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海侃三国 -- 魔法表情

共:💬13 🌺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海侃三国

鲁肃—一位难得的五德兼备的人物

演义中的鲁肃为人憨厚迂腐,但历史上的鲁肃其实是位有胆有识之人。他先是对周瑜指困赠粮,而后初见孙权时就提出了类似“隆中对”的吴中对:趁北方纷乱之机,向西剿灭黄祖,向前讨伐刘表,争取将长江上游的起点益州也据为己有,然后称帝以夺取天下。后来鲁肃又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拒曹操.从鲁肃的事迹来看,他是一位难得的五德兼备的人物:“生性喜欢施舍,把赈济穷人作为重要事情”是其仁;“当他率领亲朋好友准备迁居江南时,州里派兵追赶,鲁肃将盾立于地上,远远射过去的箭穿透了盾牌,追兵见状退走”是其勇(《为政篇》中有“见义不为,无勇也”);“与吕蒙结为好友后,接着参拜吕蒙的母亲”是其礼;“决定计谋.策划主意,比苏秦.张仪还要高明许多”(孙权语)是其智;“治军整顿、令行禁止”是其信(按:鲍叔牙曾对齐桓公说“我在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为政宽柔,施惠于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丧失根本,不如他;提倡忠和信使百姓有向心力,不如他;制定礼仪,使四方之人效法,不如他;站在军门擂鼓,使百姓奋勇向前,不如他。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周恩来说:“将帅有五德: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而由《礼记》中的“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以及“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的典故可知所谓的‘严’其实就是礼)。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过,一个人如果能达到五德俱优这个标准的话,应该说是最完美的人了(按:陈平曾向刘邦指出与项羽相比其有礼不足的缺点,应予以克服。曹操也有这个缺点:他对张松不甚礼遇。东晋的史学家习凿齿为此评论道:“昔日齐桓公居功自傲导致多位诸侯叛离,曹操的骄矜使得天下三分。都是数十年勤勉才得来的成果,却在俯仰之间毁弃,岂不是很可惜吗?所以说君子勤奋而谦虚,旦夕竭虑、礼贤下士,虽功高而礼让,地位尊贵却持以谦卑的态度。情近于物,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业广而天下欣其庆。如此,则可以拥有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又有什么可骄矜的呢?君子以此可以知道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ofa
sofa
家园 【原创】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西汉的东方朔曾写过一篇赋《答客难》,其译文如下:

有人诘难东方朔道:“苏秦、张仪一旦遇上万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诵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胜数。甚至将它们写于竹帛上.以致唇腐齿落,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可谓博闻强辩了。然而尽心竭力.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按: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恐怕还是品德上有不足之处吧?连同胞兄弟都无处容身,这是何缘故呢?”东方朔喟然长叹,仰面回应道:“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时,彼一时也,岂能一概而论呢?想那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不朝,争权夺利,兵革相战,兼并为十二国,难分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他们身处尊位,内充珍宝,外有粮仓,泽及后世,子孙长享。如今则不然:圣主德泽流布,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四海相连如同腰带,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痰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万物皆得其所。所以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为将领,贬斥他可以为俘虏。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为老虎,不用他则为老鼠。虽然做臣子的想尽忠效力,但又怎知道进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众多,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就像车轮的辐条齐聚车轴一样,多得不可胜数,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即使苏秦、.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所以说时异事异呀。?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鹡鸰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当今之贤士,才高无友,寂然独居。上观许由,下视接舆,谋似范蠡,忠类子胥。天下太平之时,与义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郦食其说降齐王,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转环,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由是观之,就像耗子袭击狗,小猪咬老虎,只会失败,能有什么功效呢?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在文中东方朔说明了自己之所以不能取得苏秦、张仪那样的成就,是因为时异事异,自己处于否定竞争机制的时代。同样的缘由,虽然曹操很早就显现出具备天才的演员及天才的军事家(19岁就为<孙子>作注)的潜质,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但是清平的时势对其不利,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个浪荡子(鲁迅说:“纵有成千上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平时不治行业,尽干些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事(如夜闯张让宅第);而后逢上了乱世,时势对他这样敢于独立思考,具有自主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人有利,于是成为了英雄。而曹操还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此,英雄造时势,同时时势造英雄,这两个命题同时成立,但后一个命题制约前一个命题。

