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想到老蒋之放弃东北 -- aokrayd

共:💬4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想到老蒋之放弃东北

一口气看完了大染坊,不由得想到老蒋之放弃东北。我觉得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说他还是有很精明的考虑的。首先,借日本人之手灭掉张学良,失去了东北根据地,东北军也就不能有大的作为。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内并不仅指红军,也包括各路军阀。而东北军便是最大的一路。事实上失去东北以后,东北军便再无大的作为,基本上是任人宰割。

其次,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若支持东北军抗战,则中央势必要给与增援,当时中国即无准备,而老蒋恐怕也没这个打算。

最后,日本人吞下东北,势需要一定时间消化,这也可以为中国的备战赢得一定的时间。所以老蒋放弃东北也不能说是全然的卖国。从今日来看,放弃东北显然是蔽大于利的。东北没了,张学良一时糊涂,但事后总会明白,记在心里,这个帐是一定会算的。而东北可加以放弃,则全国哪里不能废弃呢?所以全国各地并没有做认真的战备,而民心也就更见消沉。再则失去了东北,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税收来源,而同时却给日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这虽然赢得了几年时间,但肯定是得大于失的。

事实上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中国并不至于危急到非放弃东北不可的地步,若加以认真的抵抗,固然与中央的实力有损,但却也可以由此树立起中央的权威,改变外交上的被动地位,日本的野心也会被略有打击。事实上日本还要树立一个满州国,则说明当时日本也无力全面进攻中国。事在人为,当时日本进攻东北,固是一个大灾难,但又未必就不是中央的一个机遇,可是老蒋并没有抓住。

我觉得从根子上来说,还是老蒋没有信心,对自己,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没有信心。不是到了绝路上,不能做最后坚决的一击。如果他能早做决心,抗日战争并不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失去东北三省,其实大可以和抗美援朝一比的。我觉得这也是老蒋最不如老毛的地方。老毛这个人有信心,不仅仅是对他自己,他对自己的整个民族也有信心。读过沁园春的人谁能忘得了那种豪迈气?须知那时红军不过是刚刚死里逃生到了陕北而已!就冲这首诗,再看看中国如何失去东北,便不难看出十几年后天下属谁实在并非巧合了。

家园 东北的事情,无论蒋张都不是有意放弃

但是两人,也包括幸灾乐祸,甚至想趁火打劫的各路军阀,政客都是各怀心思,一步错,步步错,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统一的程度还不够。

说老蒋当时就想搞调小张是不成立的,这样太高估当时蒋统治的稳定性了。当时蒋之地位和北中国的稳定,很大程度上要靠张来维护。

此事从以下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九一八事变后,广东派借机攻击蒋,蒋被迫下野。蒋在大陆曾三次被迫下野,这是第二次,就是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失东北。

当年年底,张学良再失锦州,广东派自然又大肆攻击张,当时奉化属在野之身的蒋给在上海的宋子文去电报曰,「此时以巩固汉卿兄地位为惟一要旨」

这里有我一组关于国民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专集,有兴趣的可以一观。

由「不抵抗」到抵抗──国民政府因应「九.一八」之决策过程与困境

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之应变――专辑

链接出处

这里摘录一段:

事实上,从民国十七年底「东北易帜」起,张学良就一直是蒋

在政治竞技场上的派系同盟。包括十八年「中东路事件」、十九年

「中原大战」,台面下固然不免尔虞我诈的「内交」互动;但大体

上,「东北军」最后总是出以「支持中央」;而蒋地位的巩固,也

著实得力於张不少。所以曾在「中原大战」落败的汪系大将陈公博,

就不无恨意地形容蒋-张之间:

他和张汉卿的关系,比什么都密切。张汉卿自从举兵入关,

摧破「扩大会议」,蒋先生当他是中兴的功臣。并且听说,

张汉卿的夫人于凤至曾拜宋老太太作乾娘;社会上又久已传

闻,说张汉卿要聘孔庸之〔祥熙〕的小姐作媳妇。这样差不

多等於君主时代,立中兴之功,兼外戚之贵。(110)

这样的利益结合关系,一直维持到「九.一八」之后,仍未稍

变。所以一般「九.一八」论述,经常有意无意,视两人为敌

体,不归「抑张扬蒋」,即归「抑蒋扬张」,实皆有商榷必要。

两人此一时期的公私关系与决策互动,实要较外界想像密切。

欲言历史责任,不应有所厚薄。

家园 别的不说,老蒋的确是没自信。

继承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衣钵但是硬是没有任何发挥和扩充,没自信。

对弱小的共产党无比重视,没自信。

家园 谢谢资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