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进化论角度对同性恋基因的看法 -- 任爱杰

共:💬18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进化论角度对同性恋基因的看法

    马前卒的大作《关于同性恋和同性恋婚姻 我的看法》(http://www.cchere.com/article/704925)说到了同性恋基因的遗传问题。这里随便说几句。

    首先,按照各位参与讨论者的惯例,声明本人并非同性恋,既不同情也不厌恶同性恋。

    虽然我认为同性恋主要是社会性的,但还是想要讨论一下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如何用进化论来解释?

    马前卒老兄倾向于认为不存在同性恋基因。的确,如果用进化论来解释,由于同性不能繁殖后代,纯粹的同性恋基因早就被消灭了。

    如果我们假设同性恋基因是只在某种条件下才会被诱发的话。那么这无非是说,同性恋主要还是社会性的。

    那么,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的话,同性恋基因有什么作用呢?用进化论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性恋如果有基因的话,这种基因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适应性呢?

    人是群居动物。原始人的很多事情,例如制造,围猎,采集等等都要通过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分工合作通常都是在小群体中完成的。

    虽然有句话叫做“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从对原始部族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原始人类的劳动中的小群体都是以性别划分的。这并不是说某种工作只有某种性别才能干。只是说,一个小群体中很少会参杂不同性别。例如围猎并非男人的专利。但是男人一般只和男人一起组成打猎小组。而女人如果打猎会有专门的女人小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但是知道这是人类普遍现象有助于建立我们的同性恋基因假说和模式。

    众所周知,同性恋的高发区是同性大量聚集,而又很难接触异性的地方。例如军队,海船,等等。

    当然,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同性聚集的地方,发生同性恋的几率当然要大得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些地方同时也是相当危险的地方。不论是远古的打猎小组,还是文明时代的军队或海船,这些工作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为了降低死亡率,这些工作要求更加亲密无间的合作。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亲密无间的合作呢?性接触是一种方法。人类有保护自己性伴侣的本能。和性伴侣的默契也一般也超过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

    然而在打猎小组,军队或海船中,异性的伴侣很少存在。即使存在,也未必就能够得到。而且异性的能力和同性相比很可能有巨大的差异。相比之下自然是同性更加可靠。

    这时候,如果和同性发生了关系。心理上会产生性别置换。会把对方当做异性。(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所谓同性恋其实是把同性当异性。)这样,双方仍然具有同性的能力,双方却取得了暂时的对异性伴侣的默契和保护心理。能够迅速得磨合。

    这样,在围猎,战争或一切冒险中,作为一个集体就更加容易生存。于是能够在此情况下生存的个体的基因就有更多的机会传递下去。

    这一点,古希腊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古希腊人不但不反对男性同性恋,而且还提倡男性同性恋。在他的《酒会》(Symposium)一文中,柏拉图借与会诸人之口极力赞美了同性之恋,并认为这是比异性之恋更为纯洁的爱情。他借斐德罗(Phaedrus)之口说:一个城邦,或者一支军队,如果其成员都有情人组成,那么,就一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原因是,人最害怕的是在自己的恋人面前表现出怯懦,那会使其羞愧难当,因此,面对困难,面对强敌,甚至面对死亡,只要自己的恋人在场,哪怕是一个懦夫,也会抖擞精神,无所畏惧,冲锋陷阵,一往直前。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绝少纯粹的只在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事实上,古希腊人很早就成婚,生子。同性恋并不防碍他们履行延续种族的责任。更多的,同性恋被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男人往往会追求未到青春期的男孩,成为他们的“师傅”(Mentor)。这并不是纯粹的肉欲,“师傅”也必须负责对自己同性恋人的指导和训练。

    如果我们看一下现在的同性恋群体。我们会发现也绝少有完全没有异性经验的同性恋者。绝大多数的同性恋者都有一个“觉醒”的过程。在其“觉醒”之前,他们很可能早就留下了后裔。甚至在“觉醒”之后,他们也会留下后裔。

    而很多同性恋者其实只是处于同性聚集的冒险团体中,处于巨大的压力下,才会表现出同性行为。一旦压力消失,他们仍然会照样过日子。

    所以,我认为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的话,其在进化上的意义就是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与同性之间更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保证个体的生存。

    • 家园 推荐读两片文献

      Genetics and bisexuality NATURE|Vol 445|11 January 2007

      Vincent Savolainen and Laurent Lehmann

      A population-genetic model indicates that if there is a gene responsible for

      homosexual behaviour it can readily spread in populations.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widespread bisexuality in humans.

      Genetic models of homosexuality: generating testable predi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Volume 273, Number 1605 / December 22, 2006,Pages: 3031 - 3038

      Abstract:

      Homosexuality is a common occurrence in humans and other species, yet its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basis i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formulate and study a series of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purpose of predicting empirical patterns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orm of selection that leads to polymorphism of genes influencing homosexuality. Specifically, we develop theory to make contrasting predictions ab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es influencing homosexuality including: (i) chromosomal location, (ii) dominance among segregating alleles and (iii) effect sizes tha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major models for their polymorphism: the overdominance and sexual antagonism models. We conclude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und in genomic screens for genes influencing homosexuality can be highly informative in resolving the form of natural selection maintaining their polymorphism.

