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响应温相号召】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 第一砖 -- 群众演员

共:💬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响应温相号召】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 第一砖

    建国至朝鲜战争结束

    快马加鞭未下鞍,

    刺破青天锷未残。

    独有英雄驱虎豹,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跃进至1976

    踏遍青山人未老,

    欲与天公试比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

    只识弯弓射大雕。

    逝世

    遍地英雄下夕烟,

    寥廓江天万里霜。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间正道是沧桑。

    • 家园 诗写的好

      人死的也好,不能与时俱进(或者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也就第一段可称英雄,跟着是枭雄和狗熊(要删请便),好在见马克思前还回光返照了一下。

    • 家园 支持

      毛泽东的诗词那种大气是仿不出来的,老蒋的气魄比他差远了

    • 家园 现在哪里还可以买到毛主席语录?

      很怀念呀。。。

    • 家园 老毛的诗词还是值得一看的:

      建国以后好的少了,但是,个把?y语还是有的。比如只争朝夕这句话。还有换了人间这句,还是高手的,身出草泽

      ,自学成才,恢宏之气也是学究们比不了的。

    • 家园 顶!
    • 家园 群众兄好诗!

      也算是鬼斧神功了。

    • 家园 【评论】有?]有毛???|,呃五十多年?憩中??都不??好

      【响应温相号召】纪念毛???|第一砖

      有?]有毛???|,呃五十多年?憩中??都不??好,晷

      嫔不在呃?K?|西身上,它只是一??咿客.

      建国至朝鲜战争结束

      孺里江山知何??,

      西北望樘安.

      咿蓖千帆皆不是,

      你?喟滋O洲。.

      大跃进至1976

      一年一度秋锾?牛?

      ?o可奈何花落去.

      寥廓江天孺里霜。

      望?嗄巷w雁。

      "逝世"

      一唱雄膈天下白,

      孺方?纷嘤杏陉D。

      稻花香奄真赜年,

      ??取蛙??一片。

    • 家园 写得好啊
    • 家园 精辟!
    • 家园 毛泽东,一份沉重的遗产 by 旷新年

      毛泽东,一份沉重的遗产

      旷新年

        当毛泽东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对新旧中国作过这样的对比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层层压榨之下暗无天日的社会。

      是一个农村整个破产,工业被帝国主义全盘控制的社会。用鲁迅的话说,是一个吃人的社

      会。”“受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产生了新的精神面貌,在第三世界产生了新的世

      界观,在发达国家里产生了对人的价值观念的重新估定。”芝加哥大学历史系何炳棣教授

      说:“毛主席将一盘散沙、各自为谋、忍辱待毙、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变成为艰苦卓绝、急

      公好义、勤仆俭武、自力更生,受到全世界尊敬的新中国。”“从客观历史观点看,毛主

      席无疑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人物。”委内瑞拉的外交部长埃斯科瓦尔?萨

      洛姆甚至这样认为:“没有毛主席的形象,就写不出二十世纪的历史。”列宁所领导的俄

      国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发生在欧洲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所发动的中国革命则更深

      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结构。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说,帝国主义只要在海岸上

      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东方国家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毛泽东有力地扭转了人类的历

      史,扭转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告诉人

      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然而,当今天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面

      前土崩瓦解和全面溃败,当资本主义宣告历史已经终结了的时候,再来谈论社会主义,谈

      论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一种冒险。今天即使是在中国,毛泽东的影响也正在日渐消失。在

      知识分子所掌握的各种媒体上,毛泽东被涂描成为一个封建暴君,毛泽东的时代被涂描成

      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被视为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是饥饿和迫害

      的象征,甚至被他们称为“国耻”。当然在中国,也有人在怀念毛泽东,而且这些人比官

      僚和知识分子的数量要大得多,但是他们与任何话语权力无缘,因此这种怀念在报纸、电

      视等大众媒体上几乎没有公开表达的可能性。他们属于“沉默的大多数”。(这也因此使

      我一直对“言论自由”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充满了怀疑。言论自由真正能够使所有的观点都

