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一统的语言与麻烦 -- 江上苇

共:💬47 🌺1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6
家园 花了看7
家园 读完了——好文章啊!

只是,画的是蛇,还是蜥蜴?:)

7
家园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普通话独霸江湖已经没有悬念了

现在应该考虑如何保护地方方言了。方言的消失在经济发达地区(不包括粤语地区)尤其严重。粤语因为香港独特且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目前尚无被边缘化的忧虑。

4
家园 送宝读5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6
家园 再看得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3
家园 逐篇花,唯此篇出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有趣的史料
家园 方言消失是历史趋势,任何人为阻挡都是螳臂当车

看不出保护方言除了给语言学家这种类似于红学家的娱乐知识分子提供吃饭的理由外有什么重大意义。

如果中国不是书同文的话,全国各省就同蒙古一样早就纷纷独立了。语言也是一样,而且语言更直接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习惯,久而久之,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思维方式也大不一样。正如今天的欧洲,在可预见的将来根本不存在真正统一的可能性。

可笑的是,本来云南广西的壮族用的语言文字都已经是汉字了,壮语不过是地方方言,俺们国家的民族委员会居然能无中生有硬造出了拼音文字逼着壮族重新学习和使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对于国家来说,民族应当是越少越好,如果中国只有一个民族包括被同化的少数民族,就不会有什么疆独、藏独、蒙独这些事了。俺们国家的民族委员会不仅不促进民族融合,为了部门私利反而挖空心思硬生生地把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分出来称为回族、把福建的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山民挖出来称为畲族(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继续挖,福建至少还可以挖出十个这样的少数民族),仿佛以为少数民族越多,民族委员会就越可以有所可恃,而不从国家利益出发想想人为分裂主体民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果要这样深挖下去,那么历史上的契丹、鞑靼等民族是不是也该挖出来?然后每个民族再来"恢复"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国还是中国吗?况且时至今日,各民族也未必就愿意再用回自己祖先的文字语言了,比如你试试再想强迫满族用满语读写,那些正宗的八旗子弟不跟你拼命才怪!

前段时间香港有个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香港人只承认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试想,如果香港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还会有这样的调查结果吗?拿香港的报刊杂志给大陆人看,有多少人看得懂港味文字?更不用说听得懂香港话了(香港的粤语跟大陆的粤语也有差别,里面掺杂了无数底层劳动人民对于新事物的口语称呼和半吊子英语,于此暂以香港话称之。举个例子,比如充电器、变压器在香港一律叫做火牛,“火牛”这两个字相信差不多每个受过或者没受过小学教育的大陆人都能看懂,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两字在香港是指充电器、变压器呢,更别谈如何区分这两字到底是指充电器还是变压器了。再举一例,香港人把电动机称为摩打,恐怕也没有多少大陆人能看到这两字时能立即反应过来)。幸好香港太小、离大陆太近,否则就是另一个台湾,搞不好走得比台湾更远,因为这里的居民用的语言文字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封闭不同大陆交流的地方圈子,台湾至少还讲“国语”。这说明,仅仅“书同文”是不够的,还必须“语同音”,因为文字是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语不同音必然带来文字记录的差异,即便使用的是同一种文字,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虽然每个大陆人都认识“火牛”这个词里的每一个字,却不理解这个词在香港所指何意的类似现象,此时文字的书面交流功能就大大削弱了。

如果鼓吹要保护方言,其实就是变相抵制语言的标准化,而语言不通严重阻碍了各地的交流,这一点,即便是自诩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也不敢不承认,曾几何时以讲话掺英文当假洋鬼子为荣的港人为了同大陆做生意或者到大陆打工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学习普通话了。

国家的统一不仅是领土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统一,而语言文字,正是传承和交流文化思想的载体。如果仅仅是领土形式上的统一,而不统一语言文字,这种统一就是极其脆弱的。纵观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寇等等,每当占领了一块土地,第一件事就是派出教语言的老师,这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不象我们国家的某些“语言学家”和地方保护主义者一样大力提倡保护原住民的方言呢?福建有上千种方言,往往隔座山方言便不相通,甚至有一个村便有一种独有方言的,不知道那些鼓吹保护方言者如果到这些地方,会不会有鸡同鸭讲、寸步难行的感觉呢?幸好还从未听过福建这些山村有人提出所谓要保护方言活化石的说法,反而都努力用普通话代替种类繁多的方言。本该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又何必刻意去挽留呢?

2
家园 那时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还算不少啊
6
家园 历史的包袱
7
家园 继续继续
家园 江兄,我补充点儿个人看法啊

那首越人歌的越语版和汉语版内容稍微有点儿不同,我记得是最后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原歌没有的。当时的人翻译时临时加上的。这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修辞堪称一绝,可见当时越国文化繁荣,翻译时也能出口成章,得神来之笔。

这句“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食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乎昭澶秦逾渗惿随可湖。”经后人研究,和今天的壮语有所类似。借此可以证明古越族和今天壮族间的某些联系。

前面一段可能记得不对,也可能是今夕何夕和今日何日只有一个。

家园 收到,可惜了虎兄的回帖

后面的回帖较多,所以保留。

6
家园 文言和白话的关系贯穿汉语发展的始终

但是又不能简单说文言就是书面语,白话就是口语。今天的白话文虽然大行于世,可谁能说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白话”呢?我倒是觉得书面语和口语的分离几乎是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的。除了文学作品外,谁也不会把“丫”这样的词语也用在重要文件当中。有句话说的好啊,话谁都会说,可说好了不容易。

至于这句话

秦汉之交的文言和白话,其区别还是不甚明显的。
我不知道江兄是如何知道的。难道可以穿越时空,聆听那个时代帝王将相、高贤大德、走卒贩夫的声音么?与君商榷。

家园 虎兄这句话

于我心有戚戚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