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春的纪念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 -- 1001n

共:💬34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青春的纪念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

    青春的纪念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

    文/1001n

      终于看完了这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当片尾曲第52次地响起时,就象被人打了一拳似的,很多语言,都和我的身体一起窝在了沙发里。

      想来想去,还是只有一句话。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所看过最好、最牛B的一部电视剧!

      -------------------------------------------------

      前不久,在心绪烦乱的某一天,我不经意间看到了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访谈。看完之后,当即在网上寻找并下载了全剧——吸引我的,正是记者的一个问题:片中那个爱哭、爱下跪的冯裤子的原型,是不是就是如今著名的冯大导演?

      我得承认,抱着如此动机去看这部电视剧,其心理实在不可谓不阴暗;结果,还真上当了。

      我没有想到,那些问答,完全是导演想方设法的炒作。

      我更没有想到,他居然会用如此低级的炒作,去宣传一部如此牛B的电视剧!

      (一)

      仅仅从技术角度,如我这样的纯粹外行,都能看出它与一般电视剧时刻闪现出的巨大不同:

      ——与王朔的系列小说一般无二,全剧一直依靠滔滔不绝、洪水一般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

      ——与此相应,台词也长的令人难以想像。今天查到的资料,全剧的台词总长度竟然达到了一百多万字;

      ——与此相应,剧中的长镜头多如牛毛。在某一集,方言和李白玲在宾馆中吵架,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头:这个镜头怎么这么长?还没完、还没完,还没完……!最后查到,这个镜头居然长达9分44秒!

      在这个堪称经典的镜头里,两个人光是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刀光剑影、如水银泻地般的对手台词恐怕就有两三千字,还要辅以动作表情,还要互动照应;假如有个闪失……而结果是一条即过,二人表现出来的激情张力,更是令人赞赏不已。

      当时我就心中暗叹:敢开练这样的镜头,叶导是不是已经不打算让别的电视剧导演混了?

      此外,甚至不用分外留心,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口头禅“我们谁跟谁啊?从小一块儿偷幼儿园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儿——美好的童年!”……之类的桥段,也在反复标榜着它与其它电视剧的不同。

      而这样的技术细节很多,多得都没法一一去列举:从大家脱口而出就是“那个时代”的经典电影对白,到军大衣,到自行车,到蛤蟆镜,到吉他,到溜冰场,到打群架,到背景中杂乱无章、却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烙印的广播片断……

    点看全图

    当年曾经流行过的蛤蟆镜

      一切的一切,都被精心仿真,仿得你不能不信:在过去某些年里,真的有那么一群人,真的发生过那么一些事情。

      那些,与青春有关的事情。

      (二)

      毫无疑问,全剧剧情与王朔的小说紧密相关;无论是故事的背景、所有的出场主角(除了冯裤子)、大致的故事情节,我们都能从小说中找到相应文字。

      我不否认,二王曾经是我过去的精神偶像;而王朔的小说,我翻来覆去不知读了多少遍,对其中的语句,甚至曾经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有此铺垫,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也就不难发现:里面的台词,大段大段地来自王朔的各本小说。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动物凶猛》,到《橡皮人》,到《许爷》,到《顽主》,到《玩的就是心跳》,到《你不是一个俗人》,甚至到不那么出名的《人莫予毒》、《枉然不供》、《人命危浅》、《我是“狼”》……等等等等,几乎就是无一漏网。

      而本剧的导演兼编剧叶京先生,是王朔的发小,也是那拨“从小一块儿偷幼儿园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儿”的哥们儿之一。以王朔曾经达到的高度,再想在这个题材上进行突破,委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叶京做了件我认为比较聪明的事情,那就是以长篇电视剧的方式,对王朔小说的“总情节”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展示——或许,说它是“王朔全集”电视剧版,也并不为过吧。