      能够得到正常的表达吗?尤其是能够使资源和权力匮乏的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意志能够获得

      表达的机会吗?)中国的沉默的工人和农民以他们的方式怀念着毛泽东?D?D这位人民共和

      国的缔结者。当中国的官僚和知识分子极力丑诋毛泽东的时候,他们却把毛泽东神化了,

      他们把毛泽东当成他们的保护神。在城市,司机们在他们的驾驶室里挂毛泽东像;在农村

      ,农民为毛泽东修建清官祠。尽管工人和农民的这些表达在意义上是含混的,但是却与官

      僚、知识分子对毛泽东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毛泽东在今天中国被分裂成为完全不同

      的两幅肖像,正像今天的中国被分裂成为官僚、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两个不同的中国一

      样。在某种意义上,毛泽东表征着今天中国官僚、知识分子与工人和农民之间政治、经济

      利益之间的严重的分裂和思想的巨大的鸿沟。

        在今天,毛泽东(如果不是诅咒毛泽东的话)已经成为了权力话语和知识话语的一种

      共同的禁忌。在1999年国庆50周年的时候,即使是官方也很不情愿把1979年以后“改革开

      放”的20年与毛泽东的时代联系起来,人们感觉不是国庆50周年而是国庆20周年。倒是一

      位外国记者把50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并且把它和另一个同样是大国的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的邻国印度进行了比较。1999年8月10日,《洛杉矶时报》发表了该报驻北京记者罗恩

      ?特姆佩斯特的一篇长文,对比了中印两国五十年的历史和道路。罗恩说,中印两国差不

      多同时宣布独立。印度选择了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制度,尼赫鲁在1947年8月宣告:“机

      会之门为我们打开了”,我们要结束“贫穷与无知和疾病与机会不等。”两年以后,毛泽

      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国家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但是,罗恩说

      :“当印度领导人今天在准备庆祝印度头一个五十年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除了在人权和

      公民自由的领域外,几乎在每一个层面,中国都在改善其人民--包括最穷的公民--的生计

      方面比印度做得更多”。印度外交部长、前驻中国大使说:“毫无疑问,从直接的对比当

      中,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好。所有的主要指标都比印度更好。”好在哪里呢?罗恩说:“例

      如,从1960年以来,中国使公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以上。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为69岁

      ,中国妇女为71岁。印度的平均寿命虽有增加,但平均只有62岁。识字率方面,差别更大

      。尽管中国有十年文革的动乱,很多学校都关了,但实现了人口81%的成人识字率,而印

      度为52%。从1990-1994年,中国的年均国内总产值增长率为12.9%,印度为3.8%。1994年

      印度人均收入为320美元,只占中国的530美元的60%。”“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的各

      国人力发展指标--根据识字率、平均寿命和平均收入计算得出,中国的得分是60,接近所

      有发展中国家的最高分,但是印度只有44分,亚洲国家中唯一低于印度的是老挝和孟加拉

      国。原因何在呢?罗恩说:“许多专家现在相信,到目前为止中国得以如此迅速向前推进

      的原因是部分得力于较早时更粗暴的改革,特别是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专政统治时期在

      枪尖下强迫实施的土地改革措施。人们只主要记得毛泽东时代1960-1961年大跃进失败之

      后的饥荒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恐怖政治统治和迫害。但是,特别是在共产党统治

      初期的1950年代,中国却得利于土地的重新分配、普及义务教育、简体字和保健与福利政

      策以及有助于恢复中国的精神和自尊的其他改革。虽然从今天来看总是要复杂得多,但是

      共产党对宗教、迷信、秘密会社、三合会和宗派的镇压也帮助中国打破了盘踞地方上的贫

      穷。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阿马提亚?森是印度西孟加拉人,他认为:‘中国对印度的相对优

