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萨苏兄:文化市场,最不重要、含金量最低的因素是什么 -- 浮云

共:💬17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萨苏兄:文化市场,最不重要、含金量最低的因素是什么

最近大家在给铁手出主意。他自己也在想办法【公告】西西要做大。会加快改动调整,请随时提意见为西西河贡献点力量,华人网站市场分析【原创】给西西河河神的几点建议

浮云知识有限,阅历更有限,不敢乱说乱动,毕竟是涉及铁手多年心血的事——说不定,还涉及他的飞黄腾达或者万劫不复。

但最近与萨苏的一个讨论,涉及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恰好又与西西河的特点有关。如果在美国办成针对华人的平面媒体如何?

此事涉及我多年观察和实践,就此向萨苏提出来,好好讨论一下——我觉得他也有些意。

许多事情,是俺的思绪,没有经过严谨的整理,好在是朋友间的讨论,不是学术研究。不到处,大家见谅,并请尽可能指出。俺很看重批评,引用抱朴仙人兄的原话

捧之不着边际不若骂之入骨三分

萨苏兄,你认为,在文化市场上,最不重要、含金量最低的因素是什么?

提醒一下,文化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也是由投资、企业、商标、创意、产品、营销、管理、研发、生产员工等等软硬因素组成。

任何市场,可以是金融市场(股票、期货、证券),可以是轻工市场(卫浴、保洁、服装)、可以是汽车市场(家用消费和工业产品)、可以是色情市场(黄色网站、红灯区、同志酒吧)、可以是餐饮市场(餐馆、饮料、食品)、可以是水资源(饮水、供水、水处理)、可以是垃圾市场(收集清理、污物处理、有机粪便、资源再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顶出来

猜不出

家园 这个问题好象界限不明

出题者至少应该遵守一个什么大纲的限制。比如说,这个问题是限制在商学研究范围,属于美学范畴,而且是在国统法的管辖区间内。就你这么出提,不是鼓励想思考的读者,天南地北随意想,即使天王老子坐阵也收不住啊。

家园 报歉。俺就自己说了吧

因为萨苏提出了办平面媒体的具体想法,所以呢,俺在商言商,就问文化市场的因素,并说明

文化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也是由投资、企业、商标、创意、产品、营销、管理、研发、生产员工等等软硬因素组成。

现在看,是有不清晰的地方,毕竟问得泛泛。

实际,俺认为,西西河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一个作者群。而萨苏明确提出,

西西河的主要写作力量和欣赏者,集中了世界华人世界中比较踏实而且具有实力的一个阶层。

西西河的原创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厚,和平面媒体已经没有太大差别,而灵活性还有胜之。怎样能够利用这一点呢?

俺觉得,他是认为,西西河的原创作者群,是西西河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做为一个开放型的论坛,自由发表、无偿阅读的西西河,其原创作者群确实是最有价值的。但做为商业平面媒体,写手,恰恰是最不重要的!

办平面媒体就是搞商业。这就是在商言商,也就是在遵纪守法的前题下,追求最大利润。

文化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也是由投资、企业、商标、创意、产品、营销、管理、研发等等软硬因素组成。这些因素都不可或缺,但同样不可或缺,依然有重要有不重要。最不重要的因素,在资金等资源的投放上,只能排在最后一位。一个决策者如果把本末倒置,是要灭顶之灾的——在商言商,一个商家的倒闭,不会有任何人同情。

任何市场,最不重要的,就是普通生产员工,或日打工仔。落实到萨苏兄这两天与我讨论的话题,以在商言商的角度,就是文化市场打工仔——写手。

我非常遗憾的承认,西西河最有特色的,就是写手。

我对铁手的“做大”一直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也就是因为,西西河现在能看到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了一批写手。这些写手就算是雇员,我也不认为西西河能靠这些做大。何况,这些写手不过是啸聚而来的散兵游勇。

写手不重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决定作用最低。媒体(出版社,报纸,杂志,通讯社、剧团),表面上是由作家、记者、评论员、编剧撑起来的。但真干过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在这些地方,最不起作用的,最不受待见的,就是这些写手。表面上,这是体制决定的,实际,是由市场决定的。一张报纸,少了谁都不行,那怕一个组版员,一个印刷班长,都是大麻烦。惟独少了记者可以——没你这头蒜,照做这桌菜。