      与世间几乎所有的事情一样,很多人极为厌烦王朔,也正如很多人极为欣赏王朔一样;不过,这些看法上的分歧,倒是不影响我们去探询作品的本质——毕竟,王朔当年引发热潮的原因,远非“语言上抖小机灵”所能概括的啊。

      总的来说,全剧就是在记叙一帮北京部队大院子弟的成长历程。小时候,他们并肩长大,在战斗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团队,并渐渐分出了领袖和核心;而后,这份童年的真挚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开始发生着谁也不愿意面对的变化。有时候是因为钱,有时候是因为女人,有时候,则仅仅是因为觉得“哥们太不仗义了”——在这个既令人痛苦又伤心的过程中,有人当兵了,有人坐牢了;有人发达了,有人落魄了;有人恋爱了,有人失恋了……

      面对昔日情同手足的朋友,有的人开始算计,有的人准备叛离;有的人对谁都留一手、谁都不相信,而也有的人坚信朋友高于一切,奉献着他所能献出的所有;有的人相爱了,因为害怕失去而彼此伤害,有的人相爱了,却又身不由己走向了别人……

      在“美好的童年”的光环的照耀下,在这个貌似最坚强的小团体里,猜忌、嫉恨、出卖、宽容、滥情、真诚、仗义——所有人类的品质,都在极为矛盾地同时地发生、展现着。看完全剧,我们突然发现:在这个小圈子里,不仅根本定义不出一个“真正的”坏人,也很难说谁就是“真正的”好人;我们所看见的,就是一群自以为已经长大的半大小子,在“青春”这道罗网里四处碰壁却不自知……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既直面相当极端的高尚和卑污,也目睹光明磊落和蝇营狗苟的清晰分界。就象上帝对人类随机抽选的样本,他们每个人,都在茫然无觉地表现着“人”最真实的一面;在鲜血和哭嚎的映衬下,在暴雨和黑夜的遮蔽下,又是什么东西,在他们的心中如野草般地疯狂滋长?

      他们都有过无聊的共同时光,也一起做过真切的发财梦;他们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最后才发现其实早就被世界扫到了边缘。最终,在“生活”和“时间”这两道最难的问题面前,他们每个人最终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且迥然不同。

      ——那些当年一提打架和报仇,二话不说抄家伙就上的兄弟们,那些曾经整整齐齐坐在楼顶向过路的身上吐痰玩儿的兄弟们,你们,还真还能走到一起么?

      而在说出“别跟我提什么美好的童年,哼,早他妈的不存在了”的时候,你们的心中,又会不会有一些碎裂的声音?

      (三)

      理论上讲,电视剧应该是拍给大众看的;因此,我们今天也就不难见到电视剧“极大繁荣”的另外一面:为了收视率和随之而来的更多广告,编导们有意对自己的创作意向做出妥协,以便让作品不再是尖锐扎人的玻璃茬,而是人人都无所谓的温吞水。

      时间久了,温吞水已经成了主流——我心里倒是有个挺恶毒的想法:很多人其实也没有打造玻璃茬的能力了吧?——而在或许的有心无力之外,那些透明、却动辄划得人满手是血的晶体,未必“另类”未必“艺术”,却注定极不招人待见,也就显得分外的罕见。

      是啊,谁不该对投资负责呢?谁又有权力去糟蹋那些来之不易的宝贵银子呢?

      而导演兼编剧叶京先生,居然就胆大包天、居然就无视金钱的伦理道德,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钱,玩起了什么“小众”!

      无论是谁都能看出来,全剧中笼罩着多么强烈的“叶京式阴影”;而他怎么就铁了心,非要跟“市场”、跟“人民群众”过不去?拿自己的“坚硬意识”去死磕如今的影视圈,他就真的无所谓、真的不怕头破血流吗?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以某网站现在的调查看,投票中的几千人,居然有80%的人表示“非常喜欢”——这还了得!难道“小众”也有翻身的一天,而且按规模看,甚至都有了点儿“主流”的意思?