家园 【原创】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续

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鹡鸰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当今之贤士,才高无友,寂然独居。上观许由,下视接舆,谋似范蠡,忠类子胥。天下太平之时,与义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郦食其说降齐王,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转环,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由是观之,就像耗子袭击狗,小猪咬老虎,只会失败,能有什么功效呢?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在文中东方朔说明了自己之所以不能取得苏秦、张仪那样的成就,是因为时异事异,自己处于否定竞争机制的时代。同样的缘由,虽然曹操很早就显现出具备天才的演员及天才的军事家(19岁就为<孙子>作注)的潜质,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但是清平的时势对其不利,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个浪荡子(鲁迅说:“纵有成千上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平时不治行业,尽干些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事(如夜闯张让宅第);而后逢上了乱世,时势对他这样敢于独立思考,具有自主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人有利,于是成为了英雄。而曹操还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此,英雄造时势,同时时势造英雄,这两个命题同时成立,但后一个命题制约前一个命题。

家园 能不能分段阿

而且每段之间空一行吧,这样看起来轻松多了

家园 bank
家园 【原创】汉二祖优劣论 曹植

译文:有人向我请教道:“想那汉朝二帝,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是授命拨乱的君主,如果比较当时形势的难易程度,评论二人的优劣,哪一个更为了不起呢?”我回答说:“当初汉朝兴起之时,高祖因秦的暴政而起兵,官不过一亭之长,身为亡命之徒,召集英雄,诛灭强楚,据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真是帝王中的元勋,人君中的盛事啊!然而他的名声匹配不上德行,行为不符纯粹的道义。实在是缺少完人的美称,鲜有君子的风采。迷惑于美色不出秦宫,困窘于项羽坐而不起。在郦生的问题上失策,对韩信做得过分。不顾太公生死,于孝道有悖。败坏自古以来的教义,损伤了王道的实际意义。去世之后,果然使得吕雉这个凶妇逞其肆虐之心,心爱的女人遭到酷刑。赵王被囚,祸及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倾。凡此种种,难道不都是高祖缺乏深谋远虑导致的吗?然而他雄才大略、潇洒倜傥,确实是当世的豪杰之士呀。而且其手下的武将谋臣,都是古今鲜有的人才。他能放手任用他们,听其言察其行,所以能一统天下登上帝位。否则,不免只是个当世的匹夫罢了。

光武帝的为人,聪慧而多识,仁智而明恕,谨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正值易经所说的阳九无妄之世,他如雷霆发作,赫然举兵。以武力来反抗暴政,兴义兵以扫灭残敌。闪电为前驱,飓风为先导。大军未出南阳之际,王莽已毙命于洛阳。破二王于昆阳,斩甄阜于汉津。当是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波涌,称帝者二三人,称王者四五人;都是鹰视狼顾,虎跃龙腾。光武帝涤荡凶秽,剿除丑类,如顺疾风纵烈火,出白日扫乌云。东克齐地难胜之寇,降服赤眉无数俘虏。彭宠因有异心而败亡,庞萌因叛变而受诛。隗嚣因背信而毙命,公孙因离心而授首。都是妙算而后动众,谋定而后兴师。所以攻无不克之城,战无逃跑之卒。是以群下欢欣,心悦诚服。光武之用兵,计策出于自心,胜利决定于庙堂。所以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赞叹。和睦九族,有唐尧似的美称。高尚纯朴,有伏羲似的品质。谦虚纳谏,有周公吐哺似的辛劳;留心民生,有计时日晷似的勤奋。是以论功业则突出,比兴隆则事迹奇异,讲德行无短处,说行为无秽迹,论力量势力小,论辅助则臣弱。他最终能掌握乾坤,创造不可磨灭的奇迹,金石铭刻其业绩,诗书记载其殊勋。所以说,光武帝更优秀。

汉之二祖,都是布衣出身。高祖乏于微细,光武熟知礼法。高祖鲜有君子之风,溺尿于冠是不尊重儒生的表现。诗书礼乐,是帝尧治理天下所用,高祖却轻视。济济多士,是文王获得安宁的原因,高祖却蔑视而不用。偏爱于戚姬的妖媚,导致了吕后的暴虐。光武其将难于韩信、周勃相比,谋臣则逊于张良、陈平。

家园 【原创】拟孙权答曹操书 苏轼

译文:孙权向足下告白:承蒙您修书示我以祸福,叫我内杀张昭,外擒刘备以报效。如果出自真心,那么即使是三尺童子,也显然知晓利害所在。然而我素来见识浅陋,只敢略作答复。

