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毛主席的一些记忆中的片断 -- aokrayd

共:💬8 🌺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关于毛主席的一些记忆中的片断

有个朋友一次曾和我说起天意,他说你看中共的几个人的名字,泽东恩来少齐小平,再看老蒋几个人,介石精卫宗仁,谁该得天下呢?我听来不禁莞尔,但也不禁想,也许冥冥中确乎是有一些天命吧?中国人看待毛主席的眼光又何尝不是有些许真命天子的味道呢?

小子生得也晚,不但未曾亲见过毛主席,便连遗容也未曾赡仰过。长辈中倒也有大串连去过天安门的,但偶一提及也只是讲讲当年的拥挤,艰难,和兴奋,至于对毛主席观感如何,倒是从未有人提及。我于父母这一辈,常以无限的惋惜和同情。一辈人的青春和热情, 是以最糊涂的方式以抛弃了,他们有能力,有决心,有勇气,但许多人现今却仍在为生活而奔波,而许多人竟至于一生也不得温饱。然而就我所知的他们中的多数,与毛主席却始终有一些敬意。是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吗?抑或只是生活本身以使他们明白了命运本身的曲折与虚无?

我未曾读过毛的传记,更不曾读过什么神坛之类的东西。我与毛主席的最鲜明的印象都来自于多年前的一本书,西行漫记,斯诺全集的第二卷。其它几卷除了第一卷中作者赢得的赛马使我略微于幼时便尝出些命运的味道,都记不很清了,然而这第二卷,却始终有一些深刻的印象。

还记得看到毛谈起他读书时数学不好,而且极讨厌一门叫自然的课程,说他考试时画了一条横线然后又在上面画了个半圆,称之为日出东方,结果这门课是勉强及格。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考试成绩并不总是特别要紧的事。

还记得毛说他在店里住,由于属于学生是有身份的人,便不能挑水而只能是买水喝,又讲学生和士兵冲突双方大打出手,于是他溜到厨房里去读书,这些细节,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是生动。

我到现在都还很敬佩的是毛讲他暑期是去农村考察,也不带钱便带些豆子就在乡村里走了两月。渴了饿了,便在路边能垠到的农民家里讨一些吃的。一次带的米饭都馊了,皱皱眉也就这么吃了下去。想想那时候他的年纪,老蒋输给他,也不是很冤吧?

无所顾忌的回忆, 再由一支单纯而热情的笔记录下来,虽然不长,我却觉得这只怕是毛主席最难得的一篇客观而又带着些尊敬和关心的传记了。“毛确乎是不修篇幅的,我曾目瞪口呆地看到,当林彪,红军大学的校长,在向毛汇报工作时,毛突然松开了皮带,从中捏出一只虱子来。”扪虱而谈,大约就是如此吧?

在此之后的毛主席的形象,便不是我所能记忆的了。毛于建国后的作为总让我觉得遗憾而困惑。象一首诗歌中所说的那样,“他的形象变得愈加高大,但却变得模糊而疏远。”我是不大相信所谓种种秘闻中的东西,但是我想,不是一个自信得近乎偏执的人,决不能于如此的艰难中取得胜利,决不能令如此之多的英雄豪杰俯首听命。神化,或许这也是主席的宿命?

毛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课本中的两首沁园春。在我知道那首雪竟是毛刚结束长征而领军横渡黄河直扫山西时所作,不由得平添几分敬意,在这样的时刻还有这样的气概,当得上大英雄这几个字。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他那句“怅辽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每当想起这一句, 便宛若看见一风华正茂的少年,面对着鲜红如火的橘林,凝视着奔流不息的江水,意气飞扬间却又忍不住 一声长叹。这一叹,便与千年中华文明的风流余韵交相呼应。逝者如斯夫,斯人以去,留与功过任人评说。

通宝推:bluestarry,高中三年,苦药汤子在美国,caoban,wage,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章,顶一下

俺小时候对主席的印象都是来自群众的话语,懵懵懂懂中大致就明白了这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呵呵,这就不如兄来的深刻了。

家园 深刻是决计说不上的...

只是想及老毛当年的风采,想来也是引无数美女尽折腰。大家说起曹操来都还有些敬意,对主席又何必太过刻薄?更何况现在很多事情我们也未必了解得很清楚。

一个朋友说,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写着“我从大山中来,我是大山的儿子。”于是抹掉叫他回头重写,无他,只因看出学得是“我从农民中来,我是农民的儿子”。且批到,这话邓小平说得,你莫说是说,便是学也不该。小平说这话是深沉,你说这话那叫轻浮。

我以为,评价毛主席,也该有如是态度。

家园 离现在太近,有点情绪可以理解。

何况这情绪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和痛恨的咬牙切齿都有。

家园 顶你这个贴。
家园 海天说的有道理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评价,更何况当初得罪的都不是一般人,现在骂声高涨是必然的,呵呵,至少咱家族只有俺一个在网上唠几句,那些人家可是全员皆兵,从这个层次来讲,力量对比不同。

“清者自清”这句俺很欣赏,别人再怎么说,俺心中的这盏明灯是不会灭地。

家园 说的好,顶

感由心生,其实我想许多人的想法都和你差不多的。大多数人并不否认毛的错误,但也看到了他的许多丰功伟绩。可是有一批人就是盯着或者夸大他的错误喋喋不休。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算一个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啊,你能保证自己一点不犯错误吗?而且许多评价也要结合当时的环境作出具体的分析,可是他们不这样,而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

象这篇文章谈到的毛自己到农村考察,我不知道那些批评他的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家园 顶起!12年以后,就没有见到aokrayd兄在河里露面。

兄台说到西行漫记的风格是“客观而又带着些尊敬和关心”。其实也是若干年前西西河的写照。那时的河里,确实是更多一派君子之争的平和理性,不像后来那样帽子漫天飞大家赞同的也是文字和逻辑而不是态度和立场。

按照西西河的习惯,最后顺便也捉个小虫子:太祖画横线加半圆不是自然而是图画课上,名字也更有诗意:“半壁见海日”希望哪天aokrayd兄兴之所至重新下河,能够看到。

通宝推:崇文尚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