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难度:引子 -- 黄河故人

共:💬67 🌺1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论“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难度:引子

[SIZE=3]科举时代的一点事儿.[/SIZE]

用一下当年明月的书名,纯粹属于借点仙气.

应张七公子之邀,发文在此板块,这地界牛人比较多,希望大家排砖的时候轻一点.

李寻欢是如此地具有传奇色彩。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李寻欢在世人的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从一个传奇世家所走出来的惊才绝艳的天才少年。英俊潇洒,诗酒风流更是大大地增加了他在少女们心目中的印象分。他居然还会玩一手如此漂亮的飞刀。看来李寻欢是不会实际存在过。

李寻欢不存在,那么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存在吗?这个很难。一门七进士并不是很太难,主要难在父子三探花。为什么难呢?有的家族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很难,有的家族要下降到这个高度也难。

按照习惯,先安排一个不太强的跑跑龙套,然后依次列举(按照马甲想起来的顺序),最后来的是一些资料不太全的。曾经有人说过苏门七进士,但是考虑到他们并不都姓苏,咱们放到一边。

马甲查到的基本上以宋朝时候为多,这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宋朝的时候取得进士比较多。

首先也是一个李姓家族,兴国李氏

李潜与弟李浑、子侄李朴、李格、李楫、李谦、李存等兄弟父子一门七进士(实际上是八个)。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刚7连了吗?非也,他们家认为最后一位间隔时间太长,给省掉了,后人又加上的。他们家是唐代宗室李晟后代,李潜的爸爸李滨(和马甲同学重名),生李颖(又和马甲同学重名)、李潜、李浑三个儿子,其中李潜、李浑均中进士。李滨将三个儿子在兴国县境内分家,长子李颖迁县城南门外,成为兴国塘头李氏的开基祖。次子李潜迁鼎龙长信,三子李浑在良村。

  李潜 君行 治平4年公元1067年 司空、中书令 理学家谥“文简”

  李朴 先之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 国子监祭酒 《章贡集》20卷 著名理学家、诗人

  李格 正之 元丰2年公元1079年 焕章阁待制

  李楫 齐之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 翰林院承旨

  李开瑞 子元 宣和6年公元1124年 晋阳县知事

  李浑 君庆 嘉佑元年公元1057年 秘书省校书郎

  李存 元丰己未2年公元1079年 诗集4卷 与阳孝本合称“崆峒二老”(马甲发动大脑寻找崆峒和二老)

  李谦 和卿 白云居士 淳熙2年公元1175年 左司谏 有文集40卷

七进士中最为著名的是李朴。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其思想:“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在当时影响极大。李朴为人清高梗直,才高八斗,名重一时,许多许多达官显贵求其一见而不可得。后因拒见权奸蔡京,再贬为虔州教授。宋钦宗即位后,李朴半年内升官5次,授官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千家诗》载有其 “中秋” 诗一首。宋高宗即位,晋升李朴为秘书监,诏书未达,李朴已故,归葬兴国宝城乡.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下一个是我们列举的重点;钱塘沈氏。

【原创】一门多进士,三代两第一:钱塘沈氏

【原创】忠恕传家远、仁厚继世长:三槐王家

【原创】名留青史,后继无人:临川王家

关键词(Tags): #科举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巨坑,抢沙发
家园 【原创】一门多进士,三代两第一:钱塘沈氏

[SIZE=3]钱塘沈氏。[/SIZE]

这里面出了一个牛人--沈括。俺正在慢慢的介绍他。这家伙几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令人郁闷的是他无论对什么感兴趣,都能在很短时间内跻身一流高手。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不行。万一那位想写穿越小说,您直接把自己和沈括比一比,就可以知道自己回到过去能干多少事情了。万一沈括穿越时空来到现在,估计这家伙弄个院士干干也就是几年的事情。

只说科举。大家都知道苏州出了个唐解元,但是有几个知道苏州出了个沈解元?沈括中科举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但却是他第一次考科举,以前呢?他在做官和搞研究。实际上他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业余进行的。沈括中了解元,但是好像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AHHHHH!中了解元这么平常?您要是回到过去,知道了当时钱塘沈家如何厉害,就会理解了。在座的诸位,有没有来自钱塘姓沈的?