      势是其改革前(1979年以前)奠基工作的产物,而不是其改革后重定方向的结果。’”这

      样一种历史的思考方式启发了中国的一位名叫韩德强的年轻学者,使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50周年国庆前夕写下了《五十年、三十年和二十年》一文。韩德强的文章遭到了来自知识

      分子合作撰写的匿名文章的攻击和诽谤,对毛泽东的否定代表了今天的政治正确。因为这

      种不容置喙的困境,所以借用他人的语言来表达我的话语就成为了这篇短文的一个特点。

        实际上毛泽东思想是一笔含糊不清的遗产,有人认为毛泽东所推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

      ,至少不能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因为它距离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非常遥远,80年代的

      改革派就认为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笔封建主义的遗产;然而,它无论如何也不是资本主义,

      因为它明确反对私有制,90年代中国的新自由主义就是要使历史转向毛泽东时代的反面。

      毛泽东一开始定义他们的事业就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现

      代中国的基本特征是所有社会阶级都是软弱的,因此在现代中国所建立的是工人、农民、

      民族资产阶级等组成的联合专政。毛泽东说:“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

      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统一战线的专政。”莫里斯?梅斯纳指出:“在1950-1952年新政权主持的土地改革运动

      中,在农村地区废除了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消灭了绅士地主阶级,并且重新把土地分配

      给农民。……不过,土地改革运动虽然具有激进的社会意义,它决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用

      马列主义的术语来说,废除资本主义前的土地关系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要进程的一

      部分,它是创造真正的全国性市场和政府所需要的基本措施。用毛泽东主义的术语来说,

      土地改革也是‘资产阶级’革命阶段的一幕。”但是,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毛泽

      东决心将它迅速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与

      刘少奇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刘少奇等人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是一个相当漫

      长的时期,也就是说,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发育成长。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的报告中

      仍然肯定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在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很快就宣

      布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文革结束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

      来,对毛泽东这种急剧的转变提出了批评,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封建主义,并且因此

      提出中国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然而,如果在今天简单地提出“补资本主义这一

      课”的话,那么它却包含了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的简单化理解。

        1925年至1927年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称为大革命)以国共分裂而告结束,

      这场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而且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流产。1927年国民党的“

      清党”使它丧失了对于社会底层的有效动员,它没有能够完成土地革命,使得国民党成为

      了一个脱离了社会基础的孤立的军事利益集团。确实,不论毛泽东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事业

      的贡献是多么有限;然而,毛泽东却有力地扫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完成了中国资

      产阶级没法完成的历史任务,他完成了土地革命,建立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了统一

      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的前提。

        毛泽东高度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是实际上这个国家一直并没有放

      弃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一直是国家的

      目标。“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在文革后期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会议上提出来所以是并不

      意外的。莫里斯?梅斯纳说:“毛泽东时代的许多观察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设想:使现代工

      业化手段同社会主义目标相调和的独特尝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毛泽东时期所独具

      的特色之一。无疑,这就是毛泽东的目的,而且一定也是毛泽东派的主张。但是,毛泽东

      作为一位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人物终于比他作为一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成功得多。当然,这

      种情况并不与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的通常认识相一致。这些人说毛泽东为了‘意识形态’

      而牺牲了‘现代化’,并且宣称,当这位已故的主席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精神乌托邦

      而着手进行一种无效的追求时,经济的发展被忽略了。实际的历史记录表明了一个相当不

      同的进程,而且这一进程实质上是一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在毛泽东时期,工业总产

      值增长38倍,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0倍。从1950年到1977年,工业产量以年平均13.5%的速

      度增长;如果从1952年算起,那就是11.3%。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

      在同一时期取得的最高增长率;而且,中国工业产量在这个期间增长的步伐,比现代世界

      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所取得的工业增长步伐都快。”更重要的是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这种经济建设的成果不是为一部分所垄断,而是相对公平地为全社会

