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繁荣西河☆拔刀原创】朋友故事 (一) 重逢 -- 夏翁

共:💬623 🌺9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繁荣西河☆拔刀原创】朋友故事 (一) 重逢

    朋友故事 补序

    朋友故事 (一) 重逢

    朋友故事 (二) 死党

    朋友故事 (三) 测量

    朋友故事 (四) 读书

    朋友故事 (五) 震撼

    朋友故事 (六) 利器

    朋友故事 (七) 女生

    朋友故事 (八) 唱歌

    朋友故事 (九) 暗恋

    朋友故事 (十) 学工

    朋友故事 (十一) 血流

    朋友故事 (十二) 沾光

    朋友故事 (十三) 城墙

    朋友故事 (十四) 猜谜

    朋友故事 (十五) 挨砖

    朋友故事 (十六) 独行

    ==============================================

    圣诞前夜,与一干朋友在新开张的川菜饭店“半亩园”聚餐。生意红火,客流如潮,又值岁尾年头,更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虽然我们事先预定了座位,但还是在门口等了半个小时。

    “半亩园”的菜还是不错的,而且经济实惠,又是汤,又是煲,每个人吃得都是赞不绝口,红光满面,至于川菜适合不适合圣诞夜大餐的问题,全让我们抛到脑后去了。

    店堂虽然不小,但放的桌椅似乎多了一些,服务员送菜买单就得从人缝中小心翼翼地奋力而过,看得出,这也是技术活,要是一碗热汤给哪位顾客衣脖儿里浇下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在与我们隔了一张桌子的地方,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站了起来,扭头向服务员招呼,看样子是要买单了。我不经意地扫视了一下那位大汉,不看则已,一看差点失声叫出口,那大汉没有注意到我,扭脸又坐了回去。

    怎么是他?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他?我心想,如果说世界上有人会长得如此之相象,那今天就算是给我碰着了。我该不该贸然打个招呼呢?想了想,还是等他转过脸来再仔细辨认一下吧。服务员们很忙,一时半会儿还照顾不到他们,那大汉又转过脸来了,这回是侧面,朝前勾的下巴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就拿他开玩笑的事情,如果是他,项阳,的话。

    朋友察觉到了我的异样,我把事情一说,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出主意了,什么,装作不经意地碰他一下;干脆喊一声他的名字看他的反应;写个条子递过去……

    还是最后一个主意比较得体,一朋友十岁的儿子,混血儿,金发碧眼,一口京腔,座位正好最靠近那位大汉,让他去问问大汉姓什么。

    小伙子倒是一点不怵,跟他妈耳语了几句,就挤到了大汉身边,叔叔,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小伙子大声问道,好让我们都听见。

    大汉转身楞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口京腔出自一个小老外之口,犹豫片刻才答道,行啊,什么问题?

    小伙儿继续朗声问道,叔叔,你能告诉我您姓什么吗?

    大汉更是有点莫名其妙,他们那桌上的人们也都觉得奇怪,大眼瞪小眼地发楞,不会是电视台记者采访吧,怎么会用这么个小洋人?

    大汉好不容易缓过神,从兜里掏出一支笔,在餐巾纸上写了一个字,问小伙子,你认识吗?

    小伙子回身大叫,妈,他姓项!

    大汉把视线投向我们的桌子,我的朋友,我赶紧站了起来,迟疑地问道,项阳?

    项阳一楞,也站起身来,你,你,你了半天,竟然不能叫名。

    我右手拇指食指伸出,你的,李向阳的干活?

    项阳这才犹犹豫豫地道,夏,夏,夏一跳?

    我们三两步走到一起,双手紧握。项阳基本面貌没变,跟三十年前比就是块头大了许多,我却变化甚大,老了胖了发福了,估计摸回国内,走大街上不用化装也没人能认识我了。

    我们不约而同地,三十年了!