沈括他们家出了几个进士,马甲没有具体考证出来,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但最少是六个。

钱塘沈家首先是吴越国发迹。沈括的太祖父在吴越为官,入宋后也当过小官。沈括的祖父沈英,学问也是很不错的,可惜去世较早,没有应过科举,但是因为子孙发达,后来被赠兵部尚书。沈家正式成为名门望族是在沈括的父亲一代,沈括他大爷(我没骂人)沈同和沈括的爸爸沈周。以科举而论,沈括他大爷(我不是故意的)那一支要强一些,但是沈周这一支出了一个整个中国历史上也难找到第二个的奇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按照习惯,从弱至强。先从沈括这边说起,沈周1015年中进士,生二子,沈披、沈括(好像除了赵括,没几个人用括这个字做名字)。披有吏材, 括有文学。沈披没有查到,沈括中解元之后科举通过,但应该不在一甲六人之内(宋朝时期一甲未必只有三人,常有一甲第六名、第九名之说)。其实沈括肯定当不了状元,因为科举前他已经当官了,这是宋朝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他那一年的状元是许将(锵?),后面咱们还会再次提到他。

到现在沈家是有两名进士

沈括的大爷沈同也是进士(1000年),官至太常少卿,赠吏部尚书。生二子沈振、沈扶。沈振可能不是进士,沈扶应该是进士,但没有查到详细资料。

到这里是三名进士

沈振有两个儿子,次子沈述应该中过进士,因为他曾担任许州司户参军,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考中进士的人才担任的职位。

到这里是四个

沈扶有两个儿子,沈遘、沈辽,与沈括并称为当时三沈。沈遘,22岁廷试第一,但是因为科举之前已经做过官,只能当上榜眼。这在宋朝发生了不止一次,宗室、官员都是不能当状元的,一般和第二名对调。沈遘中科举的时候,沈括还在读书准备,看来沈括那时候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沈辽的书法和诗作名动当时,现今仍有传世。沈遘的孙子沈晦才兼文武,比较聪明,没当官就去科举了,于是拿了个状元回来(宣和六年)。沈扶有两个女婿,王子韶、蒋之奇,既然不姓沈,这两位牛人就不计算在内了。

到现在是六个进士,两个第一

再往下,就考证不出来了。沈括母亲那一系就不讨论了,那一系的成就比沈家也差不了多少。马甲正在画沈括的家族关系图和杜邦的家族关系图,累死了。

这样沈括家族和李寻欢家族较量。马甲判定:沈括家族质量较高,沈家胜

试着考虑这么一个场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沈家和李家坐到了一起,开始对抗。

和沈遘以及沈黯序了序科举时代那点历史,再比了比文章和书法,老李探花和大李探花郁闷的退了下去。小李探花上前挑战,那边走出一人,自报姓名沈括沈存中。李寻欢刚口占一绝,被沈括一句“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立刻给灭了回去。小李探花心中大怒,慢慢把飞刀拿在手中,然后…………又悄悄放下了,因为他看见对面的沈括拿着一支火枪。

然后沈括的背后有弓箭手若干,床子弩若干,火炮若干,火龙出水若干………这才想起来沈括干过总装部长,这手枪级别的飞刀实在看不眼里;而且对面这位杀人不眨眼,想当年前线失利,危城内沈括领一万老弱残兵对八万乘胜而来的虎狼之师,城内800番兵要作乱,沈括一声令下,地上就多了800颗人头。

这阵势,慢说小李飞刀,就是小李他妈的飞刀也没什么用。

胡诌完了,下一节讲一讲以量取胜莘县王家。

关键词(Tags): #沈括(铁手)#科举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并送花!

沈家实在是强悍啊!

家园 果然是上马击狂寇,下马草军书;回家造兵器,旅行画地图……
家园 不止

他还是位乐理学家,美学家,画家,声学家,光学家,气象学家,医学家,地质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

我打字都累,他老人家怎么干完这些事情的

不止
家园 丫显然是穿越人物……估计密室中藏着带过去的笔记本……
不止
家园 哼哼,沈老儿在俺们的偶像面前,也算不得什么

沈括也就是个院士。俺们的张衡可是能拿几个炸药奖的,化学、物理学,天文学方面那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奖也是绝对的有份的。不过这些,也算不得什么,张先生的最高成就,还是在地理学和数学。

赶紧写,赶紧写,还等着看你写张衡呢。

家园 好贴

花~~

家园 真不是故意的 ?