昔日的田横乃是齐国的流亡贵族,汉高祖忘却郦生被杀的仇恨,派遣使者到海岛,告谕田横说如能归顺,原来地位高的封王,低的封候。但田横仍然自刎,不肯身辱于刘邦。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就擒,不能死于户下。自古以来,立有大功的英雄豪杰,乱世时凭借他征伐四方,承平时期则必遭猜忌。与其受韩信似的诛杀,何如田横那样有气节的死去呢。

想我先祖孙将军,正值汉室陵夷,董卓作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墓。于是借助袁术之力举正义之师,所到之处各城响应,天下人恨不能食董卓之肉。不幸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兄长伯符继承遗命,驰骋江汉,岂有二心。只为上雪天子之耻,下复将军之志罢了。没想到袁术僭居帝号,有辱义师之名。又听说你们各位盗以天子名义,兄长进无所归,退无所守,只好凭借江东为基业,没想到却有荆柯、秦武阳那样的变故。故而由我这样的不肖之人来统领士卒,以完成先人的遗志。我受命以来,卧薪尝胆,感慨光阴如电,叹息功名不立。上负先祖未报之忠,下愧兄长知人之明。而且我家世代以德行显耀于吴地,如果效仿你们有非常之志,即使不遭杀戮,难道不也有损于家声吗?

汉朝自桓帝和灵帝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李傕、郭汜还未受诛,袁绍和刘表就已割据。天下所能仰仗的,只有我、刘备和您了。等到听说董卓伏法,天子复位,我本以为您将消除余孽,同扶王室。上助天子,恢复宗庙社稷之灵.下守藩国,不失春秋时朝觐的礼仪。没想到您却有欺孤之志,挟持天子,以令天下。妄称天命,阴图不轨。以前嘲笑王莽的愚笨,现在窃叹您重蹈覆辙。我和您有姻亲关系,加上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然而自从听说你求九锡,纳椒房,不仅同仁失望,天下人也议论纷纷。

刘备兵力虽少,然而我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心胸宽广,拙于攻战,巧于驭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又有诸葛亮辅佐,前景不可限量,并且忠义不减于往昔。我觉得天下人抱有希望的,只有我们两个了。我之有张昭,正如刘备之有孔明,左提右携,以成大事。国家的文武大事全盘委托于他,如果听从你的话去杀张昭及刘备,那我岂不是发了疯吗。古语有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与刘备实在有如唇齿相依之势。足下之所以既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取成都,就是因为我吴、蜀皆存啊。现在假如我攻下了蜀,那么吴也不能独存。蜀若亡,吴也随之而亡。以前晋国假道虞国而讨伐虢国,灭虢就是为了灭虞,而虞以不知其意图故及于祸。你的想法与此有何不同呢。

古人有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以身托人,一定要找可靠的。您看我是吝惜这方寸之地的人吗?只不过认为您并非可以托付的人罢了。荀文若与您曾共渡艰危,而一旦劝您辞让九锡,违背您的意愿,最终忧虑而卒。我与您有赤壁的过节,虽说尽释前嫌,但又岂敢保证您不自食其言呢?现在我如果归附朝廷,只是一匹夫而已,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即使您不加害于我,但以前两军交锋,杀伐过当,他们的父兄子弟现都在您的身边。我的仇家多了去了,又怎能安心呢?季布数次陷刘邦于窘境,等到刘邦即位,还曾下过要夷其三族的命令。而您记人之过,忘人之功。既然不肯忘记荀文若阻止您受九锡,又怎会忘记我在赤壁给您造成的耻辱呢?孔文举、杨德祖都是海内奇士,您却像对待奴隶一样杀了他们,又怎会爱护我孙权呢?才能在您之上的,都要加害。一旦失去江东,还容我后悔么?甘言厚币,幸勿复来。

