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答晨枫兄(0) -- fengshui

共:💬30 🌺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答晨枫兄(0)

这个帖子原来是作为答复晨枫兄的。后来越扯越远,已经脱离了原来讨论的范畴,故而另开一贴。

这个帖子的起因是关于高考的讨论问题。但是,我很快意识到,高考只不过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个矛盾突出点,高考的成因和现状,实际上是我们历史积淀和现实影响而共同促成的。而晨枫兄之所以提到了高考改革的问题,说明了高考目前的状况,以及随后而产生的所谓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脱节。从而造成了,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有用人才,一方面,大学在拼命扩招,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这一尴尬的社会现状。

那么,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我想就个人的看法来试着解答一下这个困惑。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思考,本文分为十个部分。

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实践

二、中国教育的演化过程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

四、公平性

五、中国教育——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

六、中国教育——中学教育

七、中国教育——大学教育

八、中国教育——高等教育

九、中国教育——就业教育以及再培训

十、结语

这个题目写得很大,希望不要成为一个空洞的大坑。也欢迎大家砸砖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实践

教育的目的,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的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我们的社会传统中,道德教育似乎是永远处于第一位的。无论是武侠小说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练武人的第一条门规就是,要有武得,立心要正,不能欺负弱小。儒家讲究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至于现代生活中,又红又专现在好像不提了,我小时候可是择人的第一标准。

道德是什么,拿老马老毛的话来说,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在好像也不提了。但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大家看事物都是截然不同的观点,绝对是不行的。要统一认识,怎么统一法呢?以前流行洗脑,无论是纳粹还是圈圈功,让你在那里自己不停地念叨,来个几千遍,三人尚且成虎,念了几千遍,就是睁眼瞎话也信了。以前我们的共产主义教育与背诵语录都有类似的功效。

但是现在大家的眼界开阔了,这套做法也就不太行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听到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就有了88。但是中宣部的那帮家伙好像还没有反应过来。依旧是用几十年的老皇历来应付,这就跟吓唬小孩子“马虎来了,再不听话,就吃了你”一样,稍微大大就不灵了。现在很多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无为而制,其实你看看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以及各大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就知道,样板戏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看一个,两个,的估计对你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架不住从小看起,你若是从小看到老,就是这么个套路,这么个视点,你要是还培养不成资本主义的坚定拥护者,那么还真是奇怪了。其实说起来,还是那一套,就是洗脑。要不然你看前一阵子300里面,那个国王,典型的一个奴隶主,还在那里大喊“自由!”美国观众还不是看得津津有味的。倒是若干个来自被欧美称做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度的人在那里嗤笑了一阵子。

这是什么?这就是教育。现代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坐在教室里面,面向黑板,听老师在那里唱独角戏一般的白活个半天了。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插播的广告,还有新闻报道,社会评论。这一切,都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课堂里面,我们所接触的教育还是很重要的。这一部分我称之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功能的前两部分—— 掌握一定的知识,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在这里,这些知识必须要包括那些社会生存教育,简单的包括如何认识道路标志,如何进行简单的家庭急救;复杂点的包括家务,园艺和简单的个人理财。如果有人要把个人健康教育包括进来,我也不反对。但是,如果把性教育、性病的自我保护和避孕包括进来,我想恐怕还是有人反对的。但是至少我赞成,而且是越小越好。因为好奇只是对于未知的事物。

掌握自我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学会的。我不想再提什么知识爆炸之类的口号,但是,从所有的课堂学习结束,到退休为止,每个人都有接近30年的时间。如何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自学,或者重返课堂来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在座的每一位,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些知识也理所当然的,应该在课堂内教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功用,我认为是保持文化。很多事物,包括所谓文化中的很多方面,都是来自过去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如果任由自由发展,这些事物和风俗迟早是要消亡的。但是,如果用课堂教育来传承,这些事物都可以得到保留。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种民风民俗的交流融合以及消亡,也成为必不可免的。对于这些古老的事物和传统,采取人为的措施进行保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事物一旦进入课堂,就可能更加长久地保留下去。很难想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没有唐诗宋词,我们还有几个人会专门的去看这些老古董们。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沙发俺来坐。

坚决要求小孩5岁开蒙,上私塾,10岁以前只学古文,背三字经之类的。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没有必要学,学英文则绝大部分是误人子弟。

家园 和平姐这就跳出来了

我还没说到呢。呵呵,不过这也是前一阵子,还是比较火的一个话题。

家园 送花哦

楼主赶紧写 贴 千万别学 “抗牛党”

家园 我来坐板凳吧

坐等填坑!

