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杂谈毒品 -- 暮春三月草

共:💬201 🌺14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杂谈毒品

早就答应过马甲兄,要写点关于毒品的东西。由于人忒懒,一时又找不到下笔的地方,结果到现在一个字也没有写。好在最近终于有了点空余时间,看到毒品系列中的回帖,总算是有点了灵感,拼拼凑凑了八九个短篇,当是接过马甲的“钢枪”,继续“站岗”吧。

下文提到的种种个案,由于牵涉到个人隐私,小草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除去外一则是真事化名外,其它的都是亦真亦假,各位看官就当是说书,别“放狗”刨根问底就行了。

那么,就开始了?

一、什么是毒品

既然是科普,小草就一句大白话:广义上的“毒品”,是指能让人迅速上瘾的(非治疗性)化学物质;而狭义上的“毒品”,就是指鸦片、大麻、吗啡等传统麻醉品,因为它们不仅仅能让人上瘾,还极大地损害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等于是跑步向阎王爷报道,“毒品”的“毒”,就由此而来。

实际上,“毒品”的严格定义在小草的“圣经”里占了百把页的篇幅,要是都写出来估计是没人能耐着性子看下去,绝对是找抽。俺就偷个懒,放了句白话在上面,大家知道个意思就行了。

俺们这个行当,枯燥也枯燥,有趣也有趣:比如说,把毒品分类这样的小case,都能让大牛们互扔板砖,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还是那个“谁”出来当和事佬,结束了这场闹剧。

怎么回事呢?

从前有位大牛,化学特别好,一直按照毒品的结构式分类;而另一位师弟呢,可能是受“救死扶伤”系的影响,强烈要求按生理作用分类;两位谁也不服谁,经常打嘴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两位大牛要合写一本教材,轮到毒品这章的时候,主编知道两人的分歧,就自作主张让两人的恩师写,心想你们两位分歧再大,恩师的面子总得给吧?

结果主编万万没有想到,那章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他们都错了,应该按药理作用分类!”

感情给了恩师面子,恩师却不给他们面子。

这本教材最后还是没写成,不久两位大牛各自出了一本教材,按照他们各自的方法解释小草这门行当。只是苦了我等,什么东西都要看2遍。后来呢,“谁”出面了,几番劝说之下,两位大牛也就和解了,附和着“谁”,推出了不伦不类的《麻醉品及精神药品目录》。

小草看完这个目录,只有一个感觉:真够折腾的。

跑远了,跑远了,扯回来。

按照实际中的操作,俺把广义的“毒品”大致无原则地分成五类:

1、传统毒品(鸦片、大麻、吗啡及其衍生物、替代物)

2、软性毒品(摇头丸、K粉等)

3、精神类药物(苯二氮zuo(四声,草头加卓)、巴比妥类及衍生物等)

4、其它类(有机溶剂、气雾剂)

5、擦边球(烟、酒、茶咖啡等)

说到这里,就有人问了:你上边说了,能让人迅速上瘾的化学物质都叫毒品,那我特爱喝可乐,一天不喝上个五六升就觉得不舒服,这算不算呢?

列位看官还别说,俺们那行当里还真有这样的愣头青钻牛角尖的。此公声称,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而有意无意摄入某化学物质,超过限度的,都可以称为“成瘾”。一言既出,举座皆惊。照此理论,别说喝可乐了,就是喝水喝的多点都要算到“瘾君子”一类去;由此一来,普天之下均是瘾道中人,还禁什么毒、戒什么瘾?

笑话当笑话,可也看出毒品、药品以及营养品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一种东西可能张三用就是营养品,李四用就是药品,等到王五用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毒品了。

为了避免语义上的误解,以后的文章中,除非特别指出,“毒品”是指上文的第1、2、3类,滥用这些药物的,是真正的“瘾君子”;广义的“毒品”,改称为“能产生依赖性的物质”。

下一篇就结合第一类毒品,讲讲上瘾和戒毒的故事。

关键词(Tags): #上瘾(当生)#成瘾(当生)#毒品#分类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自由呼吸F0,啊凡,陆合,旧时月色,合金镜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等下文!

