先前,慈禧为了扶持光绪,鼓励他大胆举政,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光绪见国势日败,外强辱国,任用贤能,力主改革。虽事出仓促,却又有何理屈?只因得罪官吏,触动封建专制的根基,慈禧感觉到威胁到了自己,才扼杀维新于摇篮之中。可惜的是光绪事出不慎,又没有掌握兵权(被袁世凯出卖了),致使大功垂成,遗憾终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慈禧太后训斥的也对呀!按照祖宗的法典,封建礼数,慈禧当然是理直气壮:“祖宗的礼法,你怎么能够乱来呢?我的人你不用,反而任用叛逆,真是大逆不道。”

    俗话说:“凡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光绪改革有理没有?显然是有理的。慈禧维护旧的秩序,也说的条条是道。在支持改革的人听来,光绪有理,慈禧无理。在慈禧一派听来,老佛爷是正统,光绪是大逆不道。道理怎么讲都对,关键在于利益所在。慈禧在训斥光绪时如此顾及礼数典法,却忘记了她自己过去的行径,清律明文规定“女人不得干予政事”,可她杀肃顺,害东宫,篡权夺位,违背祖训,是何等的离经叛道。但慈禧当政了,大权在握,便谁也不再敢追究了。

    中国有句古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凡事如果没有一个前提,这道理就讲不清了。可见道理有个怎么讲的问题,在中国要讲道理,最大的前提是有权没权的问题,有权了,你可以主宰一切,你怎么讲都有道理,“成者为王败为寇”嘛,秦末权倾一时的赵高就“ 指鹿为马”,当时谁又敢说那鹿不是马呢?没权了,皇帝成了“原皇帝”,你也就是“是” 也是“不是”了。

    慈禧也不是仇恨变革,她是个精明的人,为了自己的江山自己的统治,她也不得不搞“洋务”,不得不搞“宪政”。她重新掌权后评价光绪的变法说:“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她的意思很清楚,不变革不行,洋人老欺负咱们大清;但变革不能影响她和她那一群人的利益,变革必须依照她的旨意进行。

    后来,她被八国联军撵出北京,流亡西安时,她才深感变法的迫切。于是她发布了《予约变法》上谕,要求王公贵族、部臣疆吏“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党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上谕发布后,各处反应强烈,其中尤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二人联衔会奏三疏最为完备。慈禧阅罢,认为“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于同年四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命奕?? 、李鸿章等六人为督理大臣。至此,清末“新政”正式上演。你道他们真的是要实行民主吗?那不过也是围绕着怎样顺应历史潮流,却又不太损害皇权利益的权衡和妥协,是一种无奈的挣扎。

    中国人守旧,惰性强,不在大难临头时是不思进取不搞改革的。没有鸦片战争的失败就没有洋务运动和戊戍变法,没有一战后国土被出卖,就没有“五四运动”;没有井冈山“第五次围剿”的失败就不会有遵义会议,没有文革也就不会有“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

    中国人还有一个毛病,即一旦危机过去,人们就又会故态重现,大唱“国粹民俗”,守着旧道理也讲的头头是道,谁敢再主变革,敢 “胡说八道”,谁就是“出头椽子先烂”。中国人这两点劣根性可概括为:一是不痛不改,二是痛过即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