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评《亮剑》上 -- 萨苏

共:💬81 🌺4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大段日语对白看导演制作人很哈日

对日本特种部队的渲染也透着一种对型式,装备等迷恋的小家子气。对白更是充斥着北京胡同串子的口气。 看不出做为一个文艺作品有什么出众之处。 唯一的亮点是几位演员。

总的说,亮剑从原文的演义娱乐为主,是因为类似题材在流行文艺中的缺乏,及传统题材偏重说教的乏味,使得亮剑做为一部小说成为那些寻求在类似主题方向上有所突破的有心人的最好原料,小说的流行无疑为许多在此问题上苦恼的人打开了眼界,由此诞生了电视剧,以后类似的作品还会更多的。 因此,亮剑做为一部作品,其最大意义也在于此。

至于由此引发到亮剑原作者对王伟事件的态度上,呵呵,很有点张冠李戴了,难道说写了一部以抗日为题材的娱乐文学就说明其作者是反美的么?

家园 都梁对王伟实践评论的事情确实么?

很想了解一下这个八卦。

家园 和梁上君子的“梁”字是一样的!
家园 总算爬上来了,看见王疯子,花老萨

王疯子可不是一般的猛,李云龙有不少取材于他。王疯子还很有个性,比如建国后他的个人问题,不是一般的曲折。

家园 【原创】评亮剑 下

不要说八路军都是超人,就如陈赓在《亮剑》中那段话,打仗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这回事,比的就是两个民族的坚韧和忍受能力 – 但是,我们比得起(大意)。所以,王近山能够在韩略村伏击日军的观摩团,日军打过八路军的参观团,也不是新鲜的事情。

按照史实来说,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过,时间就在韩略村之战前一年。

这就是五一大扫荡中八路军总部巡视团遭袭击事件。

八路军总部巡视团,由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领导,在百团大战和此后的战争中奉八路军总部之命回旋于各敌后根据地。,既是一支促进总部与各分区联系的队伍,也是一支机动加强各地军政实力的重要力量。罗瑞卿,余秋里先后负责过他们的工作。1942年春,八路军总部派出巡视团前往河北山东各战区视察工作,总负责人周桓(开国后授上将军衔)。

当时,巡视团的总人数不超过一百人,但大多是经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优秀学员,可说是八路军的瑰宝。

周柏到达冀南军区后,将巡视团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视察冀南军区,一路委派王焕如为负责人兼安全干事,视察冀中分区。结果,巡视团到达两地的时候,恰好分别遭遇日军蓄谋已久的四二九大扫荡和五一大扫荡。周桓所在的巡视团总部随冀南军区直属部队行动,果断突出重围,幸免于难(王外马甲描述的王行仗村之战,很可能周桓等人就在其间),但前往冀中的巡视团分团驻地却被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捕捉到,转移中遭到突然袭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路军总部巡视团脱险成员之一 王焕如少将

由于年代已久,此战详情我亦仅仅聊知一二,虽然巡视团人员多战斗经验丰富,但不熟悉地形,而且毕竟属于军政团队而不是作战部队,没有重武器,因此尽管顽强抵抗,仍然遭到惨重损失。激战中原担任过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的团员孙范争(开国后军衔陆军少将,在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职务上离休)利用敌迫击炮射击的烟雾冒死跃马突出敌阵,带外围的八分区部队及时赶来,才将幸存人员营救出来。此战,三十名(一说二十七名)团员中仅有七人(一说八人)生还,其中多人负伤,徐化民(开国后军衔陆军少将,今天依然健在,住在北京南池子)胸部被两弹贯通,生命垂危,当时被认为已经无救,但所谓身经百战之人必定命硬,徐竟然在高烧之后活了过来。

按照冀鲁(渤海)军区战史记载,巡视团后在冀中23团余部掩护下撤退到冀鲁军区,幸存者为王焕如,孙范争,李雪炎,段培柽,吴焕章,徐化民,陆健。这几个幸存者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孙,徐以外,李雪炎是空军少将,王焕如和吴焕章后来也都是在大军区副职上离休的高级将领。