欢迎高人。

家园 终于把您等来了,

这可是professional,不像马甲,属于二手科学家。

家园 惭愧惭愧,拖到现在才发
家园 不要说详细

要把这五类东东非常粗略的介绍一下,够医学院的学生在神经系统药类折腾个把月。

家园 好帖留名

不花没人性

家园 这个谁是干啥的,和编教材的那两位大牛啥关系?
家园 "特爱喝可乐,一天不喝上个五六升就觉得不舒服"

这不是上瘾的问题,而是精神问题。5-6升可乐灌下去,坚持2,3月,咖啡因一定上瘾,身体也要垮掉。

家园 呵呵

谁者,WHO也。

WHO想出一份管制药品清单(主要是麻醉品和精神作用药品),以协调各成员国合作,打击毒品犯罪。于是写了个初稿,先向其中一个大牛征求意见。这大牛不愧是大牛,按分子结构分类,把初稿改个面目全非;为了保险,WHO把这个修改稿又传给了师弟,师弟一看,怎么是按结构分的?不行不行,一下子拉出个包含三千多个化合物的单子,自然是按照生理作用排的。

这下WHO可就哭笑不得了,三千多个化合物不算多,可是两张单子顺序全是乱的,一个个核对起来可是天大的量,两位打嘴仗管不着,可WHO经不起这般折腾是不是。

于是Who就小心翼翼地解释了:这个清单啊,不是论文,实用就行;您两位这个改来改去,不知俺们要等到猴年马月,不如就折衷,您两位就暂时和解了吧。

于是乎,《管制药品目录》顺利出台,按生理作用分麻醉品、一类精神药物、二类精神药物和其它四类,每一类按分子结构分类,最终皆大欢喜,呵呵

等到这个单子传到天朝,也是几派间吵的不可开交,最后老板发话:有争议的统统删掉,外加一句:本清单只包括国内生产的药品。

举座皆服....高,实在是高。

不过呢,嘴仗到现在还没有完呢。

八卦八卦,切勿当真。

呵呵
家园 牛,原来who是WHO
家园 花等下文并有小小请求

能否对大麻多介绍一点。我们这里整天有人吼着要将大麻合法化,还说这玩意儿的毒性其实比烟草弱,麻烦您给讲讲。

家园 毒品杂谈(二)它怎么就上瘾了呢

吗啡实际上就是鸦片的提纯物,把这类物质称作万恶不赦的“毒品”实在不是冤枉它们。尽管三千年前古人们就用来作止痛剂,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有效的强力止痛药物。可古人们怎么也想不通,这样一类东西,怎么就让人上了瘾呢?

话说俺们的大脑里有类叫“脑啡肽”的玩意儿,可以选择性的抑制神经元细胞电信号的传导,从而使大脑更加有效地处理各种感受信号的传导,是个不折不扣的“助理”角色。后来通过分析结构人们发现这“脑啡肽”的活性部位结构和吗啡及其相似,感情是“表兄弟”啊!

吗啡的上瘾,坏就坏在这“表兄”上。

本来嘛,人脑中的“脑啡肽”是自给自足的,合成和降解间维持一个微弱的平衡。自从持续摄入吗啡后,浓度能翻几番。就好比一个公司本来只有一个副经理,现在一下子多了四十八个常务副经理,这公司不乱套才怪。平衡被打破后,机体就开始一系列的自我适应过程:一方面逐渐降低对“脑啡肽”(自然也包括吗啡)的灵敏性,本来一单位浓度可以产生的效应现在要5个单位浓度以上才能产生;另一方面则逐渐减少自身“脑啡肽”的合成(反正外头有的是)。直到机体再次形成一个脆弱的平衡。

对于前者,结果就是使用者觉得同剂量所产生的效果越来越弱,为了达到以前的效果,有意无意的逐渐增加剂量,一直到机体的耐受极限。

后者则是“戒断”症状主要原因。本来吗啡在体内的代谢比较快(半衰期4-5小时),再次形成的平衡中体内合成的“脑啡肽”又很少,如此一来,如果停止摄入吗啡,就有个4-6天的“真空期”,直到机体形成自给自足的平衡。

开头说了,“脑啡肽”这东西可以抑制神经元细胞电信号的传导。再仔细看看这些细胞,乖乖,有管呼吸的,管镇痛镇静的,管欣快感觉的等等。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些抑制信号都没有了,列位就等着“享受”吧:流鼻涕流眼泪、打哈欠算是轻的;还有全身疼痛、呼吸急促等中度生理反应;严重的有焦虑、意识丧失甚至自杀行为。

人到了这个程度,继续抽是找死。不抽不是死也是个半死,鸦片吗啡之类的毒品害人之惨,可见一斑。所以说当年林大爷在虎门销烟之举,小草可是佩服的紧,后人称他为民族英雄,实不为过。

==================

今天先贴半篇,顺便把以后的提纲先预报一下,欢迎大家点播、拍砖。

1、杀人不见血的精神药物

2、茶与咖啡,为什么它们不算

3、抽烟与大麻的危害

4、毒品合法化的问题

5、软性毒品、联邦止咳露及其随想

6、其它类型毒品的危害

7、胡思乱想,管理制度、减少毒品人群等等

8、外一则--美丽的代价

关键词(Tags): #吗啡(当生)#上瘾(当生)#脑啡肽(当生)#毒品#成瘾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手可摘星辰,玉垒关2,
家园 沙发我来坐
家园 不是,多钯酚么?
家园 拼命砸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