      所分享。也正是这样,毛泽东接管政权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而当他的统治

      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寿命达到了65岁。也就是说,在他统治中国的25年里,中国的人

      均寿命翻了不止一番。与此同时,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到了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中

      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已经基本普及了廉价的中学教育,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

      进入学校;“赤脚医生”尽管在后来的岁月里遭到了嘲笑,但是对于从来就是缺医少药,

      得不到现代医疗保护的广大农民来说,确实减少了他们的疾病,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不仅

      城市职工实现了免费医疗,在广大农村也建立了合作医疗,不仅在城市建立了职工退休保

      障制度,在农村也建立了严格的“五保户”制度,使需要救济的农村社员获得基本的生活

      保障。正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这个政权的一些社会主义因素。因此毛泽东在中国所进行的

      又确实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如美国学者莫里斯?梅斯纳在《毛泽东的中

      国及其发展》所说的那样:“把中国共产党人简单地看作‘民族主义者’或‘推进现代化

      的人物’,既不能公正评价他们的目标和努力,也不能让我们有一个足够高而强有力的判

      断标准去评估他们的成败。”

        我们通常低估了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或者仅仅把它理解为一场灾难。这是与我们通常

      的观察角度有关的。毛泽东提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农村医疗条件得到前

      所未有的改善,“上山下乡”改变了城市对于农村的单纯汲取的政策,毛泽东时代杂交水

      稻的试验为80年代粮食产量的突然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20年来农村的发展仍然受惠于毛

      泽东时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们都道文革时期高等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基础教

      育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现在被谴责的‘文革十年’里,农村中、小学的注册人数引

      人注目地增加了,十年里小学的注册人数从大约1.16亿增加到1.5亿人,中学的注册人数

      从1500上升到5800万人。”在文革后期,已经开始普及了中学义务制教育。然而,今天九

      年义务制教育却依赖于“希望工程”。

        毛泽东时代为国家的长远利益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邓小平时代的物质繁荣正是

      毛主席时代所积累的巨大潜力突然释放的结果。相反,二十年来对于毛泽东时代资源的单

      纯的掠夺性利用,不仅使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下降,使得90年代以来水旱灾等自

      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灾难性影响成为了经常性的;而且也毁坏了我们这个民族无形的道德

      基础。与毛泽东时代对于基础设施的战略眼光相对照,90年代急功近利的政策甚至使得水

      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也成为了“豆腐渣工程”(朱熔基总理的说法),甚至“豆腐花工程”

      。我本人正好在70年代完成中小学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学期的学费分别从1.5元到7.5元,

      而今天则是从几百元到几万元。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我又在80年代初完成了免费的大学

      教育。如果没有毛泽东,我就不可能有上中学的机会;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我则会失

      去上大学的机会。毛泽东时代,在中国所进行的主要是基础工业、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的

      发展和建设,尤其过分偏重于重工业,相对来说忽视了粮食、住房和日用消费品的发展。

      与此同时,相对忽视了上层阶级的利益,而发展了下层阶级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它确

      实反映了这个政权的“工农联盟”的性质。可以说,毛泽东的政治不是“锦上添花”,而

      是“雪中送炭”。

        然而,对于毛泽东的评价的困难并不在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于1949年

      之后的历史。重要的也不是毛泽东在1949年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单

      纯这些经济成就的罗列并不能显示出它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任何差别。真正构

      成了毛泽东的中国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区别在于其它的方面,尤其在于它区别

      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政治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是毛泽东的独特的“后革命”的历史实践

      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伟大历史人物。莫里斯?梅斯纳在他的书中引用罗伯特?迈克

      尔的话说:“虽然社会主义者也许会取胜,但是社会主义不会胜利,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