家园 【歪批】关于和平阿姨为什么叫阿姨

我们国人对人称呼,讲究一个“敬”字。所以,对于伟大领袖,我们称主席,对于总设计师,我们称邓公,因为这是成就景仰;对于我的小学班主任杨春梅,我称杨老师,对于我家小帅哥的班主任叶美女,我称叶老师,因为这是职业尊称。

无论男女,在做饭作家务作护理,统称阿姨。

有现成的例子:俺们当年在中科院,有位师姐曾是4野将门之后,受邱会作牵连多年在军内没有提干,于是退伍考研离开军区大院,做了科学家。当年70年代末,在军民联欢时,一群小学生看见一批批的子弟兵,高呼“解放军叔叔好!”再后来,发现前面的解放军叔叔之后,来了一批女兵,于是,一个聪明的班干部高呼:“女解放军叔叔好!”应者如云。所以,既然她的职业是“解放军叔叔”,就算她是女的,也得叫叔叔;既然他的“职业”是护理阿姨,男的也得叫阿姨。

这叫尊敬。哈哈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个疑问

就有了88

你指的是87年的“元旦的震荡”?

家园 是乘法口诀
家园 二、中国教育的演化过程

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大家都公认的要从有教无类的孔子开始。从此,大规模的知识传承,成为一种社会实践。 在孔子之前,知识的传播,主要还是依靠师徒传承。师徒传承即使在现代,也是时常可以看到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是,学生比较少,老师可以从容的进行教育。但是缺点也很多,比如说,老师的个人修养与水平,跟教育的手段和结果直接相关。另外,这种教育的规模一般比较小。

儒家地位在汉代的确立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孔子的有教无类,使得中国的教育普及程度远远超出欧洲及其他地区,那些地区的教育还主要是采用宗教人员进行私人师徒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普及的教育,就意味着必须进行选拔,来选出合格的人才进行利用。孔夫子当年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大行其道,所以,他对于如何筛选人才,并没有什么好的见解。但是,后世的徒子徒孙们则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琢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演化道路。

一开始,人才的选拔是从推举开始的。这个传统算是源远流长。祁黄羊的内举不必亲,外举不避仇,国人往往只学其一半。结果无论是贤才到孝廉,沾亲带故的很多。于是乎从一开始的贵族独占教育资源,到教育者独占官员资源。门阀横行。一开始大家没的话说,因为也不懂啊。再往后,能读书的人多了,就有人不愿意了。等到陈胜吴广这样的泥腿子都可以文绉绉的扯上几句的时候,话语权就不仅仅局限在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了。但是既得利益者们不干了。凭什么不许我们子子孙孙永保官啊?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吵,吵的不行了,就嗑药。但是周围仰慕我华夏文化的外族人,看着生闷气啊,屁大点事情,你们有完没完了?于是也加入进来。三闹两闹的,大家就改朝换代了。走马灯似的换过之后,终于把门阀也给消灭的差不多了。既得利益者们都快死绝了,就不需要暴力革命了。 于是,到了唐朝,终于人才选拔从推举,转变到了科举。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实行,其必要的两个前提,一个是教育的大规模化推广,这个绝对要感谢私塾教育的普及化;另外一个是当权者们,对于知识分子治理国家的必要性的认识。说出“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矣”的李世民,绝对没有想到后世这个科举制度会毒害了多少的大好青年。也许不止是青年,每年进出考场的,绝对有不少的老童生。

八股文的推行曾经被认为是毒害了这些有志青年的祸根。但是,当我们仔细得分析一下八股文的话,我们会觉得,这只不过是个范文的样本。注:观点请见抱朴仙人的文章。实际上,八股文的形式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内容。当儒家学说确立之后,儒家的经典著作被推崇成了治世的经典。而八股文也毫无意外的依照这个作为标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照着几千年前的旧皇历来考核学生,治理国家,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儒家的经典,不是不重要,首先,这些经典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次,其中的很多道理,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对于国家社会的管理,都有借鉴意义。但是,这种经典,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没有很重要的直接作用。以此为依据的考试,也就自然成了与社会严重脱节的死读书。这与现代高考的情况是不是有些相似呢。