家园 【原创】论光武 诸葛亮

译文:曹植评论光武,其将难与韩信.周勃相比,谋士则不如张良、陈平。世人谈起此论,也以为然。我则认为他的言论虽然确实是想盛赞光武之德,但却贬低了那一代群英。为什么这么说呢?遍观云台二十八将,以及未列其中的马援之类的人物,都是忠贞智勇,无所不备。认真地论述,并不逊色于汉初那些人。之所以张良、陈平显得特别突出是由于刘邦行为比较粗疏,所以张良、陈平得到非常的信任,韩信、周勃得以横行于外。俗话说:“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却可以用来形容二人。光武神明勇略,出于天赋。运筹帷幄无出其右,其他人只是与他谋同议和,共成大业而已。光武称赞邓禹说“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赞叹吴汉说:“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与群臣议事,认为马援的想法总是与自己不谋而合,这都是明君深知臣下的体现。光武的将领并非不如韩信、周勃,谋士也并非逊于张良、陈平,这是因为光武高瞻远瞩,有把烟囱改成弯的,事先搬走炉灶旁边的柴火以免发生火灾那样的明智;刘邦粗疏,所以陈平、张良、韩信、周勃有把大火扑灭那样的功劳罢了。

家园 【原创】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阮瑀

译文:

离别以来,于今三年。但一直没有忘记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日子。这就如同婚姻,恩情尚深。背离之恨,仍然浅淡。我怀有这样的感受,您难道不也是一样吗?

每当我看到古往今来反目成仇的事例,往往都是小的矛盾,一时意气用事,终成大的变故。就像韩信因失去楚王爵位而伤心,彭宠因未受殊遇而生怨,卢绾畏惧于谋划败露,英布忧患于情变,这都是事变的缘由啊。我与将军,恩同骨肉,割授江南,不取扬州,怎么也赶不上韩信被贬为淮阴侯那样的怨恨吧?我还压制刘馥,对你恩宠日隆。宁可将朱浮告发彭宠谋反似的奏报放在一边。没有张胜那样的挑拨,也没有贲赫那样的诬告,显然不同于卢绾和英布所处的时代了。卢绾和英布之所以忍痛回绝王命,明弃厚交,全是小人挑拨离间造成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语,没有不娓娓动听的。示之以灾祸,激之以耻辱,有雄心的大丈夫,能不怒发冲冠吗?

昔日苏秦游说韩王,羞以牛后。韩王变色,按剑而怒。虽然后果是损兵割地,仍不后悔,乃是人之常情啊。您年轻气盛,对左右偏听偏信,既畏惧祸患降临,加上心怀愤恨,自然不能体谅我的良苦用心。只看到眼前形势,于是采纳浅薄的计谋,改变了原先的成议。加上刘备在旁煽风点火,导致摩擦不断。由己推人,其实我的本意并非如此。

我德行浅薄,位高任重。幸蒙国运将泰,荡平天下,周边亲附。喜获全功,长享福禄。但由于姻亲背离,常常担心海内人士多以此责备我。以为我包藏祸心,暗地里有郑武取胡式的阴谋,结果使您毅然断绝关系。我因此辗转反侧,常思虑捐弃前嫌,二族俱荣,泽被后嗣,以显正心诚意之效。怀愿数年,未能致意。

昔日赤壁之战,是遭遇了瘟疫,烧船自还,以避恶地,不是周瑜水军所能挫败的。江陵的守备,物质消耗殆尽,无所依靠,迁民回师,也不是周瑜所能挫败的。荆州本来就不是我的管辖范围,我尽授于您,不是切肤之痛,没有什么损失。汉高祖曾设爵位以待田横,光武帝指河水向朱鲔发誓。您的罪过,能赶得上那两位吗?是以饱含深情,愿闻佳音。

近年在谯,新造舟船,绵延至九江。我欲观望巢湖的形势,安定江边的百姓,并没有大举进攻的计划。然而智者所虑,虑于未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所以说伍子胥预见到姑苏城会出现麋鹿,辅果断定智伯会被赵襄子擒杀。穆生称病,以免楚王之难。邹阳北迁,不受刘濞之祸。这三位难道不都是圣人吗?只不过深谋远虑,见微知著罢了。以您的明智,衡量我的本领,估计您所据守的地盘,以为我势弱力乏,不能远征,只能与您隔江而相安吗?大谬不然啊。若以为凭借水战及临江要塞,令王师不能渡江,也恐怕不能成功。水战千里,变化万端。越为三军,吴不能御。韩信偷袭夏阳,魏豹也未能料到。江河虽广,其长难守啊。

凡事要适度,不能尽言。然而我也有所担心的,恐怕修书无益。为什么呢?往日我主动退军,现又于远方致信慰问,言辞谦逊,就误以为我力不能及,于是更加骄纵,以为奈何不得。但是只要明智地借鉴古例,自己就可做出决断。

