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一)出身摩门 -- 梦秋

共:💬45 🌺3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杨白翰

在摸们里可是个传奇人物啊,传说他烧了半个idaho的草才让联邦军退兵滴。不然的话,摸们已经被人灭门了

家园 应该是Deseret News,不是"沙漠新闻".
家园 日内瓦,万隆和“握手事件”

我最早听说的“握手事件”版本,是说在日内瓦和谈期间,似乎是尼克松“领袖们”里面周恩来这一章提到的。

但80年代末或者90年代初,“文摘报”上专门有回忆和考证文章,分析了当时双方的外事纪律,认为这件事以讹传讹的可能很大。

至于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开始的时候面对部分国家的疑虑讲出“我们不是来吵架的”和后来提出所谓“和平共处5项原则”。

关于亚非会议还有件比较有趣的事情:第二次本来都都说好了,却因为阿尔及利亚政变流产。

家园 晕一个,真的看走眼了!

已经修改过来。多谢提醒,奉上小花……

家园 我所知道的“握手”事件发生在波兰

主角换成了美国驻波兰的公使还是啥的。不过从外交级别上来说,总理是不能和杜勒斯或者任何一个低于此人的级别的人主动握手的,何况事出突然,没有任何征兆。

我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照搬了安德森的回忆录。此公因为成就比较大,不免对自己有所美化。有时候觉得他是在吹牛,但是他在中国的经历很难找出旁证来。例如,我就有些怀疑周恩来是否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有机会就对他进行革命教导。如果事情属实,安德森可就有了李医生的嫌疑。后者也是自夸自己曾经是毛泽东的“清客”。但是这个事情上我实在无力去寻找证据了。

家园 【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四)星条旗下

(四)星条旗下

1945-1946年间,中国的政局一点也看不出有明朗化的迹象。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握手言和,在全国各地却摩擦不断。美国人一边派人调停,一边裁减自己的海外军队。驻扎在中国的美军人数也在调整之中。在安德森每日出入中共重庆办事处的时候,美军的军报《星条旗报》驻上海记者站里不断有记者被调走。于是安德森就被主编从重庆挖到了上海。这一次,他总算能够名正言顺地以军人和记者双重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

在《星条旗报》里干活,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自由的。二战一结束,美国就解除了新闻管制。隶属军队的《星条旗报》也从新闻管制中摆脱了出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还亲自下令,不许任何军方人员干涉《星条旗报》的社论自由——包括他自己也不能干涉。在这种情况下,《星条旗报》内部弥漫着军队里看不见的平等和无拘无束的气氛。所有来上班的人都不佩戴军衔;编辑按照记者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级别分配任务;采访和写稿不受干扰。这些场面对安德森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却把那些刚刚从军纪严格的部队中调过来的新手弄得无所适从。其中一个新手战战兢兢写完了稿件,不知上级军官会有什么意见。主编懒洋洋地说道:

“哪个家伙挡了你的路,你只管去踢他的屁股!”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每个记者都恢复了自己“无冕之王”牛气冲天的本色,常常我行我素,不把普通军官放在眼里。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上海的一次短暂停留无疑更助长安德森们的嚣张气焰。

艾森豪威尔此行上海只停留大约30分钟,根本就没打算出机场。一大堆指望和艾森豪威尔套近乎的高级军官只好一块来到机场迎候,弄得候机大厅里四处是明晃晃的星星。《星条旗报》派出的安德森和另外一位记者压根没想过这一回能够弄到什么重要的消息,在采访当天干脆睡了个大懒觉,然后胡子拉碴衣冠不整地赶往机场。

机场守候的一位准将见到了这两个毫无军人风度的记者,立刻拉下脸来,一边大骂两位记者没戴军帽,一边对他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深刻回顾三个月前的军人卫生运动,然后警告他们,艾森豪威尔将军没有时间去见这两个小卒子。就是准将本人也还不知道能不能轮上和将军寒暄两句呢!