      不管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已经清晰地看见:在一片温吞水的沼泽中,有一枚玻璃茬在闪闪发光。

      坚硬的、冰凉的玻璃茬。

      ——久违了,那种被划痛的感觉!

      (四)

      说到这些大院子弟,在社会上的普遍口碑并不好。原因很简单:他们违反了“人生而平等”的默认基础,本就已是人类公敌;再加上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出身,肆无忌惮而又嚣张跋扈,久而久之,甚至连他们那一口的京片子,都成了招人烦的理由——给这么一帮人做传,剧组的同志们,你们不累吗?你们没事儿吧?

      但是随着故事的进展,我相信:你会在这帮口无遮拦、行为乖谬的家伙们身边,渐渐看到别的什么——如果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一部传记片的话,那么,它的传主,既不是那些荒唐的年代,也不是什么北京的大院子弟;而是那个我们每人都曾经奢侈地拥有过一次、但也仅仅有过那么一次的,青春。

      那个永不回头的青春。

      在那个萌动和懵懂的年代,我们不认为自己也会老、不知道爱是什么、不明白责任比山还重、不相信友情会被背叛——所有的激情就象挥霍不尽一般,我们每天高高兴兴、意犹未尽、追悔莫及、彼此彼此地做着那么多莫名其妙、却又让今天的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情;

      而且,就在那些时刻,我们还理直气壮,认为在这个我们早已看透的世界里,全部的其它都是可有可无的背景,只有自己和自己在做的,才是超越一切凡俗、才是唯一有必要存在的;

      我们那么容易就说出爱这个字,也那么容易就松开了抓紧的手;我们用文字编织的情书感动着对方和自己,却在血液凉下来的瞬间心灰意冷,觉得整个世界骤然变成了一块乌黑的冰;

      我们相信世间只有绝对的生和死,并且尽情嘲笑那些在我们看来无非是苟活的人们;我们鄙视金钱和物质,却无限向往精神的升华,以为这才是宇宙唯一的玄机,人间至高的真理;

      那些曾经让我们心潮起伏甚至泪水潸然而下的理由,在今天看来如此可笑和自作多情;而曾经让我们满心无所谓、随意放弃的东西,却让我们在今天想来仍然隐痛不已;

      ……

      在荒唐和更加荒唐的现实中,我们历经挫折和更多的挫折的打击;而在这个漫长到让当时的我们以为是永不结束的过程中,我们并未被百炼成钢,却变成了其它的一些什么。

      回首这些往事时,我们根本就笑不出来,也无法把它们轻松地扫进记忆的垃圾堆;或许是我们还不够“成熟”,不够“柔韧”吧?可又为什么,我们总会象个贪财的孩子一般,死命地守着这些在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玩意儿,并在追抚往昔时,任由自己的思维无边无际的飘散?

      ——在青春已经飘去的今天,你又偶尔会想起什么、想起谁?

      青春本来不是刀子,却总会留下伤口。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也正在用缓慢而清晰的节奏,一点点地撕开了这个早就不再流血的伤口。

      看着淋漓的创面,我们久久无言。

      (五)

      一部电视剧,居然敢一口气去刻画七男五女共计12个主角,也真是够匪夷所思的了。其中的佟大为,大概该算是其中最著名的演员了;盛名之下,他能演得相当出彩,并不太令人意外。

    点看全图

    方言和李白玲在看守所接受警察的调查

      真正令人激赏的,则是其余11个并不那么出名的演员。其中,“百珊”和“许逊”一角相对较弱,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剧本给他们的发挥空间并不太多;特别是许逊的扮演者陈羽凡,似乎玩音乐更象他的本行——即便如此,这两位也演的相当不错了。

