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黄埔军校 -- wanderer

共:💬80 🌺1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周翁之意不在饭
家园 呵呵。你是说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在吹呢?

人生了肿瘤,要自己找铁矿,炼钢,打把刀,再磨成手术刀。然后找草药做麻沸散,给自己切肿瘤??

呵呵

家园 【原创】闲聊黄埔军校的困惑

苏联对创办黄埔军校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援助,还表现在军校的体制、课程等方面。既要突出党对军队的领导,又要保证学员在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这也是黄埔军校与旧式讲武堂的根本区别所在。

为了创建这样一所军校,孙中山特意委派蒋介石到苏联考察。1923年8月16日, 蒋介石奉命率团赴苏,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三个多月,参观苏联的军校和军队,得知苏军每团都由党部派一政治委员参与主要任务,团长负责指挥军事,而政治监督和思想教育,则由政治委员负责,职责甚明。蒋介石对此颇感兴趣,认为中国应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建立真正的革命军队。

11月29日,蒋介石率团于下午2时启程回国。12月15日上午抵达上海,立即拜访了盟兄张人杰,并于当天下午登船回了老家。因为蒋介石刚从苏联回来,又是代表团团长,回国后理应立即向孙中山报告考察情况。在上海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林业明、陈果夫均劝蒋介石赶紧回来处理党务。然而,蒋介石只写了一份《游俄报告书》寄往广州,待在老家不出来,其理由是: 要为母亲墓地建慈庵。直到 1924年1月16日, 蒋介石才拖拖拉拉来到广州, 面见孙中山,报告旅苏考察情况。

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开幕,蒋介石当时在国民党内地位偏低,还不是大会代表,没有资格正式与会,只能列席,当旁听生。

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但一个月后的2月21日,蒋介石却写了一个辞呈,自称能力不够,无法胜任工作,在未经批准情况下,给手下人发放了遣散费,然后就跑回家去。

孙中山在蒋介石辞职函件上的批示是: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并于同一天,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随后,孙中山又派许崇智到蒋介石家劝其回到广州。蒋介石最后于4月间重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又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并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

作为一名行伍出身的国民党党员,蒋介石应该乐意承担建校建军事务。就当时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蒋介石能被指派到苏联考察,对他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他应该任劳任怨,努力表现出对工作积极负责的态度。访苏归来后,他应该献上一份有份量的建校方案和建军打算。

在被指定负责筹建军校后,蒋介石本应报答孙中山的知遇之恩,克服一切困难,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更不用说,这事后面紧跟着就是,军校校长和军队领导人等有实权的位子。

然而,从孙中山与蒋介石的互动情况看,蒋介石最终是被孙中山硬推死拉地走到黄埔军校校长这个位置上的。为什么蒋介石在访苏以后开始退缩,为什么孙中山是非蒋介石不用?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印象深刻啊。

当年坐在莫斯科大街的条凳上,俺低头做深思状,欣赏眼前一个个细腰扭过,一双双美腿漂过。那腰,绝对不会超过1.8尺,而且是英尺。那小腿肚,俺都不知如何描述了。在那里,俺体会到什么是年轻漂亮。

有机会也去瞧瞧?

家园 谢谢禅人兄。

这几天有闲,俺也就瞎整点原创,练练中文。如果有错,实在看不过眼,劳驾你给指出来。如果建议俺钻进史料里,俺就没地放这个闲字了。

家园 【原创】再聊黄埔军校的困惑

据说,1920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2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们表达了强烈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速胜的情绪。在这次大会上,“枪杆子”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会后,参加俄共的一些华侨共产党员们就讨论过一个从苏俄进攻”北洋“政府的计划,打算从中亚(新疆)、蒙古和华南三路合击,推翻”北洋“政府。

在孙中山同意使用苏联援助以后,曾有苏联人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国民党正在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的、真正有组织的国民革命政党,这是我们在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不管是印度、土耳其还是波斯,都没有这样一个政党,像现在国民党这样举足轻重;像国民党这样,受我们的影响如此之深;像国民党这样,尊敬和崇拜我们的权威;像国民党这样如此顺从地接受我们的指示和共产国际的决议”。这个言论说明,当时确实有人想用苏共模式改造国民党。

黄埔军校创建初期,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开始就已经摆在建校者的面前。如果一个政党需要用枪杆子保护自己,如果一个政党需要用枪杆子实现自己的主义,那么,黄埔军校将选择保护哪一个政党,实现哪一个主义?有人说了,黄埔军校可以用一杆枪保护两个政党,同时为实现两个主义作战。