可以想象战死的这二十余名高级军官对八路军的重要意义。

所以,韩略村之战,应该说是八路军的一次复仇之战。

说起来,《亮剑》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对于它的战争描写,并不以为是最出色的。至少在战斗场面的运用上还有些问题。首先,八路军战士不可能那样白白胖胖的,哪怕从今天野战军里面调一些官兵做群众演员,也要好一些(段鹏,喜子例外,个人观点张大彪的圆滑超过了军人气质,最大败笔),其次战斗场面略欠精彩,拍战斗场面,要么尽管稀稀拉拉的完全实拍,如同拯救大兵一样,要么干脆放弃写实来一个密集队形的冲击,象大决战,看来过瘾。亮剑这方面两者都没有做到。这也不奇怪,拍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资金的瓶颈是无法改变的。

而《亮剑》这部片子,最让人感到震动的,或许反而是在战争以外。

比如,赵刚和冯楠的会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影片中的赵刚是神枪手,这有些夸张,但比较好地演出了八路军中政委的形象 -- 八路军中的政委可不仅是政工干部,还有一条就是冲锋在前,所以几次恶战中都有军事主官和政委同时遇难的纪录

赵刚,是一个我一直没有谈的角色。小说中的赵刚没有电视剧中威风,我觉得似乎更加真实,电视军中的赵刚是神枪手,这有些夸张,一个优秀的职业军人不是那样容易做到的。而赵刚感动我们的,是他的人格精神。

李云龙的人格精神同样让人感动。

在小说没有拍成电视剧的后半部,赵刚和李云龙,用不同的方式,对当时的政治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反抗。从本质上说,赵刚比李云龙更接近一个西方意义的共产党员。因为西方意义的共产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为主,作为知识分子的赵刚,和这个身份是平行的。而作为农民的李云龙,其本身代表的阶级在理论上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就是中国革命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胜利的本质 – 它是一个依靠农民阶层的政党。这一点西方的传统共产党人很难理解,所以才会闹出派来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领导中国革命的笑话。

其实,这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从背景上更接近赵刚,而不是李云龙。

所以,赵刚和李云龙,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对于左倾特别是文革路线的反抗。赵刚,属于马列主义者内部的反抗,他懂得主义,他明白事情出了问题,甚至知道出在哪里,只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传统意义上的士,他选择的不是幻灭,而是否定和牺牲。这是赵刚的刚烈之处,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李云龙,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反抗。李云龙从来不是一个读书人,换句话说,他不是一个理论上有多少造就的人。所以,他的反抗源于对现实的直视,源于最原始的事实。全国陷入饥荒,会让他想起淮海战役的饱饭,李云龙反抗的不是某个主义,而是“吃不饱饭”的现实。他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李云龙的反抗,代表的不是党内的反抗,而是人民的反抗,而且是非常传统,非常中国的反抗。

但是,李云龙反抗,却恪守自己作为一个军人的信条和职责。想起来架空作品里面有一部颇为写实风格的《明》,其中有一个小角色叫作李陵,是狡猾多智,见风使舵的商业高手,却在与从军后与蒙古军的战斗中投黄河而死,李陵什么都可以卖,唯有一样不卖的,就是自己的灵魂。(我知道酒徒写的是另一句话,但我觉得这里面的含义是同等的,不过一个具体些,一个抽象些罢了。。。就像李云龙和赵刚)

这份坚持,或许就是亘古以来中国人的魂魄。

还有人奢谈文革的好处和对它的期待,那么看看《亮剑》吧。应该明白,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其结果不但是被自己内部抛弃,也将被人民抛弃,失去代表权,那可叫作天怒人怨。邓小平的成功,与其视作某种思想的成功,我更愿意称之为人民信任与支持的胜利。

赵刚和李云龙,都有让人感动的魂魄,不过,赵刚比李云龙有一个优势 – 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他浪漫而且有点儿“酸”,有话他能够说得出来。打仗,赵刚不如李云龙,而在文学作品中,李云龙可就难和赵刚比了。

就象赵刚和冯楠的会面,充满了意识流的一段话。由这段话,我可以认为编导和作者的脉搏是相通的,他们不能把后半部分《亮剑》拍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但他们的确是读懂了这本书的人,而且懂得在能够控制的范围中怎样去坚持。