其次、可以迅速解决。一个组合,里面每个人的价值,是由渠道决定的。好的经理人,好的技工,好的打字员,市场供应都有限。虽然可以培养,但绝不会信手拈来。惟独这写手,简直是到处送上门,一帮帮的,好多都是你不给钱都行,让我发表就可以。市场供应这么充足廉价,怎么可能有含金量。谁都可以捧起来谈,就这写手,没听说过敢主动和老板谈薪水的。

最后、相对流动性大。长两只脚的活物,在你身上扔下金子,明天你不玩儿了,我投资还不打了水漂啊。这写手还没法雪藏,你不让他发表作品,他换个名,找个替身,弄个枪手,作品照出。那么名写手怎么出来的?哈哈,这年头,捧红一个人,大约不用三天。当然啦,大众忘掉一个人,也不用三天。

这些年,中国文化市场出现了一些签约作家,起初是出版社签,现在有了网站签,也没听说谁签后如何了。不太确定的消息,有签约作家日写作一万字,这怎么是签约作家,明明是签约打字员嘛。

俺知道,写手也有成名成家的。但那个要上升到商标的高度,要加入其它因素,至少经济公司和法律顾问团是不能少的。比如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杰克罗林的哈里波特。而且,这些商标的背后,最终还是由不值钱的写手组成。包括没写几本书的杰克罗琳,早就是一个写作班子而不是一个人了。金庸没有这些包装,所以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文化市场地位,最终是一个叫金庸的社会活动家(活人),而不是一个叫金庸的文化市场产品(商标)。

俺这里说的是一些相对的东西,没有否定谁的意思,只是谈一下事情的本来面目。写手(生产员工)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那个企业也不能靠老板自己运转。

西西河的程序编写、氛围等也构成特色,但不如写手有份量,但这个是另一个话题了,属于技术和管理范畴,司马梦求和梁东兄已经谈了很多,俺是门外汉,不多谈。

文化市场,还有摄影、导演、演员等生产员工,与我们讨论的文字产品不同,这里不展开。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我也不了解

感觉可以从资源获得的可能高下来分,水到渠成,所以有时候花了很多功夫修渠,其实抬头一看会发现有水就会有渠,修反而不重要。然而要是水下来了,又会发现象都江堰这样的工程很有价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估计只有文化本身才符合这个标准了
家园 呵呵,答案见下

这问题,如wanderer所说,提出很不严密,任谁也答不了。好在是朋友之间,所论之事,泛泛而谈,并不涉及原则。而萨苏兄的胸怀又是有目共睹。

原本就该自问自答的事情,俺非要把萨苏拉出来当垫背,罪该万死,大要砸砖。

答案昨晚出了,朋友们见下。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3765

家园 转而考虑一下西西河人员构成的覆盖面如何?

以及三年时间中彼此的了解和默契,是否也是一种财富呢?草台班子的问题就是哪怕拉一堆大腕也无法聚力,比如当年的重庆足球队。有时候被约稿很恼火,因为所约的东西根本强人所难,但看人家急需还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化双倍的力气。如果是西西河就好些。

不过这还是拘泥于作者群。其实我觉得还有一点可以和浮云兄探讨的,那就是西西河聚集的不仅仅是作者群,而且是各行各业的人士,这一点对于一个松散,而且不想付出很多成本的构想来说,是否有它的价值?

走媒体路线,西西河似乎可以有几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地方,是它潜在的着力点。比如现在媒体不重视作者群团队的建设,所谓不知道自己的人能吃几碗干饭,这个是浮躁的世风造成的,西西河这方面前几年的付出可能有回报;从网络作向媒体,等于预先做好潜在观众群。

家园 建议大家每天在河里点两个广告

钱就出来了。这是最快的。

家园 从技术上讲,任何一个努力方向都具备可行性

然后是:

立项

论证

融资

那就是西西河聚集的不仅仅是作者群,而且是各行各业的人士

这个可以请专业人士做一下测算。测算前先要明确一下,想让聚集的这帮人做什么。搞慈善?做企业?还是简单聚会一下?让他们当马哥想开的书店的基本消费群?请他们加入归去计划的社团?