沈括他大爷(我不是故意的)

真不是故意的用伯父不就完了 。。 hiahia

家园 没有天理了

马甲在自己挖的坑里面蹒跚而行.

熟料任务从天而降,前面还有个坑的任务.

家园 【原创】忠恕传家远、仁厚继世长:三槐王家

[SIZE=3]科举时代的一点事儿.[/SIZE]

马甲小的时候还住在平房,院子的大门春联一般是这两幅,没怎么变过:忠恕传家远、仁厚继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马甲祖母不识字,祖父做过学徒,识得几个字,家母小学三年级,家父小学毕业,不高的文化程度并不妨碍他们记住这对联,也许他们不懂,但是他们对马甲的期望,马甲还是知道的。

忠恕传家远、仁厚继世长。来自三槐王家,三槐王家的根来自莘县王家,距马甲老家不远,这也是这两幅对联在老家比较受欢迎的原因。

王家始迁祖王言只知他做过黎阳令。按史料分析,王言的父辈只做过下层小官,不具备为后代谋求官职的权力和财力;王言的步入仕途,很可能是自我奋斗的结果。王言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官就举家迁居莘县这么个小地方,可见其家族并不显赫(也有说是太原王氏旁支的)。

王家第一位进士就是状元。王言之子王彻考中状元,这是三槐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县官之子能在转眼间举进士第一,显名当时靠的肯定是自己的文才实力。当时本来那年考进士有几十人参加最后的考试,最后只取了四个人,当时是娱乐界人士比较受欢迎的后唐时期。当时王彻第一次评成绩排名第三。参加考试的觉得不应该大家都那么差,要求重新评卷,结果王彻排名升至第一,还是只取了四个人。(

王彻有子王祜,16岁以才气惊人,因时局动荡没参加科举,但并不妨碍他当官到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因为为人太过正直,被贬官离开京师。离开前手植槐树三株,发恨下一代必有人位列三公。三槐堂由此而来。

王祜有子王旦,果然当上宰相。王旦23岁便进士及第,文才不让其祖,机会好过乃父,仕途堪称顺利。他有个同期同学叫寇准。王旦死后,追赠为尚书令魏国公,赐谥号文正,寇准被任为宰相,中间还有一个奸臣王钦若。王旦灵位配享太庙;欧阳修撰写墓碑碑文,并御书“全德元老之碑” 碑额;苏轼为王家厅堂撰写《三槐堂铭》。王旦兄弟三人,二人及第。

到这里是三个。

在王旦的下一辈中,出了王素、王质、王端三个进士,孙辈中又有王厚、王恰、王准、王整、王居厚五人进士及第,曾孙辈中的王古、王震再获进士出身。

查清楚了吗?到现在是13个。

元末至明朝前期,三槐传人中又有山东莘县的王兆兴、王贺、王嘉祥、巨野的王文成、江苏的王允和。

更猛的来自这里

曹县的王茂王 及其子王崇仁、王崇文、王崇献、王崇俭先后由进士踏入仕途,王 一家由此留下“父子五进士”的佳话

查不清了,睡觉去也

试着考虑这么一个场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家和王家开始对抗.

李家一门七进士站在那里等着王家挑战。突然发现王家以一位状元为首来了十三个人,几乎以二对一。老李探花不平,发言:“你们怎么可以倚多为胜?”王家答曰:“这是主力阵容,还有几十个替补在后面,包括父子五进士”大李探花当机立断,“风紧,扯乎!王家人太多,估计群殴干不过他们”

(本资料来源于网络)

下一个,临川王家。

谢谢大家的砖头,马甲已经改正,羞愧难当,决定挖个坑先躲一会。写王安石他们家一定仔细。

关键词(Tags): #科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点意见

(多说一句,那是进士很值钱的唐代)当时王彻第一次评成绩排名第三。参加考试的觉得不应该大家都那么差,要求重新评卷,结果王彻排名升至第一,还是只取了四个人。(大唐之宁缺勿滥,至此)

这个不是那牛比的唐代,而是五代的后唐。后唐庄宗的进士不值钱,值钱的是戏子,其次是武将。

家园 谢谢您的板砖

马甲晚上回去就改

家园 小小的疏忽

这里应该是李家和王家对抗吧?

试着考虑这么一个场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沈家和王家开始对抗.

李家一门七进士站在那里等着王家挑战。突然发现王家以一位状元为首来了十三个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