    • 家园 不专业

      第一,真的很可能有同性恋基因,印象中已经在果蝇中被克隆了。当然关键是如何定性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记得是把那些雄性果蝇作交尾动作定为同性恋

      第二,遗传学和进化学是两个领域,所以用基因突变解释进化,和用进化解释基因突变都不合理。至少知道前者投文章要被退回来的

      第三,不是所有突变都是有利或者有弊的,中性突变非常多

    • 家园 先支持一下这种认真的态度, 但有两点疑问

      1。如果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同性恋基因就应该遗传。 好像没有研究证明这一点。

      2。有一些猴子中也有同性恋的现象, 而其社会结构和人是很不一样的。 不知道是不是和上述理论吻合。

      • 家园 这不过是我的假说

        同性恋是否有基因很难说。我只不过是假设如果有的话,如何用进化论来解释。其实在主贴里我已经说了“如果我们假设同性恋基因是只在某种条件下才会被诱发的话。那么这无非是说,同性恋主要还是社会性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人人都有这个基因,只不过平时不发作,必须有合适的条件诱发。

        至于动物中的同性恋现象我没研究过。是否能够类比也不知道。很多类似的进化结果却可以由不同的环境因素造成。例如企鹅和海狮都会潜水,但是两者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而适应环境的进化也并非是只有一个结果。例如同样是能够减少同类互斗的损伤,绵羊的角长成了螺旋状,而鹿的角则开了叉。

    • 家园 从十指纤纤上,相信有基因显化这一说

      河友可有注意过,如果男的食指长过无名指,可能是很大很大的。反之亦然。

      很多同性恋者对音乐和颜色都有出乎常人的敏感度和直觉,柴可夫斯基和近代著名的指挥家伯恩斯坦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想起很多小女生狂迷帅哥小提琴家Joshua Bell就十分好笑,令人回味无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我觉得不是什么都能够通过进化论解释的

      现在的研究好像的确认为同性恋是由于基因造成的,有个很有名的试验好像就是改变了果蝇的一个基因,于是男果蝇就满世界追男果蝇了。人的情况估计要复杂的多,不一定存在这样的开关基因。

      这种基因估计是隐形的,所以大量异性恋也有这些基因,所以才能够让同性恋不断存在下去。

      通过进化论解释同性恋,我觉得问题是同性恋会导致无法繁殖,于是基因就无法传下去了。

      我有时候想,过去压抑同性恋,使他们不得不接受异性婚姻。现在社会越来越接受同性恋了,是不是反而会导致同性恋的逐步减少?

      • 家园 进化论其实主要是解释物种的起源

        您说的这些例子其实和进化论并不矛盾。如果同性恋的确是基因遗传的话,那么最早的基因从哪里来的呢?这和是否是显性基因没有关系。

        举例来说,人种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白种人的蓝眼碰上黄种人的黑眼就是隐性的。但是白种人为什么是蓝眼呢?这就和白种人最早的分布环境有关。环境导致进化,然后异变又流传了下来。

        我的假说无非就是给出这样一个进化论的解释罢了。

        至于现代社会接受同性恋是不是会导致同性恋绝种。我看是不会的。这是由于很多同性恋并不纯粹。很多时候是双性恋。也由于很多同性恋在“觉醒”之前是和异性结合过的。很多同性恋的自述说自己在多次和异性的恋爱、婚姻失败后才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这就保证了同性恋的遗传(如果真有的话。)

    • 家园 我曾经去过一个(男)同性恋聊天室

      在那里遇见一个男孩,16岁,他告诉我他从没喜欢过一个女孩子,让我很是吃惊。他的男朋友是他的表兄,一个大学生

      • 家园 这恐怕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同性恋的产生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最大。一般在封闭的同性环境中容易产生。社会习俗过于封闭,男女交流渠道少,也容易产生。另外,如果一直为异性所轻视,或被异性排斥,也有可能产生。

        我其实比较偏向于纯粹的环境诱发论。主贴主要是看了马前卒的文章后提出的一个假说,假设有这么一个基因的话,那么在进化论上该如何解释。因为从表面上看,如果有这么一个基因,应该是反进化论的。

        当然,如果用剃刀理论,显然纯粹的环境诱发论比基因论更为简单,所以应该采用。

        用环境诱发论,当然可以用佛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这样,就又要牵涉到家庭因素。

        雪太傅举的例子我很难从中判断什么。信息量太少。这位少年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家庭状况等等都无从知道。

      • 家园 又一次在多伦多

        去一个“另类”电影院看电影,他们常放外国电影,像以色列的、伊朗的、欧洲的,外面不大容易看到的那种。那天是放Love,Velor,Compassion,进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了,随便坐了一个地方就看了起来。不知道这是一个gay的电影。电影结束时,灯一亮,周围全是gay,吓得我落荒而逃。其实那些人很友善,也很文雅。不知道我是在逃什么。理智上说,我对同性恋持中性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但感觉上还是觉得不对劲,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