加入张白鹿这个人物,我以为是这种坚持的另一个表现。我不喜欢张白鹿这个人,大多数观众似乎也是,可是张白鹿出现在《亮剑》中的意义,我以为绝不是表演一场二女争夫那样简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应该说,影片中的冯楠,和小说中得很象

看来还要写一个尾巴了,说说赵刚冯楠,田雨,还有张白鹿。

[待续]

家园 下部萨法。
家园 这些年,这一类历史题材的片子,群众演员都太差。

无论是八路还是日军,中弹倒地的镜头,都看起来那么的虚假。

外形白白胖胖不说了,言谈举止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的人。如果是清宫戏,群众演员像不像还问题不大,可是,这类革命题材的电影,有老经典--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等,在那里比着呢!

家园 尾巴多多益善。
家园 两件事中的主人公是否为同一人?

这就是常德会战中五十七师击毙日军109联队长布上照一之战,当时,日军猛攻中国军队岸上门户黄土山,守军150师一部顽强抵抗,布上照一到前线督战,其指挥群被撤退下来的五十七师邓若波营发现,邓营长遂指挥迫击炮手如电视剧中的李云龙那样靠近布上,一炮中的将其击毙。楼主文

炮战中“伦敦”号指挥台被击中,但仍继续西进。在靠近“紫石英”号时遭到炮一团的猛烈轰击,“伦敦”号、“黑天鹅”号无法接近“紫石英”号,只得返回上海。此次事件中,英国海军死亡45 人,其中包括“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失踪1人,伤93人。我二十三军亦有不小的伤亡,炮战中伤亡官兵达252人,其中202团团长邓若波牺牲。

摘自:“紫石英号事件”——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中英交火

两件事中的主人公是否为同一人?

如果是同一人,先在74军当营长,后在华野牺牲,应该是在孟良固上被俘的。

家园 在抗战的那个阶段,八路军为什么要派出这种巡视团呢?

把那么多高级将领,那么多军队的种子集中在一起派到敌后根据地去,这很不符合风险分担的原则啊。

这么些人一起到根据地去,到底是想干什么?集体职位任命?整风钦差?军政大学实习?或者是和日军的观摩团一样纯粹为了参观?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这像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一个昏招。

花送萨老大,翘首企望老大解惑!

家园 送老萨花,得吉祥三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老萨文中已经写了,与日军的观摩团完全不一样的

以下为引用:

八路军总部巡视团,由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领导,在百团大战和此后的战争中奉八路军总部之命回旋于各敌后根据地。,既是一支促进总部与各分区联系的队伍,也是一支机动加强各地军政实力的重要力量

决不是去观摩什么的,而是去看哪里有需要的。这我想大概算毕业实习吧。

家园 恢复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

邓若波烈士   幼年入小学,后因家贫辍学,到丹阳城里学徒。1938年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冬,组织上派他到陵口青阳浦交通运输站,担负南北联络、护送党和军队领导干部过运河,转运军需物资等任务。1940年调回部队,任排长、连长。1944年初,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一营营长。是年3月,苏中区党委为扩大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改变苏中抗日斗争的局面,决定攻击淮安县东南大镇车桥日伪军据点,一营负责正面攻坚,他率部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巧妙突击,并与敌人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白刃格斗,消灭了顽抗的敌人,为车桥战斗的胜利荣立战功。战斗共歼灭日军460人,伪军大部被俘。新华社在延安向全国播发了“苏北新四军大捷,收复车桥”,“我一师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歼灭战”等鼓舞人心的消息。1944年6月下旬,率部配合苏中四分区军民开展反“清乡”斗争,在魏家庄战斗中,击毙日军中队长,生俘日军小队长以下12名。1946年7月,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参谋长。在宦家堡战斗中,英勇善战,指挥有方,突破敌人的阵地,为战斗的全胜创造了条件。不久,被提升为参谋处副处长、团长等职。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六十八师二○二团,担任渡江战役的先头突击队。他全力以赴,精心做好渡江的一切准备。亲自深入先头突击队,进行严格的检查。4月21日下午,他率领3000雄兵,渡江南下,不幸遭到英帝国主义“紫石英”号的炮击而光荣牺牲。

家园 我印象蛮深的是在打山崎大队的时候陈赓的那句话

把炮弹打光这日子我不过了

蛮心酸的

家园 好!花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