      主义的信徒们获得胜利的那一时刻灭亡。”莫里斯?梅斯纳接着说:“使当代中国成为独

      一无二的现象,并且引起人们对它产生特殊历史兴趣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似乎与

      ‘革命后’社会历史的一般模式不相同。而且,更坦率地说,那种模式就是:当革命家变

      成统治者的时候,革命就灭亡。当社会的新统治者们着手处理革命后局势中的严峻的政治

      和经济的实际状况时,他们就往往把革命的人道主义目标和平等目标推迟到越来越遥遥无

      期的将来,就会与过去的传统和残余妥协,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那些背离他们自己对

      一个全新社会的理想和希望的历史过程的指挥者。革命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模式是,革命的

      乌托邦目标不久就变成空洞的仪式,使那些在革命后时代出现的不平等和压迫的新形态合

      理化。”毛泽东的历史实践就是与这种宿命的伟大的悲剧性的抗争。莫里斯?梅斯纳说:

      “为了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现代革命通史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人们最好记住各

      种革命所共有的厄运,认识到失败似乎是革命成功所固有的。因为中国自1949年以来一般

      说来也许是在引人注目的历史中具有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因为一直是中国极其努力地扭转

      革命可能会在革命后的时代灭亡这种似乎是普遍的趋势,阻止会窒息革命要求的‘官僚主

      义的制度化’进程,并且努力保持中国革命的乌托邦目标和理想,作为当代社会行动的活

      的源泉。”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在于,他在革命成功后仍然继续要求

      推进中国的革命,要求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要求对他自己的

      统治和政权进行革命。毛泽东对于历史的最大挑战在于他对于官僚体制的批判和对于技术

      化的、僵硬的斯大林主义的继续革命与历史性偏离。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胜利以后转变成为一个简单的执政党和利益集团,毛泽东“不断革命”的思想不遗余力地

      推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化”,企图仍然使它保持“革命党”的活力,这是毛泽东发动“

      百花齐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是历史的悲剧在于,毛泽东要摧毁僵化的官

      僚机器,然而他本身又是这架巨大的官僚机器的一部分。毛泽东发动了“百花”运动和文

      化大革命,但是同时毛泽东又是这两场运动的直接的镇压者。这正如莫里斯?梅斯纳所说

      的那样:“这既具有讽刺意味,也具有悲剧性。”毛泽东是在与自己的宿命进行一场不可

      能取胜的斗争。文化大革命无疑是左倾政治的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悲剧。然而,在另一

      方面与其说文化大革命是单纯的左倾激进化政治,还不如是一场内战(在某种意义上,这

      场内战也发生在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不论是造反派还是保守派,也不论左派还是右派,

      在文革中同样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和严厉的清算。文化大革命本身充满了不断的妥协和退却

      ,最后以左倾激进化政治的失败、崩溃和对它的全面否定而告结束。文革结束,历史似乎

      又重新回复它既定的轨道。

        毛泽东侵犯和触动了官僚阶级和知识分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中

      国历史传统上官僚和知识分子联合的封建士大夫统治传统不同,他们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

      益都受到直接的威胁,甚至于使得他们感觉到是毛泽东有意地耻辱了他们。“思想改造”

      是毛泽东的一种创造,他企图通过上山下乡、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思想改造

      运动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措施不仅是毛

      泽东“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目标

      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毛泽东激励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愿望的一部分。毛泽东没有为他的

      家族留下任何遗产,甚至他的子女在今天会遇到普通的生活上的困难。但是他却为中国人

      民留下了丰富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财产。这一财产就是人的自由与尊严,也就是现代个

      人自由和民族解放的双重目的。在这方面我们对于毛泽东的态度是复杂的,因为他既唤醒

      人们破除对于一切权威的崇拜和迷信,但是他却是利用人们对于他的崇拜用强制的力量去

      摧毁那些腐朽的权威;他唤醒人的尊严,但是,他却是以对另一部分人的践踏来作为代价

      的,他通过对于一直盘踞在人民头上的统治阶级的任意耻辱来使人民的地位得到提升。即

      使如此,今天那些自以为是运用西方的思想在同“毛泽东的专制遗产”进行斗争的人,实

      际上也是从毛泽东那里获得了直接的鼓励和启发。中国人曾经是最驯服的臣民,正是文化

      大革命使他们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奴性。毛泽东是五四的伟大的儿子。他一直号召人们参与