当年刘安相信左吴的计策,隗嚣采纳王元的言论,彭宠听从属下的谋划。三人执迷不悟,终为世人所笑。梁孝王舍弃羊诡、公孙胜,窦融驱逐张玄,二位贤士既已觉悟,福气随之而来

,希望您能留意这些事例。若能内擒张昭,外攻刘备,赤心报效,重归于好,则江南重任,长相托付。高官重爵,坦然可观。上令朝廷无东顾之劳,下使百姓保平安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如果真的怀侥幸心理,亲近二人,不忍加害。那就是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如果怜惜张昭,我就送您个顺水人情,只擒拿刘备也就够了。开列二者,任选其一。

近来荆扬众将及降人都说孙辅被您抓了起来,瘟疫、旱灾也一并发作,人员损耗,于是纷纷要求趁机进军。我听到这些言论,心中并不高兴。道路遥远,降人难信。幸灾乐祸,君子不为。而且本人崇尚仁和,不劳而安,对我来说更是可贵。所以我按兵不动,修书致意。希望您与我都能虚心反思,以应验古诗中善于弥补过失的感叹以及易经中不远而复的含义。

鱼潜清流,飞鸟在天。良机已至,彼此共勉。

家园 【原创】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最仁的君是刘秀,最贤的相是管仲

演义反映了人民群众浓厚的“圣君贤相”情结,由于书中夸张化的描述,刘备及诸葛亮的形象很是高大。不过,根据史实来看,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最仁义的皇帝并不是刘备,而是刘秀;最有智慧的宰相也不是诸葛亮,而是管仲。这是因为——

刘秀身为皇帝,虽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却没怎么“享受生活”(米卢常用语):

工作上:他每天天刚亮,便上朝理事,直到太阳偏西才罢朝。还经常召集文官武将讨论“五经”大意,直到夜半才上床休息,且“乐此不疲”。

生活中,衣:身穿粗帛制成的衣服,颜色也不鲜艳;食:远方供奉珍馐美味,一定先赏赐给列侯,结果宫里所剩不多;住:减少上林苑等处的宫殿;行:直到公孙述用过的车驾.舆辇送至京都,各种仪仗才得以完备。乐:手不拿珠玉等玩物,耳不听靡靡之音,废止打猎巡游一类耗费甚巨的活动。

情感上:他虽然口头上说 “显贵之后换朋友,发财之后换老婆,恐怕乃是人之常情。”但在实际行动中则是“贫贱时的知己朋友始终没有忘记(如严光),结发的妻子最终位居正堂”的。他一生仅有三个女人,其中后两位是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才娶的,而且也从未选秀女入宫(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定律失灵)。阴丽华早年是他的梦中情人(起初刘秀的两大人生目标是:“做官应该做首都卫戍司令,娶媳妇应该娶阴丽华”),婚后第十七年,刘秀在诏书中表示仍然对她一往情深(七年之痒的定律失灵)。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给了这么个好德如好色的且事业大成的伟男,雅性宽仁、具有关雎之德的阴丽华自然而然地随之为难得的“红颜厚命”(金庸说:“真爱是一生一世的。假若一对年轻人一见钟情,而后喜结良缘,白头偕老,这大概是人生最愉快、最幸福的事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章伯钧说:“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把父母、兄弟、夫妻、同事之间相处的社会关系搞好了,就是最好的马列主义。”而刘秀将与叔父(由于双亲早逝,刘秀从小由叔父抚养)、老师、妻室、下级、兄弟姐妹、朋友、子孙(汉明帝对父母感情很深,经人解梦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关系都处理的比较好。

在国家的治理上,他信奉的是“天地之性人为贵”、“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以及“用正德来引导,用礼节来规范,百姓有羞耻心,并且真心归服”的理念,选拔各级官吏时要求“务进柔良”(按:大科学家张衡的祖父张勘是当时众多循吏中的代表人物,民谣有赞:“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免除徭役,实行三十税一,重视社会保障,开广学校、修明礼乐,从而开创了一个“上下相亲、海内欢欣”的中兴局面(司马光说:“风化既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虽然刘秀每自谦无德:“朕德薄不明,即位三十年,无益百姓”。但是清代的王夫之认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唯光武“允冠百王”(唐宗和宋祖都是刘秀的粉丝),梁启超认为他“在皇帝中最稀奇”,金庸也称赞他对待人民泱泱大度,所以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仁义的皇帝。