    可不是,三十年整啊,中学二年级入中学时候的同学!很好记,住抗震棚时候入的校,入校几天就开追悼会了,在大太阳下晒了整整一下午,班上有三个女孩子都晒晕过去了,然后就上街游行了,放了不计其数的炮仗,反正比过年时候放的多,好象,家里也吃了螃蟹,就是记不得是不是三公一母。

    我那时候还是宣委,政委的名字早就弃用了,班委里最忙的,这些政治活动一多,宣委就更忙,板报墙报一大堆,还要定时更新,不光是写稿,毛笔字板书都得拿得起来,还要题图插花描边,以前小学时候就干惯的,现在只不过频率更高面积更大更花时间。

    很巧的是,班上还有两位干将,写写画画都挺棒的,项阳一个,还有一个董原,以后有机会再说说这小子,在非洲好几国使馆当差,后来就失去了联系,现在不知道混到哪里去了。

    我们三个就此结成了死党,一起玩车技,一起看小说,一起抄“外国名歌二百首”,还一起抄那啥“之心”……往事不堪回首啊!

    各自的朋友们在催促我们了,我们匆匆交换了电话,改日再聊……

    真是想不到,会在离家万里的地方见到老朋友,而且是这样一种场合上,感叹不已。

    回家路上,一首我们曾抄写的老歌回响在我脑海……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

    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

    到处奔波流浪

    ……

    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

    ……

    朋友故事 (二) 死党

    元宝推荐:holmers,海天,老票,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系列很好看

      鲜花送上

    • 家园 送花得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繁荣西河☆拔刀原创】朋友故事 (十六) 独行

      接上篇朋友故事 (十五) 挨砖

      舅舅说,四人帮垮台了,高考肯定会恢复,我已经听到不少传闻了,你再也不能象现在这样整天无所事事吊二郎当,我跟你爸妈都商量了,下学期跳级,为高考做好准备!

      我一听这个,当时脑袋嗡地一下懵了。大学?这个字眼在当时的我看来,还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名词,就象那无数颗憋着想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一样,要不就是漫无目的地滑过遥远的天际,即便运气极好的,也大都在与大气层的猛烈摩擦中燃烧殆尽成为一颗绚丽的流星,剩下的残留躯骸才算是进入象牙之塔的最后幸存者。况且,我才中学第二年,那些被文革精简的可怜的中学内容,还远远没有学完呢,拿什么去考试呢?

      舅舅仿佛看出了我心里的焦虑,作为一校之长,他当然对于我们目前的程度了然于心。舅舅说,当然不会现在就考,据我分析,高考将在一年之后恢复,也就是明年夏天。(现在是七七年的五月,关于高考恢复的小道消息已经开始流传)

      舅舅即使料事如神,也还是有点按步就班了,谁也比不上总设计师的跳跃性思维,为什么不能提前半年,搞个七七级呢?我们这批人是亲身感受到老邓的恩泽的,否则,我们就得下乡去锻炼几年,运气好的,也得在街道小工厂浪费几年美好时光。这是一种很直接的感情,几年后“小平你好”的横幅就是一个爆发式的体现。但“小平你好”口号绝对不是北大人的发明,北大发明的只是把口号印在床单上,而我听到这句口号的时候是七九年暑假,地点是在安徽黄山之巅。

      舅舅还在接着说,功课的事情不用担心,我已经跟几个老教师谈过了,他们都很愿意帮你一把。数学教研组长陶老师,物理组长佟老师,化学组长顾老师,你一周六天,两天一门。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一说。争取半年时间把中学课程补齐。语文英语,你自己先看着,若有问题,语文组长孟老师英语组长何老师会给你临时辅导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这几位老教师都是我们学校的顶梁大柱,没几分真本事也当不了教研组长,是不是?再过一年时间,社会上数不清的补习班盛起之时,这些著名教师都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人能以得一如此名师而深感荣幸,我一下子就得到了五个,还都是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我真是深得其福,事半功倍,一生均受其益。说到学费,那真是一分钱也没有,那时候的人干活也不为利,能被校长大人垂青就已经心里乐开花了。不过我这个弟子把老师们哄得还是挺开心的,想来他们也不会忘记我的。说到为什么全是各教研组组长,舅舅后来解释说,你要是请了一个组长,另外组的组长面子往那儿搁,请谁不请谁,反而容易出问题,干脆全请老头子出山。