      到公共的政治生活之中去,“要关心国家大事”。他希望人们起来造反、革命,摆脱历史

      和社会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任何束缚。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说:“毛泽

      东公开嘲弄了中国官吏,但他并没有杀死他们,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那些取笑过中国官

      吏、并且看透了他们的人们,现在也许不会那样卑下地向他们叩头膜拜了,而按照传统人

      们是倾向于这样做的。……我认为,毛泽东主义的宗教观正是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尊重人

      性的尊严,不容许地位低下的人遭受中国官吏的凌辱。”正是因为这样,黄克诚将军尽管

      曾经在漫长的时期里和彭德怀一起被受到极端不公正的迫害;然而,当80年代否定毛泽东

      成为了一种潮流之后,他却站起来捍卫毛泽东思想。

        莫里斯?梅斯纳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失败并不在于它没有引起根本的

      社会变革,在经济匮乏的条件下,根本改变现存的劳动分工和取消阶级区分的任何尝试无

      疑会导致经济的混乱。文化大革命的真正失败是它没有产生大众的、民主的政治机构和制

      度,从而允许劳动群众取得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并且随着发展现代生产力,最终实现他

      们自身的社会经济解放,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解放。”“无论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毛泽东的

      意图是什么,他最终满足于重建一个经过思想整顿的党和经过改革的国家机构。”莫里斯

      ?梅斯纳批评说,尽管毛泽东重视上层建筑,但是文化大革命却并没有能够产生新的政治

      制度,而是恢复和重建了文化大革命前的政治制度。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的

      目标是官僚主义;然而,文化大革命一方面使官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另一方面却又没有

      从根本上对官僚制度有任何革新。“如果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改革减轻了官僚优越感

      的一些较突出的表现,那么,它们并没有根本改变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直截了当地说

      ,这种关系是国家(以及作为其代表的官僚)对社会实行全面统治的关系。”他说:“虽

      然毛泽东和社会主义的批评者们对于平等和反官僚主义抱有同样的目的,但是他并不赞成

      他们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想法。建立政治民主制度和从制度上保证思想自由是建设社会主义

      缺一不可的两个部分,毛泽东不承认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毛泽东的这些缺点后来成

      为‘毛泽东主义对未来的设想’的致命缺陷之一。”

        莫里斯?梅斯纳在评价毛泽东的时代的时候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的话说:

      “危险不在于我们避而不谈十月革命史实上的巨大污点、那场革命使人类付出的痛苦代价

      、以那场革命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危险在于我们总想全部忘记并且在缄默中忽视那场革

      命的巨大成就。”然后,他接着说:“卡尔的话适用于俄国,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不幸的

      是,人们不容易对革命做出公正的评价。社会大变动总会激发起人们对未来的、伟大然而

      达不到的期望,一旦希望破灭,长期的幻灭感和愤世嫉俗的态度便必然接踵而来,而实际

      的历史成就却被抹煞或被遗忘了。真正看清历史的画面往往需要远离那个革命时代的政治

      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用几代人的时间。现在深深铭刻在当代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中的毛

      主义的记录上的污点,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人们不能也不应该遗忘:那些事件是

      大失败,而且使许多人丧生。然而,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一定在不忽略那些污点和罪过的

      情况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作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

      ,作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的时代载入史册。”

        毛泽东在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控制和消灭流行疾病、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消除

      贫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扫盲、夜校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些方案正是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普遍地铺展开的,这些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特殊贡献。这些当然都还做得

      不够,但哪一个政府会去做这样一些事情,甚至想到去做这样一些事情呢?毛泽东时代犯

      了许多错误,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比如在1959年至1962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灾难性的大