他们目前的角色是论坛网友。

比如现在媒体不重视作者群团队的建设

这个事情,还是市场决定的。据我所知,新闻出版行业,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不同媒体,基本拥有一个稳定而发达的作者群。比如,《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就拥有一个强大的,质量远远超越编辑水平的作者队伍。西西河是文化网站,可夜光杯的三流作者,也可以到西西河来当老师。

西西河面临的问题,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不过是一个处于瓶颈时期的网站发展。这个网站高端一些,仅此而已。

许多站长共同面临过的这种困境,解决途径不外乎三个方向:

缩小规模或适度发展,保持生存,等待机遇。

寻求赞助。或是大的慈善支持,或是网友捐赠。

整合现有资源,依靠广告收入。

舍此三个方向,在现有条件下,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那就看铁手本人的运气了。

蛮干行不行?这二十年的弄潮儿,除了个别极有背景之人以外,多数是蛮干家。这得有跌成什么样都能卷土重来的本事。这样的人,俺最佩服当年的巨人集团今天的脑白金老大史玉柱,这样的人,扯什么犊子干什么荒唐事都有本钱,有一条命在,就能再牛起来。

史玉柱这个中国最早的IT商人,既不擅长社交又不懂得潜规则,非得干保健品盖大楼。有一次,央视财经做他的个人专访,说他失败后很读了一些书,镜头一闪,屋里到处都是崭新的塑封皮出版物,镜头外的不知道,镜头内的,都能从大街上书摊搞到,什么太平天国传奇之类。

脑黄金成天下第一负翁,脑白金再闯江湖。靠。服了。

家园 那么铁手写一个加通宝的程序:)
家园 其实,俺是想不出答案,

就使用小孩子的小把戏。找不到答案时,肯定就是你提出问题的方式有问题,跟俺是不是曾经用功学习没有关系。

关于你讨论的问题,俺更看重的是,这个平面媒体会在哪里发行。平面媒体上的东东,都是些“白纸黑字”一类有法律效用的麻烦东东。戴面具的写手们,面对平面媒体,可能只好提前退休,特别是那些上网只为瞎扯找乐一类写手。

还有,网上的文章,一般是网站管理人员去顶法律麻烦这棵雷,好象没发贴者什么事,也没人整文者自负一类事。

如果平面媒体要在市场控制比较严的地方发行,政治正确限制,可能会把一个网站的随意性首先毙掉,然后就该劝网友们穿礼服出场了。

俺最恨礼服,偏爱睡衣,特别是性感睡衣,因为它能引发激情和坚硬。

家园 平面媒体的辉煌时期已过,但仍有作为

报纸曾经与广播并重,后来电视一统江湖。但报纸杂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再次冲击人们的生活,而广播居然随着汽车的普及起死回生。

今天,全世界报业竞争最激烈,激烈到你死我活地步的,是外行想都不想不到的地方——中国大陆。最近十五年,中国报业创造了无数你死我活的奇迹,也诞生了无数惊天动地的神话。到1995年为止,《华西都市报》居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二十七个总编!省会级城市,晚报类报纸,年营业额过亿,根本不好意思报业绩。

网络时代,平面媒体,何去何从,现在还不好说。但平面媒体还会生存下去,而且有自己的市场空间,这是不必讲的。

平面媒体,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商业领域,这还不涉及文化产品的政治特殊性。

您会吃,甚至称得上美食家,您会考虑开个食品厂吗?

您会驾,甚至称得上汽车爱好者,您会搞个汽车企业吗?

您曾经游学多年,甚至本人也当过老师,您会想办个大学吗?

您是IT人,甚至本人经历过许多风雨,您会想搞个大型电子企业吗?

没错,弄个小作坊,办个补习班,搞个小公司,不知多少人经历过。那你就整。

想玩儿大的?也行。将军,都是从士兵出身的。

家园 给浮云兄鼓掌

说的太好了。

萨苏的想法充分的体现出了他是个“工程师”出身。

而文化市场的操作,其实是生意。在商言商是根本。

家园 能不能像维基百科一样成立基金会

有稳定的用户群,而且都是有收入的,有些大牛收入还不少,捐款,然后让经济版的老大们拿去投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