管仲根据春秋时期的形势,认为欲振国势必立纲陈纪。欲立纲陈纪则必张四维(礼、义、廉、耻)。而“粮仓充实了,老百姓才知道礼节。衣食富足了,才知道荣辱。”(按: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他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民众划分为四大集团:士、农、工、商,且等同视之为国家的基石[按:秦汉以后的朝代几乎都是重士农、轻工商的,尤以清朝为甚(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固然无官不秩、无士不文、无农不稳,但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结果西方列强自明朝嘉靖年间因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而摆脱持续1100年的神权的束缚后,在国力上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固步自封的中国(清末思想家薛福成说: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在政策上,对于士,经过三次审选后可以成为上卿的助手;对于农,根据土地的优劣实行差额地租,并支持多种经营;对于工,重视盐铁业的发展,并实行统购统销、寓税于价。对于商,设立市场,同时设置轻重九府以调节物价[韩德强说:管仲为齐国建立的体制是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计划为主导(一明一暗两只手并用)的混合经济体制]。在军备建设上,将军令寄寓于平时的政令,且制定了可用盔甲兵器赎罪的政策,使得甲兵大足。对比一下西方历史:当年为了发展渔业,为海军培养水兵,英国国会处心积虑,特意宣布每周三为食鱼日,并将传统的戒斋节的规定更改为只可吃鱼,不准吃肉,结果数年后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在对外战略上,以内尊王室、外攘四夷为号召。对各诸侯国以爱护来钓取,以利益来吸引,以信用来结交,以武力来威慑。由于天下诸侯喜欢桓公的爱护,贪图桓公的好处,相信桓公的仁心,害怕桓公的武力,于是纷纷归附齐国。

在管仲为相的四十一年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保卫了华夏文明(孔子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由于管仲信奉“予之为取,政之宝也”的理念,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将失败转化为成功,能够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弊,其计谋“百不失一”,且被誉为“中国最大之政治家”(梁启超语)及儒道法思想的先驱(按:<管子>为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魏征著有<管子治要>),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足智多谋的宰相。

家园 曹操没选他作继承人是一点没错啊
家园 【原创】甄后与曹植之间是否有恋情

由于貂婵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因此三国时代实际上有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甄后、大、小乔、甘夫人(史料中称其“玉质柔肌,态媚容冶”)。之所以人们公认四人中甄后最美,是由于《洛神赋》的缘故。娶甄氏时曹丕17岁,甄氏22岁,曹植12岁。相传曹植后来暗恋甄氏,故《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对此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由于曹植曾被封为鄄城王,所以《洛神赋》原名《感鄄赋》。甄氏与曹植如有恋情则有伤风化,曹植写赋是为了效法屈原“长寄心于君王”。

持肯定意见的人为李商隐、蒲松龄、郭沫若,其中郭沫若在《论曹植》一文说:“托梦荐忱,献珠报佩云云,确实足怪诞,不近情理。但子建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嫂子曾经发生过爱慕的情绪,大约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吧。不然,何以会无中生有地传出这样的\'佳话\'?甄后何以又遭谗而死,而丕与植兄弟之间竟始终是那样隔阂?魏晋时代的新人物对于男女关系并不如其前人或后人所谓的那么严重。例如曹丕为太子时“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这足见曹丕、刘桢都相当浪漫。刘桢的态度在曹丕倒满不在乎,却恼了做阿翁的曹操,以桢不敬,几乎处死了他。又如阮籍便坦然与嫂话别,醉卧于当垆的美貌邻妇侧而不自嫌。那么,子建要思慕甄后,以甄后为他《洛神赋》的模特儿,我看应该也是情理中的事。\"

因为双方都没有提出充分而直接的证据,所以一直无定论。但我们可以将曹植与甄后的作品对照一番:

...《塘上行》(甄后)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苔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妾薄命(曹植)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宫湘娥

蒲生行(曹植)

浮萍寄绿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中年获愆尤。茱萸自内芳,不若桂与兰。佳人虽成列,不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曹植的两部作品中都提到池塘、蒲苇。显然,这两人心意是相通的,恋情是存在的。

ps:毛泽东书房中亦有宋高宗手书的《洛神赋》,有一次他问一位将军:“你是哪儿人?”答:“山东东阿”又问:“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答:“鱼山”再问:”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答:“嗯,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于是毛泽东说:“嗯,那就对,总政治部就交你负责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