      饥荒,发生了反右和文化大革命对于知识分子的大迫害(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如果毛

      泽东时代存在着“红色恐怖”的话,在海峡和大洋的另一面存在着同样的“白色恐怖”:

      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实行军事统治,台湾省的戒严直到毛泽东逝世多年以后才解除;美国歇

      斯底里的麦卡锡主义。)1962年的大饥荒既不单纯是毛泽东时代所解释的自然灾害的结果

      ,也不完全是后来所解释的由于政策失误所导致的歉收的结果,而是由于这一体制的任性

      专横和拒绝任何批评所导致的灾难,因为就在大饥荒发生的同时,中国的粮食出口却增加

      了一倍。毛泽东时代一方面利用计划经济和国家有效动员的优势发展了生产和国家建设,

      在国家工业化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它也造成物质资源尤其是人民的劳动、热情和理

      想的极大浪费。以胡风案为代表的对知识分子的大规模迫害,大跃进,反右和文化大革命

      是巨大的历史灾难。灾难的重要根源在于思想、学术和新闻、言论自由没有得到制度性的

      保障。毛泽东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人们的忘我热情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

      相比较起来是黯然失色的。80年代初,农民和知识分子对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充

      满了感激之情。然而,邓小平时代不应该看作是对毛泽东时代的简单否定,反过来,毛泽

      东思想也不能看作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简单批评。毛泽东的遗产的某些方面仍然在困扰着今

      天的中国,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解决民主的问题。民主是一种制度,同时,民主也是一

      种传统。毛泽东曾经为中国人提供了“大民主”,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大民主”遭到

      了否定。不论怎样,如果今天我们对于民主仍然怀抱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态度,那么带给

      中国的就可能并不是进步,而是灾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说:“研究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如果不从中国共

      产党努力改造中国社会这一背景出发,那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

      展,尤其是比斯大林主义更加充满活力和开放性。毛泽东相对于正统马克思主义来说,它

      更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重视政治对于经济的作用,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的

      思想补充和修正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是,毛泽东却似乎对制度建设缺乏真

      正的兴趣和足够的耐心。社会主义实践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一方面因为它受制资本主义的

      世界体系,另一方面也因为第三世界革命内在地包含的历史矛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传统

      的,还是西方现代的,我们应当抛弃这样一种简单化的看法。我们今天不应该再简单地用

      “进步”这样一个时间观念来评价一种思想,用单纯的“赶超”思维来对待今天中国与西

      方在经济和社会上的距离。在今天我们不应该是简单地适应西方的模式,而是要以提升人

      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水准作为目标,我们不能通过毁灭人的尊严而获得“发展”,而是

      应该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人性化。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否定过

      发展,而是相反,“只争朝夕”。毛泽东一方面遵循现代化的逻辑,另一方面又试图克服

      现代化的后果。毛泽东在现代性的悖论与困境中的挣扎奋斗使很多人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

      充满了误解。比如很多人责难毛泽东对马寅初的批判“错批一个人,多生几亿人”;然而

      ,事实上正如西方历史学家所观察到的,中国一面批判马寅初的理论,一面实行计划生育

      :“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秩序使计划生育政策受到挫折,1970年以后,这项政策逐步走向严

      格,每对夫妇只能生两个小孩,并为实施政策而建立了严格的奖励和处罚制度,采取避孕

      措施有时甚至连妇女的月经期都受到了单位和邻居的监视。”实际上相反,中国50年来的

      根本思维并没有脱离现代化和“发展主义”的轨道。今天中国的思维却仍然缺乏对“发展

      主义”的必要反思。今天我们继续在“自由”、“解放”、“发展”这些宏伟的叙述下漠

      视人们具体的利益和牺牲,“效率优先”和“减员增效”等理论的泛滥正在摧毁我们生存

      的道德基础和生存本身,片面的“发展主义”已经导致了“只要发展,不要生存”的灾难

      性后果。今天中国的某些“改革”理论家在历史目的论和“代价”论高高的旗帜下蔑视人

      民的利益,然而,毛泽东时代我们正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那些用“市场”来反

      对“国家”的理论家也恰恰忘记了不论中国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从来都是由

      于国家的推动。

        弱肉强食是资本主义的规律,然而,中国经济学家房宁却提出“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