结果是这样:艾森豪威尔从飞机里一走出来就立刻发现了两位肩上没有扛星星,脑门上没戴军帽的小兵油子。安德森从艾森豪威尔身上嗅出了政客的味道,因为将军根本就没有理会那堆大大小小的将领们,而是亲切地和两位记者“拉起了家常”。此所谓小鬼难缠,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清楚得很。

安德森在上海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除了完成《星条旗报》的工作,他还参加了电台广播,挣了一点小小的名气。不过他在《星条旗报》到底干了些出格的事情,无限制地使用了“新闻自由”这个概念(具体怎样安德森没说)。上面说是不干预,到底还是派了一位少校下来收拾局面。事情闹到后来到了安德森要宣布召开记者招待会的程度。军方的做法是:停掉了(或者说是封掉了)安德森主持的报纸栏目。这一次,他却很奇怪地没有去找魏德迈的麻烦。

在上海,安德森还一度和周恩来的外交秘书龚澎有过密切来往。

早在重庆的时候,安德森就落入了美国陆军情报处(G-2)的法眼。后者到底是怎样利用安德森打探情报的,这恐怕只有去五角大楼调查档案才知道。安德森在回忆此事的时候语调相当模糊。他认为自己是山姆大叔手下的一个小兵,并不愿意从事间谍工作。陆军情报处的人反正不这么想,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国共内战非常感兴趣,命令安德森利用自己的关系搜集中共的情报。安德森虽然不情愿,但是“爱国主义压倒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安德森在回忆录里这么写)。这一点其实和他本人一直试图逃避兵役的做法严重不一致。而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他的许多言行不一之处。

龚澎这个时候在中共上海办事处工作。安德森时常来到龚澎处,后者向他提供许多最新的情报,例如最近发生的国共双方的冲突和发展,中共在目前的战略指导方针。安德森将这些情报做成汇编交给陆军情报处。对于龚澎是否提供了这些情报给安德森,现在我无法证实。我宁可相信,这是中共和美国人的某种沟通渠道,或者说,这是中共和美国人的一种非正式的情报交流。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共、美三方都在互相试探对方的态度和底线,各方的情报交流显然不能够局限于正式的场合。如果说龚澎此举出于自己的个人目的,那么顺着这个思路向下推断,会出现什么结果就很明显了。请朋友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吧。

安德森交给陆军情报处的这些情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惊人的准确”,“让华盛顿感到非常惊异”。

安德森和龚澎的合作没有持续多久。在一天夜里,当安德森来到龚澎的办公室附近时,从黑暗里跳出一个中国人,用英语警告他:“你今晚不能到龚澎那儿去!”

安德森没有去龚澎那儿,从此再也没和她见面。他告诉陆军情报处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从此摆脱了这个“间谍”的工作。对于他在中国当间谍的这个行动,安德森描述得非常简略。

不当间谍了,自己的记者工作也没有持续很久。1946年的年末,《星条旗报》上海记者站接连撤走记者,最后只剩下安德森和另外一个记者吉姆.贝克。贝克没有被撤走的原因是自己的服役分数太低,还够不上退役回国的条件。安德森更惨,他连服役分数都没有,回国是想都别想的事。不过,安德森又一次发挥了他的特长。他又结识了某位肯帮忙的大人物。

这个大人物就是国民党政权的行政院长孔祥熙。

实际情况是,孔祥熙正在致力于对美国开展一次公关行动。负责公关行动之一的人是一个马上要退伍的美军上尉莱德尔。安德森就混在莱德尔的公关队伍当中,以建设“中美友谊”为名大摇大摆地回国了。这倒也算不得“混”,因为他是孔祥熙通过亲笔签名的介绍信从驻华美军那儿“要”过来的。不管安德森回国的方式是多么奇怪,他总算属于“光荣退伍”,美国陆军还有那个杀千刀的盐湖城兵役局从此再也奈何他不得。

1946年11月,安德森回到美国。作为战地记者,他在中国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的成就。美国在二战当中有超过500名战地记者,安德森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个。但是可以认为,他在中国这块奇异的土地上第一次深入了解到了“政治”这个词的内涵。重庆和上海给他上了政治启蒙课——这是在华盛顿的记者所无法获得的。从回到美国这一刻开始,他这才正式开始自己的职业记者生涯,此生的精彩华章就此揭开。

本文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其材料基本来源于杰克.安德森自己的自传《Peace, War, and Politics》。因为第一手材料奇缺,无法对照他人材料给予比较,本文的观点事实可能会出现误差。我自己在写作编译的过程中对安德森的某些言论和行动也有过疑虑,由于自己的疏懒倦怠,也就恳请各位放过了。国庆节前加班,下文的写作也要暂停一下。嘿嘿,等待大家的理解啦。

关键词(Tags): #星条旗报#间谍#退役#一个记者的传奇(landlord)
家园 沙发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Utah地区曾经被教徒命名为"Deseret"
家园 Hua !
家园 今天RP不是一般的好啊^_^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期待下文
家园 继水门事件后又一个强帖啊
家园 倒!刚刚脑子灌水了……

看到了“一个记者的传奇(四)星条旗下”,就在想——怎么“上”还没写就整出个“下”来?

家园 的确是传奇,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坎坷的,有顺境有困难
家园 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