      从此,我的人生之路出现了重大转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哈,相对而言啊。固然家庭的因素,父母舅舅对我的要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潜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吧。

      后来我就很少跟班上课了,舅舅把我给弄到了还没有开放的图书馆里,让我在那里看书,除了回班参加考试,我基本上就泡在图书馆里,并且很自觉地乐此而不疲,因为,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个新的宝藏。

      图书馆早已有之,但自文革起关闭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开放,只有一位老师兼管,平时大多数时候都空无一人。舅舅让我在一个空房间里自修,因为课程跟目前我的进度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看书看得无聊,我就在图书馆里乱转,咦?这里还有间屋子,还挂了锁?我小施开锁绝技,那种黑色的挂锁很快就让我给橇开了。借着屋外昏暗的灯光,哇呀呀!这里满屋堆着成捆的旧书,不负看书不要命的薄名,我不顾呛鼻的霉味儿,就扑上了书堆。

      这间屋里堆的全是文革是被标上封资修大毒草的禁书,古今中外样样齐全。原本以为自己读过的书不算少了,可入宝库才知自己的肤浅,小半瓶醋直晃荡。

      高考不忘娱乐,闲书一样得看。可不知怎么搞的,当时是读了不少闲书的,可后来就记不起来几本,就记得有些少儿书籍直到那时候才有机会读到,比如久闻其名的“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等,还有一本“灵泉洞”赵树理的,当时看了上集,可下集再怎么也找不到了,直到如今还是一大遗憾,不知网上有没有地方读着,好心人请报个信。

      我还偷偷取出了一些书,总也得让朋友们开开眼不是?文学书外,我还发现了不少苏联的数理化习题集,那时候想买也没处买的东西啊,于是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顺手牵羊把一本吉米多维奇也搁进了包里,当时没多大用,到了大学那可是让同学垂涎三尺啊。

      曾经思想一闪念,这是当小偷啊!不过也 就一楞神功夫,想起那谁谁说过的,偷书不为偷,那叫……窃……

      不能再写下去了,跟朋友的主题实在越来越远,成“高考故事”了。但那段时间好象过得很快,几个月时间把中学的数理化打点了一遍,除了参加考试,参加数学作文竞赛,才出来遛达遛达。

      下半年开学我就算是跳了级,可也没到新班级去上课,继续在图书馆里单打独斗,所以班上同学名字都叫不全,更谈不上交情了,一般都是别人认识我,我不认识别人,这也不能怨我,那时候分班实在太勤了,先是文理分班,接着又是好几次分快慢班,按考试成绩硬碰硬来的,分到最后我都糊涂了,回班考试都走错门。

      七七高考前中学是四年制,因为最高年纪中四还没有毕业,所以教育局只让中四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参加考试,我们学校大概派出了五十来人,其中大部是考理科,只有几个考文科,但文科没有人中,理科嘛,贡献了三个,我当时好象没有什么感觉,只不过是上另外一个中学坐了几天,还是自己骑车上学放学,后来看到家长送考的场景实在感慨万千,怎么现在的中学生都被娇惯成这样了!尤其是那些大小伙子,让娘老子冒着炎炎烈日……统统拉出去,翻过来!

      但结果出我意料,我是三人中最高分。大家别以为我们学校那么菜,四五十人才考上三个,那是因为教育局给我们的分数线不一样,我们的分数线是在重点学校录取线上再加一大截的。在此惋惜一下,过线的三人都是男生,当时尖子班里有好些女生,成绩都是相当不错的,但七七年高考的成绩比教育局给非毕业班定的高线差一两分,但已经是大大超过了重点线,所以没能脱颖而出,等到七八年正式高考,却连重点线都没到,只能上一些三流学校,命运作弄人哪。

      而且七八年再改学制,四年改五年了,那些七八年该中学毕业的又缓了一年,可到七九年据说是极难的考题,结果什么大学也没考上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很羡慕我,我那时候也曾沾沾自喜,但后来回顾这段时光的时候,还是要嗟叹一下,我的中学时光实在太过短暂,后来所说的高中,我基本上是整个无缘啊,要不,会有多少美丽的故事发生啊!

      [URL=#]朋友故事 (十七)[/URL]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