      ”。面对今天日益扩大的社会阶级差距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

      的理论犹如空谷足音。我一直关注中国现代思想对于现代性的丰富,它的丰富的批判现代

      性的内容。批判现代性既是现代性思想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反思的特点。毛泽东思想是

      中国现代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代性和批判现代性的复杂内涵。中国自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思想由严复、梁启超等人传入中国的时候开始,就遭遇到章太炎等人

      的批判。辛亥革命以后所引进的比如议会民主所引起的曹锟贿选(用金钱收买议员促成自

      己当选总统,那些被收买的议员则被称为猪仔议员)以及政治腐烂,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

      国现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它给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明显的耻辱,使中国人对于这

      一制度充满了怀疑。今天中国的理论家正鼓吹和设计中国的私有化,和俄罗斯公开的全面

      的私有化不同,今天在中国理论界和现实中正在发生一场悄悄的私有化运动。一位中国私

      有化的理论家这样解释私有化:私有化必须首先搞垮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就像一个饭碗,

      谁要取得这个饭碗,唯一的办法就是往里面吐一口痰。今天中国的所谓“自由派”迫不及

      待地要推进的就是这样一种肮脏的私有化。新自由主义和新权威主义的合流是中国90年代

      思想的秘密,也是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自由派”鼓吹往饭碗里吐痰,但是并不是每一

      个人都有权力往碗里吐痰的,只有那些拥有“化公为私”的特权的“大佬”才可以往饭碗

      里吐痰,才有权力“私有化”。有人把俄罗斯称为强盗资本主义,而有人把中国资本主义

      的前途描述为:坦克+私有化。中国资本主义的设计师把私有化的策略描述为往公共的饭

      碗里吐痰,他们对待毛泽东的遗产也是同样一种态度。然而,我们却不是这样,不想把孩

      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与今天许多流行的观念相比,毛泽东思想可能会被认为不过是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汽车轮子与人的两条腿之间的区别一样,就像飞机与汽车之间的区别

      。韩德强在另一篇文章里说:“不错,文革是一场灾难,但它是在寻求理想征途上的灾难

      。正如第一架飞机掉下来一样,有人会站在旁边冷嘲热讽,甚至激烈抨击,飞机掉下了死

      了多少人,毁了多少物,我早就说过,铁疙瘩怎么能上天呢?人性怎么能不自私呢?也有

      人会仔细分析飞机掉下来的原因,重新考虑飞机的结构、强度、气动原理,再造一架新飞

      机。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恐怕也需要像研制飞机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否定文革,而不是

      仔细地解剖其残片,分析其黑匣子,那么人类社会仍然会在以暴易暴的循环中难以自拔,

      甚至有可能会毁于一旦。”

        在半个世纪以前,在朝鲜半岛上中国和美国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一方面,中国在不

      情愿和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相遇,这是包括中国的领导人自

      己和他的敌人在内都没有预料到的一场战争,因为中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中国国内的统

      一还没有完成,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是一个遭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欺侮的国家;其结果同

      样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赢得胜利的战争。然而,另一方面当

      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迅速从朝鲜撤走了自己的志愿军部队,而美国军队在韩国的长期占领

      却成为事实。这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战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政治。

        今天由于过分重视眼前的利益而远离了毛泽东的遗产,我们越来越迷信实力、竞争力

      、效率,人类的远景正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毛泽东思想也许不合时宜,但是并不意味

      着它是过时的,或者不必要的。曾经担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说:“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

      是希望,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思想政治上永久的挑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