      至于全剧着力浓墨重彩表现的几位,从冯裤子到卓越,从金燕到李白玲,从乔乔到高洋,无不给人留下了过目难忘的极深刻印象。面对超长的镜头、超长的台词,他们的表演无一不是极为到位、相当传神,以至于经常让人忘记这是在看电视剧——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剧中,每个主要演员似乎都是天生的北京大院子弟,似乎都只是在随随便便复述他们亲自经历过的故事一般,行云流水、举重若轻。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的不断演进,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方言、高洋、李白玲、高晋、许虹、冯裤子、卓越、金燕、乔乔、许逊、百珊、汪若海,我们不断发现他们各种新的侧面,又不断地重新认识着他们……

      而在打下这些名字的时候,我根本就是一气呵成——也不难想见,他们对角色的诠释,又是多么的成功!

    点看全图

    左起:冯裤子、卓越、方言、高洋、高晋、汪若海、许逊

      此外,诸如王匡林(王朔小说中的“瘸逼”,一念叨起来就想狂笑)、葛南征、港商、刘会元、吴胖子、老蒋……这样的配角,也是个个活灵活现,观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其中,尤其是王匡林和老蒋的表演分外夺目,甚至远超大部分电视剧的主角水准……

    点看全图

    刘会元和吴胖子,一对活宝

      一言以蔽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真是演的极好、看得痛快!

      

      (六)

      导演叶京出言不逊,自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中国电视剧里最牛B的一部。是不是最牛B,导演本人显然说了不算,得由观众来决定。如前所述,某网站统计有超过80%的人表示“非常喜欢”——这就是说,至少是在能上网的人群中,它获得了相当普遍的肯定。

      ——而在中国每年出产的N多电视剧里,又有几部,能得到80%以上的网民肯定?我们不妨再退五十步:又能有多少电视剧,能获得哪怕30%的网民的一致推崇……?

      可就是这部几乎是拿电视剧当电影在拍的作品,却受到了那么多人的衷心喜爱。这大概就应了一句俗话:是金子,它就迟早要发光。

      当然,我们也看到,整部电视剧,还是有一些毛病的:比如某些场景的刻意、某些细节的不经推敲、某些角色的扁平化……等等,如果耐心去数,还应该有不少。

      但还是那句老话“瑕不掩瑜”,“胶片感”极强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确实是一部值得向大家推荐、值得大家平心静气看完的电视剧——也许在观看的时候,你不会如我一般,被感动得数次几乎落泪;也许,你看完之后,会说“不过如此嘛,这个1001n实在是电视剧看得太少,品位太差”;也许,你只看了一会儿,就不耐烦地结束了播放,心说“这种玩意儿也会有人叫好”……

      也许是这样吧。毕竟,它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看完全剧的人,一定会知道我说的“震撼”指的是哪里),也许并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复制在别人的心里,不会那么简单地就激起同样的共鸣——这些,其实都没有什么,大家本来就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而这部电视剧,确实也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才拍摄的。

      但这也绝不是说,它是一部专门拍给所谓“精英”去看的电视剧。恰恰相反,我倒觉得这部极有个性的“小众”作品,是拍给很多在青春辉煌以后就渐渐平淡的人看的;或许,他们会有更加深刻的感触吧。据主创人员的反映,最先为这片子叫好的,竟然是“叔叔辈儿的人”……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这部电视剧中表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而已;对于每个珍视那段时光的人来说,镶嵌其中的记忆,永远都不会过时。

      

      无论叶京导演怎样自我吹嘘、怎样用低劣的手段炒作该剧,也无论别人怎么看,我个人都坚持认为:

        它是一部极优秀的作品,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之作,更是一座“青春”的纪念碑。

      相形之下,几年前曾经让我目不转睛的美剧《24》,我会打个75分;前年曾经红极一时、也让我深为感动的《历史的天空》,我会打到85分。

      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至少是95分……

      这个分数,不光打给剧组的演职人员,也要打给为了还原他心目中的“青春”,而付出的极大努力和心血的叶京先生。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2005年杀青,直至2006年年中,陆续开始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如潮好评;而我知道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写到这里,突然就想起了这么一件事:

      二百八十一年前,为年羹尧大案所累的幕客汪景祺,所做诗二卷《读书堂西征随笔》也被抄了上去。雍正阅后,咬牙切齿地在首页批示:

        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我最后想说的话,只比这句雍正名言少了前四个字。

      [完]

    关键词(Tags):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王朔#叶京
    • 家园 【原创】重看一遍的几点感想

      感想一:觉得伤感的地方少了,可乐的地方多了。比如金燕抹脖子后大家一片手忙脚乱中冯裤子突然睿智地说:我早知道要出事。

      感想二:女人的年龄是掩不住的。片尾的乔乔尽管做中年扮相可是脸蛋依然是个孩子。

      感想三: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这片子和《阿甘正传》正好是对照——一个是讲述一个傻子怎样不做傻事的故事;一个是讲述一帮聪明人怎样拼命做傻事的故事。

      《阿甘正传》里说的好: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狼狈不堪从来都是傻瓜的专利——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感情生活。

      感想四:叶京的才气毕竟不如朔爷,不会收尾是他的软肋。《梦开始的地方》的结尾就狠失败。这部片子的最后一集也是惨不忍睹——从方言见李白玲开始直到最后《过去的故事》的旋律再次响起,这一大段从音乐到对白简直乏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乡村骑士》的间奏曲放了又放+一堆不知所云的人生感慨——看来叶导本人跟他客串的警察马汉玉一样是有点说教癖的。

      当然给这么精彩的故事做一个收尾本身也是难度狠高的。从前一个朋友的评论说:王朔的才气突出体现在他作品的名称以及开头和结尾。这个评论狠到位。

      最后一点感想就是:正版太贵啦!非压缩的DVD打了八折还将近260

      又及:片子的英文名字不错:BLOOM OF YOUTH(青春盛放)

    • 家园 再补充一点考据

      今天去姥姥家吃团圆饭跟俺舅舅、舅妈聊起这片子。俺舅妈的原话:那里面的每一首歌都是她当年亲手弹吉他唱过的。所有的事都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经历过或见证过的。那几首老歌都是当年的地下歌曲、民间创作。其中他们在监狱里唱的那首是最早原创于东北建设兵团后来流传回北京的。

    • 家园 花好文

      向LD推荐

    • 家园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所看过最好、最牛B的一部电视剧!

      同感。只是聪哥总是把别人想说的话说了个淋漓尽致, 我已无话可说了。只是今天翻看久不上西河的帖子,又翻出这篇来,那就留几个字罢。在回国之前,我已经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最后在方言见到患了癌症的李白玲的时候,二人相拥而泣,我也哭的一塌糊涂,剧情至此,前前后后,从卓越死去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到心痛,到此时已经阻挡不住泪水。但感到心痛的,又绝不止是这些。

    • 家园 抱着你哭

      去年买的D版,至今还没看.都听人说N回了,我冤啊.

    • 家园 考据了一下原作

      朔爷小说里出现高洋、高晋、许逊的是《玩的就是心跳》和《动物凶猛》。乔乔、夏红、金燕、百珊、汪若海、卓越、冯小刚是《心跳》里的人物,李白玲和倒彩电的事出自《橡皮人》。

      原作里当了酒店经理的是高晋、当了警察的是许逊、患难鸳鸯是汪若海和乔乔,被砍了脑袋的是冯小刚。身患绝症想见方言一面而未果的是百珊

    • 家园 祝福这一对

      http://web.xwwb.com/wbnews.php?db=5&thisid=79557

    • 家园 【文摘】朔爷的评论

      朔爷的评论在这里,任何的话都是拙劣和多余的了。我想说的只有一句:挚爱过崇高的青春,注定不朽!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你看了吗?多好啊,这就是我说的《红楼梦》让一帮人写了《飘》。不过叶京写好了我就不写了。他完全真实,完全把我看傻了。他这个完全还原真实。

      ——南方周末:王朔说说说

      记者:我听说你认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很好?就因为演的是你们那时候的事?