而将八股文彻底变成了读书人的镣铐的,是应试教育的风行。当科举成为绝大多数平民出路的唯一根据,当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的时候。教育与选拔,已经不再成为培养和挑选人才的的重要手段。而是成为了一个谋生的手段。与新东方类似,当年的童生,秀才们,范文可是没少背。至于里面的含义如何,根本就不去计较。大家注意的只是分数,而非学到的内容。如何去应付考试,在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了我们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一直到了现在,包括高考在内,还是如此。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使得我们丧权辱国。但是同时也打开了我们紧闭的国门。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华夏,开始派出留学生。这批人回来之后,也带回来了西式的教育方式与所谓的科学。当这批人数逐渐增多,同时在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中,若干所教堂于新式学堂成立,所谓的新学正式开始了。

新式学堂出现之后,新学的地位逐步的确立了。在戊戌变法之前,老派的学者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运用新学来为国服务了。这个时候,新学的流派大致分为两大派,即东洋派与西洋派。就是西方原来的教育体制版本,与日本修正后的版本。国人好像一向对于版本之说有种偏好。从东洋派、西洋派开始,到后来的苏式与欧美式教育。国人好像并没有学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倒是全盘地接收了下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跟欧美关系密切,所以欧美式的体系在大陆一直延续到1951年。共产党与苏共的关系密切,建国后学院调整时候,整个教育体系就全盘的苏化。但是好在苏化还没有完全搞定的时候,我们跟老大哥闹翻了。于是开始在苏化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特色道路。

新中国教育体系的确立,可以看作是一部完整的建国后文化史。我在此仅就几个重要的事件做一个简要地总结。学院调整可以看作高端教育的改革,建国后搞了若干次。扫盲运动则可以看作是教育普及的一个低端推广。虽然建国后的若干次运动把教育给折腾了不少,但是到70年代末期,一个门类齐全的教育体制已经基本的完善了。小学教育的普及,使得高小不再成为一个受教育的标志,而后随之而来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推广。再往上,中专、技校与高中分担了中等教育。中专与技校,成了与职业教育一体的直接劳动教育。而高中教育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教育,则成为了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的资源是十分匮乏的,报考人数与招收人数的比例甚至达到了10:1甚至更高的地步。即使到了90年代早期,这个比例也一直在5:1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 就业培训与就业后的再培训,还是非常不错的。一般的厂矿工人,只要自己上进,几乎都有机会参加技能培训。这也是为什么在80年代早期,工人的技能有着普遍的提高的原因。

改革开放对于已经存在的教育体制,影响并不大。但是使得更多地制造业参与到了国际化的竞争中去。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的厂矿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裁减员工,以求自保。同时,对于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也使得大量的人在中年,身无一技之长的工人下岗。而传统的中专技校,也因为毕业生逐渐面临着低端劳动力强有力地直接竞争,而逐渐衰败。即使当劳动密集化生产逐渐成为过去,企业面向高级阶段转向的时候。现代化的技术型人才,也使得中专技校的教育显得过于的肤浅与幼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运行很好的教育体制,逐渐成为了大家诟病的主题。因为以前在计划体制下所建立的这种体制,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生活的快速更新和流动性。中国过去若干年所谓的大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得上是光开门路、滥竽充数。教育的内容陈旧,与现实的生产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使得教育的质量发生明显的降低。中国是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但是不是这种做表面文章、广发文凭的要求。

我忽然发现,写这种东西,真的很费口舌和脑子,在考虑租借铁牛中。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我是受害者啊!

家园 支持支持,小道消息,阿姨要比武招亲了...

家园 我来迟了,今天才看到这个贴

水风兄的计划很好,请坚持写完。我每章必看,必参与讨论。

家园 关于世界观

这句话很好:

教育的目的,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的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http://www.

其实,可以认为世界观是关于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学问,人生观是关于人的道德的培养,合起来即“教书育人”。社会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范畴,而物质世界的学问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两者应该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这两门学问的基本知识,是初,中等教育的主要内容。至少在高中以下,不应该将学生分成什么文科生,理科生。

家园 改革开放后教育制度主要弊端在于

对人才的选拔门路太窄,大家都把赌注押在高考上。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对于考生今后的前途太重要了。

在此之前,由于社会的分配制度,大学生和中技生,甚至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因此上大学与否就不是那么特别的重要。

为了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本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差别越来越大,不得不使大家非得去挤那座独木桥。

当然实际上,社会需要的是各类级别的人才,如果市场经济的机制管用,应该是可以自动调整人才和就业市场的。但这样的事情现在并没有发生。也许要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掉到足够低时,才可以显现出来。但一个正常的教育和经济制度是否应该这样运转呢,我表示怀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