于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就有了选择,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两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是加入追随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一份是加入追随列宁共产主义的共产党。随后,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中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伙人要搞三民主义,一伙人坚定共产主义,双方由最初的辩论争吵,很快就升级到大打出手,以至于获得黄埔生既能打仗又能打架的评论。

想想看,一帮手里拿着武器,身处这种混乱局面的年青人,应该何去何从?想想看,军校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为主义勇于献身的精神。如果校方希望平息军校学生中的主义混乱局面,又应该何去何从?他们有机会教育学生放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改造国民党成共产党的机会吗?答案很明显,没有。他们可以放弃列宁的共产主义吗?或许可以,反正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大不了在适当的时候,用清里内部的方式,跟共产主义决裂,跟苏共说一声“拜拜”,把三民主义彻底扶正。

如果这样做了,苏联政府又能怎么样?苏联投进去的钱肯定是拿不回去的,苏联投进去的武器和知识肯定也是拿不回去的。苏联能做的不就是,撤走专家,断绝来往,然后再在中国另找代理人,跟国民党捣乱吗?

那时的国民党中央似乎也只有两条道可走。这第一条道就象商人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一样。利用投资者的钱,使用投资者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一旦这些产品卖了个好价钱,立马跟投资人翻脸。这第二条道是走投降路线,就跟电视剧上演的北洋军那样,吃大帅的饭,穿大帅的衣,听大帅的话,跟着大帅打天下。

最终,黄埔军校的这些困惑给黄埔和中国带来的是灾难。黄埔人在战场上自相残杀,杀得是昏天黑地,流得却都是中国人的血。这是黄埔军校的耻辱。

家园 据说蒋当年玩儿了个文字游戏

意思大概是“我不能胜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然后就是装腔作势要走人。然后总理不干了,说有话好商量,这校长非你末属。看原来只不过想让他当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校长可能另有人选。

家园 不怕被光头党K?被警察勒索?

嘿嘿

家园 蒋好像就是因为这次苏联之行

对苏联和共产主义滋生反感,回来后对黄埔军校之职的犹豫大概与此有关,可能对孙和苏联,中共的合作不太满意。 孙么,大概是手里没有值得信任的懂军事的才非蒋不用吧。

家园 要这么算的话 国民党可是吃亏

共产党收到的援助可比国民党少多了

家园 有关这个问题,确有不同猜测。

有人认为孙中山当时已经成为国民党左派,一心一意要走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道路。出于这样的原因,要解释孙中山为什么还选用蒋介石做黄埔军校校长,只能说:蒋介石当年玩了伎俩,骗取孙中山的信任。比如说,蒋介石通过《游俄报告书》向孙中山表白,他自己要紧跟孙中山,只坚信,并且只会为三民主义奋斗。后来又采用半道撂挑子(辞职)的方式,迫使孙中山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说法不能不让人相信,蒋介石当年为获得军校校长职位,其手段是相当高明,在写游俄报告时就已经有了全盘打算。

还有人认为孙中山当时因为环境所迫,不得不打出联俄容共的旗帜。出于这样的原因,要解释孙中山选用蒋介石做黄埔军校校长,自然归结到:孙中山相信蒋介石不会抛弃三民主义,更不会转信共产主义。蒋介石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向孙中山表明,联俄容共会伤害三民主义。正由于蒋介石的这些担心,才使孙中山放心地把创办军校与建军的重大问题交给蒋介石去处理。

上面这些不同解释,都是为解释后来所发生的事找方便。

家园 俺也有类似的猜测。

苏联之行前,共产国际,苏共,中共,以及孙中山等,各方面应该都能接受蒋介石的政治观点,因此才有以蒋介石为团长的苏联行。

回来后,蒋介石可能真的对共产主义担心了,甚至害怕了,有不干了的想法。而孙中山是坚信三民主义的。或许正是因为蒋介石对共产主义的担心和害怕,才使孙中山有了,蒋介石将来或许不会背叛三民主义的想法。

家园 可能俺长得象共产党。
家园 老兄搞错了吧!

1.8英尺就是51厘米,直径仅过16厘米,俄罗斯少女的腰真有那么细?人家可是欧罗巴人种啊!我承认俄罗斯的女孩漂亮得出奇,比如看莎拉波娃打网球,我嘴巴好象从来就没合拢过。但是一过二十岁,她们减色速度之快是自由落体式的,没准过几年小莎娃会成为又一个库大妈,那样我会很伤心的。

家园 目前没有机会,但无限向往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