      王朔:对,在我看来全当真事看了。叶京对那背景很熟,他就写了我们这代人成长,我们这代人特别典型,就是毛泽东时代,真真假假都不知道真假了,有正义感,正义感没处释放。我记得毛泽东见斯诺的时候,斯诺拍毛泽东马屁,说您改变了世界。毛泽东说,我就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块地方。我认为他说的就包括海淀这一带。我们从小集体生活是当士兵来养的,从小认为你将来是要打仗的,不可能活太长,将来是有一场大仗,要和全世界的压迫者搞一次总决战。没有想过要生活,所以什么爱情都要服从这个,你可以叫哥们儿也可以叫战友的这种感情,从小在一起培养起来的。所有的这些情感,包括对金钱、对女人的都不能影响这个。当然打仗就很好,大家很默契,你不打仗就瞎了。在社会中一生活就完蛋,等于你个人要服从集体,不管你这集体多荒谬。所以为什么我后来能抗拒好多主流价值观,也和这个有关。我的价值观在这儿,这些人认为我操蛋我就操蛋了?你们谁说我操蛋我根本不理你们。跟我没关系,我不在乎你们说什么。我从小就这样,包括父母老师说我是坏孩子,我的朋友认为我干得好,那就行了。他们说我是好孩子我才觉得不行呢,这些人说:你丫拍老师马屁了吧?那我就无地自容了。所以什么社会上的闲言碎语,见他们的鬼去。

      记者:那你跟那些发小还保持来往吗?

      王朔:有来往,但不像以前了。因为你不在一个环境里生活,你关心的东西不一样了。我们每年有一两次聚会,我都很少去了,因为我有个人问题,我这岁数了有很多个人问题。在一起聊过去也聊疲了,但我一看到那个,有时也恍惚了,不知道自己是谁,我看那个就知道自己是谁了。包括王子文这事,跟看这《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也有关系,看完这个一下变得特别猖狂,所有东西都不害怕了。

      记者:热血沸腾了?

      王朔:也不是热血沸腾,它是一种特别猖狂的生活态度,管你丫是谁呢?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一下子看出我自己是谁了。我觉得我骨子里还是这种人,过去我可以讲我有很多害怕、怯懦,害怕强权,在强权和暴力面前怯懦,怕疼,总是想躲闪,生活得更好一点。我现在快50岁了,我也不敢说我是正义化身,我不是,我只是首先要求自己: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因为我们离完人差远了,连一个纯粹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我都做不到。别拿自己当回事。我其实一贯自私,不太帮别人忙,但我这一生中实在受过别人很多好处,包括受过女人的很多好处,让我认识了很多东西。我尽自己所能,如果能援助他人的时候,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我可能做得远达不到这一点,我现在是有那个真正无所畏惧的感觉。

      ——三联专访王朔:我现在真正无所畏惧

    • 家园 阳光灿烂的日子

      青春的墓志铭——这是我对那部电影的感觉。跟哥们儿的题目差不多,可我没哥们的本事能写出这么多来。

      刚看了一半,先点评一下女角:夏红娇,金燕憨,李白玲烈,乔乔骚。百珊没法跟她们放在一起,她完全是个母性的象征。卓越迷上她应该是一种恋母情结。

    • 家园 强烈建议有心人去看看叶京导演的另一部戏: 饴笑大方

      比较另类...也很搞笑,以为值得一看..

    • 家园 看完了, 感觉很沉重
    • 家园 感觉高洋的形象要比方言饱满得多。方就会酸着个脸。

      高洋演得很象小圈子里大哥的样。

      最恨的是葛南征,见丫第一面就想抽丫。

      看到25集左右,就是他们倒彩电屡屡受骗的时候,真看不下去了,难受。

      第12或13集,许逊碴琴唱狐狸的故事,真抖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